格格又點點頭:「也是,他們應該是最懂彼此的人了。」
這迴米迭沒有答話,倚在椅子上轉了一個圈,雙眼微眯,思緒清明,直直地盯著電腦屏幕,深邃如夜空的背景下,白色的字母像是有著一股神秘的未知力量。
dr.ai。
這個世界上,最懂你的可能不是親人、朋友、枕邊人,甚至不是你自己。
也許,這一天即將來臨。
亦或是,未來已經到來。
試問又有誰能覺察到,眼前充滿詩人情懷的讀心者,其實是一個深諳心理學的智慧機器人呢?
歡迎你重生,dr.ai。
vol 3向日葵
信徒有信徒的堅持
如同追日的誇父
永遠仰望天空
——「隋先生的本周精選」:向日葵,花語「信念與光輝」
接到初一已是下午兩點,樊星這才發現自己飢腸轆轆,站都快站不住。匆匆買了個火腿可頌填肚,便啟程迴家。
期間打開手機app輕點,家中電器便開始運轉——掃地、洗衣、除蟎……江原不在的這兩個月裏,她過得顛三倒四的,常常深夜與德國那邊的研究人員開會,然後通宵寫代碼,上傳排查報告。尤其這一周衝刺,為了避免有人打擾,連平日上來做飯收拾的張嫂也沒讓來,家裏頭亂糟糟的。
樊星頭重重,又覺有點耳鳴,忍不住輕拉了一下耳垂,卻「噝」地疼得直咧嘴。睡太少連耳廓都長泡,人的身體真是不經熬。初一在的士裏不耐煩地打了個滾,被樊星伸手指撓撓,便又嗷嗚兩聲,乖乖躺倒。
到家後張嫂已經換上新的窗簾,家裏也基本拾掇幹爽。初一悶聲爬進自己的小帳篷,屁股對著樊星,以示被遺棄了半個月的不滿。樊星本來就懶得理它的小脾氣,加之累極,恨不得倒頭就睡,索性去洗了個熱水澡。
三年前它還是隻小奶狗,眼睛都睜不開,被放在一個紙箱子裏。江原執意要帶迴家,起初樊星是不願的,像她那樣圖省事的一個人,別說多隻狗,家裏多隻碗都覺得礙眼。
結果第二天,那箱子還在,狗狗又餓又冷,嗚嗚直哼。
江原說,我常常不在家,讓它陪陪你。
她撇嘴,我不需要人陪。
我需要,他說,我需要有東西在家陪著你。
樊星便不再抵抗。那天恰好是大年初一,她便喚它初一。
真夠省事的。
張嫂在廚房忙活晚餐,碩大的油煙機周圍有四台小小的攝像頭對著她,隨著她的身影而轉動。
當初招她的時候除了試了手藝,樊星就把話說明白了,一周七天每天兩菜一湯,兩個月換一次菜譜,與此同時做菜的過程會被拍攝下來。樊星給的薪水很高,張嫂倒也樂意。
抓取的行為數據會自動同步到德國那邊,用以生成烹飪機器人中國菜版本的參數。江原曾對此表示不解:這樣大的一個研究所,難道還雇不起一堆廚師每日重重複復地把一道道菜做上幾百遍嗎?這樣不是更精確更不出錯?
樊星說,要的就是這種家常感啊。鹽放多放少,煎魚先往左還是先往右,生蔥熟蒜澆上去的手法,每次都會有那麽一點不一樣。允許誤差,甚至是可接受範圍內的錯誤,而不是一味追求極致準確。她一直堅信,「機器人」和「機器」的差別,不就是多了這點「人」味嗎?
一番話說得江原很是服氣。
許是因為父母是搞技術的,樊星從小理科就很好,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會寫代碼編程了,初中時組隊參加國家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奪冠。頒獎那天台上隻有她一個女生,剪著齊耳短髮,眼睛黑白分明,靈動得很。記者採訪她,說小姑娘你很厲害,出乎意料地打敗了很多男孩子。
她眨巴眨巴眼睛,說:那不是挺正常的嗎。
那記者一時語塞,愣在原地半天,才發現她已經跑遠了。
高中隨父母工作去的德國,本科考上出過39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慕尼黑大學,讀的puter science,在這個外國人一統江湖的嚴苛環境下更是連跳兩級,成為風靡學校的天才華人少女。研究生讀的是humanputer interaction,第一次接觸到人工智慧這個範疇,其中一個研究的方向是人工智慧與心理治療,是一個跨係的合作項目,也就是在這時,她認識了同為華人的師姐米迭。
她倆性格迥異卻異常合拍,一個理智淡然,一個風情浪漫。
記得初次見麵,米迭對樊星說:「你研究機器我研究人,我們會是不錯的搭檔。」
樊星搖搖頭:「錯了,我其實研究的是人——如何把人的行為、人的心理、人的創造力變成數據,再把數據反哺輸出給人類身上,這才是我做的。」
米迭輕輕打了個響指:「但有一點我說對了,我們會是不錯的搭檔。」
樊星揚揚頭:「當然,幸會。」
江原到家的時候,張嫂已經把飯菜做好離開了。初一見到他便搖著尾巴伸著舌頭撲騰上來,像是終於見到了親人。
「你又把它放寵物店了吧?」江原有點不開心,「你什麽時候才願意聽我的話呢?」
「我不是忙嘛,你放心好了,吃好睡好的,一條狗毛都沒有少,」樊星拿著磨牙骨頭輕輕蹭它的小鼻頭,「是吧初一?」
初一嗚嗚兩聲接過來,自己跑一邊兒玩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迴米迭沒有答話,倚在椅子上轉了一個圈,雙眼微眯,思緒清明,直直地盯著電腦屏幕,深邃如夜空的背景下,白色的字母像是有著一股神秘的未知力量。
dr.ai。
這個世界上,最懂你的可能不是親人、朋友、枕邊人,甚至不是你自己。
也許,這一天即將來臨。
亦或是,未來已經到來。
試問又有誰能覺察到,眼前充滿詩人情懷的讀心者,其實是一個深諳心理學的智慧機器人呢?
歡迎你重生,dr.ai。
vol 3向日葵
信徒有信徒的堅持
如同追日的誇父
永遠仰望天空
——「隋先生的本周精選」:向日葵,花語「信念與光輝」
接到初一已是下午兩點,樊星這才發現自己飢腸轆轆,站都快站不住。匆匆買了個火腿可頌填肚,便啟程迴家。
期間打開手機app輕點,家中電器便開始運轉——掃地、洗衣、除蟎……江原不在的這兩個月裏,她過得顛三倒四的,常常深夜與德國那邊的研究人員開會,然後通宵寫代碼,上傳排查報告。尤其這一周衝刺,為了避免有人打擾,連平日上來做飯收拾的張嫂也沒讓來,家裏頭亂糟糟的。
樊星頭重重,又覺有點耳鳴,忍不住輕拉了一下耳垂,卻「噝」地疼得直咧嘴。睡太少連耳廓都長泡,人的身體真是不經熬。初一在的士裏不耐煩地打了個滾,被樊星伸手指撓撓,便又嗷嗚兩聲,乖乖躺倒。
到家後張嫂已經換上新的窗簾,家裏也基本拾掇幹爽。初一悶聲爬進自己的小帳篷,屁股對著樊星,以示被遺棄了半個月的不滿。樊星本來就懶得理它的小脾氣,加之累極,恨不得倒頭就睡,索性去洗了個熱水澡。
三年前它還是隻小奶狗,眼睛都睜不開,被放在一個紙箱子裏。江原執意要帶迴家,起初樊星是不願的,像她那樣圖省事的一個人,別說多隻狗,家裏多隻碗都覺得礙眼。
結果第二天,那箱子還在,狗狗又餓又冷,嗚嗚直哼。
江原說,我常常不在家,讓它陪陪你。
她撇嘴,我不需要人陪。
我需要,他說,我需要有東西在家陪著你。
樊星便不再抵抗。那天恰好是大年初一,她便喚它初一。
真夠省事的。
張嫂在廚房忙活晚餐,碩大的油煙機周圍有四台小小的攝像頭對著她,隨著她的身影而轉動。
當初招她的時候除了試了手藝,樊星就把話說明白了,一周七天每天兩菜一湯,兩個月換一次菜譜,與此同時做菜的過程會被拍攝下來。樊星給的薪水很高,張嫂倒也樂意。
抓取的行為數據會自動同步到德國那邊,用以生成烹飪機器人中國菜版本的參數。江原曾對此表示不解:這樣大的一個研究所,難道還雇不起一堆廚師每日重重複復地把一道道菜做上幾百遍嗎?這樣不是更精確更不出錯?
樊星說,要的就是這種家常感啊。鹽放多放少,煎魚先往左還是先往右,生蔥熟蒜澆上去的手法,每次都會有那麽一點不一樣。允許誤差,甚至是可接受範圍內的錯誤,而不是一味追求極致準確。她一直堅信,「機器人」和「機器」的差別,不就是多了這點「人」味嗎?
一番話說得江原很是服氣。
許是因為父母是搞技術的,樊星從小理科就很好,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會寫代碼編程了,初中時組隊參加國家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奪冠。頒獎那天台上隻有她一個女生,剪著齊耳短髮,眼睛黑白分明,靈動得很。記者採訪她,說小姑娘你很厲害,出乎意料地打敗了很多男孩子。
她眨巴眨巴眼睛,說:那不是挺正常的嗎。
那記者一時語塞,愣在原地半天,才發現她已經跑遠了。
高中隨父母工作去的德國,本科考上出過39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慕尼黑大學,讀的puter science,在這個外國人一統江湖的嚴苛環境下更是連跳兩級,成為風靡學校的天才華人少女。研究生讀的是humanputer interaction,第一次接觸到人工智慧這個範疇,其中一個研究的方向是人工智慧與心理治療,是一個跨係的合作項目,也就是在這時,她認識了同為華人的師姐米迭。
她倆性格迥異卻異常合拍,一個理智淡然,一個風情浪漫。
記得初次見麵,米迭對樊星說:「你研究機器我研究人,我們會是不錯的搭檔。」
樊星搖搖頭:「錯了,我其實研究的是人——如何把人的行為、人的心理、人的創造力變成數據,再把數據反哺輸出給人類身上,這才是我做的。」
米迭輕輕打了個響指:「但有一點我說對了,我們會是不錯的搭檔。」
樊星揚揚頭:「當然,幸會。」
江原到家的時候,張嫂已經把飯菜做好離開了。初一見到他便搖著尾巴伸著舌頭撲騰上來,像是終於見到了親人。
「你又把它放寵物店了吧?」江原有點不開心,「你什麽時候才願意聽我的話呢?」
「我不是忙嘛,你放心好了,吃好睡好的,一條狗毛都沒有少,」樊星拿著磨牙骨頭輕輕蹭它的小鼻頭,「是吧初一?」
初一嗚嗚兩聲接過來,自己跑一邊兒玩去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