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槐安的錯,這會有些晚了,叨擾崔大人了。」沈槐安對崔臨道了聲不是,使了個眼色,陳一捧著個燒藍嵌玉銀盒上前打開,「槐安這次南下,偶然碰見有個逃難嶺西的商人著急出手這些南珠,素聞崔大人喜好珍珠,便收下來借花獻佛了,崔大人您瞧瞧可還能入眼?」
南珠可是難得,素有「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譽,放眼皇家除了皇後禮冠、皇帝的珠串,少有妃嬪用得起南珠,大多都是東珠妝點罷了。
崔臨抬眼瞥去,銀盒內盛放的珍珠渾圓剔透,顆顆都細膩凝重、光潤晶瑩,即使這會已經暮色西垂,就著燭火也看起來是平滑多彩。
他有個不算隱秘的癖好,別人喜歡金銀玉石,他就喜歡這些珠子,沈槐安這一盒珍珠作禮算是送到他心坎上了。
崔臨放在茶盞,伸手在珍珠上隨意撥弄了幾下,指尖傳來細膩光滑的觸感,收迴手指撚了幾下,麵露滿意地一勾蓋子,銀盒發出「嗒」的一聲,被輕輕蓋上。
一旁崔府的小廝立刻上前一步,接過了那方燒藍嵌玉銀盒。
「沈大人也是有心了,崔某真是受之有愧。」崔臨揚起嘴角,溫溫和和地朝沈槐安關切道:「這次南下巡查想來是忙碌不已,沈大人辛苦,聽說還碰上了難民鬧事,被迫困在揚州城不少日子,沈大人還可安好?」
老狐狸。
崔臨明知沈槐安這次前來是想打聽他知道些什麽,收了禮也沒有半分提及的意思,開口問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實則是暗示他知道沈槐安的一舉一動,就是不知道這崔臨具體知道到什麽份兒上了。
沈槐安跟他打著馬虎眼,輕笑著說道:「托陛下的福,槐安自是無恙。」
崔臨聞言嘴角微微上翹,淺淡的笑意加深了幾分,「聽聞還是同何三小姐一起返京,沈大人將何三小姐平安護送迴上京,貴妃娘娘知道了一定特別高興。」
「就是不知道這是貴妃的意思,還是何家老夫人的意思?」
沈槐安一愣,他帶著鶴華一路走來,雖沒想著特地隱瞞,倒也絕對不算招搖,內圍的侍衛都算得上他手底下養著的,口風嚴密,絕不會特地外傳。
這人的眼線竟是比他預料的還多,這才到上京,崔臨就對他一路的行蹤,帶了什麽人都一清二楚。不過崔臨既然轉著彎地告訴他了,想來應該不至於拿鶴華說嘴。
「貴妃與何老夫人誰開口都並無不同。」
「哦?」崔臨眉梢微動,笑道:「可是崔某聽說……貴妃與何老夫人不睦已久啊。」
沈槐安拿起茶盞,剛舉起來,就聞陣陣茶香撲鼻,沁人心脾,他垂眸盯著茶麵上浮動的茶葉,輕聲誇讚道:「好茶。」
這樣好的茶,怕是全上京也找不出幾家了。
「崔大人,兵部上摺子催促撥款籌糧,說邊境恐又興戰事,這事兒……您知道麽?」沈槐安將茶盞舉到唇邊,輕輕吹了一口氣。
「略有耳聞。」
「所以貴妃和何老夫人和睦與否有什麽關係呢?何將軍最疼他這個貴妃妹妹了。」
何家真正倚仗的是什麽?不是與先帝的舊日情誼,說難聽些人走茶涼、人死燈滅,先帝這個「先」就註定了這隻能作為錦上添花的名譽罷了,而何家真正震懾他人的無非就是兵權,何嘯手裏的兵權,隻要邊境有動盪,何嘯手裏的兵權皇帝就不會收迴去,起碼在那個內鬼還沒準備好之前,何嘯是牢牢掌握國朝大半兵卒的將領,這才是皇帝所忌憚的。
士兵能護衛皇帝,未嚐不能掀翻皇帝,開國不過兩代,大多數士兵經歷過推翻前朝,改立新朝的時代,對於現在的皇帝其實沒有太多的敬畏,或者說不至於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
對於士兵來說,他們更認可的是追隨的將領,這也就是皇帝急著換掉何家的主要原因。
崔臨現在吃喝用度皆不俗,他的倚仗就是皇帝的器重,既然他想示好何家,那就說明他也認為何家對那個位置有一爭的可能,想給自己先落個好印象。
果不其然,崔臨深深吸了口氣,緩緩吐出,抬手押了口茶,笑道:「崔某一直覺得沈大人很聰明,按理說依著你的性子,遠遠旁觀才是,如今攪和進去是為著什麽?何三小姐?」
沈槐安輕輕地蓋上茶蓋,用指尖拂過茶蓋上的花紋,略鋒利立體的紋理與灼熱的溫度讓他指尖泛起血紅,他輕笑一聲,「人總有所求,您說是吧崔大人。」
崔臨仰頭將茶一飲而盡,嘆息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的時候看似是絕路,實則說不定是條生路,看著像是康莊大道,也許是水中月、鏡中花,沈大人,你覺得咱們這皇上他到底想幹嘛呢?」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誰在看似死路,何家?
崔臨見沈槐安蹙眉不解,溫聲道:「別忘了當初你跟我說過的話。」
沈槐安皺眉看來,對上崔臨含笑的眼,他與崔臨來往不多,要說當初說過的話……皇後的香囊?
腦中亂作一團,理不出頭緒,本來以為能來尋個答案,反倒叫崔臨幾句話攪渾了之前的推測。沈槐安不由追問道:「是……皇後?」
崔臨微不可察地點點頭。
皇後……皇後利用藥物,促使皇帝透支身體,最後也沒能懷上子嗣,隻能過繼了一個皇子養在膝下,可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她是看似生路走成了死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南珠可是難得,素有「東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美譽,放眼皇家除了皇後禮冠、皇帝的珠串,少有妃嬪用得起南珠,大多都是東珠妝點罷了。
崔臨抬眼瞥去,銀盒內盛放的珍珠渾圓剔透,顆顆都細膩凝重、光潤晶瑩,即使這會已經暮色西垂,就著燭火也看起來是平滑多彩。
他有個不算隱秘的癖好,別人喜歡金銀玉石,他就喜歡這些珠子,沈槐安這一盒珍珠作禮算是送到他心坎上了。
崔臨放在茶盞,伸手在珍珠上隨意撥弄了幾下,指尖傳來細膩光滑的觸感,收迴手指撚了幾下,麵露滿意地一勾蓋子,銀盒發出「嗒」的一聲,被輕輕蓋上。
一旁崔府的小廝立刻上前一步,接過了那方燒藍嵌玉銀盒。
「沈大人也是有心了,崔某真是受之有愧。」崔臨揚起嘴角,溫溫和和地朝沈槐安關切道:「這次南下巡查想來是忙碌不已,沈大人辛苦,聽說還碰上了難民鬧事,被迫困在揚州城不少日子,沈大人還可安好?」
老狐狸。
崔臨明知沈槐安這次前來是想打聽他知道些什麽,收了禮也沒有半分提及的意思,開口問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實則是暗示他知道沈槐安的一舉一動,就是不知道這崔臨具體知道到什麽份兒上了。
沈槐安跟他打著馬虎眼,輕笑著說道:「托陛下的福,槐安自是無恙。」
崔臨聞言嘴角微微上翹,淺淡的笑意加深了幾分,「聽聞還是同何三小姐一起返京,沈大人將何三小姐平安護送迴上京,貴妃娘娘知道了一定特別高興。」
「就是不知道這是貴妃的意思,還是何家老夫人的意思?」
沈槐安一愣,他帶著鶴華一路走來,雖沒想著特地隱瞞,倒也絕對不算招搖,內圍的侍衛都算得上他手底下養著的,口風嚴密,絕不會特地外傳。
這人的眼線竟是比他預料的還多,這才到上京,崔臨就對他一路的行蹤,帶了什麽人都一清二楚。不過崔臨既然轉著彎地告訴他了,想來應該不至於拿鶴華說嘴。
「貴妃與何老夫人誰開口都並無不同。」
「哦?」崔臨眉梢微動,笑道:「可是崔某聽說……貴妃與何老夫人不睦已久啊。」
沈槐安拿起茶盞,剛舉起來,就聞陣陣茶香撲鼻,沁人心脾,他垂眸盯著茶麵上浮動的茶葉,輕聲誇讚道:「好茶。」
這樣好的茶,怕是全上京也找不出幾家了。
「崔大人,兵部上摺子催促撥款籌糧,說邊境恐又興戰事,這事兒……您知道麽?」沈槐安將茶盞舉到唇邊,輕輕吹了一口氣。
「略有耳聞。」
「所以貴妃和何老夫人和睦與否有什麽關係呢?何將軍最疼他這個貴妃妹妹了。」
何家真正倚仗的是什麽?不是與先帝的舊日情誼,說難聽些人走茶涼、人死燈滅,先帝這個「先」就註定了這隻能作為錦上添花的名譽罷了,而何家真正震懾他人的無非就是兵權,何嘯手裏的兵權,隻要邊境有動盪,何嘯手裏的兵權皇帝就不會收迴去,起碼在那個內鬼還沒準備好之前,何嘯是牢牢掌握國朝大半兵卒的將領,這才是皇帝所忌憚的。
士兵能護衛皇帝,未嚐不能掀翻皇帝,開國不過兩代,大多數士兵經歷過推翻前朝,改立新朝的時代,對於現在的皇帝其實沒有太多的敬畏,或者說不至於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
對於士兵來說,他們更認可的是追隨的將領,這也就是皇帝急著換掉何家的主要原因。
崔臨現在吃喝用度皆不俗,他的倚仗就是皇帝的器重,既然他想示好何家,那就說明他也認為何家對那個位置有一爭的可能,想給自己先落個好印象。
果不其然,崔臨深深吸了口氣,緩緩吐出,抬手押了口茶,笑道:「崔某一直覺得沈大人很聰明,按理說依著你的性子,遠遠旁觀才是,如今攪和進去是為著什麽?何三小姐?」
沈槐安輕輕地蓋上茶蓋,用指尖拂過茶蓋上的花紋,略鋒利立體的紋理與灼熱的溫度讓他指尖泛起血紅,他輕笑一聲,「人總有所求,您說是吧崔大人。」
崔臨仰頭將茶一飲而盡,嘆息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的時候看似是絕路,實則說不定是條生路,看著像是康莊大道,也許是水中月、鏡中花,沈大人,你覺得咱們這皇上他到底想幹嘛呢?」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誰在看似死路,何家?
崔臨見沈槐安蹙眉不解,溫聲道:「別忘了當初你跟我說過的話。」
沈槐安皺眉看來,對上崔臨含笑的眼,他與崔臨來往不多,要說當初說過的話……皇後的香囊?
腦中亂作一團,理不出頭緒,本來以為能來尋個答案,反倒叫崔臨幾句話攪渾了之前的推測。沈槐安不由追問道:「是……皇後?」
崔臨微不可察地點點頭。
皇後……皇後利用藥物,促使皇帝透支身體,最後也沒能懷上子嗣,隻能過繼了一個皇子養在膝下,可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她是看似生路走成了死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