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出寧城。”李光弼看到吐蕃大營被襲擊之後,愈發欽佩大帥,此刻執行命令毫不猶豫。
“都尉,按照大唐軍令,我等撤出寧城等於不戰而逃,事後追究起來會被處死。”仆骨懷恩受傷,旅長暫時替代仆骨懷恩的職責。
“這是大帥的命令,違抗者殺無赦。”
旅長聽到是大帥的命令,趕忙下去傳令,李光弼悄悄召來周福耀。“大帥密令,周旅長帶領三百人攜帶桐油隱蔽在挖好的深井之內,今夜三更點燃城中堆放木柴,攻下南門打開城門,到時自會有人接應。”
周福耀領命。
李光弼率部撤出寧城,留下一座空城給吐蕃人。
大帥尚讚咄在先鋒大營被襲之後的一個時辰就得到消息,連夜拔營起兵救援。沒想到在距離寧城十裏處被數萬大唐精騎伏擊,損失一萬多人馬。尚讚咄匯合尚紮巴的殘部,這一夜損失三萬餘人。
尚讚咄大怒,率軍將寧城圍個水泄不通。
吐蕃人終於發現異樣,城門雖然關閉城頭空無一人。數個膽大的吐蕃士卒試著用手推城門,沒想到吱呀一聲,城門被推開一道縫。吐蕃士卒趕忙稟報大帥。
“空城?”
夜裏被襲的鬱悶一掃而空,尚讚咄大笑道:“唐軍望風而逃了。”仔細想想不對,昨日唐軍設伏襲擊先鋒大營,然後在中途阻擊,沒有理由棄城而去。望著城門大開的寧城,尚讚咄猶豫了,怎麽都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實。相信也罷不相信也罷,無論如何寧城已經成為一座空城。吐蕃連番遇襲遭受重創,鼓舞士氣才是最重要的。
“全軍隨本帥進城,斥候四下打探唐軍行跡。”尚讚咄不去管其中蘊含什麽玄機。十幾萬人進入寧城鋪天蓋地,百姓留下的住房全被占用還是不夠住。尚讚咄令尚紮巴率領兩萬人駐紮在寧城城外西門,其餘吐蕃人歡天喜地進城,這是出征以來最高興的一天。
“西莫朗,令你率領兩千人嚴密巡防。唐軍不戰而逃,其中必有古怪。”
西莫朗暫時被放出來。西莫朗曾諫言大軍兵臨城下圍困寧城,逼迫唐軍主力和吐蕃戰於寧城。尚讚咄不以為意,結果慘遭大敗。
……
甘州城內將軍府中。
眾將士興高采烈的議論著昨日殺了多少番子,唯有李光弼悶悶不樂。本以為守城是個艱巨的任務,李光弼請戰就是為了保土衛國建功立業。誰知郭禮竟然下令命他撤出城外。
“李都尉還在想著寧城?今夜拿下寧城,李都尉當記首功。”
“大帥下令吧,怎麽做?”
“沙州、肅州那邊有沒有消息?”
“稟大帥,沙州、肅州兩位將軍已經按照大帥命令,昨日各自率領一萬精騎奔襲青海。”
“令磨硯啜率迴紇部依舊埋伏在寧城城外三十裏處,待吐蕃大軍潰逃之時伏擊,銜尾追殺吐蕃大軍十裏。”
“令高舍雞率領一萬精騎,待寧城攻破之時,從側翼攻擊吐蕃大軍。”
“令王將軍率領甘州三萬將士,今夜子時出發,隨本帥攻下寧城。”
“令李光弼率領涼山團,連夜奔赴埋伏在紮陵湖,能不能拿下尚讚咄的人頭就看天意了。到達目的地之後派人通知吐穀渾部落攔截吐蕃大軍。”
眾將得令。
……
寧城。
城南一處不起眼的馬廄,吐蕃士卒正好用來安置馬匹。不大的馬廄之內,七八匹馬列成一排。
馬廄的下麵暗藏著一處深井,深入地下六七丈。周福耀率領一隊五十人暗藏在其中。
“旅長,今夜咱們突然出現在城中,吐蕃番子看到咱們會露出什麽樣的表情?”
深井之中,一名士卒說道。
“小聲點,大帥的命令一定完成。”周福耀斥道。
士卒噤若寒蟬,旋即道:“旅長太小心了,這裏距離地麵這麽遠,咱們說話地麵根本聽不到。大帥用兵如神,恐怕這些年來打仗,跟著大帥打仗最過癮。”
“現在什麽時辰?”
“剛過子時。”
“大家夥都吃飽肚子,一會要殺敵了。”周福耀拿出一塊幹糧,掰碎了丟進口中。這次若再立下大功,周福耀想去西域邊關。在長安城中待著日子都快淡出鳥了,周福耀當初入伍就是為了建功立業,不像周鵬那樣樂於安穩享受。
“旅長,時辰到了。”一名士卒提醒道。
周福耀看著眼前的五十名士卒,如今城中聚集著數萬吐蕃大軍,一旦被發現將死無葬生之地。“各位一切小心行事,我等性命不足為惜,耽誤了大帥的計謀關係重大。今夜過後,吐蕃將再也不敢進犯大唐。”說完,不放心的又囑咐了一句:“一切隱秘,切不可弄出聲音被發現。”
周福耀帶領眾人從深井中爬出,突然出現的眾人驚嚇著馬廄中的馬,幸好沒有發出叫聲。其它數個深井的將士全部出現在地麵,按照事先約好的地方匯合。
今晚月光微弱,街道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手持火把的吐蕃士卒巡邏。夜深人靜,寧城之中大部分吐蕃人正在昏昏欲睡。
五人一組攜帶桐油前去放火,一旦火起迅速向南門匯合。
周福耀下令之後,率領四名士卒向著一處民居趕去。這所民居破敗不堪,屋頂本來破敗不堪,昨日周福耀命士卒在屋頂上堆積柴草。士卒將桐油灑向屋頂,屋內的吐蕃士卒渾然不覺。火折子一亮,被丟到屋頂。桐油遇火爆燃,頃刻之間整個屋頂彌漫大火。
“撤。”周福耀聽到屋內有響動,連忙帶領四人向南門方向前進。
寧城之中陡然燃起大火,五六十處地方同時著火。吐蕃人紛紛從睡夢中驚醒。
“敵襲!”
茫然四顧沒有發現敵軍的影子,吐蕃士卒忙著救火。
“大帥,城內多處著火。”尚讚咄被親衛吵醒心中一驚。
“令各部整軍,敵人可能偷襲。”尚讚咄的擔憂變成事實,唐軍撤出寧城果然內有文章。敵人潛入城中放火不足為懼,就怕此刻敵人偷襲。城中近十萬大軍,一旦慌亂後果不堪設想。
尚讚咄一聲令下,吐蕃人迅速行動起來。
周福耀帶著匯集而來的二百多號人,聚集在離城門不足百米的地方。守衛城門的吐蕃士卒因為城中多處起火,早已加派守衛。
“殺。”
周福耀率先衝向城門,把守城門吐蕃人剛反應過來,就被蜂擁而至的大唐士卒迎頭砍殺。吐蕃士卒佩刀的隻在少數,多數手持長矛。周福耀的士卒全部手持唐刀,鋒利無匹。憑著兵器的優勢,把守城門的吐蕃士卒全部被殺。
“打開城門發信號,就地占據有利地形防守。”周福耀命令道。就在城門剛開啟的那一刻,至少有兩隊吐蕃士卒朝著城門而來。在大軍未入城之前,城門麵臨著殘酷的攻防戰。
…
埋伏在南門城外的王守真看到城門打開,一聲令下三萬精騎衝著城門魚貫而去。周福耀看到大唐騎兵入城,終於鬆了一口氣,依靠在城牆坐在地上。隨同潛入城中的三百人經過一番廝殺,活下來的不足五十人。
數萬大軍進城,吐蕃根本組織不起有利的反抗。尚讚咄下令打開西門,率軍出城和尚紮巴部匯合。城中的動靜早就驚動尚紮巴,吐蕃兩萬將士早已在大營之中待命。看到尚讚咄率軍出城,尚紮巴下令做好防衛。
王守真三萬精騎進城之後趁著吐蕃士卒慌亂之際縱橫馳騁揮刀砍殺,從南門殺到北門,城中四處著火,城中吐蕃士卒雖多,無法展開有效的反擊。聽聞大帥帶人從西門出城,顧不上廝殺紛紛向西門逃去。
城中死屍遍地,宛若煉獄。
尚讚咄下令及時。
王守真進城之時,大部分吐蕃士卒整軍列隊,跟著大帥由西門撤出城外,留在城中的吐蕃人全數被殺。王守真在城內整軍,由西門出城麵對吐蕃大軍。
這還是吐蕃進犯大唐以來,第一次兩軍對峙。大唐士卒經過一場廝殺,雖然力疲,勝在士氣高漲。吐蕃人數眾多,士氣低落。
尚讚咄眼看士氣低落,正要下令防守,忽然傳來一陣廝殺聲。
“報,大唐騎兵從側翼襲擊。”
尚讚咄頓感迴天無力,陸續出城的吐蕃士卒和尚紮巴統領的兩萬大軍匯合,至少還有十萬黑騎。尚讚咄本想退後五裏安營紮寨再戰大唐。沒想到此刻正是吐蕃士氣低落之時,對方又有一股生力軍前來襲擊。
“命令尚紮巴帶領兩萬人馬迎敵。”
尚紮巴領著兩萬黑騎迎擊高舍雞,王守真看到對方大營軍馬調動,正是攻擊良機。
“諸位隨本將軍前去衝殺。”王守真發出號令,士氣高漲的大唐士卒早已衝出。
吐蕃雖然人多,可惜士氣低落。
王守真的三萬精騎突入吐蕃大營,雙方苦戰。尚讚咄投入了家族中的兩萬黑騎,局麵堪堪持平。
尚讚咄發起對大唐的攻擊正如孟浩然所說,挑起和大唐的紛爭壓製吐蕃內部赤德讚普興佛的舉措。赤德讚普沒有親政之前,吐蕃朝政牢牢把控在苯教手中。自從金城公主進藏弘揚佛教,吐蕃苯教的統治地位受到威脅。就在這種形勢下,尚讚咄對於攻擊大唐領土毫無興趣,率領大軍在青海附近等待吐穀渾和大唐之間打個你死我活。萬沒想到吐穀渾不堪一擊,一日之間被滅了萬人。眼下這番局麵,尚讚咄決定率軍退迴吐蕃。
王守真和高雞舍的數萬大軍傷亡不小,雙方展開白刃戰之後,唐軍的傷亡陡然增大。眼看對方緩緩撤退,王守真收攏部隊,等待出擊。
“今日打的過癮,吐蕃要撤退了?”高雞舍高興道。
“命令各部收攏,整軍以待。”郭禮看到吐蕃撤退,接下來等待吐蕃的將是無窮盡的噩夢。
尚讚咄率領著吐蕃大軍距離寧城二十五裏的地方停下來,全軍還剩八萬六千餘人,昨日一戰損失三萬多人。出征前的二十萬大軍,目前隻剩下八萬多,尚讚咄心灰意冷。隻怕迴去之後,赤德讚普就要收迴尚家的兵權。
吐蕃士氣低落到極點。
正在這時忽然傳來一陣喊殺聲,磨硯啜帶著一萬迴紇鐵騎衝殺而來。尚讚咄下令家族中的兩萬黑騎迎麵阻敵,其餘人全部撤退。
兩萬黑騎對一萬鐵騎,雙方殺的天昏地暗。一方是吐蕃真正的精兵,一方是迴紇的鐵騎。最終黑騎敗退兩萬黑騎隻剩下不足萬騎,磨硯啜率軍追殺十裏斬獲無數。
……
大唐將士眾多,彼此之間非常默契的劃分出階級等級。禁衛軍屬於皇家禁軍護佑皇城,屬於第一等。禁軍統領比起同階的將士自然而然高出一等。第二等是邊軍。安西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在邊軍之中拔得頭籌,去歲吐蕃五萬征討小勃律,被安西都護府派出數千人斬首數萬。其餘邊軍算同一類,無論是太原府還是安南都護府、遼東的安東都護府。第三類就是府軍,後來張說改府軍為募軍,戰力都差不多。至於各州領銜的軍馬,位於邊關的強一些,靠近中原內地的戰力弱一些。比如沙州和肅州雖然相隔不遠,沙州將軍屬於安西都護府,肅州將軍屬於內地的將軍,兩者之間不可同日耳語。
遼闊的草原上突然出現數萬騎,領頭兩人身穿將軍鎧甲。其中一人笑道:“肅州將軍,難道郭禮是諸葛在世?能夠準確料到吐蕃大軍在青海修整?”另外一人道:“沙州將軍,聽說討西大將軍用兵如神,切不可小覷。此番命我等率領數萬騎前來阻擊,甘州方向不日就會傳出大捷。二十萬吐蕃大軍,甘州大捷之後留給我們的不多啊。”
這兩人正是肅州將軍和沙州將軍,率領著兩萬騎繞過大雪山直奔青海。兩萬騎兵手中清一色的陌刀。
“誰知道吐蕃人會不會在青海修整,就算吐蕃人如郭禮所料在青海修整,青海廣闊無邊方圓千裏,我們去那裏伏擊?”沙州將軍道。
“吐蕃大敗之後歸心似箭,將軍看埋伏在青海南邊可好?”肅州將軍問道。。
“兒郎們,青海南邊伏擊吐蕃,立功的時候到了。”隨著沙州將軍一聲大喊,草原上萬馬奔騰中夾雜著無數笑聲。
……
“都尉,按照大唐軍令,我等撤出寧城等於不戰而逃,事後追究起來會被處死。”仆骨懷恩受傷,旅長暫時替代仆骨懷恩的職責。
“這是大帥的命令,違抗者殺無赦。”
旅長聽到是大帥的命令,趕忙下去傳令,李光弼悄悄召來周福耀。“大帥密令,周旅長帶領三百人攜帶桐油隱蔽在挖好的深井之內,今夜三更點燃城中堆放木柴,攻下南門打開城門,到時自會有人接應。”
周福耀領命。
李光弼率部撤出寧城,留下一座空城給吐蕃人。
大帥尚讚咄在先鋒大營被襲之後的一個時辰就得到消息,連夜拔營起兵救援。沒想到在距離寧城十裏處被數萬大唐精騎伏擊,損失一萬多人馬。尚讚咄匯合尚紮巴的殘部,這一夜損失三萬餘人。
尚讚咄大怒,率軍將寧城圍個水泄不通。
吐蕃人終於發現異樣,城門雖然關閉城頭空無一人。數個膽大的吐蕃士卒試著用手推城門,沒想到吱呀一聲,城門被推開一道縫。吐蕃士卒趕忙稟報大帥。
“空城?”
夜裏被襲的鬱悶一掃而空,尚讚咄大笑道:“唐軍望風而逃了。”仔細想想不對,昨日唐軍設伏襲擊先鋒大營,然後在中途阻擊,沒有理由棄城而去。望著城門大開的寧城,尚讚咄猶豫了,怎麽都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實。相信也罷不相信也罷,無論如何寧城已經成為一座空城。吐蕃連番遇襲遭受重創,鼓舞士氣才是最重要的。
“全軍隨本帥進城,斥候四下打探唐軍行跡。”尚讚咄不去管其中蘊含什麽玄機。十幾萬人進入寧城鋪天蓋地,百姓留下的住房全被占用還是不夠住。尚讚咄令尚紮巴率領兩萬人駐紮在寧城城外西門,其餘吐蕃人歡天喜地進城,這是出征以來最高興的一天。
“西莫朗,令你率領兩千人嚴密巡防。唐軍不戰而逃,其中必有古怪。”
西莫朗暫時被放出來。西莫朗曾諫言大軍兵臨城下圍困寧城,逼迫唐軍主力和吐蕃戰於寧城。尚讚咄不以為意,結果慘遭大敗。
……
甘州城內將軍府中。
眾將士興高采烈的議論著昨日殺了多少番子,唯有李光弼悶悶不樂。本以為守城是個艱巨的任務,李光弼請戰就是為了保土衛國建功立業。誰知郭禮竟然下令命他撤出城外。
“李都尉還在想著寧城?今夜拿下寧城,李都尉當記首功。”
“大帥下令吧,怎麽做?”
“沙州、肅州那邊有沒有消息?”
“稟大帥,沙州、肅州兩位將軍已經按照大帥命令,昨日各自率領一萬精騎奔襲青海。”
“令磨硯啜率迴紇部依舊埋伏在寧城城外三十裏處,待吐蕃大軍潰逃之時伏擊,銜尾追殺吐蕃大軍十裏。”
“令高舍雞率領一萬精騎,待寧城攻破之時,從側翼攻擊吐蕃大軍。”
“令王將軍率領甘州三萬將士,今夜子時出發,隨本帥攻下寧城。”
“令李光弼率領涼山團,連夜奔赴埋伏在紮陵湖,能不能拿下尚讚咄的人頭就看天意了。到達目的地之後派人通知吐穀渾部落攔截吐蕃大軍。”
眾將得令。
……
寧城。
城南一處不起眼的馬廄,吐蕃士卒正好用來安置馬匹。不大的馬廄之內,七八匹馬列成一排。
馬廄的下麵暗藏著一處深井,深入地下六七丈。周福耀率領一隊五十人暗藏在其中。
“旅長,今夜咱們突然出現在城中,吐蕃番子看到咱們會露出什麽樣的表情?”
深井之中,一名士卒說道。
“小聲點,大帥的命令一定完成。”周福耀斥道。
士卒噤若寒蟬,旋即道:“旅長太小心了,這裏距離地麵這麽遠,咱們說話地麵根本聽不到。大帥用兵如神,恐怕這些年來打仗,跟著大帥打仗最過癮。”
“現在什麽時辰?”
“剛過子時。”
“大家夥都吃飽肚子,一會要殺敵了。”周福耀拿出一塊幹糧,掰碎了丟進口中。這次若再立下大功,周福耀想去西域邊關。在長安城中待著日子都快淡出鳥了,周福耀當初入伍就是為了建功立業,不像周鵬那樣樂於安穩享受。
“旅長,時辰到了。”一名士卒提醒道。
周福耀看著眼前的五十名士卒,如今城中聚集著數萬吐蕃大軍,一旦被發現將死無葬生之地。“各位一切小心行事,我等性命不足為惜,耽誤了大帥的計謀關係重大。今夜過後,吐蕃將再也不敢進犯大唐。”說完,不放心的又囑咐了一句:“一切隱秘,切不可弄出聲音被發現。”
周福耀帶領眾人從深井中爬出,突然出現的眾人驚嚇著馬廄中的馬,幸好沒有發出叫聲。其它數個深井的將士全部出現在地麵,按照事先約好的地方匯合。
今晚月光微弱,街道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手持火把的吐蕃士卒巡邏。夜深人靜,寧城之中大部分吐蕃人正在昏昏欲睡。
五人一組攜帶桐油前去放火,一旦火起迅速向南門匯合。
周福耀下令之後,率領四名士卒向著一處民居趕去。這所民居破敗不堪,屋頂本來破敗不堪,昨日周福耀命士卒在屋頂上堆積柴草。士卒將桐油灑向屋頂,屋內的吐蕃士卒渾然不覺。火折子一亮,被丟到屋頂。桐油遇火爆燃,頃刻之間整個屋頂彌漫大火。
“撤。”周福耀聽到屋內有響動,連忙帶領四人向南門方向前進。
寧城之中陡然燃起大火,五六十處地方同時著火。吐蕃人紛紛從睡夢中驚醒。
“敵襲!”
茫然四顧沒有發現敵軍的影子,吐蕃士卒忙著救火。
“大帥,城內多處著火。”尚讚咄被親衛吵醒心中一驚。
“令各部整軍,敵人可能偷襲。”尚讚咄的擔憂變成事實,唐軍撤出寧城果然內有文章。敵人潛入城中放火不足為懼,就怕此刻敵人偷襲。城中近十萬大軍,一旦慌亂後果不堪設想。
尚讚咄一聲令下,吐蕃人迅速行動起來。
周福耀帶著匯集而來的二百多號人,聚集在離城門不足百米的地方。守衛城門的吐蕃士卒因為城中多處起火,早已加派守衛。
“殺。”
周福耀率先衝向城門,把守城門吐蕃人剛反應過來,就被蜂擁而至的大唐士卒迎頭砍殺。吐蕃士卒佩刀的隻在少數,多數手持長矛。周福耀的士卒全部手持唐刀,鋒利無匹。憑著兵器的優勢,把守城門的吐蕃士卒全部被殺。
“打開城門發信號,就地占據有利地形防守。”周福耀命令道。就在城門剛開啟的那一刻,至少有兩隊吐蕃士卒朝著城門而來。在大軍未入城之前,城門麵臨著殘酷的攻防戰。
…
埋伏在南門城外的王守真看到城門打開,一聲令下三萬精騎衝著城門魚貫而去。周福耀看到大唐騎兵入城,終於鬆了一口氣,依靠在城牆坐在地上。隨同潛入城中的三百人經過一番廝殺,活下來的不足五十人。
數萬大軍進城,吐蕃根本組織不起有利的反抗。尚讚咄下令打開西門,率軍出城和尚紮巴部匯合。城中的動靜早就驚動尚紮巴,吐蕃兩萬將士早已在大營之中待命。看到尚讚咄率軍出城,尚紮巴下令做好防衛。
王守真三萬精騎進城之後趁著吐蕃士卒慌亂之際縱橫馳騁揮刀砍殺,從南門殺到北門,城中四處著火,城中吐蕃士卒雖多,無法展開有效的反擊。聽聞大帥帶人從西門出城,顧不上廝殺紛紛向西門逃去。
城中死屍遍地,宛若煉獄。
尚讚咄下令及時。
王守真進城之時,大部分吐蕃士卒整軍列隊,跟著大帥由西門撤出城外,留在城中的吐蕃人全數被殺。王守真在城內整軍,由西門出城麵對吐蕃大軍。
這還是吐蕃進犯大唐以來,第一次兩軍對峙。大唐士卒經過一場廝殺,雖然力疲,勝在士氣高漲。吐蕃人數眾多,士氣低落。
尚讚咄眼看士氣低落,正要下令防守,忽然傳來一陣廝殺聲。
“報,大唐騎兵從側翼襲擊。”
尚讚咄頓感迴天無力,陸續出城的吐蕃士卒和尚紮巴統領的兩萬大軍匯合,至少還有十萬黑騎。尚讚咄本想退後五裏安營紮寨再戰大唐。沒想到此刻正是吐蕃士氣低落之時,對方又有一股生力軍前來襲擊。
“命令尚紮巴帶領兩萬人馬迎敵。”
尚紮巴領著兩萬黑騎迎擊高舍雞,王守真看到對方大營軍馬調動,正是攻擊良機。
“諸位隨本將軍前去衝殺。”王守真發出號令,士氣高漲的大唐士卒早已衝出。
吐蕃雖然人多,可惜士氣低落。
王守真的三萬精騎突入吐蕃大營,雙方苦戰。尚讚咄投入了家族中的兩萬黑騎,局麵堪堪持平。
尚讚咄發起對大唐的攻擊正如孟浩然所說,挑起和大唐的紛爭壓製吐蕃內部赤德讚普興佛的舉措。赤德讚普沒有親政之前,吐蕃朝政牢牢把控在苯教手中。自從金城公主進藏弘揚佛教,吐蕃苯教的統治地位受到威脅。就在這種形勢下,尚讚咄對於攻擊大唐領土毫無興趣,率領大軍在青海附近等待吐穀渾和大唐之間打個你死我活。萬沒想到吐穀渾不堪一擊,一日之間被滅了萬人。眼下這番局麵,尚讚咄決定率軍退迴吐蕃。
王守真和高雞舍的數萬大軍傷亡不小,雙方展開白刃戰之後,唐軍的傷亡陡然增大。眼看對方緩緩撤退,王守真收攏部隊,等待出擊。
“今日打的過癮,吐蕃要撤退了?”高雞舍高興道。
“命令各部收攏,整軍以待。”郭禮看到吐蕃撤退,接下來等待吐蕃的將是無窮盡的噩夢。
尚讚咄率領著吐蕃大軍距離寧城二十五裏的地方停下來,全軍還剩八萬六千餘人,昨日一戰損失三萬多人。出征前的二十萬大軍,目前隻剩下八萬多,尚讚咄心灰意冷。隻怕迴去之後,赤德讚普就要收迴尚家的兵權。
吐蕃士氣低落到極點。
正在這時忽然傳來一陣喊殺聲,磨硯啜帶著一萬迴紇鐵騎衝殺而來。尚讚咄下令家族中的兩萬黑騎迎麵阻敵,其餘人全部撤退。
兩萬黑騎對一萬鐵騎,雙方殺的天昏地暗。一方是吐蕃真正的精兵,一方是迴紇的鐵騎。最終黑騎敗退兩萬黑騎隻剩下不足萬騎,磨硯啜率軍追殺十裏斬獲無數。
……
大唐將士眾多,彼此之間非常默契的劃分出階級等級。禁衛軍屬於皇家禁軍護佑皇城,屬於第一等。禁軍統領比起同階的將士自然而然高出一等。第二等是邊軍。安西都護府和安北都護府在邊軍之中拔得頭籌,去歲吐蕃五萬征討小勃律,被安西都護府派出數千人斬首數萬。其餘邊軍算同一類,無論是太原府還是安南都護府、遼東的安東都護府。第三類就是府軍,後來張說改府軍為募軍,戰力都差不多。至於各州領銜的軍馬,位於邊關的強一些,靠近中原內地的戰力弱一些。比如沙州和肅州雖然相隔不遠,沙州將軍屬於安西都護府,肅州將軍屬於內地的將軍,兩者之間不可同日耳語。
遼闊的草原上突然出現數萬騎,領頭兩人身穿將軍鎧甲。其中一人笑道:“肅州將軍,難道郭禮是諸葛在世?能夠準確料到吐蕃大軍在青海修整?”另外一人道:“沙州將軍,聽說討西大將軍用兵如神,切不可小覷。此番命我等率領數萬騎前來阻擊,甘州方向不日就會傳出大捷。二十萬吐蕃大軍,甘州大捷之後留給我們的不多啊。”
這兩人正是肅州將軍和沙州將軍,率領著兩萬騎繞過大雪山直奔青海。兩萬騎兵手中清一色的陌刀。
“誰知道吐蕃人會不會在青海修整,就算吐蕃人如郭禮所料在青海修整,青海廣闊無邊方圓千裏,我們去那裏伏擊?”沙州將軍道。
“吐蕃大敗之後歸心似箭,將軍看埋伏在青海南邊可好?”肅州將軍問道。。
“兒郎們,青海南邊伏擊吐蕃,立功的時候到了。”隨著沙州將軍一聲大喊,草原上萬馬奔騰中夾雜著無數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