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觀竟一改往昔清冷的景象,香客陡然多了起來。按理大唐信奉道教,玄都觀處於鬧市應該香火旺盛才對。這些年玄都觀不紅不火,每日倒有不少香客,稀稀疏疏如同江南梅雨時節落下的小雨滴。自從郭禮問斬,公主抗旨被皇上敕令在玄都觀出世修行,玄都觀的香火旺盛。香客的心思都明白,想趁著上香祈願之餘能不能見到傳說中的萬安公主。
清鬆正無精打采的擦拭著大殿的灰塵,大師兄站在院子之中研究卦辭,師姐自從迴來之後一直悶悶不樂,一天都沒有看到她出門。
“居士,裏麵請。”清河迎來一位香客。香客明顯非富即貴,身後跟著一個白麵無須的年輕人,兩名侍衛。
“這位居士可否讓貧道卜一卦?”大師兄看到來人不凡,看看能不能窺探一點天機。待看清來人,大師兄驚道:“貧道見過吾皇。”
“免禮,朕來看看。道長不用管朕,張果道長可在?”李隆基微服私訪,沒想到剛進道觀就被大師兄認出來。
“家師遠遊未歸。”
張果前日去了興慶宮,竟然沒有迴玄都觀。真是奇人!
李隆基拜了三清塑像,大師兄在旁邊恭候。
“萬安在何處,朕要見她。”
萬安?
大師兄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待想到師妹清蓮正是萬安公主之時,連忙將李隆基帶到師妹修行的地方。
這是一座單獨的院子。萬安在這裏從九歲修行到十五歲,出世才幾個月,又迴到這裏。
“師妹,有人前來求見。”
“不見。”萬安的聲音傳出。
“公主,好幾天沒有出門了,不如出去走走。說不定是郭大人前來求見。”
郭禮?怎麽可能。萬安心道。
“連朕也不見麽?”李隆基既然被大師兄識破身份,此際露出身份亦無妨。
父皇來了?急忙整理衣裝,出門迎接。
萬安一身道袍,眉清目秀。李隆基想到萬安九歲出世修行,如今又被自己下旨敕令在此修行。朕虧欠萬安太多。
“清蓮見過父……居士。”出世之人,理當改了稱唿。
聽在李隆基耳中,宛若心底丟失了什麽東西。朕失去了一個女兒。
“還在怪朕嗎?”李隆基問道。
“萬安不敢責怪父皇,一切都是萬安的過錯。”往事如煙,終究有個了結。
“朕答應的一定做到,高力士。”
高力士上前遞給萬安一個錦盒。
“父皇不妨進來喝杯茶水,觀中清泉泡茶,別有一番滋味。”萬安接過錦盒還是改了稱唿,一聲居士把父女之間的聯係徹底切斷。
李隆基進到萬安靜修的房間,四壁掛著梅蘭竹菊四君子畫,一桌一幾,內有兩間房。宮女吉祥此時也身穿道袍,奉茶之後站在萬安身邊。
李隆基難得有此閑心,品味著女兒說的清泉茶水,清香怡口。
“郭禮出了天牢,朕派他前去平叛。想要娶朕的女兒,沒有一番好的表現怎麽可以?”
“父皇!”萬安驟聞李隆基同意婚事,激動之下有感而發。
“可惜啊,朕不能親眼看萬安嫁人的模樣。日後有空,隨同郭禮到興慶宮,聽說郭禮的府邸在勝業坊,離朕的興慶宮隻隔著一條街。”
“父皇,萬安不孝。”萬安說完跪在李隆基麵前。
“趕快起來吧,朕不想你日後受了委屈,別人都有娘家,隻有你沒有。以後的路還要靠你自己去走,不過,如果日後真的受了欺負沒辦法解決,和朕言語一聲。朕就算史官再怎麽寫,也要為萬安出口氣。”
李隆基走了。
萬安知道這一刻起,從此父女永隔再無相見之期。
打開錦盒,裏麵竟是鄯州樂都的身份戶牒。看到裏麵名為“李清蓮”時,萬安終於忍不住落淚。誰知天下父母心,就算貴為天子,亦知道疼惜兒女。李隆基知道萬安的性子,既然她喜歡郭禮,事情就無法挽迴。大唐的公主一脈相傳,從太平公主到玉真公主、萬安公主,哪一個不是聰明絕頂善於謀略?李隆基曾經一度擔心萬安成為第二個太平公主。
看到李清蓮的時候,萬安知道父皇已經做出了別人都想不到的讓步。為了讓她嫁給郭禮,不惜詔令出世修行,再以隱秘身份嫁給郭禮。誰能知曉所謂萬安出世修行自然是蒙騙世人的把戲。
拿著身份文牒,萬安猶如重獲新生。郭禮奉旨平叛,鄯州正是郭禮的必經之地。父皇想的真是周到,生怕委屈了女兒。郭禮已有妻子,經過這次刑場抗旨救人之後,萬安在郭府之中已經樹立威信。嫁入郭府亦不用看人臉色行事,隻是以後再也不能以萬安公主的身份存在於世間。
誰說皇家沒有親情?可憐天下父母心。
“吉祥,準備出發。”萬安重獲新生,恨不得馬上飛出牢籠。
“公主,準備去那裏?”吉祥看到公主終於開心,心裏也替公主高興。
“鄯州樂都,以後不要稱唿公主。”
“公主,不稱唿公主怎麽稱唿?女道士?”吉祥有些奇怪道。
“吉祥,以後稱唿小姐,本公主從今日起是李家三小姐李清蓮。”
“公……小姐,奴婢明白了。以後公主就是小姐,吉祥就是丫鬟。”
……
鄯州樂都有一李姓人家,據說先祖和太宗皇帝是親戚。這些年雖然家道中落,再也沒有出過什麽顯赫的名臣,倒也算富戶人家。、
這幾日李家張燈結彩宴客八方,據聞李家遺失多年的三小姐迴來了。前去參加宴席的賓客都說,李家三小姐長得那可真叫一個水靈。誰若娶上這樣一個嬌娘子,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啊。
“小姐,打聽到了。郭大人明日抵達鄯州。”一個丫鬟模樣的女子向李家三小姐匯報。
“鄯州麽?前方戰事如何,有什麽消息?”
“據說淩東山和李如海兩位將軍把守著容縣到鄯州之間的關隘,劉刺史雖然組織不力,安排兩位將軍守住通道,防止吐穀渾北上,倒也算立下功勞。”
“劉刺史救援不及導致容縣失守,被免職也算正常。若不是命令淩東山把守住關隘,隻怕這次腦袋要搬家。郭大人帶了多少人?”。
“據說郭大人帶了涼州一萬鐵騎。”
“一萬?”李小姐皺了皺眉頭,吐蕃可是二十萬大軍。
清鬆正無精打采的擦拭著大殿的灰塵,大師兄站在院子之中研究卦辭,師姐自從迴來之後一直悶悶不樂,一天都沒有看到她出門。
“居士,裏麵請。”清河迎來一位香客。香客明顯非富即貴,身後跟著一個白麵無須的年輕人,兩名侍衛。
“這位居士可否讓貧道卜一卦?”大師兄看到來人不凡,看看能不能窺探一點天機。待看清來人,大師兄驚道:“貧道見過吾皇。”
“免禮,朕來看看。道長不用管朕,張果道長可在?”李隆基微服私訪,沒想到剛進道觀就被大師兄認出來。
“家師遠遊未歸。”
張果前日去了興慶宮,竟然沒有迴玄都觀。真是奇人!
李隆基拜了三清塑像,大師兄在旁邊恭候。
“萬安在何處,朕要見她。”
萬安?
大師兄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待想到師妹清蓮正是萬安公主之時,連忙將李隆基帶到師妹修行的地方。
這是一座單獨的院子。萬安在這裏從九歲修行到十五歲,出世才幾個月,又迴到這裏。
“師妹,有人前來求見。”
“不見。”萬安的聲音傳出。
“公主,好幾天沒有出門了,不如出去走走。說不定是郭大人前來求見。”
郭禮?怎麽可能。萬安心道。
“連朕也不見麽?”李隆基既然被大師兄識破身份,此際露出身份亦無妨。
父皇來了?急忙整理衣裝,出門迎接。
萬安一身道袍,眉清目秀。李隆基想到萬安九歲出世修行,如今又被自己下旨敕令在此修行。朕虧欠萬安太多。
“清蓮見過父……居士。”出世之人,理當改了稱唿。
聽在李隆基耳中,宛若心底丟失了什麽東西。朕失去了一個女兒。
“還在怪朕嗎?”李隆基問道。
“萬安不敢責怪父皇,一切都是萬安的過錯。”往事如煙,終究有個了結。
“朕答應的一定做到,高力士。”
高力士上前遞給萬安一個錦盒。
“父皇不妨進來喝杯茶水,觀中清泉泡茶,別有一番滋味。”萬安接過錦盒還是改了稱唿,一聲居士把父女之間的聯係徹底切斷。
李隆基進到萬安靜修的房間,四壁掛著梅蘭竹菊四君子畫,一桌一幾,內有兩間房。宮女吉祥此時也身穿道袍,奉茶之後站在萬安身邊。
李隆基難得有此閑心,品味著女兒說的清泉茶水,清香怡口。
“郭禮出了天牢,朕派他前去平叛。想要娶朕的女兒,沒有一番好的表現怎麽可以?”
“父皇!”萬安驟聞李隆基同意婚事,激動之下有感而發。
“可惜啊,朕不能親眼看萬安嫁人的模樣。日後有空,隨同郭禮到興慶宮,聽說郭禮的府邸在勝業坊,離朕的興慶宮隻隔著一條街。”
“父皇,萬安不孝。”萬安說完跪在李隆基麵前。
“趕快起來吧,朕不想你日後受了委屈,別人都有娘家,隻有你沒有。以後的路還要靠你自己去走,不過,如果日後真的受了欺負沒辦法解決,和朕言語一聲。朕就算史官再怎麽寫,也要為萬安出口氣。”
李隆基走了。
萬安知道這一刻起,從此父女永隔再無相見之期。
打開錦盒,裏麵竟是鄯州樂都的身份戶牒。看到裏麵名為“李清蓮”時,萬安終於忍不住落淚。誰知天下父母心,就算貴為天子,亦知道疼惜兒女。李隆基知道萬安的性子,既然她喜歡郭禮,事情就無法挽迴。大唐的公主一脈相傳,從太平公主到玉真公主、萬安公主,哪一個不是聰明絕頂善於謀略?李隆基曾經一度擔心萬安成為第二個太平公主。
看到李清蓮的時候,萬安知道父皇已經做出了別人都想不到的讓步。為了讓她嫁給郭禮,不惜詔令出世修行,再以隱秘身份嫁給郭禮。誰能知曉所謂萬安出世修行自然是蒙騙世人的把戲。
拿著身份文牒,萬安猶如重獲新生。郭禮奉旨平叛,鄯州正是郭禮的必經之地。父皇想的真是周到,生怕委屈了女兒。郭禮已有妻子,經過這次刑場抗旨救人之後,萬安在郭府之中已經樹立威信。嫁入郭府亦不用看人臉色行事,隻是以後再也不能以萬安公主的身份存在於世間。
誰說皇家沒有親情?可憐天下父母心。
“吉祥,準備出發。”萬安重獲新生,恨不得馬上飛出牢籠。
“公主,準備去那裏?”吉祥看到公主終於開心,心裏也替公主高興。
“鄯州樂都,以後不要稱唿公主。”
“公主,不稱唿公主怎麽稱唿?女道士?”吉祥有些奇怪道。
“吉祥,以後稱唿小姐,本公主從今日起是李家三小姐李清蓮。”
“公……小姐,奴婢明白了。以後公主就是小姐,吉祥就是丫鬟。”
……
鄯州樂都有一李姓人家,據說先祖和太宗皇帝是親戚。這些年雖然家道中落,再也沒有出過什麽顯赫的名臣,倒也算富戶人家。、
這幾日李家張燈結彩宴客八方,據聞李家遺失多年的三小姐迴來了。前去參加宴席的賓客都說,李家三小姐長得那可真叫一個水靈。誰若娶上這樣一個嬌娘子,八輩子修來的福分啊。
“小姐,打聽到了。郭大人明日抵達鄯州。”一個丫鬟模樣的女子向李家三小姐匯報。
“鄯州麽?前方戰事如何,有什麽消息?”
“據說淩東山和李如海兩位將軍把守著容縣到鄯州之間的關隘,劉刺史雖然組織不力,安排兩位將軍守住通道,防止吐穀渾北上,倒也算立下功勞。”
“劉刺史救援不及導致容縣失守,被免職也算正常。若不是命令淩東山把守住關隘,隻怕這次腦袋要搬家。郭大人帶了多少人?”。
“據說郭大人帶了涼州一萬鐵騎。”
“一萬?”李小姐皺了皺眉頭,吐蕃可是二十萬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