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山。
羊腸山道上走來一頭白驢,一人倒騎驢上身穿道袍須發皆白。鄉間童子瞧見無不驚奇。一人一驢走到山間平地停了下來,老道自言自語道:“住在這麽個破地方,辛虧老道有頭毛驢,不然難找嘍。”張果一邊自語一邊走**地之處的一間茅屋。
“客人到了主人不現身,不成敬意。”
話音未落柴門打開,走出一人弱冠之年身穿一襲道袍,對來訪之人不以為然道:“來者莫非不速之客?”老道也不生氣,衝著毛驢吹了口氣,那毛驢平白消失,手中出現一張紙驢。主人奇道:“這是什麽戲法?難道老道真是神仙?”老道並未搭話,走近茅屋看到一桌一幾,不待主人許可大喇喇坐在幾上,順手將紙驢丟到案上。
主人不以為意,搬出厚厚一遝竹簡當做板凳。
“孺子可教也,這些《春秋》書簡正該坐在屁股下麵。”
讀書人向來崇尚《春秋》《論語》,以為先賢巨著。茅屋之中的兩個道士皆不以為然。
“在下李白,字太白,未知仙長道號?”李白看到來人仙風道骨,適才看到老道隨手將白驢變成紙驢,神情嚴肅言辭之中不在戲謔調侃。
“那裏來的仙長道號,貧道張果,聽說匡山隱居了一位奇人,老道一時好奇就來了。”
“道家講究無為隨心所欲,仙長的行為倒是深得其中三味”。李白有感而發。
“天下如今盛世道門昌盛,老道想著多收幾個徒弟繼承香火。”張果說出此行的目的。
“李白自幼學道,不知仙長能教李白什麽?”想要收徒弟,先亮點東西再說。隻憑剛才變戲法一般還不夠資格。
“長生之術,遁甲之門。”張果出手不凡。但凡世人都想學會長生不老之方,夢寐以求奇門遁甲之術。
“手握三尺青鋒,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劍仙?艱難險途,終究成不了大道。”
“何謂大道?”李白問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張果念出《道德經》中經典名句。意思是道可以說是非比尋常的道,不能用普通的方式說出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李白原話奉還,隻是其中含義大不相同。
“居士大有悟性,何不隨老道出世修道?”
“仙長好意心領了,李白自幼就想遊遍大好河山,人生百年何必虛度,縱使成仙也是毫無樂趣。”
“可惜了,老道早年已將清蓮道號給了萬安公主,不然居士配上清蓮兩字正好合適。”
“青蓮?青蓮居士,好名字。”李白高興道,完全不在意眼前這位仙長歎息之事。
兩人皆說青蓮,渾不知老道說的清蓮,李白說是青蓮。
忽然,紙驢抖動了一下,竟在案上作勢站立。
“竟是長安傳來的訊息?”張果口中念念有詞,“老道走了,本想渡人為仙,沒想到不合時宜啊。”
李白毫不在意道:“大好河川多少美景,豈不比神仙在天上快活多了?”
老道變戲法般吹了一口氣,紙驢在案上突然燃起片刻之間化為灰燼。茅屋外一頭白色毛驢蹦蹦跳跳來到張果身前,垂頭嗬氣耳鬢廝磨,竟是十分乖巧。張果道:“天大的一份機緣送上門竟然不要,老道適才與居士說的徒弟清蓮此刻紅鸞星有劫難,老道迴長安去嘍。”說完跨上毛驢背,倒騎下山而去。
李白看到張果下山,從裏屋拿出一把長劍背負在身後,收拾了隨身衣物,大笑道:“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門去。”
李白隨後下山,竟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後來有人在茅屋中的案幾上發現一首詩: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落款:青蓮居士留字。
……
李隆基正在興慶宮中飲酒作樂,忽然看到一個老道倒騎毛驢進入宮裏。
“何人如此大膽?”侍衛持著長矛上前阻擋。
“老道張果,生於堯舜,今日前來覲見吾皇。”老道三尺長須無風自動,侍衛竟不能迫近半分。
“張果?堯舜?”李隆基修道多年,聽到張果自報名號,露出滿口稀疏牙齒,笑道“仙長活了這麽久,難怪牙齒稀疏,不知今日前來所謂何事?”
張果聽完李隆基說完之後,不打招唿竟自離開興慶宮,走了。
都是些什麽人啊,說走就走?這是把皇宮當成旅遊景點?
正在納悶之際李隆基看到張果轉身迴來,大吃一驚。
滿頭白發白須變成黑發黑須,嬉笑時其牙齒完完整整絲毫不缺。
“聽說吾皇賜給王守一的鴆酒乃是上等的好酒,不知能否向吾皇討一杯來喝?”張果說道,對於自身變化絲毫不提。
見過怕死的,沒見過這麽不要命的。鴆酒是什麽?世上最毒的毒酒,飲之即死毫無僥幸之理。
“高力士,取酒來。”
張果一飲而盡,“貧道前來給吾皇看個東西。”
轉身之間白發變黑,牙齒健全,飲鴆酒無恙。李隆基這才相信張果乃是出生於堯舜時期的仙人。
“什麽東西?”既是仙人,拿出來的東西自然不俗。
“江山社稷圖。吾皇看了之後定然明白。”
“江山社稷圖?朕還是第一次聽說。不妨拿來看看。”張果從懷中拿出一卷長軸,隨手丟在殿前地麵上。長卷展開,竟然是一副大唐山川圖。
“不過是一副地圖。”李隆基對此並不陌生。
張果看到李隆基不以為然的表情,說道:“吾皇再看。”待李隆基再看時,地圖中有了變化。從西域開始有了變化,圖中星火燎原象征著戰禍紛飛。
李隆基還想看下去,江山社稷圖忽然從地麵消失。
“仙長為何不讓朕看下去?”
“泄露天機必受天譴,貧道隻能給吾皇看到這麽多。吾皇之女萬安公主乃貧道徒弟清蓮,如今紅鸞星在劫。貧道前來特請陛下改變聖意,成全一段姻緣。”
“萬事皆好說,唯獨這一件不行。”
“吾皇不惜違背天道偏執與此,究竟為何?”
“朕聖旨已下,萬安遭受非禮滿城皆知,朝令夕改恐怕皇家尊嚴盡失。”
“吾皇錯矣。”
若其他人敢說皇上有錯,李隆基必定不會輕饒。老道張果神仙自稱萬安的師父,還是遊嬉人間的神仙,就不和老道計較這麽多了。
“朕錯在何處?還請仙長明言。”
“且不說郭禮乃大唐棟梁,清蓮引動紅鸞星分明其中另有隱情。吾皇若是將錯就錯,大唐危矣。”
“仙長之意還要讓朕將萬安許配給郭禮?郭禮已有家室,堂堂公主做妾,傳出去皇家顏麵何存?”李隆基內心的堅持開始動搖。
“吾皇莫要心急,事後吾皇可下旨命清蓮入玄都觀出世修行,世間再無萬安公主,貧道久聞鄯州樂都有戶普通人家,家中有女清蓮,與老道的徒兒道號恰好相同。吾皇可賜婚與郭禮,成就一樁美談。”
李隆基明白張果的意思。萬安公主遁入道門假意出世,再以鄯州樂都之女嫁給郭禮。世人皆知萬安出世入觀修行,不知萬安悄然嫁入郭府。
“聖賢常言男子三妻四妾,貧道聽聞郭禮家中隻有一妻,吾皇若是怕清蓮委屈禦賜平妻不分大小。”
張果倒騎毛驢走了,頭發由黑變白,待出宮門時已是全白。
羊腸山道上走來一頭白驢,一人倒騎驢上身穿道袍須發皆白。鄉間童子瞧見無不驚奇。一人一驢走到山間平地停了下來,老道自言自語道:“住在這麽個破地方,辛虧老道有頭毛驢,不然難找嘍。”張果一邊自語一邊走**地之處的一間茅屋。
“客人到了主人不現身,不成敬意。”
話音未落柴門打開,走出一人弱冠之年身穿一襲道袍,對來訪之人不以為然道:“來者莫非不速之客?”老道也不生氣,衝著毛驢吹了口氣,那毛驢平白消失,手中出現一張紙驢。主人奇道:“這是什麽戲法?難道老道真是神仙?”老道並未搭話,走近茅屋看到一桌一幾,不待主人許可大喇喇坐在幾上,順手將紙驢丟到案上。
主人不以為意,搬出厚厚一遝竹簡當做板凳。
“孺子可教也,這些《春秋》書簡正該坐在屁股下麵。”
讀書人向來崇尚《春秋》《論語》,以為先賢巨著。茅屋之中的兩個道士皆不以為然。
“在下李白,字太白,未知仙長道號?”李白看到來人仙風道骨,適才看到老道隨手將白驢變成紙驢,神情嚴肅言辭之中不在戲謔調侃。
“那裏來的仙長道號,貧道張果,聽說匡山隱居了一位奇人,老道一時好奇就來了。”
“道家講究無為隨心所欲,仙長的行為倒是深得其中三味”。李白有感而發。
“天下如今盛世道門昌盛,老道想著多收幾個徒弟繼承香火。”張果說出此行的目的。
“李白自幼學道,不知仙長能教李白什麽?”想要收徒弟,先亮點東西再說。隻憑剛才變戲法一般還不夠資格。
“長生之術,遁甲之門。”張果出手不凡。但凡世人都想學會長生不老之方,夢寐以求奇門遁甲之術。
“手握三尺青鋒,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劍仙?艱難險途,終究成不了大道。”
“何謂大道?”李白問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張果念出《道德經》中經典名句。意思是道可以說是非比尋常的道,不能用普通的方式說出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李白原話奉還,隻是其中含義大不相同。
“居士大有悟性,何不隨老道出世修道?”
“仙長好意心領了,李白自幼就想遊遍大好河山,人生百年何必虛度,縱使成仙也是毫無樂趣。”
“可惜了,老道早年已將清蓮道號給了萬安公主,不然居士配上清蓮兩字正好合適。”
“青蓮?青蓮居士,好名字。”李白高興道,完全不在意眼前這位仙長歎息之事。
兩人皆說青蓮,渾不知老道說的清蓮,李白說是青蓮。
忽然,紙驢抖動了一下,竟在案上作勢站立。
“竟是長安傳來的訊息?”張果口中念念有詞,“老道走了,本想渡人為仙,沒想到不合時宜啊。”
李白毫不在意道:“大好河川多少美景,豈不比神仙在天上快活多了?”
老道變戲法般吹了一口氣,紙驢在案上突然燃起片刻之間化為灰燼。茅屋外一頭白色毛驢蹦蹦跳跳來到張果身前,垂頭嗬氣耳鬢廝磨,竟是十分乖巧。張果道:“天大的一份機緣送上門竟然不要,老道適才與居士說的徒弟清蓮此刻紅鸞星有劫難,老道迴長安去嘍。”說完跨上毛驢背,倒騎下山而去。
李白看到張果下山,從裏屋拿出一把長劍背負在身後,收拾了隨身衣物,大笑道:“我輩豈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門去。”
李白隨後下山,竟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後來有人在茅屋中的案幾上發現一首詩: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落款:青蓮居士留字。
……
李隆基正在興慶宮中飲酒作樂,忽然看到一個老道倒騎毛驢進入宮裏。
“何人如此大膽?”侍衛持著長矛上前阻擋。
“老道張果,生於堯舜,今日前來覲見吾皇。”老道三尺長須無風自動,侍衛竟不能迫近半分。
“張果?堯舜?”李隆基修道多年,聽到張果自報名號,露出滿口稀疏牙齒,笑道“仙長活了這麽久,難怪牙齒稀疏,不知今日前來所謂何事?”
張果聽完李隆基說完之後,不打招唿竟自離開興慶宮,走了。
都是些什麽人啊,說走就走?這是把皇宮當成旅遊景點?
正在納悶之際李隆基看到張果轉身迴來,大吃一驚。
滿頭白發白須變成黑發黑須,嬉笑時其牙齒完完整整絲毫不缺。
“聽說吾皇賜給王守一的鴆酒乃是上等的好酒,不知能否向吾皇討一杯來喝?”張果說道,對於自身變化絲毫不提。
見過怕死的,沒見過這麽不要命的。鴆酒是什麽?世上最毒的毒酒,飲之即死毫無僥幸之理。
“高力士,取酒來。”
張果一飲而盡,“貧道前來給吾皇看個東西。”
轉身之間白發變黑,牙齒健全,飲鴆酒無恙。李隆基這才相信張果乃是出生於堯舜時期的仙人。
“什麽東西?”既是仙人,拿出來的東西自然不俗。
“江山社稷圖。吾皇看了之後定然明白。”
“江山社稷圖?朕還是第一次聽說。不妨拿來看看。”張果從懷中拿出一卷長軸,隨手丟在殿前地麵上。長卷展開,竟然是一副大唐山川圖。
“不過是一副地圖。”李隆基對此並不陌生。
張果看到李隆基不以為然的表情,說道:“吾皇再看。”待李隆基再看時,地圖中有了變化。從西域開始有了變化,圖中星火燎原象征著戰禍紛飛。
李隆基還想看下去,江山社稷圖忽然從地麵消失。
“仙長為何不讓朕看下去?”
“泄露天機必受天譴,貧道隻能給吾皇看到這麽多。吾皇之女萬安公主乃貧道徒弟清蓮,如今紅鸞星在劫。貧道前來特請陛下改變聖意,成全一段姻緣。”
“萬事皆好說,唯獨這一件不行。”
“吾皇不惜違背天道偏執與此,究竟為何?”
“朕聖旨已下,萬安遭受非禮滿城皆知,朝令夕改恐怕皇家尊嚴盡失。”
“吾皇錯矣。”
若其他人敢說皇上有錯,李隆基必定不會輕饒。老道張果神仙自稱萬安的師父,還是遊嬉人間的神仙,就不和老道計較這麽多了。
“朕錯在何處?還請仙長明言。”
“且不說郭禮乃大唐棟梁,清蓮引動紅鸞星分明其中另有隱情。吾皇若是將錯就錯,大唐危矣。”
“仙長之意還要讓朕將萬安許配給郭禮?郭禮已有家室,堂堂公主做妾,傳出去皇家顏麵何存?”李隆基內心的堅持開始動搖。
“吾皇莫要心急,事後吾皇可下旨命清蓮入玄都觀出世修行,世間再無萬安公主,貧道久聞鄯州樂都有戶普通人家,家中有女清蓮,與老道的徒兒道號恰好相同。吾皇可賜婚與郭禮,成就一樁美談。”
李隆基明白張果的意思。萬安公主遁入道門假意出世,再以鄯州樂都之女嫁給郭禮。世人皆知萬安出世入觀修行,不知萬安悄然嫁入郭府。
“聖賢常言男子三妻四妾,貧道聽聞郭禮家中隻有一妻,吾皇若是怕清蓮委屈禦賜平妻不分大小。”
張果倒騎毛驢走了,頭發由黑變白,待出宮門時已是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