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字在下官的地方書寫,筆墨紙硯亦是下官提供,郭少卿這幅字當歸下官保管。”
“非也,若不是本王提議,何來這幅字?本王拿迴去裱好掛在正廳。”
“老夫的地盤,王爺難道想硬搶不成?”賀老頭一急之下竟然忘記自稱下官。
“賀侍郎,真要和本王搶東西?”寧王拿起字厲聲道,看樣子不對路子就要翻臉。寧王一直平淡無為,此刻雷霆一怒。
賀老頭這才清醒過來轉移話題道:“郭少卿寫的一首好字。”
“隻怕詩文亦是絕佳,問世間情為何物嗎直教人生死相許,郭大人是有感而發?”寧王有意看向郭禮一眼。
郭禮也不解釋。
“兩位大人,不如先去進食,迴來再進行挑選?”
“善也。”
三個人走了,剩下六個小孩待在禮部大堂。待三位吃過午飯,迴來一看六個小孩分成兩撥,兩個小孩撕扯著對方正打得不亦樂乎,其餘人在旁助威。
“王爺來了。”不知是誰喊出聲來,兩個小孩這才分開,六個小孩齊刷刷跪成一排。
郭禮笑了。
這些就是給萬安選的駙馬?不被萬安玩死才怪。放著尋常家的女子,還可以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又等了一會,陸陸續續來了四個少年。
“你等報上姓名家世,有什麽喜好一一道來。”
剛才打架的兩個孩子中,站出一位雙手抱拳道:“在下王釗,我爹刺史,我爺爺太原府尹。”
王晙的孫子。
另外一個也不甘示弱道:“在下褚夫之,家父諱無量。”
少年是褚無量的兒子。
難怪互相之間打了起來,都是將門虎子誰也不服氣誰。
其餘八人各自介紹都是世家子弟。
娶公主做駙馬,比較熱衷的還是將門世家的孩子。娶了公主做了駙馬不用日後鎮守邊關沙場搏殺馬革裹屍。郭禮仔細看了一下,那日在羅掌櫃茶攤之上見到的崔渙沒有來。賀老頭拿出的名單之中,崔渙赫然在列,與賀知章一樣同為禮部侍郎崔璩的兒子。
門口突然出現了一個公子。
郭禮一看來人似曾相識,仔細思索在哪裏見過這個人,想了半天沒有想起,直到賀老頭說了一句“其中還有幾個能得公主青睞的”方才恍然大悟,這位公子正是萬安公主。
正所謂燈下黑。
萬安公主女扮男裝,來到禮部大堂偷窺選駙馬。不知道這位公主抱著什麽樣的心態,郭禮實在無法忍受這些小孩子童稚未褪就想當駙馬。
登記在冊之後,這些小孩聽說可以迴家,十幾雙小腿跑的飛快,刹那之間禮部大堂空空蕩蕩。萬安公主走進來。
“王叔,辛苦了。”
郭禮早就知道,寧王風輕雲淡,倒是賀老頭驚訝道:“萬安公主?”
賀老頭心好人實在,老老實實把這兩天發生的事情如數匯報給萬安公主。
老實人辦壞事。
這種事情說給公主聽,不是給公主心裏添堵嗎?
出乎意料之外,萬安沒有任何表情,對郭禮說道:“還請郭少卿前去永寧宮一趟,最近宮裏經常丟東西。”
郭禮聽到永寧宮裏失竊,倒也沒有覺得有什麽奇怪之處。隨後跟著萬安到永寧宮裏,吉祥如意不知去了哪裏。
“宮裏什麽東西失竊,有沒有丟失貴重物品?”郭禮經過幾次查案,對怎麽查案逐漸熟悉門路。
萬安笑道:“子儀不知萬安丟了何物?”
郭禮一頭霧水。
“子儀且跟來。”萬安進了寢室。郭禮沒想許多跟了進去。
“寢宮之中丟了什麽東西?”
“難道子儀不知道本公主丟了什麽東西嗎?”
郭禮鬱悶道,我怎麽會知道?我又不是神仙。
就在郭禮暗想宮裏會丟了什麽東西的時候,萬安靠近道:“倩兒丟了一顆心。”
倩兒?!
郭禮在公主的手巾之上看到一個“倩”字,早已知曉萬安公主的芳名。那想到公主竟然親口說出。一時之間,郭禮隻覺得軟香撲鼻,溫軟在懷。待郭禮反應過來懷中正是公主的時候,外麵忽然傳來人聲。
“有淫賊,抓淫賊啊。”
宮裏的侍衛、太監衝了進來,吉祥如意跟在後麵看到公主正倒在郭禮懷中。隻見公主泣聲道:“給本公主拿下這個淫賊。”
郭禮不知所措,被侍衛拿下。
隻聽公主幽怨道:“今日宮裏丟了東西,本公主請郭大人前來查找線索,沒想到……”
非禮公主,殺頭的大罪!
郭禮出名了。
長安城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一次長安紙貴也沒幾人知道郭禮的大名。儼然如同上了前世的頭條新聞,郭禮一下火了。
郭禮非禮公主,消息一經傳出,長安城內百姓群情激奮雷霆震怒。有道是好事有嘴無人知,壞事無腿傳千裏。整個長安城都在談論大理寺卿郭禮監守自盜,為萬安公主選駙馬,沒想到跑去永寧宮非禮公主。如果不是當值的侍衛、宮女趕到及時,恐怕公主的清白之軀就要毀在這個淫賊手中。每個人都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親自看到郭禮怎麽非禮公主一般。
萬安公主何人?九歲出世為大行皇帝祈福,六載青燈長伴。
“聽說這位郭禮曾經寫過《文人治國》的聖賢文章,沒想到竟然是登徒子之流。”
“一條披著羊皮的狼,滿口仁義道德,做的都是醃臢的下流事。”
“這位郭大人的狗膽包天,竟然非禮公主。這種人就應該閹割了丟到妓院中去。”
“我不活了,我要死了。”
“尋死覓活的關你什麽事情?”
“公主是我的偶像啊,我的偶像竟然被人褻瀆,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他的筋。”
……
政事苑中。
消息傳來,孟浩然隻覺得不可思議。郭禮再莽撞,也不會做下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更何況其中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其中一定有什麽隱情。
仆骨懷恩、李光弼、第五穀、周鵬都在茶園之中等候孟浩然的安排。既然郭禮認可孟浩然的本事,此刻眾人以孟浩然為首。
“當今之際,首先弄清楚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據宮裏的侍衛說,當日值守之時,聽到有人喊叫抓淫賊,衝進公主寢室看到公主躺在大人懷中,衣衫襤褸,公主殿下哭著……”
“當時誰喊得抓淫賊,如果找到那個人就好了。”
“大人不可能做下這種事情,我相信大人的品性。”
“大哥為人正直,怎麽會做出這種事情?其中必定另有隱情。”
“大家先不要輕舉妄動,先打通關係進入天牢,見到大人再說。”郭禮看到眼前諸位情緒激烈,唯恐眾人忍耐不住再出什麽大事。
“家父已經向皇上求情。”李光弼道。
這個時候能為郭禮說話的,無疑是相信郭禮的人品。這種事情還真不是郭禮能夠做出來的。
……
碧瑤得到消息的當天挺著大肚子返迴長安,一同迴來的還有王老三和王守盟。碧瑤三哥迴來才兩天就聽到未見麵的妹夫犯下如此大罪。碧瑤怎麽都不會相信夫君會去非禮公主。洞房之夜不行周公之禮的人,會去貪慕公主美色?哪怕公主長得再出眾,碧瑤相信夫君都不會多看一眼。
“姑爺絕對不會是那種人,小姐在櫟陽的這段日子,奴婢天天伺候姑爺,姑爺倒反而怕了春水不讓奴婢近身。”
“能夠做出聖賢文章,對待個人修養極為重視。誰要說子儀非禮公主之事屬實,我王老三第一個不信。”
王守盟聽了王老三和春水的說話,對未謀麵的妹夫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春水如今仍是完璧之身?”
“迴三少爺的話,姑爺未曾動過春水分毫。”
“按理來說,妹夫既然得到皇上器重,為萬安公主選駙馬,就算有色心,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動手。據宮中傳來消息,從郭禮身上搜出公主的手巾。人贓俱獲,無可抵賴。究竟是怎麽迴事呢?”
“春水,你可知道夫君身上的手巾是怎麽迴事?”
春水想起來郭禮曾問過手巾的事情。
“幾天前奴婢收拾姑爺的衣物時發現裏麵有一塊手巾,上麵還有血跡,奴婢心想姑爺用的東西,隨手洗幹淨。前日姑爺忽然問起手巾的事情,奴婢將手巾交給姑爺。早知道這是公主的手巾,奴婢說什麽都不會交給姑爺。”
手巾的事情總算清楚了。至於上麵為什麽有血跡,為什麽郭禮一直帶在身上,隻有問本人才能知道。
“既然如此,那就先見到妹夫再說。為兄已經派人疏通關係,碧瑤不用擔心。”
王家這是怎麽了?先有皇後姐姐被廢為庶人,然後二哥被皇帝賜死,如今噩耗又輪到夫君身上。看來真該去大慈恩寺燒香拜佛,家裏有什麽汙穢的東西作祟,害的王家雞犬不寧。
碧瑤求過父親,想讓父親和爺爺說一聲請爺爺出麵。希望皇上看在爺爺的份上饒過郭禮。哪怕被夫君貶為庶人,靠著一千多畝的田莊,將來的日子也不會差到那裏。
王老太爺不動聲色,帶給碧瑤一句話:聖意難測,皇命難違。
其實道理很簡單,即使王老太爺出麵,也不能改變聖意。老太爺昔日的情分在上一次王皇後被廢黜之時已經用盡,李隆基賞賜王老太爺良田千畝。若是老太爺再不懂其中的蘊意,貿然去求見皇上,惹來皇上龍庭大怒,隻怕王家日後的日子更難過。
碧瑤並非不明事理之人,事到如今並非王老太爺不願意出麵。
……
含元殿。
高力士站在殿上唱喏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自從高延福被杖殺,高力士一步登天替代了高延福。今日怎麽可能沒事呢?皇上昨夜半宿才睡,案幾上的奏章幾乎都是彈劾郭禮的。
“臣,禦史中丞宇文融有事啟奏。臣彈劾大理寺卿郭禮四條罪狀。其一、為官不正,欺君罔上。郭禮身為大理寺卿,膽敢公然非禮公主,此事永寧宮中侍衛宮女皆可作證。其二、賣弄文章蠱惑視聽。臣聽聞郭禮曾做《文人治國》,堆積辭藻蠱惑人心。其三、監守自盜辜負聖心。陛下命郭禮為公主選駙馬,那想到郭禮看到萬安公主絕世容顏,竟然意圖非禮公主。其四、好大喜功虛報軍功。據聞郭禮在平叛之時率領五千人五日下五城,臣以為此事絕不為真。康願子叛軍數萬,僅憑五千人馬就能平叛?”
自從吳令珪伏誅之後,宇文融升任禦史中丞。人常道吳令珪雖然自詡皇上麵前一條狗,倒也不失光明磊落。這位宇文中丞上任之後,彈劾數起案件都查有實據並非空穴來風。隻是這一次的彈劾,所奏四條皆屬妄斷。
“臣,左金吾衛領軍裴迪先有事啟奏。臣對宇文中丞的彈劾不敢苟同,四條大罪,除了非禮公主一事尚有商榷之外,其餘皆為捕風捉影不察實據。”
“臣,禮部侍郎賀知章有事啟奏陛下。當日萬安公主女扮男裝前來請郭少卿前去永寧宮辦案,之後發生了什麽,僅憑侍衛宮女之言尚不足以下論斷。臣以為委派刑部官員認真查實之後再做論斷。”
“臣,尚書省右仆射陳嘉崇有事啟奏陛下。郭禮任衛尉寺少卿期間,擅權跋扈,私自任命官員。周鵬乃左金吾衛會長,被郭禮任命為署正,第五穀乃左金吾衛士卒,被郭禮任命為主簿。前任衛尉寺主簿被郭禮隨意除名。臣認為郭禮非禮公主之事事實確鑿,按律當廷仗一百流千裏。”
“臣中書令張說有事啟奏陛下,陳丞相所言差矣,臣隻聞自古刑不上大夫,未曾有聞大夫斃於廷仗之下……”
眾位大臣各抒己見,朝堂之上亂作一團。平素裏的各種派別全然消失,可謂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誰都沒有事先沒有籌劃,無論是想要保郭禮的還是想要置郭禮於死地的,此刻都站出來闡述觀點。直到再沒人說話之後,李隆基下旨:“命寧王李成器、刑部尚書李彥允、中書令張說三人查明郭禮非禮公主一案。”
“退朝”。
高力士麵無表情唱喏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誰都知道這次將是繼上次百官彈劾陳嘉崇之後又一次朝會動蕩。
“非也,若不是本王提議,何來這幅字?本王拿迴去裱好掛在正廳。”
“老夫的地盤,王爺難道想硬搶不成?”賀老頭一急之下竟然忘記自稱下官。
“賀侍郎,真要和本王搶東西?”寧王拿起字厲聲道,看樣子不對路子就要翻臉。寧王一直平淡無為,此刻雷霆一怒。
賀老頭這才清醒過來轉移話題道:“郭少卿寫的一首好字。”
“隻怕詩文亦是絕佳,問世間情為何物嗎直教人生死相許,郭大人是有感而發?”寧王有意看向郭禮一眼。
郭禮也不解釋。
“兩位大人,不如先去進食,迴來再進行挑選?”
“善也。”
三個人走了,剩下六個小孩待在禮部大堂。待三位吃過午飯,迴來一看六個小孩分成兩撥,兩個小孩撕扯著對方正打得不亦樂乎,其餘人在旁助威。
“王爺來了。”不知是誰喊出聲來,兩個小孩這才分開,六個小孩齊刷刷跪成一排。
郭禮笑了。
這些就是給萬安選的駙馬?不被萬安玩死才怪。放著尋常家的女子,還可以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又等了一會,陸陸續續來了四個少年。
“你等報上姓名家世,有什麽喜好一一道來。”
剛才打架的兩個孩子中,站出一位雙手抱拳道:“在下王釗,我爹刺史,我爺爺太原府尹。”
王晙的孫子。
另外一個也不甘示弱道:“在下褚夫之,家父諱無量。”
少年是褚無量的兒子。
難怪互相之間打了起來,都是將門虎子誰也不服氣誰。
其餘八人各自介紹都是世家子弟。
娶公主做駙馬,比較熱衷的還是將門世家的孩子。娶了公主做了駙馬不用日後鎮守邊關沙場搏殺馬革裹屍。郭禮仔細看了一下,那日在羅掌櫃茶攤之上見到的崔渙沒有來。賀老頭拿出的名單之中,崔渙赫然在列,與賀知章一樣同為禮部侍郎崔璩的兒子。
門口突然出現了一個公子。
郭禮一看來人似曾相識,仔細思索在哪裏見過這個人,想了半天沒有想起,直到賀老頭說了一句“其中還有幾個能得公主青睞的”方才恍然大悟,這位公子正是萬安公主。
正所謂燈下黑。
萬安公主女扮男裝,來到禮部大堂偷窺選駙馬。不知道這位公主抱著什麽樣的心態,郭禮實在無法忍受這些小孩子童稚未褪就想當駙馬。
登記在冊之後,這些小孩聽說可以迴家,十幾雙小腿跑的飛快,刹那之間禮部大堂空空蕩蕩。萬安公主走進來。
“王叔,辛苦了。”
郭禮早就知道,寧王風輕雲淡,倒是賀老頭驚訝道:“萬安公主?”
賀老頭心好人實在,老老實實把這兩天發生的事情如數匯報給萬安公主。
老實人辦壞事。
這種事情說給公主聽,不是給公主心裏添堵嗎?
出乎意料之外,萬安沒有任何表情,對郭禮說道:“還請郭少卿前去永寧宮一趟,最近宮裏經常丟東西。”
郭禮聽到永寧宮裏失竊,倒也沒有覺得有什麽奇怪之處。隨後跟著萬安到永寧宮裏,吉祥如意不知去了哪裏。
“宮裏什麽東西失竊,有沒有丟失貴重物品?”郭禮經過幾次查案,對怎麽查案逐漸熟悉門路。
萬安笑道:“子儀不知萬安丟了何物?”
郭禮一頭霧水。
“子儀且跟來。”萬安進了寢室。郭禮沒想許多跟了進去。
“寢宮之中丟了什麽東西?”
“難道子儀不知道本公主丟了什麽東西嗎?”
郭禮鬱悶道,我怎麽會知道?我又不是神仙。
就在郭禮暗想宮裏會丟了什麽東西的時候,萬安靠近道:“倩兒丟了一顆心。”
倩兒?!
郭禮在公主的手巾之上看到一個“倩”字,早已知曉萬安公主的芳名。那想到公主竟然親口說出。一時之間,郭禮隻覺得軟香撲鼻,溫軟在懷。待郭禮反應過來懷中正是公主的時候,外麵忽然傳來人聲。
“有淫賊,抓淫賊啊。”
宮裏的侍衛、太監衝了進來,吉祥如意跟在後麵看到公主正倒在郭禮懷中。隻見公主泣聲道:“給本公主拿下這個淫賊。”
郭禮不知所措,被侍衛拿下。
隻聽公主幽怨道:“今日宮裏丟了東西,本公主請郭大人前來查找線索,沒想到……”
非禮公主,殺頭的大罪!
郭禮出名了。
長安城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上一次長安紙貴也沒幾人知道郭禮的大名。儼然如同上了前世的頭條新聞,郭禮一下火了。
郭禮非禮公主,消息一經傳出,長安城內百姓群情激奮雷霆震怒。有道是好事有嘴無人知,壞事無腿傳千裏。整個長安城都在談論大理寺卿郭禮監守自盜,為萬安公主選駙馬,沒想到跑去永寧宮非禮公主。如果不是當值的侍衛、宮女趕到及時,恐怕公主的清白之軀就要毀在這個淫賊手中。每個人都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好像親自看到郭禮怎麽非禮公主一般。
萬安公主何人?九歲出世為大行皇帝祈福,六載青燈長伴。
“聽說這位郭禮曾經寫過《文人治國》的聖賢文章,沒想到竟然是登徒子之流。”
“一條披著羊皮的狼,滿口仁義道德,做的都是醃臢的下流事。”
“這位郭大人的狗膽包天,竟然非禮公主。這種人就應該閹割了丟到妓院中去。”
“我不活了,我要死了。”
“尋死覓活的關你什麽事情?”
“公主是我的偶像啊,我的偶像竟然被人褻瀆,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他的筋。”
……
政事苑中。
消息傳來,孟浩然隻覺得不可思議。郭禮再莽撞,也不會做下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更何況其中值得推敲的地方太多,其中一定有什麽隱情。
仆骨懷恩、李光弼、第五穀、周鵬都在茶園之中等候孟浩然的安排。既然郭禮認可孟浩然的本事,此刻眾人以孟浩然為首。
“當今之際,首先弄清楚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
“據宮裏的侍衛說,當日值守之時,聽到有人喊叫抓淫賊,衝進公主寢室看到公主躺在大人懷中,衣衫襤褸,公主殿下哭著……”
“當時誰喊得抓淫賊,如果找到那個人就好了。”
“大人不可能做下這種事情,我相信大人的品性。”
“大哥為人正直,怎麽會做出這種事情?其中必定另有隱情。”
“大家先不要輕舉妄動,先打通關係進入天牢,見到大人再說。”郭禮看到眼前諸位情緒激烈,唯恐眾人忍耐不住再出什麽大事。
“家父已經向皇上求情。”李光弼道。
這個時候能為郭禮說話的,無疑是相信郭禮的人品。這種事情還真不是郭禮能夠做出來的。
……
碧瑤得到消息的當天挺著大肚子返迴長安,一同迴來的還有王老三和王守盟。碧瑤三哥迴來才兩天就聽到未見麵的妹夫犯下如此大罪。碧瑤怎麽都不會相信夫君會去非禮公主。洞房之夜不行周公之禮的人,會去貪慕公主美色?哪怕公主長得再出眾,碧瑤相信夫君都不會多看一眼。
“姑爺絕對不會是那種人,小姐在櫟陽的這段日子,奴婢天天伺候姑爺,姑爺倒反而怕了春水不讓奴婢近身。”
“能夠做出聖賢文章,對待個人修養極為重視。誰要說子儀非禮公主之事屬實,我王老三第一個不信。”
王守盟聽了王老三和春水的說話,對未謀麵的妹夫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春水如今仍是完璧之身?”
“迴三少爺的話,姑爺未曾動過春水分毫。”
“按理來說,妹夫既然得到皇上器重,為萬安公主選駙馬,就算有色心,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動手。據宮中傳來消息,從郭禮身上搜出公主的手巾。人贓俱獲,無可抵賴。究竟是怎麽迴事呢?”
“春水,你可知道夫君身上的手巾是怎麽迴事?”
春水想起來郭禮曾問過手巾的事情。
“幾天前奴婢收拾姑爺的衣物時發現裏麵有一塊手巾,上麵還有血跡,奴婢心想姑爺用的東西,隨手洗幹淨。前日姑爺忽然問起手巾的事情,奴婢將手巾交給姑爺。早知道這是公主的手巾,奴婢說什麽都不會交給姑爺。”
手巾的事情總算清楚了。至於上麵為什麽有血跡,為什麽郭禮一直帶在身上,隻有問本人才能知道。
“既然如此,那就先見到妹夫再說。為兄已經派人疏通關係,碧瑤不用擔心。”
王家這是怎麽了?先有皇後姐姐被廢為庶人,然後二哥被皇帝賜死,如今噩耗又輪到夫君身上。看來真該去大慈恩寺燒香拜佛,家裏有什麽汙穢的東西作祟,害的王家雞犬不寧。
碧瑤求過父親,想讓父親和爺爺說一聲請爺爺出麵。希望皇上看在爺爺的份上饒過郭禮。哪怕被夫君貶為庶人,靠著一千多畝的田莊,將來的日子也不會差到那裏。
王老太爺不動聲色,帶給碧瑤一句話:聖意難測,皇命難違。
其實道理很簡單,即使王老太爺出麵,也不能改變聖意。老太爺昔日的情分在上一次王皇後被廢黜之時已經用盡,李隆基賞賜王老太爺良田千畝。若是老太爺再不懂其中的蘊意,貿然去求見皇上,惹來皇上龍庭大怒,隻怕王家日後的日子更難過。
碧瑤並非不明事理之人,事到如今並非王老太爺不願意出麵。
……
含元殿。
高力士站在殿上唱喏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自從高延福被杖殺,高力士一步登天替代了高延福。今日怎麽可能沒事呢?皇上昨夜半宿才睡,案幾上的奏章幾乎都是彈劾郭禮的。
“臣,禦史中丞宇文融有事啟奏。臣彈劾大理寺卿郭禮四條罪狀。其一、為官不正,欺君罔上。郭禮身為大理寺卿,膽敢公然非禮公主,此事永寧宮中侍衛宮女皆可作證。其二、賣弄文章蠱惑視聽。臣聽聞郭禮曾做《文人治國》,堆積辭藻蠱惑人心。其三、監守自盜辜負聖心。陛下命郭禮為公主選駙馬,那想到郭禮看到萬安公主絕世容顏,竟然意圖非禮公主。其四、好大喜功虛報軍功。據聞郭禮在平叛之時率領五千人五日下五城,臣以為此事絕不為真。康願子叛軍數萬,僅憑五千人馬就能平叛?”
自從吳令珪伏誅之後,宇文融升任禦史中丞。人常道吳令珪雖然自詡皇上麵前一條狗,倒也不失光明磊落。這位宇文中丞上任之後,彈劾數起案件都查有實據並非空穴來風。隻是這一次的彈劾,所奏四條皆屬妄斷。
“臣,左金吾衛領軍裴迪先有事啟奏。臣對宇文中丞的彈劾不敢苟同,四條大罪,除了非禮公主一事尚有商榷之外,其餘皆為捕風捉影不察實據。”
“臣,禮部侍郎賀知章有事啟奏陛下。當日萬安公主女扮男裝前來請郭少卿前去永寧宮辦案,之後發生了什麽,僅憑侍衛宮女之言尚不足以下論斷。臣以為委派刑部官員認真查實之後再做論斷。”
“臣,尚書省右仆射陳嘉崇有事啟奏陛下。郭禮任衛尉寺少卿期間,擅權跋扈,私自任命官員。周鵬乃左金吾衛會長,被郭禮任命為署正,第五穀乃左金吾衛士卒,被郭禮任命為主簿。前任衛尉寺主簿被郭禮隨意除名。臣認為郭禮非禮公主之事事實確鑿,按律當廷仗一百流千裏。”
“臣中書令張說有事啟奏陛下,陳丞相所言差矣,臣隻聞自古刑不上大夫,未曾有聞大夫斃於廷仗之下……”
眾位大臣各抒己見,朝堂之上亂作一團。平素裏的各種派別全然消失,可謂有冤的報冤有仇的報仇。誰都沒有事先沒有籌劃,無論是想要保郭禮的還是想要置郭禮於死地的,此刻都站出來闡述觀點。直到再沒人說話之後,李隆基下旨:“命寧王李成器、刑部尚書李彥允、中書令張說三人查明郭禮非禮公主一案。”
“退朝”。
高力士麵無表情唱喏道。
山雨欲來風滿樓,誰都知道這次將是繼上次百官彈劾陳嘉崇之後又一次朝會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