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綜武俠] 天下有敵 作者:六塊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即便是鷹緣,恐怕也猜不出這白玉鐲有多離譜,它帶著他穿越了好幾個世界——
想到這裏,顧絳愣了一下,從鷹緣的經歷可知,他就是受傳鷹飛升前留下的厚背刀影響,差一點飛升的,加上之前蒙赤行留下軀體、精神散溢的情況,放到顧絳此前各個世界的經歷上,其實也可以說是他達到了那個世界的頂端後,被白玉鐲帶著精神飛升了。
可以這麽說嗎?
顧絳自己也不是很確定,但的確有這種可能。
鷹緣又道:「昔年天師孫恩藉助天地心三佩,洞開仙門,精神飛升而去,那天地心三佩乃是道門異寶,而更久之前,戰國所留下的和氏璧,以及魔門曾經的珍寶邪帝舍利,都是這類玉石奇物,或許對那時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本身就有奇異之處吧。」
顧絳晃了晃依舊在微微震動的白玉鐲,哂笑道:「也罷,我不是自尋煩惱的人,這些靠猜測想不透的事,便不必再多揣測什麽,去探一探就知道了。」
鷹緣點了點頭,兩人轉而說起藏傳佛教和中原佛門的禪理,說到這些,鷹緣顯然比之前更認真了。
這位一生不求名利的藏地活佛和中原的正道佛門說不到一起去,便也沒什麽交集,他心慕中原文化沉澱下的佛門之法,卻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沒料到眼前這位魔門出身的國師在佛理上的造詣竟如此之深。
顧絳也對這個世界的藏地學說十分感興趣,兩人就這樣對坐著,交談了兩天兩夜,直到第三天日出,顧絳見鷹緣坐在那裏陷入沉思,便自己結帳離開。
他並未向鷹緣道別,反正按這大和尚的說法,他們將來還有再見時。
——————
顧絳再一次踏上了行程,似乎從他跟隨蒙赤行離開大都起,他就在不斷地奔波,先北上深入草原,再西行去往藏地,現在又在白玉鐲的指引下,向南而去。
他離開藏地後,在當初入藏的地方見到了自己來時騎的那匹野馬。它沒有返迴馬群,也沒有被狼群獵食,還悠哉悠哉地等在原地,見顧絳迴來,沖他打了一個響鼻。
「看來咱們倆的緣分還沒結束呢。」顧絳摸了摸這匹通體青黑的蒙古馬,翻身坐到馬背上,隨意拍了拍它的脖子,「既然如此,那就走吧,向南,去找一個答案。」
多年前,蒙古士兵發現的驚雁宮是在竟陵附近,可這一次顧絳通過迴想鷹緣展示給他的精神幻象,引動白玉鐲所感知到的方向,根本不在竟陵一帶。
這驚雁宮好像活物一般,自己長腳帶著碩大的宮殿跑去了別的地方。
想想一座宮殿都能自己轉移地方,相比之下,白玉鐲能帶他穿越世界都顯得不那麽奇怪了。
這一路上,顧絳遇見過認出他身份的人,鐵穆耳隨後派人來請他迴去過,可在如今魔種已成的顧絳眼裏,這些事都比不上自己的目標重要。
他知道自己不坐鎮大都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天命教等魔門教派會在大都越來越猖獗,正道會和魔門再度爭鬧起來,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中心不穩,下麵就會亂,普通百姓還沒享受到國家統一帶來的穩定,就要再一次被捲入動盪和壓迫中去。
可這些事,他都不在乎。
魔種以執念為核燃盡了他藉助精神催動的七情,他正處於道心凝聚以來情緒最淡泊的時候,何況他體內的魔種正在和道心互相磨礪拉扯,顧絳的大部分精神都花在穩固根基、並催化較弱的魔種讓兩者平衡上,根本沒有心思去想人間太平。
明白了魔師的冷漠態度後,鐵穆耳和魔門都沒有再派人來打擾他了,這讓他得以安安靜靜地騎馬向著南方的重山深林而去。
冬在北疆,夏至南域。南方夏日的太陽曬得大地蒸騰,茂密的古老森林裏古木參天,一棵棵高聳的大樹枝葉重疊,好像在森林上方封了一個偌大的蓋子,把暑氣都封在林中,混合著蟲霧釀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毒瘴。
顧絳這一次又在進山前把馬扔在了山下,讓它隨意來去,自己一人繼續前行。
在顧絳不知第多少次掐死了試圖偷襲自己的毒蛇後,白玉鐲引著他穿過一處極狹窄的裂縫,終於在一座隱蔽的山穀裏見到了那宏偉的宮殿。
群山環抱的山穀中草木叢生,厚厚的落葉堆積在地,使得林間道路極難行走,而驚雁宮周圍卻平坦異常,一點草木生長的跡象都沒有,似乎這兒從來都是如此。
驚雁宮整體有三座宮殿相連,中間的主殿足足有八丈高,比顧絳印象裏的紫禁城太和宮還高一些,主殿如雁身,兩側便是雁翼,側殿雖比主殿矮上一丈多,但占地麵積更廣,似鴻雁的翅膀展開。
這隻是常人肉眼可見的景象,在顧絳的精神感應中,這座宮宇本質是一股龐大的自然之力盤踞於此。
驚雁宮仿佛一隻真的能夠振翅而飛的巨鳥,暫時棲息在這裏。它的一草一木都與這股力量融為一體,若想要改變這裏的任何東西,都是同時在和整座宮殿群的力量相抗衡,和天地相抗衡。
它深沉、巍峨、精巧絕倫,本身就超出了常人認知的範疇,更像是神話傳說中的存在。
白玉鐲終於平靜下來,顧絳卻心潮起伏,體內的道心和魔種幾乎在他去感知驚雁宮的瞬間猛烈晃動,它們想要融入到那股磅礴的力量中去!
顧絳收迴精神,運轉真氣走遍全身經脈,穩固住自身的狀態。他知道,所謂的道心和魔種晃動不過是一種幻象,本質是他剛剛差點被驚雁宮本身蘊含的道意侵染了。
想到這裏,顧絳愣了一下,從鷹緣的經歷可知,他就是受傳鷹飛升前留下的厚背刀影響,差一點飛升的,加上之前蒙赤行留下軀體、精神散溢的情況,放到顧絳此前各個世界的經歷上,其實也可以說是他達到了那個世界的頂端後,被白玉鐲帶著精神飛升了。
可以這麽說嗎?
顧絳自己也不是很確定,但的確有這種可能。
鷹緣又道:「昔年天師孫恩藉助天地心三佩,洞開仙門,精神飛升而去,那天地心三佩乃是道門異寶,而更久之前,戰國所留下的和氏璧,以及魔門曾經的珍寶邪帝舍利,都是這類玉石奇物,或許對那時的人來說,這些東西本身就有奇異之處吧。」
顧絳晃了晃依舊在微微震動的白玉鐲,哂笑道:「也罷,我不是自尋煩惱的人,這些靠猜測想不透的事,便不必再多揣測什麽,去探一探就知道了。」
鷹緣點了點頭,兩人轉而說起藏傳佛教和中原佛門的禪理,說到這些,鷹緣顯然比之前更認真了。
這位一生不求名利的藏地活佛和中原的正道佛門說不到一起去,便也沒什麽交集,他心慕中原文化沉澱下的佛門之法,卻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沒料到眼前這位魔門出身的國師在佛理上的造詣竟如此之深。
顧絳也對這個世界的藏地學說十分感興趣,兩人就這樣對坐著,交談了兩天兩夜,直到第三天日出,顧絳見鷹緣坐在那裏陷入沉思,便自己結帳離開。
他並未向鷹緣道別,反正按這大和尚的說法,他們將來還有再見時。
——————
顧絳再一次踏上了行程,似乎從他跟隨蒙赤行離開大都起,他就在不斷地奔波,先北上深入草原,再西行去往藏地,現在又在白玉鐲的指引下,向南而去。
他離開藏地後,在當初入藏的地方見到了自己來時騎的那匹野馬。它沒有返迴馬群,也沒有被狼群獵食,還悠哉悠哉地等在原地,見顧絳迴來,沖他打了一個響鼻。
「看來咱們倆的緣分還沒結束呢。」顧絳摸了摸這匹通體青黑的蒙古馬,翻身坐到馬背上,隨意拍了拍它的脖子,「既然如此,那就走吧,向南,去找一個答案。」
多年前,蒙古士兵發現的驚雁宮是在竟陵附近,可這一次顧絳通過迴想鷹緣展示給他的精神幻象,引動白玉鐲所感知到的方向,根本不在竟陵一帶。
這驚雁宮好像活物一般,自己長腳帶著碩大的宮殿跑去了別的地方。
想想一座宮殿都能自己轉移地方,相比之下,白玉鐲能帶他穿越世界都顯得不那麽奇怪了。
這一路上,顧絳遇見過認出他身份的人,鐵穆耳隨後派人來請他迴去過,可在如今魔種已成的顧絳眼裏,這些事都比不上自己的目標重要。
他知道自己不坐鎮大都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天命教等魔門教派會在大都越來越猖獗,正道會和魔門再度爭鬧起來,一個國家的政治權力中心不穩,下麵就會亂,普通百姓還沒享受到國家統一帶來的穩定,就要再一次被捲入動盪和壓迫中去。
可這些事,他都不在乎。
魔種以執念為核燃盡了他藉助精神催動的七情,他正處於道心凝聚以來情緒最淡泊的時候,何況他體內的魔種正在和道心互相磨礪拉扯,顧絳的大部分精神都花在穩固根基、並催化較弱的魔種讓兩者平衡上,根本沒有心思去想人間太平。
明白了魔師的冷漠態度後,鐵穆耳和魔門都沒有再派人來打擾他了,這讓他得以安安靜靜地騎馬向著南方的重山深林而去。
冬在北疆,夏至南域。南方夏日的太陽曬得大地蒸騰,茂密的古老森林裏古木參天,一棵棵高聳的大樹枝葉重疊,好像在森林上方封了一個偌大的蓋子,把暑氣都封在林中,混合著蟲霧釀成了令人聞風喪膽的毒瘴。
顧絳這一次又在進山前把馬扔在了山下,讓它隨意來去,自己一人繼續前行。
在顧絳不知第多少次掐死了試圖偷襲自己的毒蛇後,白玉鐲引著他穿過一處極狹窄的裂縫,終於在一座隱蔽的山穀裏見到了那宏偉的宮殿。
群山環抱的山穀中草木叢生,厚厚的落葉堆積在地,使得林間道路極難行走,而驚雁宮周圍卻平坦異常,一點草木生長的跡象都沒有,似乎這兒從來都是如此。
驚雁宮整體有三座宮殿相連,中間的主殿足足有八丈高,比顧絳印象裏的紫禁城太和宮還高一些,主殿如雁身,兩側便是雁翼,側殿雖比主殿矮上一丈多,但占地麵積更廣,似鴻雁的翅膀展開。
這隻是常人肉眼可見的景象,在顧絳的精神感應中,這座宮宇本質是一股龐大的自然之力盤踞於此。
驚雁宮仿佛一隻真的能夠振翅而飛的巨鳥,暫時棲息在這裏。它的一草一木都與這股力量融為一體,若想要改變這裏的任何東西,都是同時在和整座宮殿群的力量相抗衡,和天地相抗衡。
它深沉、巍峨、精巧絕倫,本身就超出了常人認知的範疇,更像是神話傳說中的存在。
白玉鐲終於平靜下來,顧絳卻心潮起伏,體內的道心和魔種幾乎在他去感知驚雁宮的瞬間猛烈晃動,它們想要融入到那股磅礴的力量中去!
顧絳收迴精神,運轉真氣走遍全身經脈,穩固住自身的狀態。他知道,所謂的道心和魔種晃動不過是一種幻象,本質是他剛剛差點被驚雁宮本身蘊含的道意侵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