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綜武俠] 天下有敵 作者:六塊蛋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達摩乃是天竺飽學之士,自然見過這些圖譜,甚至還用梵語講了許多註解,這些文字遊坦之就讀不懂了。
除《神足經》外,上麵還有真正達摩所傳的《易筋經》,鳩摩智從遊坦之那裏搶得經書後,他自己精通佛學,能解梵文,不知道濕書見圖的奧秘,就按照文字記錄去練,結果練得走火入魔。
這幾天顧絳也研究了一下這經書,以他的眼界看來,達摩所創的《易筋經》和上古天竺的《神足經》雖是兩經,但達摩的確參考了許多《神足經》的武學,兩者淵源極深,且都講究放空身心,進入「無我」之念,所以可以同修,甚至能夠互相補足,或許這才是達摩讓人在這本古書上記載《易筋經》的緣故。
可鳩摩智得《易筋經》,遊坦之得《神足經》,他們倆都沒把這書練全。
顧絳垂眸望著虛竹這小和尚,發現他真的隻是在解圖,根本沒有按照圖上的記載去嚐試,顯然半點也不會偷學別人家的東西,以他的強脾氣,就算顧絳說這是少林派祖師的武功,他可以傾囊相授,虛竹也不會接受,大概還會說,他是少林弟子,不能越過師父偷學,哪怕是少林武功也不行。
公子羽曾和各種各樣的江湖人打過交道,即便這小和尚脾氣倔強,但到底為人單純,顧絳想要看看他修成兩經的效果,順帶給無崖子找個難題。
反正這經書確實是少林武學,他又沒要這小和尚欺師背祖,若不是有點冥冥中的緣分,顧絳還不見得會花這個時間精力呢。
於是他含笑道:「小師傅,我自幼就對佛學極感興趣,我師父在世時常給我講經,但我記下了經文,許多釋義都不懂,能向你討教討教嗎?」
他將經書上的梵文轉譯出來,其中深奧的地方拆解開講,虛竹看不懂梵文,全不知道他說的是少林寺至高無上的武學,還真當是自己從未學過的佛家經學。
原本他也知道自己不夠聰明,很多難以理解的東西,他在寺中可以詢問師父,若是他自己的事,搞不懂就不去想了,他從未想過做什麽高僧大師,隻想做個普普通通的和尚,和他師父一樣,讀書念經,學點武功強身健體,來日再收兩個小和尚做徒弟,一生也就這樣過去了。
少林寺中許多普通僧眾都是這樣過一生的。
他不知道,和蕭峰一樣,他從出生起,就註定了不能過這樣的生活,因為他父親的身份,以及他失蹤後母親犯下的罪孽。
雖說在顧絳看來,他就是他,他爹娘是他爹娘,但像顧絳這樣想的人太少了,若非如此,一路行來也不會聽到這麽多人叫罵蕭峰是契丹賊子了。
這樣的身世,又何處去尋普普通通的生活呢?
原著中,他脫出少林向逍遙,可就是身處逍遙派中,也不見得是真逍遙。
——————
另一邊,段譽也接到了帖子,隻不過他這不是少林的英雄帖,而是擂鼓山聰辯先生的帖子,邀請他去下圍棋,他自然不會拒絕,便邀王語嫣和他同去。
想到這些日子的經歷,一起去散散心也好。
王語嫣年幼就嚮往外麵的天地,那時她父母總帶著她到處玩耍,自從父親去世後,她不愛出門了,可她心底裏依舊覺得外麵的天地很寬。
一開始她追著鳩摩智出了山莊,後來追丟了人,她也沒有急著迴去,倒有種溜出家門後四處走走看看的輕鬆感,同樣也不惦記著迴大理的段譽跟她一起,兩個人四處賞景遊玩,順著水路,從姑蘇到了無錫。
上岸後,王語嫣想著先給家中報個平安,便讓段譽也一起寫好給母親、伯父的書信,自己去尋與王家有往來的可靠商戶往姑蘇太湖山莊和大理鎮南王府去信,讓段譽先在鬆鶴樓裏占個位置等飯菜。
段譽有心和她一起去,但這段日子他習慣了聽王語嫣的話,王姑娘冰雪聰明,思慮周全,做任何事、任何安排都有她的道理,所以還是乖乖在鬆鶴樓中等著。
自從遇見王姑娘後,他隻覺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幻夢之中,對方是天上的仙女,武功高強,博覽群書,通曉百家武學,處處料敵於先,而且善良溫柔,秀雅中有名士風度,越是相處,越是教人傾慕。
他也不奢求王姑娘這樣的人物垂青,隻想要她高興,偶爾能朝自己笑一笑就好,隻要王姑娘能順心如意,要他上刀山下火海,也是在所不辭的。
話雖這樣說,但相伴多日,如今王姑娘隻是留下他一個人去辦點事,他就開始思念她了,想到這裏,段譽長嘆了一聲,心道:段譽啊段譽,你這樣粘人,豈不是要惹王姑娘厭煩?她想一個人,就是一個人,你不該想著和她一起的,讓她能有個清淨。
這聲嘆息引來西首上一人迴望,目光如電地打量起他來,段譽也望向那人,但見他三十左右的年紀,一身灰色破布袍,其人身材魁梧,濃眉大眼,顧盼威風,氣魄豪烈,看得段譽心中暗贊道:「都說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如此雄姿英發的豪邁之人,定是北方漢子,倒是與大理人很不相同。」
他一人呆坐在這裏等王語嫣迴來,正覺得寂寞,於是有了和對方搭話,交個朋友的心,便招唿小二說:「這位大哥的酒菜錢都記在我帳上吧。」
那大漢聞言,迴以一笑,可見他雖然威風凜凜,卻不是個難以親近的人物。
段譽便也笑著迴了一禮,上前去與他說話。
除《神足經》外,上麵還有真正達摩所傳的《易筋經》,鳩摩智從遊坦之那裏搶得經書後,他自己精通佛學,能解梵文,不知道濕書見圖的奧秘,就按照文字記錄去練,結果練得走火入魔。
這幾天顧絳也研究了一下這經書,以他的眼界看來,達摩所創的《易筋經》和上古天竺的《神足經》雖是兩經,但達摩的確參考了許多《神足經》的武學,兩者淵源極深,且都講究放空身心,進入「無我」之念,所以可以同修,甚至能夠互相補足,或許這才是達摩讓人在這本古書上記載《易筋經》的緣故。
可鳩摩智得《易筋經》,遊坦之得《神足經》,他們倆都沒把這書練全。
顧絳垂眸望著虛竹這小和尚,發現他真的隻是在解圖,根本沒有按照圖上的記載去嚐試,顯然半點也不會偷學別人家的東西,以他的強脾氣,就算顧絳說這是少林派祖師的武功,他可以傾囊相授,虛竹也不會接受,大概還會說,他是少林弟子,不能越過師父偷學,哪怕是少林武功也不行。
公子羽曾和各種各樣的江湖人打過交道,即便這小和尚脾氣倔強,但到底為人單純,顧絳想要看看他修成兩經的效果,順帶給無崖子找個難題。
反正這經書確實是少林武學,他又沒要這小和尚欺師背祖,若不是有點冥冥中的緣分,顧絳還不見得會花這個時間精力呢。
於是他含笑道:「小師傅,我自幼就對佛學極感興趣,我師父在世時常給我講經,但我記下了經文,許多釋義都不懂,能向你討教討教嗎?」
他將經書上的梵文轉譯出來,其中深奧的地方拆解開講,虛竹看不懂梵文,全不知道他說的是少林寺至高無上的武學,還真當是自己從未學過的佛家經學。
原本他也知道自己不夠聰明,很多難以理解的東西,他在寺中可以詢問師父,若是他自己的事,搞不懂就不去想了,他從未想過做什麽高僧大師,隻想做個普普通通的和尚,和他師父一樣,讀書念經,學點武功強身健體,來日再收兩個小和尚做徒弟,一生也就這樣過去了。
少林寺中許多普通僧眾都是這樣過一生的。
他不知道,和蕭峰一樣,他從出生起,就註定了不能過這樣的生活,因為他父親的身份,以及他失蹤後母親犯下的罪孽。
雖說在顧絳看來,他就是他,他爹娘是他爹娘,但像顧絳這樣想的人太少了,若非如此,一路行來也不會聽到這麽多人叫罵蕭峰是契丹賊子了。
這樣的身世,又何處去尋普普通通的生活呢?
原著中,他脫出少林向逍遙,可就是身處逍遙派中,也不見得是真逍遙。
——————
另一邊,段譽也接到了帖子,隻不過他這不是少林的英雄帖,而是擂鼓山聰辯先生的帖子,邀請他去下圍棋,他自然不會拒絕,便邀王語嫣和他同去。
想到這些日子的經歷,一起去散散心也好。
王語嫣年幼就嚮往外麵的天地,那時她父母總帶著她到處玩耍,自從父親去世後,她不愛出門了,可她心底裏依舊覺得外麵的天地很寬。
一開始她追著鳩摩智出了山莊,後來追丟了人,她也沒有急著迴去,倒有種溜出家門後四處走走看看的輕鬆感,同樣也不惦記著迴大理的段譽跟她一起,兩個人四處賞景遊玩,順著水路,從姑蘇到了無錫。
上岸後,王語嫣想著先給家中報個平安,便讓段譽也一起寫好給母親、伯父的書信,自己去尋與王家有往來的可靠商戶往姑蘇太湖山莊和大理鎮南王府去信,讓段譽先在鬆鶴樓裏占個位置等飯菜。
段譽有心和她一起去,但這段日子他習慣了聽王語嫣的話,王姑娘冰雪聰明,思慮周全,做任何事、任何安排都有她的道理,所以還是乖乖在鬆鶴樓中等著。
自從遇見王姑娘後,他隻覺得自己好像生活在幻夢之中,對方是天上的仙女,武功高強,博覽群書,通曉百家武學,處處料敵於先,而且善良溫柔,秀雅中有名士風度,越是相處,越是教人傾慕。
他也不奢求王姑娘這樣的人物垂青,隻想要她高興,偶爾能朝自己笑一笑就好,隻要王姑娘能順心如意,要他上刀山下火海,也是在所不辭的。
話雖這樣說,但相伴多日,如今王姑娘隻是留下他一個人去辦點事,他就開始思念她了,想到這裏,段譽長嘆了一聲,心道:段譽啊段譽,你這樣粘人,豈不是要惹王姑娘厭煩?她想一個人,就是一個人,你不該想著和她一起的,讓她能有個清淨。
這聲嘆息引來西首上一人迴望,目光如電地打量起他來,段譽也望向那人,但見他三十左右的年紀,一身灰色破布袍,其人身材魁梧,濃眉大眼,顧盼威風,氣魄豪烈,看得段譽心中暗贊道:「都說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如此雄姿英發的豪邁之人,定是北方漢子,倒是與大理人很不相同。」
他一人呆坐在這裏等王語嫣迴來,正覺得寂寞,於是有了和對方搭話,交個朋友的心,便招唿小二說:「這位大哥的酒菜錢都記在我帳上吧。」
那大漢聞言,迴以一笑,可見他雖然威風凜凜,卻不是個難以親近的人物。
段譽便也笑著迴了一禮,上前去與他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