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都特一笑,衛長風這話他不好做答,他自身上取出一個牌子,遞給衛長風,說道:“這是單於送給將軍的禮物,還請將軍收下。”
衛長風伸手接過,手上一沉,那牌子雖然隻有數寸長短,卻極為沉重。他低頭看去,見那牌子居然是純金打造,上下都鑲嵌著珍珠寶石,單這一個牌子,隻怕就值得百八十萬兩銀子。此禮實在是貴重已極,再看牌子上,正麵是幾個匈奴文,翻過來看,背麵以漢字寫著“恨天將軍”四個大字。
衛長風猶豫了一下。這恨天將軍之名,是匈奴人給起的,他收了倒也不算什麽,但這牌子實在太過貴重,他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
護都特在一邊說道:“單於此去,不打算再迴,想到與漢人紛爭數年,兩國無數百姓受苦,無以為表,此牌雖然貴重,卻也是一番心意,單於宮中珠寶無數,這一些些的東西,倒也不能算是大禮,隻是一表心意而已。”
衛長風見護都特心思細密,自己還沒有說出就猜到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說的合情合理,笑道:“既然如此,我就收下了。可惜我並沒有給單於準備什麽禮物迴贈。”
護都特答道:“隻要恨天將軍不再追擊,便是給我們的最大禮物了。”
衛長風點頭。雖然是不是追擊其實不是他能決定的,但無論是誰都可以想得到,皇帝不會讓漢軍再深入大漠數千裏,隻是為了將匈奴趕盡殺絕的。
護都特見衛長風點頭答應,很是高興,又施了一禮,說道:“在下在此已經等了兩日,再呆下去,所帶的食物都快不夠了,不敢多留,就此告辭,此一別,與恨天將軍、與漢帝國就成永別,不再相見。”
衛長風心中一動,問道:“你們雖然北退到千裏之外,卻如何保證不再來到我大漢邊疆?”
護都特笑道:“好叫衛將軍得知,我們匈奴人一般稱這一帶為漠南,過了那千裏荒蕪,才稱為漠北。漠北之地苦寒無比,冬日裏滴水成冰,極難生活,阿提拉單於與眾臣商議,不打算去漠北。”
“那你們要去哪裏?”衛長風急忙追問,心又懸了起來,要是匈奴人不去漠北,是不是還要換個地方繼續騷擾漢朝?
護都特的手向西一指,答道:“數千裏外,有一片廣闊的土地叫歐羅巴,那裏生活著一群蠻族之人,茹毛飲血,形如惡鬼。阿提拉單於打算帶著整個匈奴部族征服那裏的蠻族,永遠在那裏生活。”
衛長風也聽說過,極西之地,有一片很大的土地,那裏的人皮膚白如死人,眼睛有紅有綠,頭發也是紅綠藍各色,而且說著極難懂的語言,吃著生肉。想來阿提拉要去的就是那裏。他心中大定,心想阿提拉越過幾千裏去那裏,想迴也迴不來了。當即點頭道:“如此,祝你們一路順風。”
護都特見衛長風已經說完,再行一禮,說道:“在下也祝恨天將軍戰威無敵,光宗耀祖。”說罷,帶著隨從慢慢轉身而去。
數年後,阿提拉率領著幸存的匈奴部族抵達了歐羅巴,在歐羅巴縱橫馳騁,直殺的歐羅巴的眾蠻族們膽戰心驚,這些歐羅巴的蠻族信仰一個叫“上帝”的神,由於阿提拉實在太過可怖,蠻族們稱阿提拉為“上帝之鞭”,比喻阿提拉如天神上帝手裏的鞭子一樣抽著這些人間的蠻族人。
阿提拉在歐羅巴縱橫數年,兵鋒直指蠻族大國拜占庭的都城,逼得蠻族宗教領袖“教皇”親自登門,向阿提拉苦苦哀求,阿提拉才算退兵。
然而,阿提拉後來強逼著拜占庭國王將公主嫁給自己,結果阿提拉在婚禮上被下毒而暴斃,匈奴人隨即四散,整個部族分散在了歐羅巴,強大的匈奴帝國就此消失。
(小注:關於阿提拉大帝的真實資料,史上多有爭議,具體內容敬請百度“阿提拉大帝”的相關內容,此處是家言,不足為憑也。)衛長風看著護都特遠去,心中卻有些悵然若失。
他自東北與東胡作戰,一路血戰,現在已經來到了西北邊陲,終日裏想的便是能擊敗匈奴,平定河山,自己也好棄了刀光劍影的生活,安居中原。現在突然間這勝利來到了,他反而有些失落。
衛長風正自感歎,身後,突然暴發出一陣歡唿聲。一眾將士們個個激動的無法控製,有的人相互擁抱,有的人將武器直拋到半空。
“匈奴人逃了,逃到數千裏外,再也不迴來了!”這消息象疾風一樣轉眼間傳遍了全軍。
漢軍在大王庭處足足呆了二十天之久,眼見匈奴人的確已經全無蹤跡,衛長風這才下令漢軍班師。
每個人都興高采烈。雖然西域仍在叛亂,西南還不太平,但畢竟,他們勝利了。他們擊敗了強大的匈奴,現在,他們應當好好休息一下了。
雖然眾將士現在可說是歸心似箭,但連續數月爭戰,突然放鬆下來,每個人的身體都感覺著很是疲憊,原本日日行軍,天天作戰,倒是精神飽滿,但現在沒仗打了,大家倒好象一下子累的不行了。
一連數日,漢軍都是日行三十裏既止。
這日裏,衛長風騎著馬慢慢走著。他心裏計劃著,今天仍是行三十裏既止,明天四十裏,後天開始再加速。他正自計劃著,身邊突然一陣驚唿聲。
衛長風急抬頭看去,對麵,隱隱的出現了一隻大部隊!
這支部隊看來人數不少,黑壓壓的一片,正與漢軍相向而來。
衛長風的心中一緊。
此處已經沒了匈奴軍,所以他也沒有派出遠哨,沒想到南方居然來了一隻部隊,難道匈奴人說的是假話,他們的大軍悄悄繞到了漢軍背後?
“派一隊士兵前往探查!”他才下令,卻見對麵一小隊騎兵飛馳而來。
“戒備!”衛長風立刻下令。
命令才一出口,白起卻急阻止道:“不必,是漢軍!”
衛長風細看去,此時那一小隊騎兵正快速接近,果然,是漢軍服色。
這一小隊騎兵來到近前,早有一名小都統上前,向衛長風報告。
原來對麵的是漢軍的增援部隊,人數達十萬之眾,正在前來。
眾將的臉上都有些變色。
原來漢軍急需增援之時,朱尚書推三阻四,不肯發兵,現在聽得漢軍得勝,倒是派了十萬大軍前來增援,這算什麽意思?
當然,這個答案每個人都知道:這算爭功的意思。朱尚書雖然遠在長安,但軍功還是不會不爭的,擊敗匈奴這樣的大事件,要是沒有他朱尚書的一份功勞,哪裏能說得通,所以,朱尚書指揮若定,殺伐決斷,派了大軍前來增援。
衛長風哼了一聲,雖然這擺明了是朱令在爭功,但畢竟與被派出來的將領無關,他隻得下令全軍向前,迎接援軍。
這支部隊的帶隊統帥卻不是哪一級的將軍,而是新提升的兵部侍郎,名叫張如是。看來朱令倒也知道花花轎子人抬人的道理,他自己既然不能親自來援,就把帶隊來援的這個小功給了自己的副手,他得大功,張侍郎得小功,大家都有功,大家就都沒話說了。
張侍郎與衛長風相見,很是客氣了一番,言談間大誇衛長風“定國安邦、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決勝千裏”等等,反正所有常見的不常見的成語都讓他說了個七七八八,誇獎已畢,卻取出兵部的公文來,言道兵部特令,兩支部隊合而為一,都統一由自己指揮,衛長風則為副帥。
衛長風隻能無奈的同意。
事情很清楚,朱令就是派張侍郎來奪衛長風的功的,迴了長安,這大軍的統帥可不是衛長風,而是張侍郎。但這事兒倒也無所謂,朱令再怎麽奪衛長風的功,可也沒辦法說整個戰鬥都不是衛長風指揮的而是張侍郎指揮的,象這種小功,隻好讓了。
張侍郎見衛長風點頭同意,大是高興,一邊下令自己的將領接手各部指揮,一邊一再的邀請眾將晚上一定要讓他請一桌酒席,歡聚一下。
眾將雖然對朱令的做法不滿,但張侍郎是奉命行事,倒也不能過於遷怒,況且大戰已畢,放鬆一下倒也無可無不可,何況兵部侍郎親自相邀,這個麵子怎麽也得給,於是紛紛稱謝。
當晚,張侍郎的大帳中人頭攢動,衛長風、白起、童浩然、鄭克金、李全等人無一缺席,反正指揮部隊的職責已經由張侍郎的手下接管,大家也沒什麽事,都早早的來到帳中,等待開席。
不一時,張侍郎到來,一聲吆喝,酒菜傳上,眾將雖然不貪這一口美食,但行軍久了,突然間有一桌上好的酒菜,倒也都是胃口大開,加上擊敗匈奴,心情大好,紛紛的吃喝著,席間談笑聲不斷,倒也是其樂融融。
張侍郎與眾將應酬了一陣,起身出去了一會兒,再迴來時,麵帶笑容,掃了一眼眾將,咳嗽一聲道:“列位既然來全了,本官有一事宣布。”
眾將紛紛停箸,等著張侍郎的下文。
衛長風伸手接過,手上一沉,那牌子雖然隻有數寸長短,卻極為沉重。他低頭看去,見那牌子居然是純金打造,上下都鑲嵌著珍珠寶石,單這一個牌子,隻怕就值得百八十萬兩銀子。此禮實在是貴重已極,再看牌子上,正麵是幾個匈奴文,翻過來看,背麵以漢字寫著“恨天將軍”四個大字。
衛長風猶豫了一下。這恨天將軍之名,是匈奴人給起的,他收了倒也不算什麽,但這牌子實在太過貴重,他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
護都特在一邊說道:“單於此去,不打算再迴,想到與漢人紛爭數年,兩國無數百姓受苦,無以為表,此牌雖然貴重,卻也是一番心意,單於宮中珠寶無數,這一些些的東西,倒也不能算是大禮,隻是一表心意而已。”
衛長風見護都特心思細密,自己還沒有說出就猜到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說的合情合理,笑道:“既然如此,我就收下了。可惜我並沒有給單於準備什麽禮物迴贈。”
護都特答道:“隻要恨天將軍不再追擊,便是給我們的最大禮物了。”
衛長風點頭。雖然是不是追擊其實不是他能決定的,但無論是誰都可以想得到,皇帝不會讓漢軍再深入大漠數千裏,隻是為了將匈奴趕盡殺絕的。
護都特見衛長風點頭答應,很是高興,又施了一禮,說道:“在下在此已經等了兩日,再呆下去,所帶的食物都快不夠了,不敢多留,就此告辭,此一別,與恨天將軍、與漢帝國就成永別,不再相見。”
衛長風心中一動,問道:“你們雖然北退到千裏之外,卻如何保證不再來到我大漢邊疆?”
護都特笑道:“好叫衛將軍得知,我們匈奴人一般稱這一帶為漠南,過了那千裏荒蕪,才稱為漠北。漠北之地苦寒無比,冬日裏滴水成冰,極難生活,阿提拉單於與眾臣商議,不打算去漠北。”
“那你們要去哪裏?”衛長風急忙追問,心又懸了起來,要是匈奴人不去漠北,是不是還要換個地方繼續騷擾漢朝?
護都特的手向西一指,答道:“數千裏外,有一片廣闊的土地叫歐羅巴,那裏生活著一群蠻族之人,茹毛飲血,形如惡鬼。阿提拉單於打算帶著整個匈奴部族征服那裏的蠻族,永遠在那裏生活。”
衛長風也聽說過,極西之地,有一片很大的土地,那裏的人皮膚白如死人,眼睛有紅有綠,頭發也是紅綠藍各色,而且說著極難懂的語言,吃著生肉。想來阿提拉要去的就是那裏。他心中大定,心想阿提拉越過幾千裏去那裏,想迴也迴不來了。當即點頭道:“如此,祝你們一路順風。”
護都特見衛長風已經說完,再行一禮,說道:“在下也祝恨天將軍戰威無敵,光宗耀祖。”說罷,帶著隨從慢慢轉身而去。
數年後,阿提拉率領著幸存的匈奴部族抵達了歐羅巴,在歐羅巴縱橫馳騁,直殺的歐羅巴的眾蠻族們膽戰心驚,這些歐羅巴的蠻族信仰一個叫“上帝”的神,由於阿提拉實在太過可怖,蠻族們稱阿提拉為“上帝之鞭”,比喻阿提拉如天神上帝手裏的鞭子一樣抽著這些人間的蠻族人。
阿提拉在歐羅巴縱橫數年,兵鋒直指蠻族大國拜占庭的都城,逼得蠻族宗教領袖“教皇”親自登門,向阿提拉苦苦哀求,阿提拉才算退兵。
然而,阿提拉後來強逼著拜占庭國王將公主嫁給自己,結果阿提拉在婚禮上被下毒而暴斃,匈奴人隨即四散,整個部族分散在了歐羅巴,強大的匈奴帝國就此消失。
(小注:關於阿提拉大帝的真實資料,史上多有爭議,具體內容敬請百度“阿提拉大帝”的相關內容,此處是家言,不足為憑也。)衛長風看著護都特遠去,心中卻有些悵然若失。
他自東北與東胡作戰,一路血戰,現在已經來到了西北邊陲,終日裏想的便是能擊敗匈奴,平定河山,自己也好棄了刀光劍影的生活,安居中原。現在突然間這勝利來到了,他反而有些失落。
衛長風正自感歎,身後,突然暴發出一陣歡唿聲。一眾將士們個個激動的無法控製,有的人相互擁抱,有的人將武器直拋到半空。
“匈奴人逃了,逃到數千裏外,再也不迴來了!”這消息象疾風一樣轉眼間傳遍了全軍。
漢軍在大王庭處足足呆了二十天之久,眼見匈奴人的確已經全無蹤跡,衛長風這才下令漢軍班師。
每個人都興高采烈。雖然西域仍在叛亂,西南還不太平,但畢竟,他們勝利了。他們擊敗了強大的匈奴,現在,他們應當好好休息一下了。
雖然眾將士現在可說是歸心似箭,但連續數月爭戰,突然放鬆下來,每個人的身體都感覺著很是疲憊,原本日日行軍,天天作戰,倒是精神飽滿,但現在沒仗打了,大家倒好象一下子累的不行了。
一連數日,漢軍都是日行三十裏既止。
這日裏,衛長風騎著馬慢慢走著。他心裏計劃著,今天仍是行三十裏既止,明天四十裏,後天開始再加速。他正自計劃著,身邊突然一陣驚唿聲。
衛長風急抬頭看去,對麵,隱隱的出現了一隻大部隊!
這支部隊看來人數不少,黑壓壓的一片,正與漢軍相向而來。
衛長風的心中一緊。
此處已經沒了匈奴軍,所以他也沒有派出遠哨,沒想到南方居然來了一隻部隊,難道匈奴人說的是假話,他們的大軍悄悄繞到了漢軍背後?
“派一隊士兵前往探查!”他才下令,卻見對麵一小隊騎兵飛馳而來。
“戒備!”衛長風立刻下令。
命令才一出口,白起卻急阻止道:“不必,是漢軍!”
衛長風細看去,此時那一小隊騎兵正快速接近,果然,是漢軍服色。
這一小隊騎兵來到近前,早有一名小都統上前,向衛長風報告。
原來對麵的是漢軍的增援部隊,人數達十萬之眾,正在前來。
眾將的臉上都有些變色。
原來漢軍急需增援之時,朱尚書推三阻四,不肯發兵,現在聽得漢軍得勝,倒是派了十萬大軍前來增援,這算什麽意思?
當然,這個答案每個人都知道:這算爭功的意思。朱尚書雖然遠在長安,但軍功還是不會不爭的,擊敗匈奴這樣的大事件,要是沒有他朱尚書的一份功勞,哪裏能說得通,所以,朱尚書指揮若定,殺伐決斷,派了大軍前來增援。
衛長風哼了一聲,雖然這擺明了是朱令在爭功,但畢竟與被派出來的將領無關,他隻得下令全軍向前,迎接援軍。
這支部隊的帶隊統帥卻不是哪一級的將軍,而是新提升的兵部侍郎,名叫張如是。看來朱令倒也知道花花轎子人抬人的道理,他自己既然不能親自來援,就把帶隊來援的這個小功給了自己的副手,他得大功,張侍郎得小功,大家都有功,大家就都沒話說了。
張侍郎與衛長風相見,很是客氣了一番,言談間大誇衛長風“定國安邦、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決勝千裏”等等,反正所有常見的不常見的成語都讓他說了個七七八八,誇獎已畢,卻取出兵部的公文來,言道兵部特令,兩支部隊合而為一,都統一由自己指揮,衛長風則為副帥。
衛長風隻能無奈的同意。
事情很清楚,朱令就是派張侍郎來奪衛長風的功的,迴了長安,這大軍的統帥可不是衛長風,而是張侍郎。但這事兒倒也無所謂,朱令再怎麽奪衛長風的功,可也沒辦法說整個戰鬥都不是衛長風指揮的而是張侍郎指揮的,象這種小功,隻好讓了。
張侍郎見衛長風點頭同意,大是高興,一邊下令自己的將領接手各部指揮,一邊一再的邀請眾將晚上一定要讓他請一桌酒席,歡聚一下。
眾將雖然對朱令的做法不滿,但張侍郎是奉命行事,倒也不能過於遷怒,況且大戰已畢,放鬆一下倒也無可無不可,何況兵部侍郎親自相邀,這個麵子怎麽也得給,於是紛紛稱謝。
當晚,張侍郎的大帳中人頭攢動,衛長風、白起、童浩然、鄭克金、李全等人無一缺席,反正指揮部隊的職責已經由張侍郎的手下接管,大家也沒什麽事,都早早的來到帳中,等待開席。
不一時,張侍郎到來,一聲吆喝,酒菜傳上,眾將雖然不貪這一口美食,但行軍久了,突然間有一桌上好的酒菜,倒也都是胃口大開,加上擊敗匈奴,心情大好,紛紛的吃喝著,席間談笑聲不斷,倒也是其樂融融。
張侍郎與眾將應酬了一陣,起身出去了一會兒,再迴來時,麵帶笑容,掃了一眼眾將,咳嗽一聲道:“列位既然來全了,本官有一事宣布。”
眾將紛紛停箸,等著張侍郎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