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違反軍法,衛長風可管得著朱令的腦袋是不是還在脖子上。
朱令終於意識到,這一迴他玩兒的太大了。如果這一局贏了,他固然大勝,但他沒想過,萬一輸了怎麽辦?他本以為這個問題不用考慮,一切都已經弄的妥妥的了,衛長風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然而,衛長風卻真的翻了盤,而且是大翻盤。
他突然說道:“本官可以放了童將軍,迴京後,立刻上書陛下,請求放了童大人。童大人出獄包在本官身上。”
說罷看向衛長風。
衛長風倒是一愣。
他本以為朱令還會找出一堆理由來,或者大打官腔,甚至會以尚書身份威脅自己,這些,他和白起及眾將都已經研究好了對策,沒想到朱令居然直接了當的講起價來。
如果按照朱令的說法,這個價是可以接受的,隻是,朱令現在是這樣說,過後又會不會這樣做?對這個人可不能信任,這人的信譽比匈奴人可差遠了。
白起在一邊看衛長風猶豫,知道衛長風不敢信任朱令的人品,他開口道:“朱尚書迴京要多久?童大人放出又要多久?”
朱令恨恨的看了白起一眼,現在他充分肯定,這個陰毒的主意一定是白起出的。但現在形勢對他嚴重不利,隻能老老實實的迴答:“半月內必到京,一月內必放童大人出獄,如有差池,唯本官是問。”
白起點了點頭,看向衛長風,那意思很明顯:答應了吧。
衛長風其實真的不想答應。
好容易設了這麽個局拿出朱令,一旦他脫局而出,天知道以後朱令會做些什麽出來?但不答應又該怎麽辦?難不成真就把朱令砍了?
他終於點了點頭:“如此,朱尚書,本帥因你有公務在身,這死罪先寄下,望朱尚書好生為官,造福百姓,如其不能,本帥必追你今日的死罪!”
衛長風這話的官腔倒也十足,究其原因,還是怕朱令食言,不肯放了童雲。至於童浩然倒不必擔心他放不放,他要不放,隨時可以把朱令抓越來再砍,反正軍營中的事衛長風說了算,怕隻怕離了軍營的事。
朱令點頭,看了看四周,苦笑道:“本官可以走了嗎?今晚不會再擊鼓了吧?”
衛長風揮了揮手。
他也急於打發朱令走,好問一問白起為什麽讓自己答應這個條件。
朱令才一出帳,白起立刻說道:“誰都不要說話,我來解釋。”
這句話堵住了所有人張開的嘴,不然帳內隻怕要一片吵嚷聲。
白起見眾將不出聲,慢慢說道:“咱們固然抓了朱尚書,但難道真能砍了他的頭?不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是不能這樣做的。所以咱們現在的目的首先是放了童將軍,這一點朱尚書已經答應,完全不怕他食言,否則咱們隨時可以抓他再砍,軍營裏的事,咱們說了算。”
眾將都點了點頭,這個道理,眾人倒都明白,就算有不明白的,聽白起一分說也明白了。
白起見這件事解說清楚了,接著說道:“至於救童尚書,這個隻能讓朱令迴京去救,除此之外,根本沒辦法可想,各位總不至於讓朱尚書就在這裏修書一封,書信一到陛下麵前陛下就會放了童尚書吧?”
“可是朱令這狗官說話能算數嗎?”李牙將問道,現在他已經不打算稱朱令為朱尚書了,直稱其本質:狗官。
白起笑了笑:“第一,無論他說話算不算,都隻能這樣辦,咱們隻能賭。第二,他當著所有人麵承諾一定放童尚書出獄,這話要是傳到皇帝那裏,結果會如何?真要對質,各位不會不敢吧。”
眾將一下子恍然大悟。
是啊,這放不放兵部尚書,可是皇帝的大權,你朱令居然承諾到京一定放,而且還設了時限,這可是奪皇帝的權呐,隻此一條就是殺頭抄家的罪,敢違背承諾,一紙禦狀告上去,朱令全家都不得活。
白起見眾人都已經明白,又說道:“朱尚書於這勾心鬥角之道很是明白的,他方才當著大家直接承諾,就是為了取得信任,如果自己沒有把柄在咱們手,咱們也不可能放他。所以他有意的給了咱們這個把柄。隻是這件事,如果拖個三五年,就算是把柄也沒什麽意義了,陛下不會對三五年前的這種事有什麽大興趣,所以我方才問他時間,明確了一月為期,如一月內未放,咱們的狀紙就直達陛下麵前。”
“對!”
“不錯!”
眾將紛紛附和著。
白起卻打了個嗬欠,看向衛長風:“衛將軍,咱們可以散了吧?”
次日一早,朱令啟程迴京了。
行色匆匆而形單影隻。
他現在也不求有人來送行,沒人來殺他的頭就算不錯了。何況他承諾了一月為期,還真得抓緊,有白起在,他隻怕沒辦法再把這個盤翻迴來,隻能先退一步自保再說。好在自己已經成功得了兵部尚書的權,也算是成功了,隻是沒有把童雲逼到絕路而已。
一個時辰後,漢軍也啟程了。
雖然眾人都擔心朱令會不會食言,但無論如何,仗還是要打,軍機已經被嚴重耽誤,不能再耽誤下去了。
這一迴,他們的目標直指六百裏外的錫林郭勒。
啟程不久,衛長風就接到方鎮海的信,信中先是報告了朱令可能要抓童浩然的消息,又問衛長風打算如何做。雖然信中沒有明說,但看字裏行間的意思,隻怕是打算配合著衛長風起兵造反。
衛長風看罷了信,立刻點火燒掉,他可不想讓這樣的信落在別人手裏。隨即迴了一信,令信使立刻送去,信中主要講的倒是戰事,言道北路軍已經出動,請南路軍也同樣出擊。在信尾則“順帶”著說到朱尚書已到,眾將與朱尚書“相談甚歡”,朱尚書與童將軍“盡釋前嫌”,而且正急急迴京,“再議”童尚書的事情。
這封信除了軍機之外,都是淡淡的說一些事實,隻是,這些說法,相信方將軍是能看懂的。
處理了信件,衛長風自統兵前行,才行三日,天卻下起雨來,衛長風見雨水不小,雖然才過午後,也下令安營了。這不僅是雨大難行,而且北路軍起兵時,南路軍還沒有動作,所以北路軍也不宜太快。
眾人安罷了營,天卻睛了,弄的眾我哭笑不得,衛長風叫來匈奴降兵打聽,才知道這種了“孩兒雨”在草原上很常見。
匈奴人稱這種雨為“孩兒雨”,意思是說這天氣就象孩子的臉,說變就變,而且變化極快,方才是晴空萬裏,轉眼就大雨傾盆,你還沒等反應過來,就又雨過天晴了。
衛長風見漢軍已經安下營也就不必再起營了,再起營也走不了多一會兒天就黑了,幹脆下令各士卒就曬一曬衣服,放上小半天的假。
下罷命令,他向童浩然的帳中走去。
這三天裏忙於行軍,衛長風實在沒空去看童浩然,但他心裏卻一直惦記著童浩然,他猜得到,童浩然一定是憂色滿麵,畢竟父女連心呐,怎麽可能不擔憂?
才行數步,遠遠的童浩然的帳篷已經在望,身後卻有人急急的叫著他。
衛長風轉頭看去,卻是新任第三隊常將軍安然。
安然與衛長風接觸不多,但此前在與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出,雖未在第一線,卻及時供應了弩箭,果然是辦事穩當,這幾次他也連升了兩級,當上了第三隊的常將軍。
衛長風隻得等待安然前來,不知道有什麽事情。
安然匆匆的跑了過來,遠遠的看到衛長風,一臉喜色,急忙搶上來行禮,說道:“衛將軍,末將無禮,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要請您立刻指示。”
衛長風心裏暗自歎息,心想這安然說話夠囉嗦的,有說這話的空兒把什麽事都說出來好不好?
“你說吧,是什麽事?”他問道。
“匈奴軍派來了使者。”廉自潔答道,“現在營門外相候。”
衛長風一驚。
和匈奴軍作戰數月,雙方沒有什麽交往,現在他們卻派來了使者,是來求和的?隻怕不會,他們也知道算來求和也沒有用,那麽會來做什麽?衛長風的心念電轉,順口問道:“他們在哪個營門處?”
“東門。”廉自潔答道。
衛長風點了點頭,正要邁步去看看,突然腳下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安然在一邊嚇了一跳,急忙伸手相扶,心中大是納悶,這無坑無坎的,衛將軍怎麽在平地上走路都不會走了?
衛長風站在那裏想了一想,對安然說道:“讓他們到西門前來相候,我要先換個衣服再會見他們。”
安然答應一聲,轉身去傳令。衛長風看著安然的背影,臉上突然浮現出一絲笑意。
“來的正好。”他輕聲自語道。
匈奴的三位使者在西門前等了好一會兒,看著門前亂哄哄的景象,三個人都站開一些,不和那些亂哄哄的人流擁擠到一起。
他們看到了亂哄哄的人流,也聽到了漢軍將領的怒罵,更看到了一批盔歪甲斜的漢軍士兵。
這些人並非有意裝的,而是真的如此。原因很簡單:他們方才曬罷衣服,出外放鬆了一下迴來。
朱令終於意識到,這一迴他玩兒的太大了。如果這一局贏了,他固然大勝,但他沒想過,萬一輸了怎麽辦?他本以為這個問題不用考慮,一切都已經弄的妥妥的了,衛長風根本沒有翻盤的可能。然而,衛長風卻真的翻了盤,而且是大翻盤。
他突然說道:“本官可以放了童將軍,迴京後,立刻上書陛下,請求放了童大人。童大人出獄包在本官身上。”
說罷看向衛長風。
衛長風倒是一愣。
他本以為朱令還會找出一堆理由來,或者大打官腔,甚至會以尚書身份威脅自己,這些,他和白起及眾將都已經研究好了對策,沒想到朱令居然直接了當的講起價來。
如果按照朱令的說法,這個價是可以接受的,隻是,朱令現在是這樣說,過後又會不會這樣做?對這個人可不能信任,這人的信譽比匈奴人可差遠了。
白起在一邊看衛長風猶豫,知道衛長風不敢信任朱令的人品,他開口道:“朱尚書迴京要多久?童大人放出又要多久?”
朱令恨恨的看了白起一眼,現在他充分肯定,這個陰毒的主意一定是白起出的。但現在形勢對他嚴重不利,隻能老老實實的迴答:“半月內必到京,一月內必放童大人出獄,如有差池,唯本官是問。”
白起點了點頭,看向衛長風,那意思很明顯:答應了吧。
衛長風其實真的不想答應。
好容易設了這麽個局拿出朱令,一旦他脫局而出,天知道以後朱令會做些什麽出來?但不答應又該怎麽辦?難不成真就把朱令砍了?
他終於點了點頭:“如此,朱尚書,本帥因你有公務在身,這死罪先寄下,望朱尚書好生為官,造福百姓,如其不能,本帥必追你今日的死罪!”
衛長風這話的官腔倒也十足,究其原因,還是怕朱令食言,不肯放了童雲。至於童浩然倒不必擔心他放不放,他要不放,隨時可以把朱令抓越來再砍,反正軍營中的事衛長風說了算,怕隻怕離了軍營的事。
朱令點頭,看了看四周,苦笑道:“本官可以走了嗎?今晚不會再擊鼓了吧?”
衛長風揮了揮手。
他也急於打發朱令走,好問一問白起為什麽讓自己答應這個條件。
朱令才一出帳,白起立刻說道:“誰都不要說話,我來解釋。”
這句話堵住了所有人張開的嘴,不然帳內隻怕要一片吵嚷聲。
白起見眾將不出聲,慢慢說道:“咱們固然抓了朱尚書,但難道真能砍了他的頭?不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是不能這樣做的。所以咱們現在的目的首先是放了童將軍,這一點朱尚書已經答應,完全不怕他食言,否則咱們隨時可以抓他再砍,軍營裏的事,咱們說了算。”
眾將都點了點頭,這個道理,眾人倒都明白,就算有不明白的,聽白起一分說也明白了。
白起見這件事解說清楚了,接著說道:“至於救童尚書,這個隻能讓朱令迴京去救,除此之外,根本沒辦法可想,各位總不至於讓朱尚書就在這裏修書一封,書信一到陛下麵前陛下就會放了童尚書吧?”
“可是朱令這狗官說話能算數嗎?”李牙將問道,現在他已經不打算稱朱令為朱尚書了,直稱其本質:狗官。
白起笑了笑:“第一,無論他說話算不算,都隻能這樣辦,咱們隻能賭。第二,他當著所有人麵承諾一定放童尚書出獄,這話要是傳到皇帝那裏,結果會如何?真要對質,各位不會不敢吧。”
眾將一下子恍然大悟。
是啊,這放不放兵部尚書,可是皇帝的大權,你朱令居然承諾到京一定放,而且還設了時限,這可是奪皇帝的權呐,隻此一條就是殺頭抄家的罪,敢違背承諾,一紙禦狀告上去,朱令全家都不得活。
白起見眾人都已經明白,又說道:“朱尚書於這勾心鬥角之道很是明白的,他方才當著大家直接承諾,就是為了取得信任,如果自己沒有把柄在咱們手,咱們也不可能放他。所以他有意的給了咱們這個把柄。隻是這件事,如果拖個三五年,就算是把柄也沒什麽意義了,陛下不會對三五年前的這種事有什麽大興趣,所以我方才問他時間,明確了一月為期,如一月內未放,咱們的狀紙就直達陛下麵前。”
“對!”
“不錯!”
眾將紛紛附和著。
白起卻打了個嗬欠,看向衛長風:“衛將軍,咱們可以散了吧?”
次日一早,朱令啟程迴京了。
行色匆匆而形單影隻。
他現在也不求有人來送行,沒人來殺他的頭就算不錯了。何況他承諾了一月為期,還真得抓緊,有白起在,他隻怕沒辦法再把這個盤翻迴來,隻能先退一步自保再說。好在自己已經成功得了兵部尚書的權,也算是成功了,隻是沒有把童雲逼到絕路而已。
一個時辰後,漢軍也啟程了。
雖然眾人都擔心朱令會不會食言,但無論如何,仗還是要打,軍機已經被嚴重耽誤,不能再耽誤下去了。
這一迴,他們的目標直指六百裏外的錫林郭勒。
啟程不久,衛長風就接到方鎮海的信,信中先是報告了朱令可能要抓童浩然的消息,又問衛長風打算如何做。雖然信中沒有明說,但看字裏行間的意思,隻怕是打算配合著衛長風起兵造反。
衛長風看罷了信,立刻點火燒掉,他可不想讓這樣的信落在別人手裏。隨即迴了一信,令信使立刻送去,信中主要講的倒是戰事,言道北路軍已經出動,請南路軍也同樣出擊。在信尾則“順帶”著說到朱尚書已到,眾將與朱尚書“相談甚歡”,朱尚書與童將軍“盡釋前嫌”,而且正急急迴京,“再議”童尚書的事情。
這封信除了軍機之外,都是淡淡的說一些事實,隻是,這些說法,相信方將軍是能看懂的。
處理了信件,衛長風自統兵前行,才行三日,天卻下起雨來,衛長風見雨水不小,雖然才過午後,也下令安營了。這不僅是雨大難行,而且北路軍起兵時,南路軍還沒有動作,所以北路軍也不宜太快。
眾人安罷了營,天卻睛了,弄的眾我哭笑不得,衛長風叫來匈奴降兵打聽,才知道這種了“孩兒雨”在草原上很常見。
匈奴人稱這種雨為“孩兒雨”,意思是說這天氣就象孩子的臉,說變就變,而且變化極快,方才是晴空萬裏,轉眼就大雨傾盆,你還沒等反應過來,就又雨過天晴了。
衛長風見漢軍已經安下營也就不必再起營了,再起營也走不了多一會兒天就黑了,幹脆下令各士卒就曬一曬衣服,放上小半天的假。
下罷命令,他向童浩然的帳中走去。
這三天裏忙於行軍,衛長風實在沒空去看童浩然,但他心裏卻一直惦記著童浩然,他猜得到,童浩然一定是憂色滿麵,畢竟父女連心呐,怎麽可能不擔憂?
才行數步,遠遠的童浩然的帳篷已經在望,身後卻有人急急的叫著他。
衛長風轉頭看去,卻是新任第三隊常將軍安然。
安然與衛長風接觸不多,但此前在與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出,雖未在第一線,卻及時供應了弩箭,果然是辦事穩當,這幾次他也連升了兩級,當上了第三隊的常將軍。
衛長風隻得等待安然前來,不知道有什麽事情。
安然匆匆的跑了過來,遠遠的看到衛長風,一臉喜色,急忙搶上來行禮,說道:“衛將軍,末將無禮,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要請您立刻指示。”
衛長風心裏暗自歎息,心想這安然說話夠囉嗦的,有說這話的空兒把什麽事都說出來好不好?
“你說吧,是什麽事?”他問道。
“匈奴軍派來了使者。”廉自潔答道,“現在營門外相候。”
衛長風一驚。
和匈奴軍作戰數月,雙方沒有什麽交往,現在他們卻派來了使者,是來求和的?隻怕不會,他們也知道算來求和也沒有用,那麽會來做什麽?衛長風的心念電轉,順口問道:“他們在哪個營門處?”
“東門。”廉自潔答道。
衛長風點了點頭,正要邁步去看看,突然腳下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安然在一邊嚇了一跳,急忙伸手相扶,心中大是納悶,這無坑無坎的,衛將軍怎麽在平地上走路都不會走了?
衛長風站在那裏想了一想,對安然說道:“讓他們到西門前來相候,我要先換個衣服再會見他們。”
安然答應一聲,轉身去傳令。衛長風看著安然的背影,臉上突然浮現出一絲笑意。
“來的正好。”他輕聲自語道。
匈奴的三位使者在西門前等了好一會兒,看著門前亂哄哄的景象,三個人都站開一些,不和那些亂哄哄的人流擁擠到一起。
他們看到了亂哄哄的人流,也聽到了漢軍將領的怒罵,更看到了一批盔歪甲斜的漢軍士兵。
這些人並非有意裝的,而是真的如此。原因很簡單:他們方才曬罷衣服,出外放鬆了一下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