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長風微笑著搖了搖頭。
他的確佩服劉安邦,因為就劉安邦與此前的那個衛忠比,的確在指揮水平上有大的進步。然而,這隻是他自己和自己的以前比,如果要拿來和別人比,比如和衛長風比,卻實在看不到高明之處。
但衛長風仍不忍心出言諷刺,畢竟,這個劉安邦曾經是他的二叔過。
伯夷幫的幫眾們恨恨的從左右兩邊往後撤。
他們倒也有弓,但弓不多,弦不勁;他們也有盾,但隻不過是一些木匠加工的粗糙木盾,就這種盾都不多,至於甲,十個人裏都沒有一個人能擁有這種高級東西。所以麵對著連弩,他們真的不敢亂動,他們即使沒見過刺蝟,也想象得出刺蝟是什麽樣,他們可不敢去試自己變成那樣。
伯夷幫幫眾才撤沒幾步,隻見後麵裏許的小河裏飄下數十艘木筏來,木筏上個個都是全付武裝的漢軍士兵,這些士兵熟練的將木筏靠岸,迅速在河岸上排列成陣勢。
伯夷幫幫眾大亂起來。
左中後三麵是漢軍包圍,正麵是連弩,唯一能退入山林之處,卻被封住,他們被包圍了!
這本是一個極不可能的事。因為離山林不過裏許,那小河又窄又淺,按他們的想法,就算出擊不成功,完全可以安然退迴,但沒想到,這個最不可能的事卻發生了。
四下裏漢軍迅速的合圍著。
衛長風帶著士兵,扶著尼娜,施施然走進漢軍陣中。
尼娜知道此時已經不是她能再呆的了,於是自行和二十名真的胡人迴營去,不再理會這裏的事。
衛長風送別了尼娜,迴頭看去,見白起已經指揮著大軍四麵將伯夷幫眾團團圍定,包圍圈越壓越小,將伯夷幫眾人壓的幾乎快沒有活動的餘地了。
衛長風歎息了一聲,下令暫停,獨自一人進了陣,在離劉安邦數步處站定。
他要做一個最後的努力。
畢竟,這是他的二叔,親二叔,與自己的父親是一奶同胞。那些伯夷幫眾畢竟是愚忠之人占了多數,他們也都是漢人,所以,如果可能,衛長風希望這會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衛長風看著劉安邦,一句話也沒有說。
他知道自己不必說,現在這樣的情形下,他想說的是什麽,劉安邦完全應當猜得到。
劉安邦也看著衛長風。他看了一會兒,突然笑了一聲,轉頭,對著自己的幫眾大吼道:“各位大漢子民,今日,正是我等為大漢盡忠之日,你們可有勇氣麵對?”
這句話說的慷慨激昂,聽得伯夷幫眾一個個熱血沸騰,隻聽得一片應喝之聲:“我等但求一死,絕不屈服!”“為大漢而死,死得其所!”
衛長風的臉色變了。他看著劉安邦,慢慢的問道:“你為什麽那樣做?”
劉安邦揚聲,用最大的音量迴答道:“我生為大漢之人,死為大漢之鬼,這些人都是我的好兄弟,不必多言!”
衛長風一呆,一時吃不準劉安邦究竟說的是真話是假話。
劉安幫氣勢洶洶的向衛長風逼近一大步,手用力一扯,將上衣扯開,將胸膛正對著衛長風,讓人一看就知,這是寧死不屈的樣子,隨即低聲道:“賢侄,你能保我不死嗎?我死,這一千人可就都沒命了。”
這句話一說,衛長風的心中一片冰涼。
這就是他的二叔。
打著複興西漢的大旗起事,殘害婦女,虐殺百姓,欺騙部屬,假稱帝後,這一切,都是他這個二叔做出的。到現在,居然還用他一千名部屬的生命來當成籌碼和自己討價還價!
“劉元帥,”衛長風鄭重的答道,“我無法保證。我隻是一個常將軍,這件事得皇帝陛下親自決定。但我保證,隻要你投降,在送到皇帝陛下麵前之前,絕對不會有生命之危。”
劉安邦冷笑了一聲。
看來,他打起親情的大旗也沒用了。他叫衛長風“賢侄”,但衛長風卻稱他為“劉元帥”,親情,已經不存在。
他傲然挺起胸來:“那麽,請下手吧。到皇帝麵前,我有死無生,這你很清楚。”
衛長風當然清楚,他看著劉安邦,突然問道:“你可以讓你的部下放下武器嗎?他們是無辜的。”
“你自己去說好了。”劉安邦的眼中現出怨毒之意,“我是沒那本事。”
衛長風長歎一聲。
他知道,自己不得不下令進行一場屠殺了。這一次的戰勝,將讓他終生負罪。
他慢慢舉起手。
身後,突然有**聲喝斥著什麽,緊接著人影一閃,一個人從衛長風身邊掠過,已經站在劉安邦身邊!
衛長風一驚,心想此人好快的身手,隻是既然站在劉安邦身邊,當然是伯夷幫之人,但方才這人掠過自己身邊,明明有機會殺自己,為什麽沒有出手?
他向這人看去,卻是吃了一驚:此人正是送了他好馬的風起道長!
劉安邦看著風起道長,卻歎息了一聲:“小元帥,你來做什麽?”
風起道長笑了笑,取出一條毛巾,將方才強行穿越漢軍陣勢時手臂上被劃的傷口纏了一下,答道:“當初結義,咱們說過同生共死的。”
劉安邦不再說話,眼中有敬佩之意。
衛長風卻呆在那裏。
原來,這位風起道長就是伯夷幫的二當家,兵馬小元帥!
怪不得他在山中被綁在帳中時聽那兵馬小元帥的聲音那麽熟悉!
衛長風突然明白是誰在山中救了他了。
風起道長,正是風起道長。是風起道長殺了門前守衛,也正因是他所殺,所以那守衛根本沒有來得及出聲,因為守衛根本沒想到二當家會這樣做,至於那太阿劍,當然也是風起道長所遺。大當家的手持赤霄劍,太阿劍再好,也不可能一個人用兩把劍,所以劉安邦將太阿劍給了風起道長,而風起道長則在發現宋甜兒來救衛長風後,將太阿劍就留在了那守衛的屍體旁,讓衛長風走時一起帶走。
衛長風這時終於領悟了風起的小廟前那付對聯。
風起道長心知西漢不可複,即使複興,也不是劉安邦這等人能做到的,更不讚同劉安邦的做為,但他隻因一句承諾,卻不得不和劉安邦並肩站在那裏,因為他承諾過:同生共死!
塵落水清如意法,風起雲動奈何天!
真是無可奈何!
他的確佩服劉安邦,因為就劉安邦與此前的那個衛忠比,的確在指揮水平上有大的進步。然而,這隻是他自己和自己的以前比,如果要拿來和別人比,比如和衛長風比,卻實在看不到高明之處。
但衛長風仍不忍心出言諷刺,畢竟,這個劉安邦曾經是他的二叔過。
伯夷幫的幫眾們恨恨的從左右兩邊往後撤。
他們倒也有弓,但弓不多,弦不勁;他們也有盾,但隻不過是一些木匠加工的粗糙木盾,就這種盾都不多,至於甲,十個人裏都沒有一個人能擁有這種高級東西。所以麵對著連弩,他們真的不敢亂動,他們即使沒見過刺蝟,也想象得出刺蝟是什麽樣,他們可不敢去試自己變成那樣。
伯夷幫幫眾才撤沒幾步,隻見後麵裏許的小河裏飄下數十艘木筏來,木筏上個個都是全付武裝的漢軍士兵,這些士兵熟練的將木筏靠岸,迅速在河岸上排列成陣勢。
伯夷幫幫眾大亂起來。
左中後三麵是漢軍包圍,正麵是連弩,唯一能退入山林之處,卻被封住,他們被包圍了!
這本是一個極不可能的事。因為離山林不過裏許,那小河又窄又淺,按他們的想法,就算出擊不成功,完全可以安然退迴,但沒想到,這個最不可能的事卻發生了。
四下裏漢軍迅速的合圍著。
衛長風帶著士兵,扶著尼娜,施施然走進漢軍陣中。
尼娜知道此時已經不是她能再呆的了,於是自行和二十名真的胡人迴營去,不再理會這裏的事。
衛長風送別了尼娜,迴頭看去,見白起已經指揮著大軍四麵將伯夷幫眾團團圍定,包圍圈越壓越小,將伯夷幫眾人壓的幾乎快沒有活動的餘地了。
衛長風歎息了一聲,下令暫停,獨自一人進了陣,在離劉安邦數步處站定。
他要做一個最後的努力。
畢竟,這是他的二叔,親二叔,與自己的父親是一奶同胞。那些伯夷幫眾畢竟是愚忠之人占了多數,他們也都是漢人,所以,如果可能,衛長風希望這會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衛長風看著劉安邦,一句話也沒有說。
他知道自己不必說,現在這樣的情形下,他想說的是什麽,劉安邦完全應當猜得到。
劉安邦也看著衛長風。他看了一會兒,突然笑了一聲,轉頭,對著自己的幫眾大吼道:“各位大漢子民,今日,正是我等為大漢盡忠之日,你們可有勇氣麵對?”
這句話說的慷慨激昂,聽得伯夷幫眾一個個熱血沸騰,隻聽得一片應喝之聲:“我等但求一死,絕不屈服!”“為大漢而死,死得其所!”
衛長風的臉色變了。他看著劉安邦,慢慢的問道:“你為什麽那樣做?”
劉安邦揚聲,用最大的音量迴答道:“我生為大漢之人,死為大漢之鬼,這些人都是我的好兄弟,不必多言!”
衛長風一呆,一時吃不準劉安邦究竟說的是真話是假話。
劉安幫氣勢洶洶的向衛長風逼近一大步,手用力一扯,將上衣扯開,將胸膛正對著衛長風,讓人一看就知,這是寧死不屈的樣子,隨即低聲道:“賢侄,你能保我不死嗎?我死,這一千人可就都沒命了。”
這句話一說,衛長風的心中一片冰涼。
這就是他的二叔。
打著複興西漢的大旗起事,殘害婦女,虐殺百姓,欺騙部屬,假稱帝後,這一切,都是他這個二叔做出的。到現在,居然還用他一千名部屬的生命來當成籌碼和自己討價還價!
“劉元帥,”衛長風鄭重的答道,“我無法保證。我隻是一個常將軍,這件事得皇帝陛下親自決定。但我保證,隻要你投降,在送到皇帝陛下麵前之前,絕對不會有生命之危。”
劉安邦冷笑了一聲。
看來,他打起親情的大旗也沒用了。他叫衛長風“賢侄”,但衛長風卻稱他為“劉元帥”,親情,已經不存在。
他傲然挺起胸來:“那麽,請下手吧。到皇帝麵前,我有死無生,這你很清楚。”
衛長風當然清楚,他看著劉安邦,突然問道:“你可以讓你的部下放下武器嗎?他們是無辜的。”
“你自己去說好了。”劉安邦的眼中現出怨毒之意,“我是沒那本事。”
衛長風長歎一聲。
他知道,自己不得不下令進行一場屠殺了。這一次的戰勝,將讓他終生負罪。
他慢慢舉起手。
身後,突然有**聲喝斥著什麽,緊接著人影一閃,一個人從衛長風身邊掠過,已經站在劉安邦身邊!
衛長風一驚,心想此人好快的身手,隻是既然站在劉安邦身邊,當然是伯夷幫之人,但方才這人掠過自己身邊,明明有機會殺自己,為什麽沒有出手?
他向這人看去,卻是吃了一驚:此人正是送了他好馬的風起道長!
劉安邦看著風起道長,卻歎息了一聲:“小元帥,你來做什麽?”
風起道長笑了笑,取出一條毛巾,將方才強行穿越漢軍陣勢時手臂上被劃的傷口纏了一下,答道:“當初結義,咱們說過同生共死的。”
劉安邦不再說話,眼中有敬佩之意。
衛長風卻呆在那裏。
原來,這位風起道長就是伯夷幫的二當家,兵馬小元帥!
怪不得他在山中被綁在帳中時聽那兵馬小元帥的聲音那麽熟悉!
衛長風突然明白是誰在山中救了他了。
風起道長,正是風起道長。是風起道長殺了門前守衛,也正因是他所殺,所以那守衛根本沒有來得及出聲,因為守衛根本沒想到二當家會這樣做,至於那太阿劍,當然也是風起道長所遺。大當家的手持赤霄劍,太阿劍再好,也不可能一個人用兩把劍,所以劉安邦將太阿劍給了風起道長,而風起道長則在發現宋甜兒來救衛長風後,將太阿劍就留在了那守衛的屍體旁,讓衛長風走時一起帶走。
衛長風這時終於領悟了風起的小廟前那付對聯。
風起道長心知西漢不可複,即使複興,也不是劉安邦這等人能做到的,更不讚同劉安邦的做為,但他隻因一句承諾,卻不得不和劉安邦並肩站在那裏,因為他承諾過:同生共死!
塵落水清如意法,風起雲動奈何天!
真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