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班師的三天後。
北郡傳來了匈奴南侵的消息。
不過這次來人並不多,一萬多匈奴人。
有確切消息,這一萬人是匈奴頭曼之子,冒頓的親兵。
這是來自燕良的消息。
此子深入敵境,帶著三千士卒踏遍了河南地,畫出了此方詳細輿圖。
多日前率領騎士北撤之時,遇到這次匈奴南侵大軍,冒死偵查才得來這樣的消息。
邊塞再起烽煙,但此時來人並不是匈奴主力,上郡長城邊塞守軍足以應付。
加上有燕良的一萬鐵騎,秦始皇相信那將是草原之人第一次見到關刀威力。
三天的藍田大宴,花費甚多。
但些將士之心也徹底為大秦所用。
此前在軍中流言皆成真實,說一萬人授勳,便真是一萬人授勳。
隻不過這授勳儀式卻是有陛下指揮,身旁袍澤給自己帶上勳章。
很多人沒有見過身穿盔甲的陛下,當時太尉看到身著戰甲的陛下登上高台,眼圈都發紅了。
這位陛下少年起便勤於政事,也曾習練過一陣武藝,但從未穿過戰甲。
這一身龍鱗甲樣式十分特別,看得出是陛下有意讓工匠打造。
再迴到鹹陽,加刊的月報便傳遍諸郡,包括新立的五郡。
遷徙的民眾仍在路上,從此他鄉便是故鄉。
而那些遠征的士卒卻有了迴鄉的消息。
自然有許多人已經永遠迴不去鄉裏,因為屍骨已在青山中長眠。
勝利的消息總算是能振奮人心的。
尤其是閩越之地對於楚人來說還算是舊敵。
慶賀談不上,很多人更擔心日後的生活。
因為鄉裏的人口減少,鄉間勞作之人便少了,荒田多了,田賦是否能夠減少?
隻不過頭疼的都是一些富戶,有些人已經想著如何讓那些佃戶多耕些田。
實在不行,少收些租也行。
鄉間的傳言又起,說是陛下還看著北方,想要去取匈奴之地。
那漫天黃沙之地,寒冷又幹燥,很多人想不通陛下取那地方為何。
有的人聯想到那月報上刊載的小說,猜測陛下應該是想學那周穆王,也想去西域逛一逛。
流言因為南境征伐而起伏。
等到那些士卒迴鄉後,更多關於嶺南的消息則傳來。
以往被說成死地的嶺南,在這些士卒口中變了模樣。
四季如春,雨水充沛,魚蝦富足,遍山蔬果。
這說法似乎跟他們以往的認知有些相近,但又略有不同。
這讓很多還未遷徙的征召之人少了些擔憂。
南境溫暖,那最起碼不會因為無衣衫蔽體,而被凍死。
東北的長春郡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現在那裏已經沒有免稅政策。
但仍有大批的人去那嚴寒之地討生活。
那嶺南或許真的會如同北境一樣,也會變成一片宜居之地。
“黔首也有自己的生活啊!”
秦始皇放下那些搜羅至市井的傳言,看向殿中撤了征袍的屠睢。
“這麽著急就卸任,不管北境之事。”
屠睢笑了笑,“陛下既然已經安排妥當,老夫卸任又何妨。
再說上林學宮難得出了個兵家苗子,那韓信小子老夫沒撈上,總不能再錯過這個。”
“這上林學宮,也算是給你們這些老臣找了個去處。”
秦始皇跟著感慨了一聲,看向了一旁側殿中又多出的一件物品。
那是一件黑鱗甲胄,是他在授勳大典上穿的那件。
屠睢看到秦始皇目光,盯著那件鱗甲也確實喜歡。
“陛下也起了征戰沙場之意。”
“總要有人補上北境之缺。”
秦始皇神情中帶著意氣風發之意。
屠睢卻是搖頭,“陛下若是親征,平緩的江水,恐怕會起流沙。”
“不起流沙,又如何知道江中何處有淤塞,又當如何清淤。”
秦始皇神情平淡,自己這場棋局,也是時候作收官之舉了。
“今年一萬多人,當不了陛下親征。”
屠睢委婉勸阻。
秦始皇自然是思慮良久,對於這件事,已經有了定計。
屠睢看見自家陛下這個表情,便知已經無法阻擋,然後便改了話題。
“陛下讓蒙恬為太尉,多少有些倉促。”
“我本意是讓王賁來坐這位子,但老武成侯甍後,他心中那口氣便沒了。
遍觀諸將,也隻有恬適合這個位置。”
馮家威勢太重,不可能三公盡歸其家。
蒙家與王家協力,位置給了蒙恬,他人也說不了什麽。
“再說蒙恬行事穩重,是個能當主帥的人,此次又在嶺南立了大功,也能壓下諸多議論。”
屠睢點了點頭,認可了陛下的說法。
隻是心中暗歎,自己家中子弟無有能撐門麵的人,不然也能多向陛下要些東西。
蒙恬迴歸鹹陽,是早就想好的事情。
那位曾經在嚴關立下功勞的堅,這被派去了會稽,代替蒙恬之缺。
俘虜東甌王的功績雖然名義上給了王離,但實際還是算在了蒙恬和任囂兩人頭上。
蒙恬雖隻是得了一個安南侯,倫侯,但直接成了太尉,權勢已經到了頂點。
任囂是平遠侯,徹侯,其主要是表彰其推平東門,平定東越的功績。
一場大戰,也就五人成了侯。
任囂的任務也沒有因此停止。
東南、西南的兩座海島。
南海的廣袤海域,逃離大秦地域的西甌越王,都是他要去做的事情。
一個徹侯,一個公子,加強後的海軍,以及屠睢留下的那些士卒,足以讓這新的疆域安定。
南與東北皆已安定。
秦始皇便隻能將目光看向西北,看向那通往未知之地的漫長廊道。
“可惜趙佗啊,這輩子或許隻能呆在南境了。”
秦始皇點了點頭,“他既然不願迴歸國都,醫者又說雨水充沛之地於肺部有好處,那便留他在象郡吧。”
因象而敗,如今卻又掌管那處大象遍及之地,不免讓人唏噓。
“陛下對這天下已成合圍之勢,料那些水花,也掀不起巨浪了。”
屠睢看向這位曆來深沉的皇帝,輕聲說起這些年陛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在為這樣的局勢規劃著。
“但是人心難測,朕實在不知道這些年做的這些,能不能擋住這些水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大秦這座舟船,也即將迎上一股風浪。
北郡傳來了匈奴南侵的消息。
不過這次來人並不多,一萬多匈奴人。
有確切消息,這一萬人是匈奴頭曼之子,冒頓的親兵。
這是來自燕良的消息。
此子深入敵境,帶著三千士卒踏遍了河南地,畫出了此方詳細輿圖。
多日前率領騎士北撤之時,遇到這次匈奴南侵大軍,冒死偵查才得來這樣的消息。
邊塞再起烽煙,但此時來人並不是匈奴主力,上郡長城邊塞守軍足以應付。
加上有燕良的一萬鐵騎,秦始皇相信那將是草原之人第一次見到關刀威力。
三天的藍田大宴,花費甚多。
但些將士之心也徹底為大秦所用。
此前在軍中流言皆成真實,說一萬人授勳,便真是一萬人授勳。
隻不過這授勳儀式卻是有陛下指揮,身旁袍澤給自己帶上勳章。
很多人沒有見過身穿盔甲的陛下,當時太尉看到身著戰甲的陛下登上高台,眼圈都發紅了。
這位陛下少年起便勤於政事,也曾習練過一陣武藝,但從未穿過戰甲。
這一身龍鱗甲樣式十分特別,看得出是陛下有意讓工匠打造。
再迴到鹹陽,加刊的月報便傳遍諸郡,包括新立的五郡。
遷徙的民眾仍在路上,從此他鄉便是故鄉。
而那些遠征的士卒卻有了迴鄉的消息。
自然有許多人已經永遠迴不去鄉裏,因為屍骨已在青山中長眠。
勝利的消息總算是能振奮人心的。
尤其是閩越之地對於楚人來說還算是舊敵。
慶賀談不上,很多人更擔心日後的生活。
因為鄉裏的人口減少,鄉間勞作之人便少了,荒田多了,田賦是否能夠減少?
隻不過頭疼的都是一些富戶,有些人已經想著如何讓那些佃戶多耕些田。
實在不行,少收些租也行。
鄉間的傳言又起,說是陛下還看著北方,想要去取匈奴之地。
那漫天黃沙之地,寒冷又幹燥,很多人想不通陛下取那地方為何。
有的人聯想到那月報上刊載的小說,猜測陛下應該是想學那周穆王,也想去西域逛一逛。
流言因為南境征伐而起伏。
等到那些士卒迴鄉後,更多關於嶺南的消息則傳來。
以往被說成死地的嶺南,在這些士卒口中變了模樣。
四季如春,雨水充沛,魚蝦富足,遍山蔬果。
這說法似乎跟他們以往的認知有些相近,但又略有不同。
這讓很多還未遷徙的征召之人少了些擔憂。
南境溫暖,那最起碼不會因為無衣衫蔽體,而被凍死。
東北的長春郡是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現在那裏已經沒有免稅政策。
但仍有大批的人去那嚴寒之地討生活。
那嶺南或許真的會如同北境一樣,也會變成一片宜居之地。
“黔首也有自己的生活啊!”
秦始皇放下那些搜羅至市井的傳言,看向殿中撤了征袍的屠睢。
“這麽著急就卸任,不管北境之事。”
屠睢笑了笑,“陛下既然已經安排妥當,老夫卸任又何妨。
再說上林學宮難得出了個兵家苗子,那韓信小子老夫沒撈上,總不能再錯過這個。”
“這上林學宮,也算是給你們這些老臣找了個去處。”
秦始皇跟著感慨了一聲,看向了一旁側殿中又多出的一件物品。
那是一件黑鱗甲胄,是他在授勳大典上穿的那件。
屠睢看到秦始皇目光,盯著那件鱗甲也確實喜歡。
“陛下也起了征戰沙場之意。”
“總要有人補上北境之缺。”
秦始皇神情中帶著意氣風發之意。
屠睢卻是搖頭,“陛下若是親征,平緩的江水,恐怕會起流沙。”
“不起流沙,又如何知道江中何處有淤塞,又當如何清淤。”
秦始皇神情平淡,自己這場棋局,也是時候作收官之舉了。
“今年一萬多人,當不了陛下親征。”
屠睢委婉勸阻。
秦始皇自然是思慮良久,對於這件事,已經有了定計。
屠睢看見自家陛下這個表情,便知已經無法阻擋,然後便改了話題。
“陛下讓蒙恬為太尉,多少有些倉促。”
“我本意是讓王賁來坐這位子,但老武成侯甍後,他心中那口氣便沒了。
遍觀諸將,也隻有恬適合這個位置。”
馮家威勢太重,不可能三公盡歸其家。
蒙家與王家協力,位置給了蒙恬,他人也說不了什麽。
“再說蒙恬行事穩重,是個能當主帥的人,此次又在嶺南立了大功,也能壓下諸多議論。”
屠睢點了點頭,認可了陛下的說法。
隻是心中暗歎,自己家中子弟無有能撐門麵的人,不然也能多向陛下要些東西。
蒙恬迴歸鹹陽,是早就想好的事情。
那位曾經在嚴關立下功勞的堅,這被派去了會稽,代替蒙恬之缺。
俘虜東甌王的功績雖然名義上給了王離,但實際還是算在了蒙恬和任囂兩人頭上。
蒙恬雖隻是得了一個安南侯,倫侯,但直接成了太尉,權勢已經到了頂點。
任囂是平遠侯,徹侯,其主要是表彰其推平東門,平定東越的功績。
一場大戰,也就五人成了侯。
任囂的任務也沒有因此停止。
東南、西南的兩座海島。
南海的廣袤海域,逃離大秦地域的西甌越王,都是他要去做的事情。
一個徹侯,一個公子,加強後的海軍,以及屠睢留下的那些士卒,足以讓這新的疆域安定。
南與東北皆已安定。
秦始皇便隻能將目光看向西北,看向那通往未知之地的漫長廊道。
“可惜趙佗啊,這輩子或許隻能呆在南境了。”
秦始皇點了點頭,“他既然不願迴歸國都,醫者又說雨水充沛之地於肺部有好處,那便留他在象郡吧。”
因象而敗,如今卻又掌管那處大象遍及之地,不免讓人唏噓。
“陛下對這天下已成合圍之勢,料那些水花,也掀不起巨浪了。”
屠睢看向這位曆來深沉的皇帝,輕聲說起這些年陛下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在為這樣的局勢規劃著。
“但是人心難測,朕實在不知道這些年做的這些,能不能擋住這些水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大秦這座舟船,也即將迎上一股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