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餘輝照耀在雪山之上,白色山頂如同變成了黃金的顏色。
布滿金燈的王宮中,宿樞靜坐在右手的坐席上。
抬眼便看到那粗木橫梁上覆蓋的黑色毛皮,是那高大的雅牛的毛皮。
坐在上首已經平靜了許多的雅拉王,笑著將岸上的金杯舉了起來。
“今日雅拉來了諸位貴客,本王歡喜非常。請大家滿飲杯中酥油茶,咱們等鼎中肉熟後,便可敞開肚皮大嚼一餐!”
“彩!”
眾人紛紛應和,有衣著豔麗的女子提著一個陶壺而來,為眾人桌上的金杯倒上了一股乳白的液體。
宿樞看了看杯中的濃稠飲品,湊到鼻間聞了聞,有股濃鬱的奶香。
他喝了一口,有種濃烈的臊味衝上了頭皮。
強忍著將其咽下,口中盡是鹹鹹的濃鬱奶腥味道。
“啊~終於又飲到這一口酥油茶了!”
和臉上隱有不適的宿樞不同,商隊頭領則是一臉的享受,似乎是喝到了美酒一般。
“高原之地,鮮有中國之人涉足,你有三年不曾來了。”
坐在上首的雅拉王也有些緬懷神色。
“這兩年多有馬隊進入高原,單今年就有三個馬隊來到了這裏,本王又交到了三個朋友。此前本王也收到了秦皇的贈禮,精美的器具讓我心折!”
說著,他看向了宿樞,臉上的笑意更濃。
宿樞總算從不適的狀態恢複了過來,看向雅拉王,“原來此前陛下召集各部,雅拉也曾有使前往都城?”
雅拉王聽過旺堆翻譯,便笑著點了點頭。
“雅拉的草原在萬山之中,很少有中國的商賈來此地,倒是有不少高原上的部族翻閱東方的大雪山,去往蜀中帶來茶葉和絲綢。
本王此前卻有聽聞秦皇召集周邊諸部,便派出了使者,不曾想會獲贈如此重寶。”
說著他便命侍女捧上了一個精美的琉璃杯。
蜀郡之中已有工室開始著手製作玻璃器具,但是如此精美的玻璃杯,到還未能流與市麵上。
頭領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杯子,有些覺得自己商隊中的那些瓷器和鏡子上不得台麵了。
中原人不耐高海拔的氣候,很少有人翻越雪山進入羌族的腹地。
像宿樞這種由一半蜀中人組成的商隊,對於生活在雅拉雪山下這片草原中的人來說都是件罕見的事情。
雅拉是個富裕的部族,他們這裏的馬匹很多,足夠震懾周圍的部族。
河灣處地勢平坦,水草豐美,適宜放牧牛羊,能夠保證他們的衣食。
這裏自古就有貨物流動,在此地生活的對於各部族的商賈都持歡迎的態度。
因此還形成了不定時的商貿場麵。
秦始皇召集的各邦,雅拉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中原此前的馬匹多有從此間流入的,對於抗擊北方之地的東胡和匈奴,有很大的幫助。
加之他們處於高原的要道之上,又靠著蜀郡邊界,因此對於中原之地的實力十分清楚。
“我也是陛下一紙詔書所召,那篇文章至今難忘。”
宿樞說起此事,也有神往之色。
對於那位國都的皇者多了些敬佩之意。
能夠將中原之地的影響力擴散到如此偏遠的地方,讓他這個小小的學生都能成為一國座上貴賓。
一時間心中有所觸動。
“本王也心有向往之意,可中國之月報無法傳至高原,今年花開,便有意派人再翻越雪山,求取中原文明。不曾想卻有大智者親臨此地,求之不得啊!求之不得!”
雅拉王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訴求。
那就是想讓宿樞留下一些學問,以便其教化此地部眾。
此次來高原之前,他曾問了一些師長自己此行是否有什麽禁忌。
三日後卻得到了一張紙條。
猶記得師長那笑容,“有了此物,前路便是坦途。”
那是陛下手書的文字。
上麵隻有寥寥兩行小篆,卻給了他很大的勇氣。
“敬其俗,尊其王,不墜大秦風骨。觀其言,察其行,莫懼荒蠻之威。”
沒有禁忌,隻有囑托。
看著雅拉王那渴求的目光,宿樞點了點頭。
“百家學問,宿樞盡知一二。但要學習其中道理,卻是個漫長的過程。”
說著他看了看雅拉王的神情,“王可願執弟子之禮,並隨我同行。”
雅拉王聽聞宿樞此言,神情便鄭重起來。
他緩緩起身,讓侍者捧出一物,並帶出一個半大的孩童。
宿樞端坐在坐席之上,看到那捧著托盤的孩子,頓時明白了這雅拉王的意思。
這是要讓這孩子拜自己為師。
準備的倒是充分,連束修都準備好了。
看來這位雅拉王是準備讓其子學習儒家學問。
也或許這偏僻之地的王者並不知道,陰陽家拜師的要求。
隻見那臉龐兩腮酡紅的孩子身著中原服飾,捧著那托盤,鄭重跪在了宿樞麵前。
“益西才讓,拜見額師。”
小孩似乎有些怯懦,聲音有些小,但每一個字卻說的很清楚。
這小孩的禮儀有模有樣,對流程很熟悉,看樣子這位雅拉王所說派人去大秦尋求百家學問的人中,這位王子才是主角。
“年歲幾何了?”
“已滿十歲!”
益西才讓小聲說了一句。
宿樞點了點頭,又問道:“益西才讓是何意?”
“益西是智慧,才讓是長壽,父親希望我能成為一個智者,並且活得長些。”
這孩子能夠精通雅言,確實是個聰慧的人。
隻是身子卻不比他的父親那樣健壯。
“都是很美好的願望。但全則必缺,極則必反。想要智慧,須有仁義之心,想要長壽,需要道德行事。
另外入陰陽一脈,所需之物也不是這三塊臘肉。”
益西才讓聽聞宿樞前半句話心中一喜,這些話語頗有意味,知道這位師長是位有大學問的人。
但聽到最後一句臉上頓時有了些慌亂的神色,知道父親弄巧成拙了。
“不過將錯就錯,你於如此之地,學得儒家禮節,倒也不能枉費了你父親的心意。
隻是事先我與你明言。
陰陽一脈,師生需三載同行,曆經考驗才可拜入門中。
此三載不僅是我對你的觀察,也是你對我的觀察。
若三載已滿,師不滿意,可拒絕你。
同樣你覺得我這個師長並無才能,也可離去。”
益西才讓聽得雲裏霧裏,但知道了一個時間,說明這三年可以跟隨在這位身邊,當即便叩拜行禮。
宿樞坦然受了他的拜禮,起身接過其手中的托盤。
然後道:“今日你雖未真正入我門下,但我已為你師長,便賜你一字。”
“弟子恭聽。”
“就叫懷德吧。”
布滿金燈的王宮中,宿樞靜坐在右手的坐席上。
抬眼便看到那粗木橫梁上覆蓋的黑色毛皮,是那高大的雅牛的毛皮。
坐在上首已經平靜了許多的雅拉王,笑著將岸上的金杯舉了起來。
“今日雅拉來了諸位貴客,本王歡喜非常。請大家滿飲杯中酥油茶,咱們等鼎中肉熟後,便可敞開肚皮大嚼一餐!”
“彩!”
眾人紛紛應和,有衣著豔麗的女子提著一個陶壺而來,為眾人桌上的金杯倒上了一股乳白的液體。
宿樞看了看杯中的濃稠飲品,湊到鼻間聞了聞,有股濃鬱的奶香。
他喝了一口,有種濃烈的臊味衝上了頭皮。
強忍著將其咽下,口中盡是鹹鹹的濃鬱奶腥味道。
“啊~終於又飲到這一口酥油茶了!”
和臉上隱有不適的宿樞不同,商隊頭領則是一臉的享受,似乎是喝到了美酒一般。
“高原之地,鮮有中國之人涉足,你有三年不曾來了。”
坐在上首的雅拉王也有些緬懷神色。
“這兩年多有馬隊進入高原,單今年就有三個馬隊來到了這裏,本王又交到了三個朋友。此前本王也收到了秦皇的贈禮,精美的器具讓我心折!”
說著,他看向了宿樞,臉上的笑意更濃。
宿樞總算從不適的狀態恢複了過來,看向雅拉王,“原來此前陛下召集各部,雅拉也曾有使前往都城?”
雅拉王聽過旺堆翻譯,便笑著點了點頭。
“雅拉的草原在萬山之中,很少有中國的商賈來此地,倒是有不少高原上的部族翻閱東方的大雪山,去往蜀中帶來茶葉和絲綢。
本王此前卻有聽聞秦皇召集周邊諸部,便派出了使者,不曾想會獲贈如此重寶。”
說著他便命侍女捧上了一個精美的琉璃杯。
蜀郡之中已有工室開始著手製作玻璃器具,但是如此精美的玻璃杯,到還未能流與市麵上。
頭領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杯子,有些覺得自己商隊中的那些瓷器和鏡子上不得台麵了。
中原人不耐高海拔的氣候,很少有人翻越雪山進入羌族的腹地。
像宿樞這種由一半蜀中人組成的商隊,對於生活在雅拉雪山下這片草原中的人來說都是件罕見的事情。
雅拉是個富裕的部族,他們這裏的馬匹很多,足夠震懾周圍的部族。
河灣處地勢平坦,水草豐美,適宜放牧牛羊,能夠保證他們的衣食。
這裏自古就有貨物流動,在此地生活的對於各部族的商賈都持歡迎的態度。
因此還形成了不定時的商貿場麵。
秦始皇召集的各邦,雅拉是重點關注的對象。
中原此前的馬匹多有從此間流入的,對於抗擊北方之地的東胡和匈奴,有很大的幫助。
加之他們處於高原的要道之上,又靠著蜀郡邊界,因此對於中原之地的實力十分清楚。
“我也是陛下一紙詔書所召,那篇文章至今難忘。”
宿樞說起此事,也有神往之色。
對於那位國都的皇者多了些敬佩之意。
能夠將中原之地的影響力擴散到如此偏遠的地方,讓他這個小小的學生都能成為一國座上貴賓。
一時間心中有所觸動。
“本王也心有向往之意,可中國之月報無法傳至高原,今年花開,便有意派人再翻越雪山,求取中原文明。不曾想卻有大智者親臨此地,求之不得啊!求之不得!”
雅拉王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訴求。
那就是想讓宿樞留下一些學問,以便其教化此地部眾。
此次來高原之前,他曾問了一些師長自己此行是否有什麽禁忌。
三日後卻得到了一張紙條。
猶記得師長那笑容,“有了此物,前路便是坦途。”
那是陛下手書的文字。
上麵隻有寥寥兩行小篆,卻給了他很大的勇氣。
“敬其俗,尊其王,不墜大秦風骨。觀其言,察其行,莫懼荒蠻之威。”
沒有禁忌,隻有囑托。
看著雅拉王那渴求的目光,宿樞點了點頭。
“百家學問,宿樞盡知一二。但要學習其中道理,卻是個漫長的過程。”
說著他看了看雅拉王的神情,“王可願執弟子之禮,並隨我同行。”
雅拉王聽聞宿樞此言,神情便鄭重起來。
他緩緩起身,讓侍者捧出一物,並帶出一個半大的孩童。
宿樞端坐在坐席之上,看到那捧著托盤的孩子,頓時明白了這雅拉王的意思。
這是要讓這孩子拜自己為師。
準備的倒是充分,連束修都準備好了。
看來這位雅拉王是準備讓其子學習儒家學問。
也或許這偏僻之地的王者並不知道,陰陽家拜師的要求。
隻見那臉龐兩腮酡紅的孩子身著中原服飾,捧著那托盤,鄭重跪在了宿樞麵前。
“益西才讓,拜見額師。”
小孩似乎有些怯懦,聲音有些小,但每一個字卻說的很清楚。
這小孩的禮儀有模有樣,對流程很熟悉,看樣子這位雅拉王所說派人去大秦尋求百家學問的人中,這位王子才是主角。
“年歲幾何了?”
“已滿十歲!”
益西才讓小聲說了一句。
宿樞點了點頭,又問道:“益西才讓是何意?”
“益西是智慧,才讓是長壽,父親希望我能成為一個智者,並且活得長些。”
這孩子能夠精通雅言,確實是個聰慧的人。
隻是身子卻不比他的父親那樣健壯。
“都是很美好的願望。但全則必缺,極則必反。想要智慧,須有仁義之心,想要長壽,需要道德行事。
另外入陰陽一脈,所需之物也不是這三塊臘肉。”
益西才讓聽聞宿樞前半句話心中一喜,這些話語頗有意味,知道這位師長是位有大學問的人。
但聽到最後一句臉上頓時有了些慌亂的神色,知道父親弄巧成拙了。
“不過將錯就錯,你於如此之地,學得儒家禮節,倒也不能枉費了你父親的心意。
隻是事先我與你明言。
陰陽一脈,師生需三載同行,曆經考驗才可拜入門中。
此三載不僅是我對你的觀察,也是你對我的觀察。
若三載已滿,師不滿意,可拒絕你。
同樣你覺得我這個師長並無才能,也可離去。”
益西才讓聽得雲裏霧裏,但知道了一個時間,說明這三年可以跟隨在這位身邊,當即便叩拜行禮。
宿樞坦然受了他的拜禮,起身接過其手中的托盤。
然後道:“今日你雖未真正入我門下,但我已為你師長,便賜你一字。”
“弟子恭聽。”
“就叫懷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