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迴到鹹陽近郊。


    秦始皇便看到路邊很多人都提著苗木。


    他仔細看了一下,便認出那些人手提的是什麽樹。


    “這風都吹到鹹陽來了。”


    自從種下那棵銀杏之後,上郡的黔首都爭相去山上刨這種樹的幼苗。


    以至於秦始皇親自下令,不準移栽山間超十年的老樹。


    不然這些人肯定都把山間的銀杏老樹都得刨了。


    黔首以君主所行為表率,這種事情以往來說都是好事。


    可是秦始皇已經感受到了負擔。


    一個人一旦有了偶像包袱,總希望能夠展現更好的一麵。


    “陛下,人們都希望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若天下人都效仿您,大秦便足可長治久安。”


    王綰吹捧了一下,秦始皇卻並沒有表現的很開心。


    “若朕死了呢?”


    “陛下萬不可如此言語。”


    王綰有些慌,以往這位可沒有這麽直接言死過。


    可見這次被月氏王給氣到了。


    使者帶迴的月氏小部落三人,確實是殺戮秦使的兇手。


    但秦始皇問及其身後之人,這幾人卻皆都沉默。


    明顯是來時有了求死之心,不想連累身後人。


    秦始皇早就知道此中有貓膩,可是月氏王這麽明顯的欺騙,仍舊讓秦始皇火大。


    所以在砍了三人之後,備選秦士的五十人便重新進入月氏。


    暗中調查,誅除首惡。


    “右丞,可知狀卿近況?”


    秦始皇沒由來的想起了隗狀,這位老臣自辭去左丞相一職後,自己就覺得身邊像是少了不少的東西。


    “那老匹夫在家含飴弄孫,活得好不快活,著實讓臣羨慕。”


    王綰臉上表現出了些嫉妒神情。


    “右丞也有退隱之心了。”


    秦始皇有了些感歎,又是新人換舊人。


    “陛下何時願意允諾此事?”


    自從上次儒家有問之後,其實王綰便有意隱去,可是秦始皇並沒有應允。


    他需要有人在朝中製衡,馮、蒙兩氏。


    “你們都走了,留下朕孤單的在鹹陽宮的大殿中嗎?”


    王綰有些感動神情,心中也知這位君王所指。


    “去疾卿可為右丞,可左丞人選朕還未有定論。”


    “陛下不是有意李斯那匹夫?”


    秦始皇隻是長歎,“李斯啊,心眼太小,不適合做丞相。”


    王綰淡淡笑了笑,終於探到了死對頭在陛下心中的位置。


    “卿也別想著這麽快退了,好歹再支撐幾年,等上林學宮建成,朕自然隨你心意。”


    王綰鄭重躬身,“陛下此言,臣銘記心中。”


    再次迴到鹹陽宮中,秦始皇得到了來自蜀中的消息。


    新一年的商隊已經準備妥當,趁著春暖花開之際,準備進入高原。


    摘星一脈派了五個年輕人跟隨商隊一起,打算在最高的地方劃下一片地盤。


    那場在上林之中的議事,有很多百家之人蠢蠢欲動。


    摘星一脈率先付出了行動,對其他百家來說圈地成了日常掛在嘴邊的事情。


    農家、墨家、公輸家倒是不急,因為有秦人的地方,他們的人基本上都在了。


    商家最近動作不少,但全都集中在長安商貿區,由平準令牽頭,子嬰和殷從兩人開始了對商貿區的一係列整改。


    涉及問題很多,從商律,商法,到商貿區規劃,區域分配,道路清潔,等等,他們打算將這裏打造成除了上林學宮之外的第二座學宮。


    商學已經有了自己的地盤。


    醫家之人整日窩在南山之上,由幾個農家之人協助,開始進行藥草統計,並進行野化種植試驗。


    根本沒有探索外麵世界的欲望。


    自家山頭的事情都沒有搞清楚,自然不關心外麵的事情。


    以王綰為首的儒家之人也是窩在家中,最近開始編纂啟蒙書籍。


    聽說進度飛快,年底便能出成果。


    秦始皇想了半天,開始擔心自己讓這些人外出探險的計劃是不是要落空了。


    他又盤點了一些百家的名額,覺得下麵的人能夠出頭的人恐怕很少了。


    百家爭鳴的時代終究已經過去很久了。


    一些學問已經接近失傳。


    比如道家的楊朱,在春秋時期盛極一時。


    孟子有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可見其學問盛況。


    但如今已經鮮有人提及,其原因秦始皇很清楚。


    這個學問被上層貴族壟斷了。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秦始皇默默念誦這句話,對於這言語後世有更多的解讀。


    其實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實在是很天真。


    利天下的事情怎麽可能隻是拔一根汗毛而已。


    世間的事情都是相對的。


    楊朱學問的出現並非偶然。


    在那個儒墨盛行的時代,人人都在說奉獻和仁愛。


    唯有此人“貴生”、“全生”的觀點戳中了很多上層貴族的內心。


    楊朱學問被很多當權者偏愛不是偶然。


    是道家之人針對儒墨兩家的阻擊。


    因為他們更能了解那一根利天下的汗毛拔出來時的疼痛。


    以及拔出第一根汗毛後,需要更多血肉來滋養天下人欲望的恐怖。


    現在楊朱學問還有傳人嗎?


    秦始皇沒有答案。


    他同樣期待著其他百家之人能夠站出來發問。


    可是這麽長時間過去了,始終沒有人再來。


    “陛下,廷尉求見。”


    秦始皇從手中書籍中收迴眼神。


    “廷尉為何而來?”


    “言說有一件物品要麵呈陛下。”


    李斯帶著兩人前來。


    一為更加胖了的張蒼,二為富態了不少的雲恢。


    秦始皇看著堂中三人,頗覺得有趣。


    李斯眉頭緊鎖,人很消瘦,他身後的兩人卻是很壯實。


    “三位卿聯袂而來,定是大事。怎麽,你們法家也要出問?”


    李斯眉頭挑了挑,覺得陛下這話裏有話啊。


    怎麽這麽多家都問完了,打算讓法家的人出來結個尾。


    “臣等並沒有問題出問。”


    想問的問題現在都在大秦推行開來了,自然沒啥問題了。


    “哈哈,倒是稀奇。斯卿,要學學你這師弟和師侄,多吃些東西,你太瘦了。”


    秦始皇並沒有急著問三人要呈的是什麽。


    導致李斯托著托盤,無法落下。


    “臣已年邁,腹內消化減緩,自不宜多食。”


    秦始皇這才擺了擺手,讓宦官接過他手中之物。


    讓後道:“卿今日對醫道有些涉獵?”


    進入閑聊模式,李斯原本端著的臉也輕鬆了不少。


    “頗有心得,日後有閑暇再與陛下詳談。”


    秦始皇點了點頭,“所呈何物?”


    李斯看了看張蒼,後者前行一步,“陛下,乃臣近日所編纂的小書,期望納入蒙學。”


    秦始皇掀開錦布,隻見一本小冊子上寫著四個篆字。


    “數術啟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秦的手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柑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柑橘並收藏穿越大秦的手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