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水環繞著橋山。


    山間柏木映襯,一眾人沿著先人所遺石路,緩緩登臨。


    “自靈公以來,已有二百餘載,這些山路也確該修繕一番了。”


    秦自靈公祭祀黃帝以來,曆代帝王皆有祭祀。


    這位上古的王者,給了地處偏僻的秦國很大的力量。


    無論六國如何稱唿秦國,也不能否認,秦國這片土地,曾經是先賢們生活過的地方。


    “比去泰山時好走。”


    李斯想起了去泰山祭拜的經曆,說了這麽一句。


    其餘人都笑了起來。


    “從虞、夏、商、周自秦以來,這裏祭祀從未絕斷,泰山自不能比。”


    說話的王綰,雖然老邁,但他毅然要登山祭奠。


    眾臣皆都穿著禮服,浩浩蕩蕩,雖山路難行,所有人的心情卻很不錯。


    畢竟這次祭祀有很多事情可以跟老祖宗炫耀炫耀,大家的氛圍很熱烈,一路上多有說笑之聲。


    為首的秦始皇更是說了諸多宮中趣事,並且跟各位大臣分享了自己冬日種菜的日常。


    搞得很多臣子暗下決心,迴去也整個暖房感受一下陛下的快樂。


    種地是個辛苦的事情。


    但養花不是。


    “傳聞此地舊稱軒轅之丘,黃帝因此自稱軒轅。看此地山水,如此靈秀,自當是聖賢所出之地。”


    “聖賢喜山樂水,於此地乘龍飛天,真乃絕景。可惜我等後人難以親見。”


    說起古時的傳言,眾人興趣很高。


    各種說法都有,議論起來。


    秦始皇卻緘默不言了。


    這位上古的人皇所有的傳言他都半信半疑。


    因為後世那小子說那時的國家不過是一個大一點的鄉裏。


    傳言的黃帝蚩尤之戰,很可能就是兩個鄉裏之間的械鬥。


    這個說法讓一直懷有憧憬的秦始皇很不適應。


    但是推己及人,他有明白這小子的想法。


    兩千多年的時光流轉,以後世的眼光來看關於大秦的記載,或許也是一件飯後的笑談。


    就像那首詩詞裏所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或許那時候的逛自己的陵墓,就像今天眾人一般,有說有笑。


    春光正好,草長鶯飛。


    秦始皇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橋山之巔,一座小墳包屹立在那裏。


    有個石台擺在一側,上麵散亂擺了一些果子。


    墳頭之上有新土,應當是附近之人自發的祭奠。


    秦始皇沒有讓從人收拾,以為這樣很不敬,便在石台前重新擺了一個桌案,擺上了諸多貢品。


    祭文被寫在紙張之上,秦始皇輕輕念誦。


    將自泰山以來的事情,盡數講來。


    “……登臨泰嶽,以告諸天,上降後世神物,可通後世之人。……北伐東胡,降其王,收其地。……今日告祭,言明上賢……”


    通篇洋洋灑灑近萬字,將能寫的基本上都寫了出來。


    念誦完畢,在案前小鼎裏燒了。


    青煙渺渺升起,被一卷春風帶向了天空。


    祭奠之後,秦始皇並沒有離開。


    而是吩咐諸位臣子遠離。


    他有一些話想單獨跟這位老祖宗聊一聊。


    王綰點頭應允,叮囑蒙毅小心看護,便領著諸位臣子四處逛蕩去了。


    難得可以公費旅遊,大家自然樂得沒有君主在前的清閑。


    秦始皇看著眾人遠去背影,輕輕搖了搖頭。


    便就地而坐,開始了自言自語的講述。


    “多年辛勞,如今才有一絲喘息的時刻。老祖宗啊,您能理解現在人的辛苦嗎?”


    迴答他的隻有山間鳥鳴,與清風擺動柏葉的沙沙聲音。


    說了良久,秦始皇搖頭苦笑,不過卻覺得心中鬱氣消散大半。


    隨後他便撥通了電話,想跟後世的小子分享一下自己的感觸。


    鈴聲過後,傳來熟悉的唿喊。


    “政哥,哪家又來問問題了?”


    秦始皇笑道:“你小子倒是惦記著嘲諷百家的事情,他們雖然沒有你知曉的事情多,卻也絕非癡愚之輩。”


    “不敢不敢,都是大佬,小子可不敢嘲笑前人。”


    “朕在橋陵,突然有些感慨,想著對一堆荒土言說,倒不如與你這小子聊一聊。”


    電話那頭又傳來大唿小叫的聲音,“呀,政哥去跟始祖炫耀功績了!”


    “哈哈哈,哪有炫耀之意,隻是實話實說而已。”


    “嘿嘿,我懂我懂。現在政哥能夠體會我對著您墳頭碎碎念的感覺了吧?”


    這小子說話,總是關注點很奇特。


    也難得秦始皇接受度還可以,何況任誰看到自己墳頭的照片,都有一種錯亂感。


    自己還沒死呢,墳頭都有了,真的很不真實。


    驪山陵墓停工秦始皇覺得自己做得決定很對。


    “朕體會到了你的感覺。若是軒轅氏能夠跟朕說話,朕也不一定能好到哪裏去。”


    兩千年前的人們若是知道現在的大秦光景,又會是什麽感覺呢?


    “政哥,您看到始祖親手栽的柏樹了嗎?”


    “柏樹倒是有很多,山下卻有一棵大柏樹,可能是軒轅氏所種嗎?”


    秦始皇心中帶著疑惑,那棵大樹生長的很茂盛,確實很有可能是軒轅氏所植。


    沒想到兩千年後這株樹仍然存在。


    “有人曾經推測過其樹齡,應該有五千年,確實有可能是黃帝所植。”


    聽到王守陽的敘述,秦始皇決定下山後好好看看那株樹。


    “終究還是有生靈能夠抵得住歲月的痕跡啊。”


    秦始皇感慨了一句,“後生,可有秦國的樹木流傳後世。”


    “不清楚,倒是您封的五大夫留存到了明朝,後來被雷劈了。”


    秦始皇輕聲一歎,“那棵五大夫應該也有上千年之久了。


    如此,朕便在那株柏樹前栽種一棵幼苗吧!希望能留存後世。”


    王守陽聽了直鼓掌。


    不過過了不一會他就又說道:“與其種鬆柏倒不如種銀杏。”


    “銀杏?何物?”


    “哦,你們那個時候應該不叫銀杏,叫鴨掌樹,因其葉子形似鴨掌而得名,多生長在南方。”


    話音未落,秦始皇覺得手中叮咚一響,便收到了一張圖片。


    “原來是這種樹木,南山之中似乎就有,不知有何奇特之處。”


    “怎麽說呢,這個樹是億萬年前的遺存,是被時光所遺忘的物種,就連為其傳播種子的動物都消散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是一種極長壽,又沒有病蟲害的樹種。因為能殺死它的東西,都被時光衝刷掉了。


    政哥要想讓後世看到您種的樹,這個是首選。”


    “億萬年前,可是那恐龍時代的產物。”


    “對對對!億萬年前其在世界各地都有其分布。隻是後來大嚴寒,全世界的銀杏都絕種了,唯有華夏仍有留存。


    若是沒有人幫助它傳播種子,或許我們這些後世的人也隻能在化石中想象它的樣子。


    千年前的唐朝人喜歡上了它,爭相栽種,才將這獨苗重新栽遍了世界。”


    “人尚能改變天地萬物的凋亡嗎?”


    秦始皇有些難以置信。


    “人類是自然界最大的變量,我們生存在自然之中,過什麽樣的生活,其實有很多的選擇。”


    秦始皇笑了笑,“其實有時候知道後世的一些事情是件很沉重的事情。”


    “誰讓您是老祖宗呢?”


    “行吧,那就栽銀杏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大秦的手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柑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柑橘並收藏穿越大秦的手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