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頁
[美娛同人] 總統係統,不滿意 作者:羊毛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開竅了?天吶,你終於要開始競選總統了嗎?我就知道我沒有看錯你,最愛你了!宿主大人!]
聽它喜悅的聲音,似乎恨不得在奧斯蒙德的腦內旋轉三周再做個後空翻最後無水花跳入水中,以此才能疏解自己的興奮和欣喜。
奧斯蒙德全然忽略了係統的聲音,他開始檢查主任務的文字描述,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否可靠。
[主線任務:成為總統]
如此簡單,沒有任何限製。
0.1雖然一直嚷嚷著要他成為美國總統,但也隻是因為他身在美國,實際上,係統與係統的判定係統並沒有對時間、地點做任何限製。
所以說,成為任意一個共和製國家或者地區的總統都有可能讓他完成任務。
那麽,在電影中、在電視劇中、在一個虛構的故事中成為總統也能通過判定嗎?
規則究竟是什麽?隻要他認為自己是總統、人們都對他「總統」的頭銜表示認同就行嗎?
也許行,也許不行,但值得一試。
他早就看白宮和兩院不順眼了,他們一邊請求得到他的投資與支持,一邊暗戳戳地限製安布雷拉的發展。無法直接撕破臉皮,隱晦地嘲諷便是最好的報複方式。拍一部放大美國權力鬥爭骯髒麵的電影是不錯的選擇,由他親自客串總統測試任務...
不,他執導影片的話就太過明顯了。
也許他需要一部改編作品,完全忠於原著,將所有突出的、誇張的觀點都推到原著身上...
幾乎不用做任何思考,奧斯蒙德立刻就聯想到了《紙牌屋》。
柴契爾的幕僚長麥可·道布斯於1989年出版的處女座《紙牌屋》。
1990年就被bbc改編成電視劇的《紙牌屋》。
它殘酷壓抑,又誇大了政治競選的黑幕,用來暗諷再合適不過。
也許是時候找來大衛·芬奇拍攝一部美版的《紙牌屋》了。
剛好ubc需要一部題材獨特的肥皂劇從各大電視頻道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率先挑戰在網絡媒體上進行同步放映,趁著時機尚早,切割下最大的一塊蛋糕。
奧斯蒙德勾起唇角:[好吧,讓我們開始工作。]
他需要進行一次大膽的嚐試。
當然,就算失敗也不會有所虧損。
*
1985年,大衛·芬奇投遞的劇本和策劃案就已經通過了奧斯蒙德的審核批準,獲得了一大筆提供給新人導演的拍攝投資。他從此與斯萊德簽約,孜孜不倦地拍攝那些他感興趣的電影題材。
從《異形3》到《七宗罪》再到《搏擊俱樂部》,芬奇幾乎是一路順風順水,也對十分信任他的斯萊德抱有深厚的感情。
因此,當奧斯蒙德親自邀請他參與電視劇製作時,芬奇簡直受寵若驚。他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奧斯蒙德,但很少與他麵對麵交談具體的項目、投資,以及各種細節。
對方甚至還小他一歲。但他隻是坐在沙發上雙手交握,便讓芬奇變得緊張兮兮,生怕自己的某個舉動會惹來對方的厭煩。
畢竟他可是奧斯蒙德·格裏菲斯!
那個被《人物》稱為:「能夠在好萊塢與他抗衡的隻有《反壟斷法》」的奧斯蒙德·格裏菲斯!
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好萊塢的變化和趨勢,他在好萊塢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都隻能望其項背而無法與他相提並論。
「不要因為未曾涉足電視劇拍攝領域而感到緊張,我希望你能用拍攝電影的方式拍攝電視劇。高投資、高標準,我們不是粗製濫造的肥皂劇,沒有罐頭笑聲,沒有隨機應變附和觀眾反響的劇本。精益求精、以參選奧斯卡的標準來製作一部精心打磨的長篇故事,這就是我對你的唯一要求。」
奧斯蒙德看向他:「而且我相信你能做到,我相信我的眼光。」
「每一季拍完,你還剩下半年左右的時間拍攝你想拍的電影。在不影響《紙牌屋》拍攝進度的情況下,安布雷拉無條件支持你的每一部影片。」
芬奇猛地抬起頭看向他,他當然明白他的潛台詞。
安布雷拉最不缺的就是電影投資基金。隻要他肯拍攝紙牌屋,無論他想拍商業片還是想爭取奧斯卡,奧斯蒙德都會伸手幫助他——這是好萊塢最有含金量的保證,奧斯蒙德比任何人都熟悉奧斯卡的運作,他的保證幾乎等於一路保送奧斯卡。
「你可以拿到5%的電視收益分帳,永遠,隻要你還活著,《紙牌屋》還在播出。」
隻有百分之五。
但這是奧斯蒙德·格裏菲斯看好的項目的百分之五收益分帳。
人人都知道他的眼光極佳,看好的電影和投資從未失利虧損。
芬奇的喉結滑動,他沒有任何拒絕奧斯蒙德的理由:「它會火嗎?」
「它會爆。」
奧斯蒙德唇角的笑意勝券在握:「人人都喜歡看到一些新奇的樂趣,一些無從得知的醜聞,還有一個時刻都處在輿論焦點的導演,在影片中扮演的美國總統。」
芬奇驚訝地瞪大了雙眸:「你是說——」
*
《紙牌屋》的立項、籌資都進行得格外順利。老闆挑選、老闆看好、甚至由老闆客串,這一係列理由中但凡拿出任意一項,都足以讓安布雷拉和ubc無條件為《紙牌屋》暢開一路綠燈。
唯一的難處也隻有從英國方麵取得授權。
聽它喜悅的聲音,似乎恨不得在奧斯蒙德的腦內旋轉三周再做個後空翻最後無水花跳入水中,以此才能疏解自己的興奮和欣喜。
奧斯蒙德全然忽略了係統的聲音,他開始檢查主任務的文字描述,確認自己的判斷是否可靠。
[主線任務:成為總統]
如此簡單,沒有任何限製。
0.1雖然一直嚷嚷著要他成為美國總統,但也隻是因為他身在美國,實際上,係統與係統的判定係統並沒有對時間、地點做任何限製。
所以說,成為任意一個共和製國家或者地區的總統都有可能讓他完成任務。
那麽,在電影中、在電視劇中、在一個虛構的故事中成為總統也能通過判定嗎?
規則究竟是什麽?隻要他認為自己是總統、人們都對他「總統」的頭銜表示認同就行嗎?
也許行,也許不行,但值得一試。
他早就看白宮和兩院不順眼了,他們一邊請求得到他的投資與支持,一邊暗戳戳地限製安布雷拉的發展。無法直接撕破臉皮,隱晦地嘲諷便是最好的報複方式。拍一部放大美國權力鬥爭骯髒麵的電影是不錯的選擇,由他親自客串總統測試任務...
不,他執導影片的話就太過明顯了。
也許他需要一部改編作品,完全忠於原著,將所有突出的、誇張的觀點都推到原著身上...
幾乎不用做任何思考,奧斯蒙德立刻就聯想到了《紙牌屋》。
柴契爾的幕僚長麥可·道布斯於1989年出版的處女座《紙牌屋》。
1990年就被bbc改編成電視劇的《紙牌屋》。
它殘酷壓抑,又誇大了政治競選的黑幕,用來暗諷再合適不過。
也許是時候找來大衛·芬奇拍攝一部美版的《紙牌屋》了。
剛好ubc需要一部題材獨特的肥皂劇從各大電視頻道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率先挑戰在網絡媒體上進行同步放映,趁著時機尚早,切割下最大的一塊蛋糕。
奧斯蒙德勾起唇角:[好吧,讓我們開始工作。]
他需要進行一次大膽的嚐試。
當然,就算失敗也不會有所虧損。
*
1985年,大衛·芬奇投遞的劇本和策劃案就已經通過了奧斯蒙德的審核批準,獲得了一大筆提供給新人導演的拍攝投資。他從此與斯萊德簽約,孜孜不倦地拍攝那些他感興趣的電影題材。
從《異形3》到《七宗罪》再到《搏擊俱樂部》,芬奇幾乎是一路順風順水,也對十分信任他的斯萊德抱有深厚的感情。
因此,當奧斯蒙德親自邀請他參與電視劇製作時,芬奇簡直受寵若驚。他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奧斯蒙德,但很少與他麵對麵交談具體的項目、投資,以及各種細節。
對方甚至還小他一歲。但他隻是坐在沙發上雙手交握,便讓芬奇變得緊張兮兮,生怕自己的某個舉動會惹來對方的厭煩。
畢竟他可是奧斯蒙德·格裏菲斯!
那個被《人物》稱為:「能夠在好萊塢與他抗衡的隻有《反壟斷法》」的奧斯蒙德·格裏菲斯!
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整個好萊塢的變化和趨勢,他在好萊塢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都隻能望其項背而無法與他相提並論。
「不要因為未曾涉足電視劇拍攝領域而感到緊張,我希望你能用拍攝電影的方式拍攝電視劇。高投資、高標準,我們不是粗製濫造的肥皂劇,沒有罐頭笑聲,沒有隨機應變附和觀眾反響的劇本。精益求精、以參選奧斯卡的標準來製作一部精心打磨的長篇故事,這就是我對你的唯一要求。」
奧斯蒙德看向他:「而且我相信你能做到,我相信我的眼光。」
「每一季拍完,你還剩下半年左右的時間拍攝你想拍的電影。在不影響《紙牌屋》拍攝進度的情況下,安布雷拉無條件支持你的每一部影片。」
芬奇猛地抬起頭看向他,他當然明白他的潛台詞。
安布雷拉最不缺的就是電影投資基金。隻要他肯拍攝紙牌屋,無論他想拍商業片還是想爭取奧斯卡,奧斯蒙德都會伸手幫助他——這是好萊塢最有含金量的保證,奧斯蒙德比任何人都熟悉奧斯卡的運作,他的保證幾乎等於一路保送奧斯卡。
「你可以拿到5%的電視收益分帳,永遠,隻要你還活著,《紙牌屋》還在播出。」
隻有百分之五。
但這是奧斯蒙德·格裏菲斯看好的項目的百分之五收益分帳。
人人都知道他的眼光極佳,看好的電影和投資從未失利虧損。
芬奇的喉結滑動,他沒有任何拒絕奧斯蒙德的理由:「它會火嗎?」
「它會爆。」
奧斯蒙德唇角的笑意勝券在握:「人人都喜歡看到一些新奇的樂趣,一些無從得知的醜聞,還有一個時刻都處在輿論焦點的導演,在影片中扮演的美國總統。」
芬奇驚訝地瞪大了雙眸:「你是說——」
*
《紙牌屋》的立項、籌資都進行得格外順利。老闆挑選、老闆看好、甚至由老闆客串,這一係列理由中但凡拿出任意一項,都足以讓安布雷拉和ubc無條件為《紙牌屋》暢開一路綠燈。
唯一的難處也隻有從英國方麵取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