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綜歷史] 帝王將相在我直播間瘋狂闢謠 作者:十八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臨到書信最後,她還寫下,贈予冒頓單於車輛馬匹,以示歉意,這一套組合拳可以說是禮數周全到有些離譜,
於是,一場可能到來的紛爭便被大漢的君後臣子,以一種謙卑巧妙的方式化解了。
在後世的眼中,冒頓這一出求取寡後,可以說是相當野蠻,這種行為,無異於給大漢下戰書,踩著劉邦的鼻子上跳草原舞。
但這裏我要標明,實際上,冒頓本人可能真的沒有這個意思。】
劉邦整個人僵硬在原地——天幕今天的荒謬調侃終於是輪到他身上了,天道好輪迴,他倒也就學一條死魚,麵無表情地聽了便是。
偏偏這天幕竟還要幫著冒頓那孫子說話。
冒頓都給他老婆寫求婚信了,能是什麽好意思嗎!可不就是給那個時候已經死透透的他再甩幾個耳光嘛!
要不是還站在鹹陽宮裏,而不是在沛縣那熟悉的小酒館,他高低拽著弟兄們把這破天幕給砸了。
什麽狗屁神仙。
【首先,我們先明確劉邦和冒頓的這個「兄弟」關係的來由。兩國代表曾互相約定,「和親之約」且「互為昆弟」,可見冒頓這個兄弟叔嫂的說法是有根據的。
接著再來看冒頓的視角,他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匈奴人,對漢人的文化習俗,知之甚少。而匈奴人也的確有「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的習俗。所以他是極有可能,以為中原人也有這樣類似的習俗的。
你還真別說,匈奴他們是來真的。漢元帝時期,將宮室女子王昭君和親予唿韓邪單於為妻,唿韓邪單於死後,他的長子雕陶莫皋即位單於。然後這位雕陶莫皋單於,把王昭君再度娶為妻子。
如此看來,在冒頓單於眼中,求娶故去兄弟的未亡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更何況呂雉何許人也,劉邦亡故後,她帶領大漢休養生息,為日後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這樣的人才,冒頓單於想要求娶的,也不難理解了。
在收到呂後這樣一封謙卑有加的迴信後,冒頓本可以藉機為題,繼續狠狠羞辱大漢王朝,但他並沒有這樣做。
正相反,他不僅答謝了來使的使者,還坦誠表明,自己對漢朝的禮儀不了解,幸而是呂後不責怪他,希望這場鬧劇不影響匈漢和好如初。
至此,這場求娶呂後的戲劇終於是落下了帷幕,我們的話題也迴到漢匈之爭上。
從漢高祖平城之圍,到漢文帝時期冒頓單於去世,匈奴和漢朝始終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這種狀態是更偏向匈奴的,後者憑藉草原上鍛鍊而出的強大軍事力量,接受著漢朝年復一年的大量供奉,小摩擦亦有,但始終沒有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這是漢朝的選擇,漢高祖選擇修生養息,惠帝呂後堅決執行,漢文帝也抱有同樣的信念,他的兒子漢景帝,雖不是個太有智慧的人物,但至少堅持奉行祖輩們的理念,並且為強漢培養了一位傑出的繼承人——漢武帝。】
「天下華夷共主……」秦始皇立刻迴憶起上一次天音口中的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景象。
以此看來,匈奴之患,漢朝修養百年,才等來這位漢武帝再次征戰匈奴。
馮去疾聽得是滿麵憂愁,趁著天音暫時停歇,連忙進諫道:「陛下,我大秦需從長計議,百年之後,臣等皆已不再,今尚有蒙恬、王翦等大將,彼時匈奴壓境,卻未知可有可用之才。漢武帝能征戰四方,定有幾員得力幹將,不如向天幕問來姓名,百年後尋之培養,可為我大秦所用。」
他說得急切,故而也沒有沈思沉考,隻是一口氣說出他的想法,想要趁著天幕願意迴答問題,再獲取一些有用信息。
劉邦大笑三聲,對馮去疾的想法嗤之以鼻:「大官,你的見地連我這小小的亭長聽來都覺得可笑。咱們大秦賺來這千百年的時間,那漢武帝從誰的肚子裏生出來?」
馮去疾被他懟地一愣,緩緩眨了兩下眼,然後低頭看了看劉邦的腹部。
「從他爹的肚皮……不是他娘的肚皮。」
劉邦:「……」
對哦,那好像是自己的祖孫。
他擺擺手:「誰問你這個,有秦無漢,那漢武帝是沒人能生得出來了!他手底下的大將,祖祖輩輩的氣運也全變了,那些大將還會有嗎?」
「那是自然,陛下子子孫孫,千年國祚,漢朝各位皇帝都不過是幻影……所以那些人也……」
馮去疾說了一半,忽地張大嘴,這才明白過來劉邦的意思——歷史已然改寫,新篇還需今人來創造。
現今再向天幕要來什麽名將賢相的名冊,純粹是多此一舉。
「說得好,劉季。」秦始皇撫掌稱讚,深深地看了劉邦一眼。
他瞧出來了,劉邦聽了這麽一會天幕,定然是已經知曉,他小小亭長劉季,被叫來殿上,是因為他正是未來的漢高祖劉邦。
這劉邦表麵上是和馮相拌嘴,指摘馮去疾的錯處,實則句句話都是在和秦始皇表明一個意思:不要畏懼他劉某人,劉某在天幕裏的未來,不會再發生啦。
這是個聰明人,擅審時度勢,亦會把握人心。
而且就如同劉邦暗示的那樣,他的確沒有再建起一個大漢王朝的可能了——一個沒有來頭的無名小卒,生在這樣一個正要欣欣向榮,重振民生的新時代裏,振臂千唿,振臂萬唿,也不會有人響應他了。
於是,一場可能到來的紛爭便被大漢的君後臣子,以一種謙卑巧妙的方式化解了。
在後世的眼中,冒頓這一出求取寡後,可以說是相當野蠻,這種行為,無異於給大漢下戰書,踩著劉邦的鼻子上跳草原舞。
但這裏我要標明,實際上,冒頓本人可能真的沒有這個意思。】
劉邦整個人僵硬在原地——天幕今天的荒謬調侃終於是輪到他身上了,天道好輪迴,他倒也就學一條死魚,麵無表情地聽了便是。
偏偏這天幕竟還要幫著冒頓那孫子說話。
冒頓都給他老婆寫求婚信了,能是什麽好意思嗎!可不就是給那個時候已經死透透的他再甩幾個耳光嘛!
要不是還站在鹹陽宮裏,而不是在沛縣那熟悉的小酒館,他高低拽著弟兄們把這破天幕給砸了。
什麽狗屁神仙。
【首先,我們先明確劉邦和冒頓的這個「兄弟」關係的來由。兩國代表曾互相約定,「和親之約」且「互為昆弟」,可見冒頓這個兄弟叔嫂的說法是有根據的。
接著再來看冒頓的視角,他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匈奴人,對漢人的文化習俗,知之甚少。而匈奴人也的確有「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的習俗。所以他是極有可能,以為中原人也有這樣類似的習俗的。
你還真別說,匈奴他們是來真的。漢元帝時期,將宮室女子王昭君和親予唿韓邪單於為妻,唿韓邪單於死後,他的長子雕陶莫皋即位單於。然後這位雕陶莫皋單於,把王昭君再度娶為妻子。
如此看來,在冒頓單於眼中,求娶故去兄弟的未亡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更何況呂雉何許人也,劉邦亡故後,她帶領大漢休養生息,為日後的發展奠定物質基礎,這樣的人才,冒頓單於想要求娶的,也不難理解了。
在收到呂後這樣一封謙卑有加的迴信後,冒頓本可以藉機為題,繼續狠狠羞辱大漢王朝,但他並沒有這樣做。
正相反,他不僅答謝了來使的使者,還坦誠表明,自己對漢朝的禮儀不了解,幸而是呂後不責怪他,希望這場鬧劇不影響匈漢和好如初。
至此,這場求娶呂後的戲劇終於是落下了帷幕,我們的話題也迴到漢匈之爭上。
從漢高祖平城之圍,到漢文帝時期冒頓單於去世,匈奴和漢朝始終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狀態。這種狀態是更偏向匈奴的,後者憑藉草原上鍛鍊而出的強大軍事力量,接受著漢朝年復一年的大量供奉,小摩擦亦有,但始終沒有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這是漢朝的選擇,漢高祖選擇修生養息,惠帝呂後堅決執行,漢文帝也抱有同樣的信念,他的兒子漢景帝,雖不是個太有智慧的人物,但至少堅持奉行祖輩們的理念,並且為強漢培養了一位傑出的繼承人——漢武帝。】
「天下華夷共主……」秦始皇立刻迴憶起上一次天音口中的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景象。
以此看來,匈奴之患,漢朝修養百年,才等來這位漢武帝再次征戰匈奴。
馮去疾聽得是滿麵憂愁,趁著天音暫時停歇,連忙進諫道:「陛下,我大秦需從長計議,百年之後,臣等皆已不再,今尚有蒙恬、王翦等大將,彼時匈奴壓境,卻未知可有可用之才。漢武帝能征戰四方,定有幾員得力幹將,不如向天幕問來姓名,百年後尋之培養,可為我大秦所用。」
他說得急切,故而也沒有沈思沉考,隻是一口氣說出他的想法,想要趁著天幕願意迴答問題,再獲取一些有用信息。
劉邦大笑三聲,對馮去疾的想法嗤之以鼻:「大官,你的見地連我這小小的亭長聽來都覺得可笑。咱們大秦賺來這千百年的時間,那漢武帝從誰的肚子裏生出來?」
馮去疾被他懟地一愣,緩緩眨了兩下眼,然後低頭看了看劉邦的腹部。
「從他爹的肚皮……不是他娘的肚皮。」
劉邦:「……」
對哦,那好像是自己的祖孫。
他擺擺手:「誰問你這個,有秦無漢,那漢武帝是沒人能生得出來了!他手底下的大將,祖祖輩輩的氣運也全變了,那些大將還會有嗎?」
「那是自然,陛下子子孫孫,千年國祚,漢朝各位皇帝都不過是幻影……所以那些人也……」
馮去疾說了一半,忽地張大嘴,這才明白過來劉邦的意思——歷史已然改寫,新篇還需今人來創造。
現今再向天幕要來什麽名將賢相的名冊,純粹是多此一舉。
「說得好,劉季。」秦始皇撫掌稱讚,深深地看了劉邦一眼。
他瞧出來了,劉邦聽了這麽一會天幕,定然是已經知曉,他小小亭長劉季,被叫來殿上,是因為他正是未來的漢高祖劉邦。
這劉邦表麵上是和馮相拌嘴,指摘馮去疾的錯處,實則句句話都是在和秦始皇表明一個意思:不要畏懼他劉某人,劉某在天幕裏的未來,不會再發生啦。
這是個聰明人,擅審時度勢,亦會把握人心。
而且就如同劉邦暗示的那樣,他的確沒有再建起一個大漢王朝的可能了——一個沒有來頭的無名小卒,生在這樣一個正要欣欣向榮,重振民生的新時代裏,振臂千唿,振臂萬唿,也不會有人響應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