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 作者:一眼萬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438章 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
靖康三年年底的大朝會,依舊是中書令樂柒主持,依舊是那一幅大宋地圖。
在那幅大宋的版圖上,以太原府光複、應天府光複為代表的整個河東和京東地區重迴大宋治下,到底是有著十足十的份量。
是足以讓所有朝臣喜笑顏開,乃至於產生與有榮焉的感覺的。
然後,是對於過往一年的總結。靖康三年是不平靜的一年,實際上在中樞光複整個大宋舊有版圖的同時,也還殘留著很多的問題。
比如整體賦稅收繳問題……天下初定,土斷清田和攤丁入畝想要看到成效是需要時間的。將近三十萬大軍出兵收太原,已經將靖康三年的賦稅耗去了八成。
錢糧基本上都砸在了軍隊上,沒辦法,這年頭的軍隊想要保持戰鬥力,就必須得砸錢糧……或者說,不管哪個年代,這個道理都是通用的。
也正是因為八成的錢糧都砸在軍隊上了,導致其他的方麵都沒法做的太好。
比如救災工作。
話說,天下太大了,對於一個萬裏大國而言,國土麵積浩瀚,同時也代表著不同的地方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裏發生個地震,那裏鬧一場火災,另外的地方又有暴雨……靖康三年,大宋各地其實是有不少災情的。
但是顧不上,真顧不上。而且那些災情也沒鬧騰到對於整個國家都造成嚴重影響的份上,隻能往後排。
靖康三年,朝廷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於出兵打太原以及平複各地亂軍、盡快恢複各地秩序為主。
不過經過太原一戰,金國是真正傷筋動骨,短時間內是絕對沒有餘力來攻宋了,甚至於戰略主動權已經掌握在大宋這裏。
兩國國戰,往後將是大宋選擇在什麽時候攻金,攻守之勢已經徹底轉換。
所以來年倒是可以騰出一些手來處理比如災情這樣的事情。
另外就是基建……樂家寨的水泥製作之術已經推給了朝廷,不過靖康三年工部的官員是真的沒多少精力搞水泥。
而基建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還有不少問題,比如官員們的選拔製度……大宋缺官,嚴重缺官。特別是新光複的河北、河東、西夏、京東各地都缺官。
很多官員都是被臨時起複的,但是幹的實在是不怎麽樣,乃至於鬧出了不少問題。官員體係的重新篩選、功績考核、選拔任命等都是迫在眉睫的。
來年必須得開科舉取士了,這才是正經的選官路子。
所以中書令樂柒在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功績和各種問題之後,也製作了一份五年計劃的草案。
坦白說,很多官員聽到這麽個五年計劃,還以為是要在五年內直搗黃龍呢……不過真正看到草案的內容,卻發現自己還是目光短淺了。
這份五年計劃隻是一份草案,甚至於完全隻有一個框架。而具體的內容,是需要整個官僚體係來進行完善與補充的。
包括六位宰執在內,都省、六部、九卿、各路、各郡、各州都要有自己的一份五年計劃。
未來的五年內,需要做什麽,能做什麽,遇到了哪些問題,怎麽解決。
從人事安排到財政到基建到經濟商貿乃至於軍事上的方方麵麵,都包含在內。
各級官員需要將自己的五年計劃安排好,然後統一收攏,形成一份五年內的治國總計劃。
這種新奇的模式讓很多官員頭皮發麻……卻又有了那種詭異的感覺。
就是感覺不妥,但是卻說不出來哪裏不妥……這一看就是攝政王的手筆。
話說迴來,正常的治國方案不是從上到下的嗎?以往都是皇帝和宰執們具體商議好了什麽事情,然後一層層攤派下來。
結果現在怎麽從下到上了?
但是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整理出一份詳細的條陳,再讓中樞因地製宜,這種法子,也不能說是錯的吧?
這是在給整個官僚體係布置作業……但是也在加強官僚體係的權柄和向心力。
真要是把這份草案給補充完善了,代表著哪怕是一個知縣的意見,也是可以統籌進去,“直達天聽”的!
官位是越來越貴重了,官員手裏的權柄也越來越貴重了……因為他們可以自己做主了。
哪怕隻是一部分事情做主,也是實打實的權力,這也總不能說是不好的事情吧?
……
五年計劃的草案提出來之後,緊接著是對於朝廷各部門具體權責和職銜的調整。
這個事兒去年大朝會的時候進行過一次,以後看來每年都會微調,算是因時製宜。
不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對於禦史台權責 的調整,以及後麵附帶著的一張詳細的表格。
禦史台風聞奏事,監管天下。現在調整過後,正式有了監察天下百官的權力,另外還帶著邸報係統以及相應的宣傳輿論職責。
算是集合了紀委和宣傳部兩重工作。
不過那張表格是看的人頭皮發麻……至少讓禦史台上下所有的官員都看得頭皮發麻。
因為那張表格裏詳細的統計了過去一年裏每一位禦史所上的奏疏的內容分類。
禦史中丞陳東和侍禦史歐陽澈還好說,其他大部分禦史一年上的奏疏中,倒是有超過一半都是根據各種流言而產生的無效上疏。
禦史們風聞奏事嘛,很多禦史道聽途說了某個消息,也不去考證,也不去探究來由,直接就上疏叭叭一大堆……結果到最後證明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兒!
這種情況還非常多!
這是幹什麽?這是在浪費朝廷精力!這是在偷懶!這是在沒事找事!
上疏多了就顯得自己禦史不是白幹了?聽到某個傳言根本不去探查個明白就直接送到都省這裏了?這是禦史該幹的事兒嗎?
所以這次權責調整就明確了一件事情:禦史們的上疏必須要言之有物,而且要條理清晰,有首有尾。這一條將作為禦史們的主要功績來考核的!
看得出來,陳東和歐陽澈臉色都不太好……他們真的不知道,不統計的話,居然幾乎所有的禦史平日裏有一半的工作都是在當混子!
然後中書令將另一份表格遞給了陳東和歐陽澈,他們的臉色更難看了。
那份表格裏統計著禦史台現任所有禦史過去一年裏所做的各種不法之事,以及各級官員對於禦史的彈劾總表。
顯然,禦史台出了問題,至少以現在的禦史台眾多禦史們的表現來看的話,他們根本沒資格監管天下。
要監管天下,首先你得自家清白吧?打鐵還需自身硬,結果你自己冠冕堂皇的抨擊各種不法事,轉過頭來自己幹的更離譜,這叫什麽?
禦史台得好好整治一番,下狠手的那種了。
甚至於,陳東和歐陽澈這兩個聰明人已經看出來了,這其實不是要打壓禦史台,反而是要真的依靠禦史台來監管百官,所以才會有這麽兩份表格。
甚至於,他們還看出了隱藏的東西。
……
靖康三年年底的大朝會,依舊是中書令樂柒主持,依舊是那一幅大宋地圖。
在那幅大宋的版圖上,以太原府光複、應天府光複為代表的整個河東和京東地區重迴大宋治下,到底是有著十足十的份量。
是足以讓所有朝臣喜笑顏開,乃至於產生與有榮焉的感覺的。
然後,是對於過往一年的總結。靖康三年是不平靜的一年,實際上在中樞光複整個大宋舊有版圖的同時,也還殘留著很多的問題。
比如整體賦稅收繳問題……天下初定,土斷清田和攤丁入畝想要看到成效是需要時間的。將近三十萬大軍出兵收太原,已經將靖康三年的賦稅耗去了八成。
錢糧基本上都砸在了軍隊上,沒辦法,這年頭的軍隊想要保持戰鬥力,就必須得砸錢糧……或者說,不管哪個年代,這個道理都是通用的。
也正是因為八成的錢糧都砸在軍隊上了,導致其他的方麵都沒法做的太好。
比如救災工作。
話說,天下太大了,對於一個萬裏大國而言,國土麵積浩瀚,同時也代表著不同的地方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裏發生個地震,那裏鬧一場火災,另外的地方又有暴雨……靖康三年,大宋各地其實是有不少災情的。
但是顧不上,真顧不上。而且那些災情也沒鬧騰到對於整個國家都造成嚴重影響的份上,隻能往後排。
靖康三年,朝廷的主要精力還是在於出兵打太原以及平複各地亂軍、盡快恢複各地秩序為主。
不過經過太原一戰,金國是真正傷筋動骨,短時間內是絕對沒有餘力來攻宋了,甚至於戰略主動權已經掌握在大宋這裏。
兩國國戰,往後將是大宋選擇在什麽時候攻金,攻守之勢已經徹底轉換。
所以來年倒是可以騰出一些手來處理比如災情這樣的事情。
另外就是基建……樂家寨的水泥製作之術已經推給了朝廷,不過靖康三年工部的官員是真的沒多少精力搞水泥。
而基建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還有不少問題,比如官員們的選拔製度……大宋缺官,嚴重缺官。特別是新光複的河北、河東、西夏、京東各地都缺官。
很多官員都是被臨時起複的,但是幹的實在是不怎麽樣,乃至於鬧出了不少問題。官員體係的重新篩選、功績考核、選拔任命等都是迫在眉睫的。
來年必須得開科舉取士了,這才是正經的選官路子。
所以中書令樂柒在總結了過去一年的功績和各種問題之後,也製作了一份五年計劃的草案。
坦白說,很多官員聽到這麽個五年計劃,還以為是要在五年內直搗黃龍呢……不過真正看到草案的內容,卻發現自己還是目光短淺了。
這份五年計劃隻是一份草案,甚至於完全隻有一個框架。而具體的內容,是需要整個官僚體係來進行完善與補充的。
包括六位宰執在內,都省、六部、九卿、各路、各郡、各州都要有自己的一份五年計劃。
未來的五年內,需要做什麽,能做什麽,遇到了哪些問題,怎麽解決。
從人事安排到財政到基建到經濟商貿乃至於軍事上的方方麵麵,都包含在內。
各級官員需要將自己的五年計劃安排好,然後統一收攏,形成一份五年內的治國總計劃。
這種新奇的模式讓很多官員頭皮發麻……卻又有了那種詭異的感覺。
就是感覺不妥,但是卻說不出來哪裏不妥……這一看就是攝政王的手筆。
話說迴來,正常的治國方案不是從上到下的嗎?以往都是皇帝和宰執們具體商議好了什麽事情,然後一層層攤派下來。
結果現在怎麽從下到上了?
但是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整理出一份詳細的條陳,再讓中樞因地製宜,這種法子,也不能說是錯的吧?
這是在給整個官僚體係布置作業……但是也在加強官僚體係的權柄和向心力。
真要是把這份草案給補充完善了,代表著哪怕是一個知縣的意見,也是可以統籌進去,“直達天聽”的!
官位是越來越貴重了,官員手裏的權柄也越來越貴重了……因為他們可以自己做主了。
哪怕隻是一部分事情做主,也是實打實的權力,這也總不能說是不好的事情吧?
……
五年計劃的草案提出來之後,緊接著是對於朝廷各部門具體權責和職銜的調整。
這個事兒去年大朝會的時候進行過一次,以後看來每年都會微調,算是因時製宜。
不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對於禦史台權責 的調整,以及後麵附帶著的一張詳細的表格。
禦史台風聞奏事,監管天下。現在調整過後,正式有了監察天下百官的權力,另外還帶著邸報係統以及相應的宣傳輿論職責。
算是集合了紀委和宣傳部兩重工作。
不過那張表格是看的人頭皮發麻……至少讓禦史台上下所有的官員都看得頭皮發麻。
因為那張表格裏詳細的統計了過去一年裏每一位禦史所上的奏疏的內容分類。
禦史中丞陳東和侍禦史歐陽澈還好說,其他大部分禦史一年上的奏疏中,倒是有超過一半都是根據各種流言而產生的無效上疏。
禦史們風聞奏事嘛,很多禦史道聽途說了某個消息,也不去考證,也不去探究來由,直接就上疏叭叭一大堆……結果到最後證明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事兒!
這種情況還非常多!
這是幹什麽?這是在浪費朝廷精力!這是在偷懶!這是在沒事找事!
上疏多了就顯得自己禦史不是白幹了?聽到某個傳言根本不去探查個明白就直接送到都省這裏了?這是禦史該幹的事兒嗎?
所以這次權責調整就明確了一件事情:禦史們的上疏必須要言之有物,而且要條理清晰,有首有尾。這一條將作為禦史們的主要功績來考核的!
看得出來,陳東和歐陽澈臉色都不太好……他們真的不知道,不統計的話,居然幾乎所有的禦史平日裏有一半的工作都是在當混子!
然後中書令將另一份表格遞給了陳東和歐陽澈,他們的臉色更難看了。
那份表格裏統計著禦史台現任所有禦史過去一年裏所做的各種不法之事,以及各級官員對於禦史的彈劾總表。
顯然,禦史台出了問題,至少以現在的禦史台眾多禦史們的表現來看的話,他們根本沒資格監管天下。
要監管天下,首先你得自家清白吧?打鐵還需自身硬,結果你自己冠冕堂皇的抨擊各種不法事,轉過頭來自己幹的更離譜,這叫什麽?
禦史台得好好整治一番,下狠手的那種了。
甚至於,陳東和歐陽澈這兩個聰明人已經看出來了,這其實不是要打壓禦史台,反而是要真的依靠禦史台來監管百官,所以才會有這麽兩份表格。
甚至於,他們還看出了隱藏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