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別具一格的大朝會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 作者:一眼萬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靖康二年的年底大朝會,攝政王到底還是走進了皇宮。
沒辦法,皇宮的規製擺在那,真要開大朝會這種正經的國家級大會,那麽多人總得有個地方集合。而除了皇宮,哪還有那麽大的地方?
攝政王府?攝政王府裏都沒幾個人的,攝政王天天到處亂飛,王府也隻是一個尋常的府邸,偶爾開個小會還行,真要開國家級的大會,地方哪夠?
很多時候,攝政王府都隻是中書令樂柒、戶部侍郎樂舒、皇城司統製靜雪公主在管著事兒。
坊間傳言攝政王愛惜名聲,不願意背負什麽篡位之名,所以從不進皇宮。到了年底大朝會,還是得名正言順的去坐鎮的。
果然如此。
不過穿了一身宰相服飾的攝政王隻是額外加了玉冠,並非硬翅襆頭,也非皇帝冕冠,倒是讓人暗中稱奇。
而攝政王的玉冠是有說法的,乃是元佑太後命人取下皇帝玉璽上的玉料所製。攝政王戴此冠,便執掌國璽,算是名正言順的執掌國家最高權柄。
無論如何,元佑太後在正統名分上算是給足了攝政王助力。傳說她還請攝政王穿袞冕,不過被攝政王拒絕了。
而等到群臣入了丹鳳門,走入大慶殿,頓時都有些愣住。
恢宏的大慶殿之內,原本應該是皇帝禦座的地方,卻已經撤了皇座禦案,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麵巨大的合金屏幕,上麵卻印著一幅巨大無比的大宋堪輿圖!
這一幕真的很驚人,老實說其實很多臣子還從來沒怎麽詳細的看過大宋堪輿全圖。
而以大宋江山代替皇帝禦座置於大慶殿正堂,雖然略顯怪異,卻總歸從某種禮法上而言讓人無話可說的。
沒了皇帝,大宋江山仍在!群臣總歸是要為這天下社稷負責的!
而攝政王與三位相公也一樣,站在群臣最前方。主持大朝會的不再是內侍省押班,而是中書令樂柒。
其人在那幅巨大的大宋地圖邊緣操作了一番,屏幕就亮了起來。
這個時候群臣才意識到,這幅堪輿圖居然是件奇異的法器,可以映照許多的東西投放在上麵。
首先映照的便是目前大宋的行政狀況全解。分為紅、綠、黃、藍三色。
紅色代表目前被東京朝廷控製的地方,這倒是符合大宋官員的認知。要是按照五德輪迴的說法,大宋乃是火德,紅色是大宋正色。
便是此前宋庭天子穿的朝服,也是大紅正袍。
地圖上色澤分明,可以看得出來,河北兩路、京西兩路、淮南兩路、江南兩路、荊湖兩路都是紅色,代表著已經受到東京朝廷的管轄。
兩浙路、福建路、廣南兩路、梓州路包括整個關西的利州路、秦鳳路、永興軍路以及蜀中那一片都是藍色,代表著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
要麽就是亂軍較多,要麽就是情況混沌未明,要麽就是官僚體係癱瘓,總之,東京中樞目前還無法將那些地方給完善的管理起來。
賦稅也收不到,官員們也無法及時迴應,有些地方連情況是什麽都不知道。
至少蜀中似乎有一位龍君霸占了成都府,關西西軍全軍似乎被金國某種手段所困,這兩個情況是知道的。
而福建廣南那邊,似乎與海患有關,卻著實不甚明朗……那些也離中樞最遠,一來一迴都得幾個月,也確實麻煩。
畢竟金兵圍城滅國到現在東京重新建製,也才半年,很多事情都得慢慢來梳理。
京東兩路呈現出綠色,那是偽楚完顏構的地盤,特別標明了。而河東兩路則是黃色,與邊境外的區域相通,代表著仍舊被金國占據。
這麽一幅局勢地圖一出,真的是讓人一目了然的就了解了目前大宋的整體形勢,這可比那一疊疊的文書要清晰明朗的多。
老實說,很多剛來到東京城的官員看到這麽一幅地圖都感覺頭皮發麻!
行政局勢講解完畢,後麵就是賦稅。依舊是那張地圖,不過上麵的顏色和說明卻換了,每一路收了多少賦稅都在上麵標注出來。
靖康二年的秋稅收的很不理想,這要是有著客觀原因存在的,畢竟是滅國之後重新建製,新的中樞朝廷雖然依舊是那幫老臣,但是終究還是得需要重新接管。
特別是新建製後的東京頒布的一係列改革,尤其是土斷和攤丁入畝這兩樣,想要在全國深化的進行下去,總歸是會受到固有階級的反對的。
甚至於連許多官員本身也是會明裏暗裏抗拒……要知道很多士大夫此前雖然有著跨州連郡的土地,但是繳稅方麵是有特例的,甚至於還不繳稅!
而現在,誰都得繳稅,而且繳稅要按照擁有的土地來。這一項改革是真正觸動了士大夫的利益的,所以受到的反抗也很強。
但是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大宋國家都滅了,現在重新建製,重定國策,哪容得你不答應?
目前東京城的執政相公,哪個是好惹的?連攝政王領了餉銀後都是繳稅的!
而大宗正趙士?更是作為表率,趙氏宗親具有的土地、田產、商鋪等都按照國家規定繳稅,明明白白,賬目清晰,讓人無話可說。
據說元佑太後本來也要繳稅,結果還是算了……元佑太後畢竟是皇族正統,而且留在皇宮的趙宋皇家也就她一個了。
特事特辦,朝廷有著專門的撥款養著的。
不管如何,東京中樞對於土斷和丁畝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執行的。而這種明顯對整個士大夫階層開刀的決心,也讓人心神震動。
國滅之際,士大夫們占據了國家大量的資源,真正能頂用的沒幾個,反而避戰、逃跑、投降之類的數不勝數,也是時候算算賬了。
賦稅之後,則是軍事。這是避免不了的,金國最早明年三四月份可能就會南下,最晚也不過明年秋收之後必然來襲。
宋金國戰未歇,凡事還是要以軍事為主。
目前禦營軍士總數超過了十二萬,八萬在河北,其他的都撒在了各地。
這個數肯定不足,畢竟誰都知道金國有東西兩路二十萬大軍,另外還開始組建十萬新軍。
雖然真定府一戰覆滅了三萬,偽楚也消滅了一萬新軍,但是對於金國的主力大軍來說卻並沒有真正的傷筋動骨。
而金國萬一舉國來攻,至少得有二三十萬大軍才能有餘力抵擋。還得是那種禦營正卒,跟那種平常維護治安的府兵可不是一迴事。
養兵是要錢糧的,每一位禦營正卒一年都需要幾十上百緡養著的!
(緡是宋朝計算賦稅單位,一緡約等於一貫錢。也可以將布、麻、絲、糧作為同位結算。)
靖康二年的秋稅收的一塌糊塗……沒辦法,畢竟剛剛國戰結束,而且很多地方官僚體係也徹底完蛋了。
不過光複河北,打下了真定府府庫,總算是暫時緩解了錢糧之急。至少撐到明年夏收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賦稅必須要恢複,特別是和土斷以及丁畝結合起來,將會是來年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隻有保證了這個,才能養得起兵,防得住金國。
這些事情都是連在一起的。
……
沒辦法,皇宮的規製擺在那,真要開大朝會這種正經的國家級大會,那麽多人總得有個地方集合。而除了皇宮,哪還有那麽大的地方?
攝政王府?攝政王府裏都沒幾個人的,攝政王天天到處亂飛,王府也隻是一個尋常的府邸,偶爾開個小會還行,真要開國家級的大會,地方哪夠?
很多時候,攝政王府都隻是中書令樂柒、戶部侍郎樂舒、皇城司統製靜雪公主在管著事兒。
坊間傳言攝政王愛惜名聲,不願意背負什麽篡位之名,所以從不進皇宮。到了年底大朝會,還是得名正言順的去坐鎮的。
果然如此。
不過穿了一身宰相服飾的攝政王隻是額外加了玉冠,並非硬翅襆頭,也非皇帝冕冠,倒是讓人暗中稱奇。
而攝政王的玉冠是有說法的,乃是元佑太後命人取下皇帝玉璽上的玉料所製。攝政王戴此冠,便執掌國璽,算是名正言順的執掌國家最高權柄。
無論如何,元佑太後在正統名分上算是給足了攝政王助力。傳說她還請攝政王穿袞冕,不過被攝政王拒絕了。
而等到群臣入了丹鳳門,走入大慶殿,頓時都有些愣住。
恢宏的大慶殿之內,原本應該是皇帝禦座的地方,卻已經撤了皇座禦案,取而代之的則是一麵巨大的合金屏幕,上麵卻印著一幅巨大無比的大宋堪輿圖!
這一幕真的很驚人,老實說其實很多臣子還從來沒怎麽詳細的看過大宋堪輿全圖。
而以大宋江山代替皇帝禦座置於大慶殿正堂,雖然略顯怪異,卻總歸從某種禮法上而言讓人無話可說的。
沒了皇帝,大宋江山仍在!群臣總歸是要為這天下社稷負責的!
而攝政王與三位相公也一樣,站在群臣最前方。主持大朝會的不再是內侍省押班,而是中書令樂柒。
其人在那幅巨大的大宋地圖邊緣操作了一番,屏幕就亮了起來。
這個時候群臣才意識到,這幅堪輿圖居然是件奇異的法器,可以映照許多的東西投放在上麵。
首先映照的便是目前大宋的行政狀況全解。分為紅、綠、黃、藍三色。
紅色代表目前被東京朝廷控製的地方,這倒是符合大宋官員的認知。要是按照五德輪迴的說法,大宋乃是火德,紅色是大宋正色。
便是此前宋庭天子穿的朝服,也是大紅正袍。
地圖上色澤分明,可以看得出來,河北兩路、京西兩路、淮南兩路、江南兩路、荊湖兩路都是紅色,代表著已經受到東京朝廷的管轄。
兩浙路、福建路、廣南兩路、梓州路包括整個關西的利州路、秦鳳路、永興軍路以及蜀中那一片都是藍色,代表著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
要麽就是亂軍較多,要麽就是情況混沌未明,要麽就是官僚體係癱瘓,總之,東京中樞目前還無法將那些地方給完善的管理起來。
賦稅也收不到,官員們也無法及時迴應,有些地方連情況是什麽都不知道。
至少蜀中似乎有一位龍君霸占了成都府,關西西軍全軍似乎被金國某種手段所困,這兩個情況是知道的。
而福建廣南那邊,似乎與海患有關,卻著實不甚明朗……那些也離中樞最遠,一來一迴都得幾個月,也確實麻煩。
畢竟金兵圍城滅國到現在東京重新建製,也才半年,很多事情都得慢慢來梳理。
京東兩路呈現出綠色,那是偽楚完顏構的地盤,特別標明了。而河東兩路則是黃色,與邊境外的區域相通,代表著仍舊被金國占據。
這麽一幅局勢地圖一出,真的是讓人一目了然的就了解了目前大宋的整體形勢,這可比那一疊疊的文書要清晰明朗的多。
老實說,很多剛來到東京城的官員看到這麽一幅地圖都感覺頭皮發麻!
行政局勢講解完畢,後麵就是賦稅。依舊是那張地圖,不過上麵的顏色和說明卻換了,每一路收了多少賦稅都在上麵標注出來。
靖康二年的秋稅收的很不理想,這要是有著客觀原因存在的,畢竟是滅國之後重新建製,新的中樞朝廷雖然依舊是那幫老臣,但是終究還是得需要重新接管。
特別是新建製後的東京頒布的一係列改革,尤其是土斷和攤丁入畝這兩樣,想要在全國深化的進行下去,總歸是會受到固有階級的反對的。
甚至於連許多官員本身也是會明裏暗裏抗拒……要知道很多士大夫此前雖然有著跨州連郡的土地,但是繳稅方麵是有特例的,甚至於還不繳稅!
而現在,誰都得繳稅,而且繳稅要按照擁有的土地來。這一項改革是真正觸動了士大夫的利益的,所以受到的反抗也很強。
但是那句話怎麽說來著?大宋國家都滅了,現在重新建製,重定國策,哪容得你不答應?
目前東京城的執政相公,哪個是好惹的?連攝政王領了餉銀後都是繳稅的!
而大宗正趙士?更是作為表率,趙氏宗親具有的土地、田產、商鋪等都按照國家規定繳稅,明明白白,賬目清晰,讓人無話可說。
據說元佑太後本來也要繳稅,結果還是算了……元佑太後畢竟是皇族正統,而且留在皇宮的趙宋皇家也就她一個了。
特事特辦,朝廷有著專門的撥款養著的。
不管如何,東京中樞對於土斷和丁畝的政策是堅定不移的執行的。而這種明顯對整個士大夫階層開刀的決心,也讓人心神震動。
國滅之際,士大夫們占據了國家大量的資源,真正能頂用的沒幾個,反而避戰、逃跑、投降之類的數不勝數,也是時候算算賬了。
賦稅之後,則是軍事。這是避免不了的,金國最早明年三四月份可能就會南下,最晚也不過明年秋收之後必然來襲。
宋金國戰未歇,凡事還是要以軍事為主。
目前禦營軍士總數超過了十二萬,八萬在河北,其他的都撒在了各地。
這個數肯定不足,畢竟誰都知道金國有東西兩路二十萬大軍,另外還開始組建十萬新軍。
雖然真定府一戰覆滅了三萬,偽楚也消滅了一萬新軍,但是對於金國的主力大軍來說卻並沒有真正的傷筋動骨。
而金國萬一舉國來攻,至少得有二三十萬大軍才能有餘力抵擋。還得是那種禦營正卒,跟那種平常維護治安的府兵可不是一迴事。
養兵是要錢糧的,每一位禦營正卒一年都需要幾十上百緡養著的!
(緡是宋朝計算賦稅單位,一緡約等於一貫錢。也可以將布、麻、絲、糧作為同位結算。)
靖康二年的秋稅收的一塌糊塗……沒辦法,畢竟剛剛國戰結束,而且很多地方官僚體係也徹底完蛋了。
不過光複河北,打下了真定府府庫,總算是暫時緩解了錢糧之急。至少撐到明年夏收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賦稅必須要恢複,特別是和土斷以及丁畝結合起來,將會是來年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隻有保證了這個,才能養得起兵,防得住金國。
這些事情都是連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