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史中丞陳東陳少陽沒有繼續留在前線。一方麵,當對於明教的處置上了正軌之後,他這個禦史中丞其實留在前線沒啥大用。


    他的用處還是在朝堂。


    另一方麵,東京城的三位相公關係也不是那麽融洽,乃至於有著明顯的隔閡,也得他這個禦史中丞去壓一壓才行。


    話說迴來,說是文人相輕也好,說是某種不言而喻的政治默契也好。總之,大宋朝的宰執之間,關係都不是那麽好。


    當然,到了宰執這份上,這也是顯而易見的,誰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完全讚同別人的想法。


    目前東京城的三位宰執中,李綱李伯紀身為公相,身份最高,名望最高。但是實際上處理庶務的時候,他的行政能力其實非常差。


    李公相是個理想主義者,做起事來也是按照理想主義者的風格來做的,根本不接地氣。


    舉個例子來說,在東京城匯聚諸多兵馬,糧草需求大增的時候,而江南、東南、荊湖、川蜀等地的賦稅還沒收上來,李公相便號召東京城的富戶們進行募捐,以充軍資。


    這誰會答應啊,有錢難道就該募捐?有錢就得被朝廷剝削?有錢就得無條件的捐錢幫助國家??


    而呂頤浩行事酷烈,脾氣賊臭,還喜歡奪權,什麽都要管。


    手下做錯事了之後就當麵嗬斥,甚至於能對犯錯官吏直接抽耳光,一巴掌把人家頭上束發的頭巾都給打掉了。


    那吏員覺得委屈,說“自古以來沒有宰相去吏員巾襆的。”呂頤浩當麵迴應“有自我始”。


    可以看出呂相公的性格,那是真的不留隔夜仇的!


    張叔夜是個文武雙全的,而且是金兵圍城無果之後東京建製第一相。不過若是論資曆和名望,他畢竟矮了兩位相公一頭。


    而且相對來說,張相公比較務實,但是口才方麵不咋地。真要有什麽分歧,往往是心裏想的比較多,但是根本說不過才思敏捷的李綱或者呂頤浩。


    所以三位執政相公之間是有點尷尬的,當然,目前朝廷大軍正在攻略河北,又有偽楚在側。


    而且東南那邊一直不怎麽安穩,乃至於荊湖兩路亂軍再起,關西那邊局勢也有些混沌不明。


    所以三位相公到底還是識大體的,彼此間的分歧也隻是控製在一定範圍內,還沒怎麽鬧起來。


    不過真要鬧起來了,恐怕會黨爭再起,而凡是經曆過此前黨爭經曆的,都知道鬥成那樣會對朝政有多大的損害。


    其他的不說,皇宮裏的元佑太後可就是黨爭的受益人兼受害者!其人數次起落,都跟黨爭息息相關。


    禦史中丞陳東迴到朝堂,總能夠對三位相公之間的局麵進行一定的鉗製。


    這種時候,還是要相忍為國的。


    ……


    無論如何,靖康二年十一月初三開始,禦營大軍開始一分為三,向著真定府極速進軍。


    真定府周邊還有兩個亂軍集團,各有兩萬來人。不過首領不是什麽巨盜了,而是金國派去的兩個原契丹人。


    一個是孔植,一個是耶律馬五。他們各自帶著大概兩個猛安(千人隊)的金兵為亂軍核心,與真定府互為犄角,以防備宋軍反撲。


    金兵北歸,留在真定府和太原府兩地的四個萬戶中。真定府的兩個萬戶是高景山部與高慶裔部,太原府的兩個萬戶是韓常部與完顏折合部。


    高景山與高慶裔都是渤海大將,雖然不是女真人,但是在以武立國的金國序列中,也是地位崇高。


    金國自從立國後便有著不成文的種姓高低之分,最高貴的當然是女真人,隨後就是渤海人。緊接著是降服的契丹人,最後是奚人。漢人排在最末。


    而渤海士兵也素來勇武。女真人號稱“滿萬不可敵”,渤海族則號稱“三人渤海當一虎”。戰鬥力也是格外強悍。


    禦營大軍一分為三,左右兩路各一萬五千人去與耶律馬五和孔植帶著的亂軍糾纏。


    中軍四萬人騎步各半,帶著約一萬隨軍民夫,每日行軍五十裏,經過三天行軍,於十一月初六下午兵臨真定府城下。


    已近寒冬,流經真定府城前的滹沱河還未封凍,天氣晴朗,萬裏無雲。


    高天之上,翼龍軍鋪天蓋地,更是有小股遊騎兵不斷四處遊走。


    而隨著兩千巨鷹、兩千巨鶴、一千翼龍的妖皇空軍臨近,另外有著三百妖女王自高天飛翔而來,翼龍軍的製空權被迅速奪走。


    沒辦法,真定府的翼龍軍隻有兩萬多,還有兩萬多在太原府,另外還有一萬多在金國境內。麵對這麽一個豪華的空軍陣容,是真的心裏發怵。


    等到大軍在城外數裏遠的一片流水的高地安營,民夫們在迅速的掘土紮寨,妖女王們卻合力抬著一道巨大的東西來到城前滹沱河邊,砰的一聲重重的砸在地上。


    城牆上駐守的渤海士卒頓時倒抽一口冷氣,而早就在城牆上站著的化為人形的裂土君也感覺頭皮發麻。


    那是一顆碩大的龍頭,外形龐大,似龍似鯊,不過皮肉鱗筋都被刮的幹幹淨淨,連龍牙都被拔幹淨了。


    隻剩下那龐大的骷髏龍頭,足有一間正經的堂屋大小,在冬日有些荒涼的大地上格外醒目。


    哪怕已經被刮的幹幹淨淨,那骷髏龍頭之上依舊有著淡淡的藍色光暈彌漫,甚至於離得近了,可以聽到陣陣海潮之音。


    這自然是渤海君的龍頭,而見到這一顆龍頭,城牆上上至高景山下至任何一名普通的渤海士卒,都軍心震動。


    沒辦法,對於渤海人來說,渤海君具備的地位是極其尊崇的。


    實際上作為最靠近內陸的海域,渤海水脈兼具人間地脈靈力與大洋海脈靈力,有著特殊的規則。


    渤海君內部有著特殊的傳承,每一位渤海君死後,都會有新的渤海水妖晉升龍君,繼承渤海君的名號和神通,這一脈幾乎與渤海族誕生的曆史同樣悠長。


    而渤海族曆來將渤海君視為守護神,甚至於有著專門的宗教來敬奉。


    在大遼末年,渤海人的勢力也達到巔峰,甚至於打算立國。而其立的國家名為渤海國或者海東盛國,在規劃中甚至於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渤海國如果真的要立國,國主是要被渤海君加冕,才會被人承認的。


    不過當時遇到了一個天之驕子完顏阿骨打,帶著女真人在遼東殺瘋了,生生在渤海人、契丹人、奚人、漢人、朝鮮人以及各個亂七八糟的族群中殺出了一個朗朗乾坤。


    分海君的定名之戰,便是與渤海君達成的。那一戰,黃金龍在渤海之上,在渤海君自己的老巢全麵占優的情況下生生打的渤海君伏地臣服。


    據說那黃金龍龍力催動到巔峰,金光萬道,分海斷江,甚至於將渤海君身下的百裏水脈瞬間清空,生生把渤海給分成了兩片。


    分海君,分的就是渤海。那一戰也讓渤海人意識到了女真人的氣運著實厚重綿長,最終才甘心臣服。


    不過哪怕臣服之後,渤海人在金國中的地位也僅次於女真人。渤海君更是負責管理大金水脈,雖然未成護國真龍,卻也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


    所謂聽調不聽宣,完全保持著某種相當程度的自主,連渤海教都完整的保留了下來。


    這樣的存在,在北國那片宗教信仰風氣極其濃厚的地方,具備著怎樣的地位,可想而知。


    因此在見到渤海君的骷髏龍頭之後,真定府守城的兩個渤海萬戶真的是軍心震動!


    見到自己信仰的神明屍骨被敵軍投擲於地,誰能不心神震動??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眼萬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眼萬念並收藏這個大宋,女妖好多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