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那狄漢臣守在聚雲莊,雖中了野利兄妹計謀,卻打散了兄妹二人,野利北笙下落不明,野利南鳶黯然迴府。狄漢臣陰差陽錯擒了那賞晴柔,並一眾延州軍前去向夏竦複命。這李元昊的頭顱已然偷梁換柱,足見這誘格懸賞之計落空。
狄青簡單處理了傷口,恐夜長夢多,怕那野利南鳶有追兵趕至援救這“兔子”,便決定先行,吩咐禁軍隨後。那延州軍都頭夏煥庭乃夏竦內侄,對麵有刺青,“賊配軍”出身的狄青多有不屑,又見他行事孤僻,心內難免有所不滿,但礙於其位高於自己,又年長幾歲,隻是敢怒不敢言。
卻說狄青一匹青鬃馬,將賞晴柔捆上手腳,麻袋一般往馬背一扔。快馬加鞭往延州方向趕。
晴柔伏於馬背,心下惱怒,都道是大宋男人皆風度翩翩,性情溫順,誰曾見眼下這個大宋男人這等不解風情,完全沒有憐香惜玉的舉動。雖說是個俘虜,也是大姑娘家,怎可如此粗魯?
狄青哪裏想到賞晴柔的這些心思,在他眼裏,不過是一隻進了籠子的“兔子”。他還有很多想審問這隻“兔子”。譬如,那個鄭小虎到底是不是殺害劉文堅的兇手;洪釗是不是死於她的手;西夏分布在大宋的各個踞點都有些什麽人……狄青都想一一審問,當然,他也知道,這女人不見得什麽都會告訴他,但是,進了籠子以後,總有法子撬開她的嘴。
從黑水縣城往延州,有兩條路。一條是官道大路,夏煥庭率領的部隊就從官道來迴;另一條是山道,延州道自古為兵家要道,戰國時期,秦、燕、趙均覬覦延州道。秦始皇更是令大將蒙恬監修“直道”。而今,延州道鄜延郡一帶山路則以唐時所開的延州南側野豬峽控扼驛路為主。黑水縣地處甘泉,為延州道咽喉,而野豬峽則是這咽喉上的一塊喉結。
狄青帶著賞晴柔,走的便是野豬峽驛路。這野豬峽幾經征戰,麵目斑駁。道路越走越窄,亦愈加蜿蜒曲折,加之天色漸暗,前路漸漸有模糊之感。
那賞晴柔打小就長於馬背,跟著那衛慕老太後,及後又跟著李元昊,學了一手好馬術。若是論這騎馬打仗的功夫,打仗晴柔不敢邀功逞強,但是這馬術,就是那大夏的勇士,也未必是她的對手。那野利府中的車奴,算是大夏國數一數二的馭馬高手,跟她對壘,亦不能全勝。
一路上,晴柔都在細細觀察這野豬峽地形和山道的起伏態勢。在她眼裏,這地形地勢,與這匹青鬃馬的奔跑狀態、速度都有關係。所謂馭馬須得“逐水曲”,也就是說騎馬駕車要適應複雜危險的地形。河流、山道多蜿蜒,要快速前進,又不至於掉下山崖或者逐了流水,就必得先了解馬兒的行走習慣,然後按照其習慣來掌控。
雖說天色漸暗,但在晴柔眼中,一切皆明。在馬背上顛簸,她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山道地形,即便閉上眼睛,根據這馬兒奔跑的細節和狀態,她也能在腦海裏描繪出山道的此刻地形。
卻說狄青,一路快馬加鞭,哪裏想到被綁得跟個粽子似的“兔子”還會有那麽多用心,礙於自己身上的傷勢,他一心想快點到延州,將這兔子好生審問,解開自己心底謎團。
天色漸暗,視線不明。狄青仗著胯下神駒,昏暗前行。這匹青鬃馬也是有些來曆,是臨來延州上任前,官家賜予。官家與狄青那般往事,不便言明,賜馬亦隱晦,隻是著了陸懷熙去了殿前司,一匹馬交於狄青手裏,陸懷熙隻帶了一句話,“漢臣此去,朕無日不掛念。”
官家的心思,狄青是了解的。這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實則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當日蜿蜒山穀裏被捆縛的少年已然成長,雖心內還殘餘一顆江湖廝殺的心,亦隻得寄於此馬,托付於他,“朕無日不掛念”,他掛念的並非他狄漢臣,他掛念的是這一片血海江湖。
這野豬峽地勢險要,羊腸古道,青鬃馬果然神駿,一路起伏不減其速,隻是這飛速顛簸,狄青胸前傷口有迸裂趨勢,原本隻是簡單處理,哪裏經得起這般折騰?那晴柔何等聰明,焉有不知之理。雖受製於人,亦知人之短,時時刻刻都在考慮如何脫逃。
那青鬃馬忽的腳步收緊,昏黃山道愈加險要,幾處拐彎逐漸陡峭。晴柔雖被捆縛手腳,亦吹出馭馬哨音,那聲音極輕極脆,若是尋常,再微弱的聲響也逃不過狄青的額耳朵,但這次重傷在身,又急於趕路,這“麵涅將軍”也大意了。
又拐了幾個急彎,前路赫然一處陡坡,狄青沒有料到峽穀內道路如此崎嶇,不由地掌中運力,勒緊韁繩,馬兒的速度逐漸放緩。那伏於馬背的晴柔知道機會來了,馭馬哨音逐漸加急,那馬聽得哨音,不由地豎起雙耳,渾身腱子肉都緊繃起來,再不理會狄青韁繩勒緊的訊號,速度再度加快。而那晴柔的哨音越來越局促,越來越淩厲,那青鬃馬的步伐隨著哨音的節奏愈加緊張。
這道山坡原本就是野豬峽內一處最險要的陡坡,名喚星垂坡。正所謂“星垂平闊野,月湧大江流”,星垂坡極為陡峭,最後一段幾乎垂直而下,坡下便是野豬峽穀底,乃一片平闊野地。
此刻,青鬃馬正用盡全力疾速在星垂坡上奔跑,狄青情知有人動了手腳,亦懷疑是這被捆縛的晴柔在搞鬼,但卻並不在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裏,這女人手腳皆被捆縛,又是如何搞了這小動作。
心下一陣惱怒,那經了簡單包紮的創口情急之下,迸裂開來,一陣劇痛隨之而來,狄青甚至能感到自胸口湧出來的鮮血在一點點浸透自己的衣衫。他勉強穩住自己的意識,緊握韁繩,髀間用力緊緊夾住馬背。那馬越奔越快,坡是越來越陡,意識忽的模糊忽的清醒,狄青集中神誌,身子俯下,緊貼於橫在馬背上的晴柔的身體。
晴柔開始懊惱,思忖著宋將難不成這個時候還占本姑娘便宜?隨後嗅到自狄青身上散發出的血腥味,又覺他是為了穩住馬背上身體重心才俯身緊貼於她,及後,坡是越來越陡,幾乎垂直而下,那狄青的身體緊緊將晴柔身子壓在馬背上,幾乎令她無法動彈——生於馬背,長於馬背的賞晴柔,不,應該是衛慕成玲,此時才明白,這宋將不是登徒子,更不是為了自己保命,他如此緊緊壓住自己的身體,乃是擔心陡峭山路上,自己自馬背落下,傷及性命。
她當然明白,他此舉未必是因為自己,更非憐香惜玉,不過是怕這到嘴的鴨子又飛了而已。他有很多話要問自己,他需要她活著,他還要審問自己。雖是心內明鏡一般,但是她依舊自心內湧起一份溫暖,想不到有人在生命之火漸弱的時刻,依舊會用自己最後的那一點點氣息去守護別人。不論他出於什麽立場,有什麽動機,這個人都不應該成為自己的敵人。
晴柔的哨音漸漸弱了下來,那馬兒的步伐減弱,但是坡度實在過於陡峭,最後的一段幾欲將二人都甩出馬背,晴柔感覺若非那宋將整個身體壓住了自己,自己一定會整個人飛將出去。
她惱恨自己一心想脫險,卻未曾想在這樣的險要山道,選擇這樣的方式,實則是將自己陷於更危險的境地。
青鬃馬的的速度漸漸放緩,山勢亦漸漸平緩,那馬兒亦是精疲力竭,最後停在了一片闊野之中。
夜幕已經降臨,星垂大地。
狄青轉醒之時,篝火正旺,春深的夜裏,依舊一片清冷。若非這篝火,身上薄衫可能難以抵禦這寒冷。
他摸了摸胸口。創口處一段白布,包紮得相當利落。
片刻的意誌模糊以後,記憶漸漸清晰——是了,定是那西夏女子搞得鬼,否則那好端端的一匹青鬃馬,怎會發了瘋似的往這深穀內飛馳?都道西夏黨項族人是彪悍的遊牧民族,西夏人個個識馬善騎,今日竟是小瞧了這西夏人,端地一匹好馬,竟能被這番女搞成一匹瘋馬。
不過,對於自己尚且能活著躺於此地,狄青有些詫異。難道是因為深穀平野,夜色茫茫,她沒個去處?那又何必救我?完全可以取了我性命,待天亮騎了青鬃馬迴她的大夏國興慶府府,找她的野利公子。
狄青欠了欠身子,這才發現,女子身上的錦袍蓋在自己身上。她睡在距離他一尺開外的地方,篝火正旺,火苗明明滅滅印在她的臉上,那是一張幹淨的,未經修飾的臉,鵝卵一般圓潤。前兩次相見,一次是裕隆客棧中的男子裝束,一次是伴月閣上瑰麗濃妝,狄青始終沒有將此女子看個明白,而此刻,見到這張清水芙蓉一般的麵龐,心內隻覺一驚。都道是西夏女子性格耿直,熱烈火辣,誰曾想,竟然在這野火光中映照出來的是這樣一張溫潤如玉的麵孔。
她睡得很平穩,想必是累了,鼻息幽幽。狄青不禁失笑,這個女子也真夠膽大的,救了一個不停跟自己作對的宿敵,竟然還能在這個敵人麵前安然入眠,如此平靜。難道不怕自己是個東郭先生,救了一隻吃人的蛇嗎。
到底還是小女子。
正思忖著,女子身子瑟縮了一下,似乎是驚怕,又好似寒冷。狄青心下一動,掙紮著欠起身子,將那件錦袍蓋在女子身上。
狄青到底是一個粗糙武將,女子不比尋常兵士,一個錦袍蓋下來,便警覺地睜開了眼睛。那眼睛若春日水杏,又似寒夜星子,狄青心內又是一蕩,不由地紅了麵龐。好在夜色掩映,女子看不出半點端倪。
“你作甚?”
“怕……怕你冷。”
女子“噗呲”笑了出來,“你把我跟個麻袋似的扔在馬背上時候,怎麽沒有怕我冷呢?”
狄青沮喪坐在女子旁邊,低垂著頭,半晌才說,“狄某有公務在身,唐突了姑娘,還望見諒。”
“唐突?想必是要了姑娘的命吧。”
“偶爾……也有這個想法。不過狄某也不是一個殺人惡魔。”
“你燒了我伴月閣……”
“還望姑娘見諒。”
“好在我也沒有性命之虞,隻是可惜了好端端的一處閣子。”
“狄某謝過晴柔姑娘救命之恩。”
“莫說救命之恩,那坡道陡峭,若非你救護,想必晴柔早已摔落馬背,還不知道誰救了誰呢。”
狄青笑了笑,“這麽說來,倒是狄某救了自己一命。”
“狄大哥,晴柔知你公務在身,即便救晴柔也非是出於憐香惜玉之心,不過是內心有疑問想將晴柔押解迴營,好生審問。是否如此?”
“姑娘心內真如明鏡一般。”
“你倒是誠實,竟無半分掩飾。”
“毋需掩飾。”
“狄大哥,晴柔定不會再隨你迴營,這深穀闊野,待天明我們可二人一馬上坡,但你要再捉住晴柔,絕非易事。”
“我隻問你幾件事情。搞清楚之後,不必押你迴營。”
“洪釗非我所殺。”
狄青啞然失笑,“你倒是迴答的很快。”
“你咬著我不放,不外問及幾件事,第一,洪釗之死;第二,鄭小虎之死;第三,劉文堅之死。”
“好一個冰雪聰明的姑娘。”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三者的死都跟晴柔無關。”
“即便他們的死跟你無關,你多多少少知道點什麽,否則,你何須出現在鄭小虎住處?”
“狄大哥,今日晴柔感你相救,都非虛言。那劉文堅之死,多多少少晴柔是要負點責任,自打劉文堅歸降,野利公子便覺此人不太可靠,他的歸降不過是貪生怕死的權宜之計。他日若無性命之虞,定會動搖。我們在慶州幾度要對徐碩下手,此人都心慈手軟,功虧一簣。而那徐碩亦是聰明人,被他脫逃,慶州之後便再無機會。及後,我跟野利公子商量,這劉文堅公堂之上被那徐碩一番辯白,已然是一副理虧愧疚的麵孔。若是一朝動搖,將我們的計劃供了出來,不堪設想。於是,我著了鄭小虎,了結其性命同時嫁禍於徐碩,一石二鳥,不,還能讓那主審官文彥博獲一個監管不力的瀆職罪名,迫使朝廷換洪釗審案。”
狄青點頭笑道,“姑娘話雖如此,因果恐怕倒置了。你們的目的分明是想讓那主審官文彥博監管不力,證人死於疑犯之手,這是瀆職大罪。這樣洪釗便是順理成章的可以審案,這其實是你們的目的。”
晴柔笑笑,“狄大哥倒是心細如塵,確實,若是不想讓洪釗取代文彥博,我也不必大費周章,畢竟劉文堅沒有非死不可的理由。”
“倒戈之人,貪生怕死的軟骨頭,到頭來不過一枚棋子。”
晴柔歎了一口氣,繼續道,“誰曾想大宋的皇帝頗有想法。竟然尋了一個比文彥博還要棘手的龐籍來,這龐籍還帶了一名高手。”說罷,晴柔望了一眼狄青,竟然笑了出聲。
“狄大哥,你在公堂上刺探鄭小虎,我亦是眼神雪亮,看得分明。但是鄭小虎為何會死,晴柔不解。你想想,鄭小虎是我的人,當日去裕隆客棧的女子亦不是我,即便是我,他也不會將我供出,至少。尚未到那個地步。他不過是一個證人而已,還沒有證據證明是他殺了劉文堅。我何須鋌而走險在公堂之上將他殺死?這不是自投羅網嗎?我是那麽糊塗的人嗎?”
狄青點頭。晴柔繼續道,“洪釗確實是我們的人,或者說,假的洪釗,是我們的人。我當日在伴月閣瞧見你,打了個照麵,迴去想了又想,唯恐暴露。飛鴿傳信示意洪釗撤退。但是並無殺他之心。洪釗之死,對我無半點好處,我何必殺他?”
“假洪釗的真實身份是什麽?他到底是誰?”
晴柔麵色一凜,搖搖頭。“莫說是我,就是野利公子也未可知。他是大王直接指派的,其行動隻對大王負責。跟我們野利府不過是平行的信息往來而已。此人行蹤甚是神秘。”
“那對於鄭小虎、洪釗之死,你可有想法?”
“狄大哥,我也想問你,他們的死你們有何想法。鄭小虎、洪釗,哪怕是那劉文堅,你想想,他們哪個不是我大夏國的人,說起來是你們大宋起了命案,但實則是我大夏損兵折將。”
“假洪釗死於金銀線,狄某對兵器略有了解,這金銀線乃大夏國獨有。”
晴柔點頭,“就這金銀線,也令我們內部鬧得不可開交。因為大夏國使用金銀線的人,隻有大小姐的四大護衛之一戰奴,這戰奴也是我大夏國第一勇士。”
“大小姐?”
“就是賞了你這一刀的野利北笙大小姐。”
狄青眼前閃過北笙的銀鞭和梨渦淺笑,原來是野利家的大小姐,難怪氣度不凡,身手了得,心下倒是有幾分佩服。
“你們大小姐的戰奴卻不可能殺了自家的探子。”
“完全不可能,因為案發時,戰奴隨大小姐已然迴到興慶府。”
“已然迴到……就是說,大小姐當時也在河中府。”
“她卻不是野利公子的人,具體行事,晴柔不知。”晴柔未將話說破。她不想把野利北笙卷進來,而野利北笙又與徐碩千絲萬縷,這個大小姐行事憑心情,根本猜不透她到底是哪一派。
狄青一時間千頭萬緒。現在看來這河中府至少有三股西夏勢力,一股勢力是是假洪釗背後的李元昊勢力;第二股勢力是賞晴柔背後的野利南鳶勢力;還有第三股勢力是野利北笙勢力,這野利北笙到底代表了什麽,還未可知。但是,這三股勢力都沒有理由殺了假洪釗。
“你有沒有想過這兇手用金銀線做武器,就是想嫁禍於我大夏。轉移注意力。”
狄青不語,所有的昭然若揭似乎都有一個秘而不宣在背後。
原本以為捉了賞晴柔,便能解開很多謎團。而現在看,謎團卻是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不知狄青如何處置賞晴柔,且看下迴分解。
狄青簡單處理了傷口,恐夜長夢多,怕那野利南鳶有追兵趕至援救這“兔子”,便決定先行,吩咐禁軍隨後。那延州軍都頭夏煥庭乃夏竦內侄,對麵有刺青,“賊配軍”出身的狄青多有不屑,又見他行事孤僻,心內難免有所不滿,但礙於其位高於自己,又年長幾歲,隻是敢怒不敢言。
卻說狄青一匹青鬃馬,將賞晴柔捆上手腳,麻袋一般往馬背一扔。快馬加鞭往延州方向趕。
晴柔伏於馬背,心下惱怒,都道是大宋男人皆風度翩翩,性情溫順,誰曾見眼下這個大宋男人這等不解風情,完全沒有憐香惜玉的舉動。雖說是個俘虜,也是大姑娘家,怎可如此粗魯?
狄青哪裏想到賞晴柔的這些心思,在他眼裏,不過是一隻進了籠子的“兔子”。他還有很多想審問這隻“兔子”。譬如,那個鄭小虎到底是不是殺害劉文堅的兇手;洪釗是不是死於她的手;西夏分布在大宋的各個踞點都有些什麽人……狄青都想一一審問,當然,他也知道,這女人不見得什麽都會告訴他,但是,進了籠子以後,總有法子撬開她的嘴。
從黑水縣城往延州,有兩條路。一條是官道大路,夏煥庭率領的部隊就從官道來迴;另一條是山道,延州道自古為兵家要道,戰國時期,秦、燕、趙均覬覦延州道。秦始皇更是令大將蒙恬監修“直道”。而今,延州道鄜延郡一帶山路則以唐時所開的延州南側野豬峽控扼驛路為主。黑水縣地處甘泉,為延州道咽喉,而野豬峽則是這咽喉上的一塊喉結。
狄青帶著賞晴柔,走的便是野豬峽驛路。這野豬峽幾經征戰,麵目斑駁。道路越走越窄,亦愈加蜿蜒曲折,加之天色漸暗,前路漸漸有模糊之感。
那賞晴柔打小就長於馬背,跟著那衛慕老太後,及後又跟著李元昊,學了一手好馬術。若是論這騎馬打仗的功夫,打仗晴柔不敢邀功逞強,但是這馬術,就是那大夏的勇士,也未必是她的對手。那野利府中的車奴,算是大夏國數一數二的馭馬高手,跟她對壘,亦不能全勝。
一路上,晴柔都在細細觀察這野豬峽地形和山道的起伏態勢。在她眼裏,這地形地勢,與這匹青鬃馬的奔跑狀態、速度都有關係。所謂馭馬須得“逐水曲”,也就是說騎馬駕車要適應複雜危險的地形。河流、山道多蜿蜒,要快速前進,又不至於掉下山崖或者逐了流水,就必得先了解馬兒的行走習慣,然後按照其習慣來掌控。
雖說天色漸暗,但在晴柔眼中,一切皆明。在馬背上顛簸,她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山道地形,即便閉上眼睛,根據這馬兒奔跑的細節和狀態,她也能在腦海裏描繪出山道的此刻地形。
卻說狄青,一路快馬加鞭,哪裏想到被綁得跟個粽子似的“兔子”還會有那麽多用心,礙於自己身上的傷勢,他一心想快點到延州,將這兔子好生審問,解開自己心底謎團。
天色漸暗,視線不明。狄青仗著胯下神駒,昏暗前行。這匹青鬃馬也是有些來曆,是臨來延州上任前,官家賜予。官家與狄青那般往事,不便言明,賜馬亦隱晦,隻是著了陸懷熙去了殿前司,一匹馬交於狄青手裏,陸懷熙隻帶了一句話,“漢臣此去,朕無日不掛念。”
官家的心思,狄青是了解的。這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實則有一顆爭強好勝的心。當日蜿蜒山穀裏被捆縛的少年已然成長,雖心內還殘餘一顆江湖廝殺的心,亦隻得寄於此馬,托付於他,“朕無日不掛念”,他掛念的並非他狄漢臣,他掛念的是這一片血海江湖。
這野豬峽地勢險要,羊腸古道,青鬃馬果然神駿,一路起伏不減其速,隻是這飛速顛簸,狄青胸前傷口有迸裂趨勢,原本隻是簡單處理,哪裏經得起這般折騰?那晴柔何等聰明,焉有不知之理。雖受製於人,亦知人之短,時時刻刻都在考慮如何脫逃。
那青鬃馬忽的腳步收緊,昏黃山道愈加險要,幾處拐彎逐漸陡峭。晴柔雖被捆縛手腳,亦吹出馭馬哨音,那聲音極輕極脆,若是尋常,再微弱的聲響也逃不過狄青的額耳朵,但這次重傷在身,又急於趕路,這“麵涅將軍”也大意了。
又拐了幾個急彎,前路赫然一處陡坡,狄青沒有料到峽穀內道路如此崎嶇,不由地掌中運力,勒緊韁繩,馬兒的速度逐漸放緩。那伏於馬背的晴柔知道機會來了,馭馬哨音逐漸加急,那馬聽得哨音,不由地豎起雙耳,渾身腱子肉都緊繃起來,再不理會狄青韁繩勒緊的訊號,速度再度加快。而那晴柔的哨音越來越局促,越來越淩厲,那青鬃馬的步伐隨著哨音的節奏愈加緊張。
這道山坡原本就是野豬峽內一處最險要的陡坡,名喚星垂坡。正所謂“星垂平闊野,月湧大江流”,星垂坡極為陡峭,最後一段幾乎垂直而下,坡下便是野豬峽穀底,乃一片平闊野地。
此刻,青鬃馬正用盡全力疾速在星垂坡上奔跑,狄青情知有人動了手腳,亦懷疑是這被捆縛的晴柔在搞鬼,但卻並不在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裏,這女人手腳皆被捆縛,又是如何搞了這小動作。
心下一陣惱怒,那經了簡單包紮的創口情急之下,迸裂開來,一陣劇痛隨之而來,狄青甚至能感到自胸口湧出來的鮮血在一點點浸透自己的衣衫。他勉強穩住自己的意識,緊握韁繩,髀間用力緊緊夾住馬背。那馬越奔越快,坡是越來越陡,意識忽的模糊忽的清醒,狄青集中神誌,身子俯下,緊貼於橫在馬背上的晴柔的身體。
晴柔開始懊惱,思忖著宋將難不成這個時候還占本姑娘便宜?隨後嗅到自狄青身上散發出的血腥味,又覺他是為了穩住馬背上身體重心才俯身緊貼於她,及後,坡是越來越陡,幾乎垂直而下,那狄青的身體緊緊將晴柔身子壓在馬背上,幾乎令她無法動彈——生於馬背,長於馬背的賞晴柔,不,應該是衛慕成玲,此時才明白,這宋將不是登徒子,更不是為了自己保命,他如此緊緊壓住自己的身體,乃是擔心陡峭山路上,自己自馬背落下,傷及性命。
她當然明白,他此舉未必是因為自己,更非憐香惜玉,不過是怕這到嘴的鴨子又飛了而已。他有很多話要問自己,他需要她活著,他還要審問自己。雖是心內明鏡一般,但是她依舊自心內湧起一份溫暖,想不到有人在生命之火漸弱的時刻,依舊會用自己最後的那一點點氣息去守護別人。不論他出於什麽立場,有什麽動機,這個人都不應該成為自己的敵人。
晴柔的哨音漸漸弱了下來,那馬兒的步伐減弱,但是坡度實在過於陡峭,最後的一段幾欲將二人都甩出馬背,晴柔感覺若非那宋將整個身體壓住了自己,自己一定會整個人飛將出去。
她惱恨自己一心想脫險,卻未曾想在這樣的險要山道,選擇這樣的方式,實則是將自己陷於更危險的境地。
青鬃馬的的速度漸漸放緩,山勢亦漸漸平緩,那馬兒亦是精疲力竭,最後停在了一片闊野之中。
夜幕已經降臨,星垂大地。
狄青轉醒之時,篝火正旺,春深的夜裏,依舊一片清冷。若非這篝火,身上薄衫可能難以抵禦這寒冷。
他摸了摸胸口。創口處一段白布,包紮得相當利落。
片刻的意誌模糊以後,記憶漸漸清晰——是了,定是那西夏女子搞得鬼,否則那好端端的一匹青鬃馬,怎會發了瘋似的往這深穀內飛馳?都道西夏黨項族人是彪悍的遊牧民族,西夏人個個識馬善騎,今日竟是小瞧了這西夏人,端地一匹好馬,竟能被這番女搞成一匹瘋馬。
不過,對於自己尚且能活著躺於此地,狄青有些詫異。難道是因為深穀平野,夜色茫茫,她沒個去處?那又何必救我?完全可以取了我性命,待天亮騎了青鬃馬迴她的大夏國興慶府府,找她的野利公子。
狄青欠了欠身子,這才發現,女子身上的錦袍蓋在自己身上。她睡在距離他一尺開外的地方,篝火正旺,火苗明明滅滅印在她的臉上,那是一張幹淨的,未經修飾的臉,鵝卵一般圓潤。前兩次相見,一次是裕隆客棧中的男子裝束,一次是伴月閣上瑰麗濃妝,狄青始終沒有將此女子看個明白,而此刻,見到這張清水芙蓉一般的麵龐,心內隻覺一驚。都道是西夏女子性格耿直,熱烈火辣,誰曾想,竟然在這野火光中映照出來的是這樣一張溫潤如玉的麵孔。
她睡得很平穩,想必是累了,鼻息幽幽。狄青不禁失笑,這個女子也真夠膽大的,救了一個不停跟自己作對的宿敵,竟然還能在這個敵人麵前安然入眠,如此平靜。難道不怕自己是個東郭先生,救了一隻吃人的蛇嗎。
到底還是小女子。
正思忖著,女子身子瑟縮了一下,似乎是驚怕,又好似寒冷。狄青心下一動,掙紮著欠起身子,將那件錦袍蓋在女子身上。
狄青到底是一個粗糙武將,女子不比尋常兵士,一個錦袍蓋下來,便警覺地睜開了眼睛。那眼睛若春日水杏,又似寒夜星子,狄青心內又是一蕩,不由地紅了麵龐。好在夜色掩映,女子看不出半點端倪。
“你作甚?”
“怕……怕你冷。”
女子“噗呲”笑了出來,“你把我跟個麻袋似的扔在馬背上時候,怎麽沒有怕我冷呢?”
狄青沮喪坐在女子旁邊,低垂著頭,半晌才說,“狄某有公務在身,唐突了姑娘,還望見諒。”
“唐突?想必是要了姑娘的命吧。”
“偶爾……也有這個想法。不過狄某也不是一個殺人惡魔。”
“你燒了我伴月閣……”
“還望姑娘見諒。”
“好在我也沒有性命之虞,隻是可惜了好端端的一處閣子。”
“狄某謝過晴柔姑娘救命之恩。”
“莫說救命之恩,那坡道陡峭,若非你救護,想必晴柔早已摔落馬背,還不知道誰救了誰呢。”
狄青笑了笑,“這麽說來,倒是狄某救了自己一命。”
“狄大哥,晴柔知你公務在身,即便救晴柔也非是出於憐香惜玉之心,不過是內心有疑問想將晴柔押解迴營,好生審問。是否如此?”
“姑娘心內真如明鏡一般。”
“你倒是誠實,竟無半分掩飾。”
“毋需掩飾。”
“狄大哥,晴柔定不會再隨你迴營,這深穀闊野,待天明我們可二人一馬上坡,但你要再捉住晴柔,絕非易事。”
“我隻問你幾件事情。搞清楚之後,不必押你迴營。”
“洪釗非我所殺。”
狄青啞然失笑,“你倒是迴答的很快。”
“你咬著我不放,不外問及幾件事,第一,洪釗之死;第二,鄭小虎之死;第三,劉文堅之死。”
“好一個冰雪聰明的姑娘。”
“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三者的死都跟晴柔無關。”
“即便他們的死跟你無關,你多多少少知道點什麽,否則,你何須出現在鄭小虎住處?”
“狄大哥,今日晴柔感你相救,都非虛言。那劉文堅之死,多多少少晴柔是要負點責任,自打劉文堅歸降,野利公子便覺此人不太可靠,他的歸降不過是貪生怕死的權宜之計。他日若無性命之虞,定會動搖。我們在慶州幾度要對徐碩下手,此人都心慈手軟,功虧一簣。而那徐碩亦是聰明人,被他脫逃,慶州之後便再無機會。及後,我跟野利公子商量,這劉文堅公堂之上被那徐碩一番辯白,已然是一副理虧愧疚的麵孔。若是一朝動搖,將我們的計劃供了出來,不堪設想。於是,我著了鄭小虎,了結其性命同時嫁禍於徐碩,一石二鳥,不,還能讓那主審官文彥博獲一個監管不力的瀆職罪名,迫使朝廷換洪釗審案。”
狄青點頭笑道,“姑娘話雖如此,因果恐怕倒置了。你們的目的分明是想讓那主審官文彥博監管不力,證人死於疑犯之手,這是瀆職大罪。這樣洪釗便是順理成章的可以審案,這其實是你們的目的。”
晴柔笑笑,“狄大哥倒是心細如塵,確實,若是不想讓洪釗取代文彥博,我也不必大費周章,畢竟劉文堅沒有非死不可的理由。”
“倒戈之人,貪生怕死的軟骨頭,到頭來不過一枚棋子。”
晴柔歎了一口氣,繼續道,“誰曾想大宋的皇帝頗有想法。竟然尋了一個比文彥博還要棘手的龐籍來,這龐籍還帶了一名高手。”說罷,晴柔望了一眼狄青,竟然笑了出聲。
“狄大哥,你在公堂上刺探鄭小虎,我亦是眼神雪亮,看得分明。但是鄭小虎為何會死,晴柔不解。你想想,鄭小虎是我的人,當日去裕隆客棧的女子亦不是我,即便是我,他也不會將我供出,至少。尚未到那個地步。他不過是一個證人而已,還沒有證據證明是他殺了劉文堅。我何須鋌而走險在公堂之上將他殺死?這不是自投羅網嗎?我是那麽糊塗的人嗎?”
狄青點頭。晴柔繼續道,“洪釗確實是我們的人,或者說,假的洪釗,是我們的人。我當日在伴月閣瞧見你,打了個照麵,迴去想了又想,唯恐暴露。飛鴿傳信示意洪釗撤退。但是並無殺他之心。洪釗之死,對我無半點好處,我何必殺他?”
“假洪釗的真實身份是什麽?他到底是誰?”
晴柔麵色一凜,搖搖頭。“莫說是我,就是野利公子也未可知。他是大王直接指派的,其行動隻對大王負責。跟我們野利府不過是平行的信息往來而已。此人行蹤甚是神秘。”
“那對於鄭小虎、洪釗之死,你可有想法?”
“狄大哥,我也想問你,他們的死你們有何想法。鄭小虎、洪釗,哪怕是那劉文堅,你想想,他們哪個不是我大夏國的人,說起來是你們大宋起了命案,但實則是我大夏損兵折將。”
“假洪釗死於金銀線,狄某對兵器略有了解,這金銀線乃大夏國獨有。”
晴柔點頭,“就這金銀線,也令我們內部鬧得不可開交。因為大夏國使用金銀線的人,隻有大小姐的四大護衛之一戰奴,這戰奴也是我大夏國第一勇士。”
“大小姐?”
“就是賞了你這一刀的野利北笙大小姐。”
狄青眼前閃過北笙的銀鞭和梨渦淺笑,原來是野利家的大小姐,難怪氣度不凡,身手了得,心下倒是有幾分佩服。
“你們大小姐的戰奴卻不可能殺了自家的探子。”
“完全不可能,因為案發時,戰奴隨大小姐已然迴到興慶府。”
“已然迴到……就是說,大小姐當時也在河中府。”
“她卻不是野利公子的人,具體行事,晴柔不知。”晴柔未將話說破。她不想把野利北笙卷進來,而野利北笙又與徐碩千絲萬縷,這個大小姐行事憑心情,根本猜不透她到底是哪一派。
狄青一時間千頭萬緒。現在看來這河中府至少有三股西夏勢力,一股勢力是是假洪釗背後的李元昊勢力;第二股勢力是賞晴柔背後的野利南鳶勢力;還有第三股勢力是野利北笙勢力,這野利北笙到底代表了什麽,還未可知。但是,這三股勢力都沒有理由殺了假洪釗。
“你有沒有想過這兇手用金銀線做武器,就是想嫁禍於我大夏。轉移注意力。”
狄青不語,所有的昭然若揭似乎都有一個秘而不宣在背後。
原本以為捉了賞晴柔,便能解開很多謎團。而現在看,謎團卻是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不知狄青如何處置賞晴柔,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