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兵雖然傷亡慘重,但勝在人多,就好像是夏日田中的韭菜,割了一茬又生長出一茬,而且在徐碩眼中的這群蒙昧蠻夷軍隊,卻異常頑強,沒有絲毫退卻。不僅如此,他們踏著自己同伴的屍體,在延水中構築起一道密實的防線,甚至連郭遵這樣的勇猛大將,橫刀立馬,依舊沒有突破其最核心的防線。
劉平高喊,“弓箭手!”
一時間,宋兵亂箭齊發,密密麻麻的箭雨衝向延水中央的西夏軍隊,元昊當然不是黃毛稚子,轉瞬之間,西夏兵便豎起巨型盾牌,掩護前行。劉平見此勢頭,一馬當先衝入隊陣,兩兵對壘,又是一片混戰。宋兵見到主將如此勇猛,士氣高漲。一鼓作氣,紛紛奪取西夏兵盾牌,口中高喊著要取元昊項上人頭。
一隻冷箭於萬馬千軍中飛奔而來,直指徐碩,他心下一驚,胯下戰馬一聲長嘶,雙蹄直立,冷箭飛奔而至,正中戰馬左眼!那馬一聲長嘶,轟然倒下。徐碩隨馬摔倒在地,一西夏士兵長槍已至眼前,徐碩肝膽俱裂,料想此命休矣。
“番人休傷我兒!”話音未落,那西夏兵人頭落地,滾落至徐碩眼前。那雙銅鈴般的眼睛生生凸了出來。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救了徐碩的人正是其義父,宋軍主將劉平。但見劉平臉上已經被劃出好幾個大口子,鮮血已經染紅了半張臉。脖子、手臂、大腿處皆是傷。
“有本事就去搶一匹戰馬,沒本事就丟了小命。”
劉平當下令喝,徐碩一個鯉魚打挺翻身站起,長劍當胸,一股怒氣自體內油然而生,長喝一聲,再度殺入敵陣。
經過一次馬失前蹄,徐碩比先前冷靜了許多,雖說雙方目前處於混戰,但是混戰中雙方依舊有一套體係,而西夏兵看似占了下風,但是,不論如何,宋兵都無法從打開的缺口處強行攻入到對方的核心。
沒有了戰馬的徐碩,雖說腳力有限,但是身形卻更加靈活,他自幼跟隨義父劉平,不僅會識文斷句,更是馳馬試劍的好手,在這刀山劍林裏,一身的本領也派上了用場。但見他奮力與對方步兵廝殺,以一當十,直插西夏核心。
“宋將休得猖狂,吃我一槍!”
徐碩就地一個翻滾,躲過那西夏將領一槍,他翻身站起,定睛一看,但見馬背上一個略顯瘦削的身形,不光是人,就連戰馬也裹上一層鎧甲,夕陽籠罩,鐵甲寒光,自是一種風流。“這不就是西夏有名的鐵鷂子嗎?”徐碩一驚,李元昊一手創建的“鐵鷂子”在宋朝兵營裏頗具盛名,聞之膽寒。
“鐵鷂子”其實就是裝備精良的騎兵,他們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據說這“鐵鷂子”總共3000人,分十隊,每隊300人,軍紀嚴明,個個都是疆場好手。這個時候,居然出現“鐵鷂子”,徐碩有點疑惑,但是尚且來不及細細思量,那“鐵鷂子”上前又是一槍,徐碩就地連續翻滾以擋對方鋼槍。
徐碩思忖著,如果這樣對戰,自己必死無疑,周圍都是西夏步兵,而且這“鐵鷂子”都是集體行動,想必後麵還有大部隊前來,如果不能全身而退,必定有大麻煩。
“有本事就去搶一匹戰馬,沒本事就丟了小命。”
他想起劉平先前的話,搶一匹馬來,現下倒是有一匹精良戰馬,怎奈這戰馬與主人是鉤索鉸聯,根本不可能搶奪。他一邊躲閃一邊在頭腦中迅速反應,徐碩身形矯健,馬背上那“鐵鷂子”也有幾分惱怒,這個宋將有些不同尋常之處,隻躲閃,並不應敵,更有甚者,隻在滿地打滾,亦不站起,這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徐碩一邊打滾,一邊往那“鐵鷂子”馬下靠近,所謂“鉤索鉸聯”,一點不假,徐碩細看那重甲之下的馬匹,果然與人都用鉸鏈聯結在一起,這可謂刀槍不入,但是鎧甲厚重,亦有破綻,這馬匹和人的身形都失之靈活。
如果要這匹馬,就要先將這些鉤索除去。
正思索著著,馬上的“鐵鷂子”又是一槍,徐碩索性一個打滾,滾入“鐵鷂子”馬下,雙手勾住馬上鉤索,身體一個打挺,緊緊貼住馬腹。有步兵屢屢以槍重襲,都被徐碩躲過。他的手緊緊勒住鉤索,也在不停摸索,徐碩很快就發現,這些鉤索都有一個連接點,馬與人的鎧甲相連,主要就是有這麽一個連接點,換言之,這個連接點也就是這些鉤索的一個開關。設計相當巧妙,在馬腹正中,不易發現,而且就是發現也不易解開。
徐碩騰出一隻手自腰間抽出青銅寶劍——此劍大有來曆,相傳是當年春秋時期,吳王壽夢少子季劄贈與徐國國君之劍。
其時,季劄封於延陵,號延陵季子。出使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很愛他的劍。季劄當時內心已許,準備迴來時再送給徐君。但是待歸時,徐君已死,季劄就把劍掛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違背自己許劍的心願。
此劍為徐君後人留存,相傳世代,名曰“留徐劍”。幾經輾轉,為徐碩家族所獲,徐碩父母托孤劉平之時,同時交付此劍。老將劉平視此劍為誠信之象征,二十幾年將徐碩視為己出,一再叮嚀徐碩,此“留徐劍”為乃父化身,人在劍在,人亡劍亡。
那青銅古劍絕非凡物,但見那徐碩將那“留徐劍”往鉤索處一搭,猛地鬆開雙手,那馬猶自奔騰,隻見劍與鉤索火星四迸,但聽得嘩啦一聲,徐碩知道,這鉤索已然打開。
“鐵鷂子”顯然非常惱怒,策馬迴槍,徐碩身形一轉,滾到其側方,以劍為支撐,一個打挺,身體倒立起來,腿一勾,那“鐵鷂子”竟然自馬上翻身而下,而徐碩則穩穩地坐於馬上。
“鐵鷂子”一聲怒吼,手握銀槍,正要起身,一柄寒劍已經欺到身前,徐碩劍尖直指“鐵鷂子”眉心,他手握劍柄,氣貫掌心……鎧甲之下,那雙眼睛緊緊盯著自己,眉心一顆紅痣尤為醒目,徐碩心下一動,猛然收迴劍鋒,雙腿一夾馬肚,飛奔融入宋軍陣群……
天色已暮,寒風四起,延水尤涼。
西夏人如蝗蟲一般,不知疲倦地進攻,進攻,再進攻……死了一批,再出現一批,如同延水漲潮一般,後浪蓋過前浪,踩著同伴的屍體不斷往前。西夏軍隊顯然在策略上亦有變化,在其主將野利遇乞的策略下,西夏軍隊開始從西南方向衝擊宋軍,使劉平尤為焦慮的是,宋軍隊形已然被衝散,由一股勢力變成好幾隊分散的人馬,本身就敵強我弱,加之隊形分散,宋軍頹勢盡顯。
唐時馮道有詩雲: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須知海嶽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當神衛都頭盧政帶領200名士兵的強弩隊趕到時,劉平便對馮道這首詩感同身受。一時間,盧政200名強弩萬箭齊發,蝗蟲一般的西夏軍隊紛紛敗下陣來。前方觀戰的西夏大將野利遇乞一聲號令,西夏軍拖著同伴的屍體在亂箭紛雨中逐漸撤退。
劉平與盧政麵麵相覷,最後相視大笑。
“劉將軍,屬下來遲……”
“不,”劉平做了一個阻止的手勢,“劉某及眾將士的命都是盧將軍您救迴來的。”
“劉將軍,您看這天色將晚,此處又四麵環山,想那西夏番人習慣了山路陡峭,如果趁夜色對我軍居高衝擊,我們難以抵擋啊。”
“盧將軍的意思是?”
“我們還是暫且退卻,保存實力,不日再戰。您看看,我們以萬餘兵力,抵抗其10萬西夏兵,能抗擊至此,已屬不易。現在人困馬乏,若再勉強作戰,難免遭遇不測。”
“不日再戰,何來‘不日’?想那西夏兵也不可能善罷甘休,此刻退去想必很快就會修整而返,盧將軍現在莫說退卻,就是暫且喘息都需謹慎。”劉平皺著眉頭打斷盧政的諫言,轉頭對石元孫說,“石將軍,號令下去,不要鬆懈,不要輕敵,嚴陣以待,準備惡鬥。”
“得令!”
那邊軍中聽得石元孫的號令,一片嘩然,“嚴陣以待?那西夏軍難不成是鐵打的麽?”
“我就不信這風高夜黑的,西夏還能摸黑來戰不成?”
“劉將軍,你看少將軍還搶了那鐵鷂子一匹駿馬,這是該重賞的吧?”軍中有人起哄,大家都哈哈大笑。
徐碩一聽有人提到自己,麵上一紅,並不搭話。倒是劉平,一抹臉上的汙血,“都別廢話,聽我號令,嚴陣以待,今晚必有一場惡戰!邀功請賞的事,你們先把功勞記著,這一仗打完,我必定重賞!”
話音未落,但聽得山前四麵唿聲陣陣,西麵狹窄的山道間赫然衝出一隊騎兵,人數不多,與白天撕開陣營的重裝“鐵鷂子”不同,這一隊騎兵皆輕裝,人人配置騎槍、佩劍、戰斧、盾牌和弓箭,輕騎兵飛也似地殺到宋軍陣前,先前還在開玩笑的士兵一陣手忙腳亂,加上征戰疲憊,被西夏人這麽猛然一衝,幾欲敗下陣來。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宋軍的陣列便被西夏軍對衝得向後退了30多步,前軍石元孫、郭遵、王信和萬俟政四個指揮將領加之2000名騎兵被包圍,一時間旗號混亂,指揮不明。徐碩內心就像跌進冰窖一般,對著西夏騎兵一陣砍伐,身上也中了數箭,一直鐵質箭羽深入肩頭,他鋼牙一咬,氣運指尖,一個用力竟將鐵箭自肩頭拔起,頓時肩頭鮮血噴湧。好在鐵箭並未染毒,徐碩稍微放下心來。
砍殺之間,徐碩餘光一凜,但見都監黃德和帶領旗下士兵群起撤退,往甘泉方向奔逃。徐碩氣血上湧,顧不得許多,留徐劍一戳馬股,那蒙古馬長嘶一聲,飛馳而去。
“黃都監,留步!黃都監!”
徐碩橫刀立馬於黃德和馬前,四目相對,“黃都監,您這是作何?”
“少將軍,還請體諒黃某,這2000將士為了我出生入死,我不能在萬難時刻讓他們送命。”
“黃都監此言差矣,將士保家衛國,出生入死天經地義,他們不是為了你,是為了我大宋,為了我大宋百姓。你這樣做,與逃兵有何差別?”
“休說大話,少將軍,您還年輕,一腔熱血我不攔你。我有家有口,他們還在東京等我團聚……”
“黃德和,你這無異於釜底抽薪……”徐碩話音未落,那黃德和劈頭照麵便是一刀,正中左臂,徐碩頓時疼痛難當,幾欲掉下馬來。
“少將軍,對不住了!”
言猶在耳,人形已在數裏以外。
徐碩咬牙切齒,“好你個黃德和,他日若落於我手,定當叫你碎屍萬段!”
宋軍見後軍奔逃,士氣沮喪,紛紛逃散,西夏人卻越戰越勇。一陣砍伐,整個宋軍隊伍一盤散沙。
劉平見此勢頭,一陣淒愴,“想不到我身經百戰,竟也要葬身於此了。”
“將軍莫說喪氣話,待我上前掩護,保我宋軍撤退。”開口的是郭遵,此時這位悍將已渾身是血,分不清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一雙環眼炯炯有神,幾乎噴出火來。
“郭將軍,我跟你一同殺敵。”徐碩氣血上湧,內心翻騰,聽聞郭遵之言,便生出必死之心,男兒此身當報效國家,正所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八尺昂藏所謂何來,不過就是赴一場生死而已。
劉平沒有阻止,也無從阻止,他身後還有數千將士,他不能眼睜睜教他們送命。“碩兒……萬事小心。”
徐碩轉頭看了一眼義父,這應該是他在這世間,與義父的最後的對視了吧。他顧不上傷感,與郭遵一道殺入西夏陣營,郭遵左手鐵鞭右手一隻鐵槍,徐碩長劍在手,二人殺得西夏軍人仰馬翻,西夏無法抵擋,連連後退。
郭遵舞動鐵槍擊殺左衝右突,徐碩已然殺紅了眼,佛擋殺佛,魔擋殺魔。
“絆馬索!弓箭手!”
野利遇乞在陣營中指揮,望著這二人,內心一陣湧動,“想不到宋朝竟然有如此勇猛的男子。”
留徐劍削鐵如泥,即便是西夏鐵索也不在話下。二人對視,郭遵慘然一笑,“少將軍,今日得見,郭某三生有幸。”
“以後每年今日,你我都不醉不歸。”
徐碩揮劍,正好砍向郭遵背後一個西夏騎兵。鮮血噴了一臉,徐碩立即趕到麵上一陣熱浪。
“謝……”郭遵剛說出一個字,便被一隻冷箭封喉,應聲跌落馬下,殺瘋了的西夏士兵便如潮水一般湧來,可憐狼虎之將八尺身軀瞬間變成一灘模糊血肉。
徐碩心中悲憤,已然說不出話來,在敵軍中揮劍疾馳,身上中數箭,刀傷劍傷更是無數,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戰役,他知道,明天的太陽永遠不會升起來了。
宋夏交兵畢竟勝負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劉平高喊,“弓箭手!”
一時間,宋兵亂箭齊發,密密麻麻的箭雨衝向延水中央的西夏軍隊,元昊當然不是黃毛稚子,轉瞬之間,西夏兵便豎起巨型盾牌,掩護前行。劉平見此勢頭,一馬當先衝入隊陣,兩兵對壘,又是一片混戰。宋兵見到主將如此勇猛,士氣高漲。一鼓作氣,紛紛奪取西夏兵盾牌,口中高喊著要取元昊項上人頭。
一隻冷箭於萬馬千軍中飛奔而來,直指徐碩,他心下一驚,胯下戰馬一聲長嘶,雙蹄直立,冷箭飛奔而至,正中戰馬左眼!那馬一聲長嘶,轟然倒下。徐碩隨馬摔倒在地,一西夏士兵長槍已至眼前,徐碩肝膽俱裂,料想此命休矣。
“番人休傷我兒!”話音未落,那西夏兵人頭落地,滾落至徐碩眼前。那雙銅鈴般的眼睛生生凸了出來。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救了徐碩的人正是其義父,宋軍主將劉平。但見劉平臉上已經被劃出好幾個大口子,鮮血已經染紅了半張臉。脖子、手臂、大腿處皆是傷。
“有本事就去搶一匹戰馬,沒本事就丟了小命。”
劉平當下令喝,徐碩一個鯉魚打挺翻身站起,長劍當胸,一股怒氣自體內油然而生,長喝一聲,再度殺入敵陣。
經過一次馬失前蹄,徐碩比先前冷靜了許多,雖說雙方目前處於混戰,但是混戰中雙方依舊有一套體係,而西夏兵看似占了下風,但是,不論如何,宋兵都無法從打開的缺口處強行攻入到對方的核心。
沒有了戰馬的徐碩,雖說腳力有限,但是身形卻更加靈活,他自幼跟隨義父劉平,不僅會識文斷句,更是馳馬試劍的好手,在這刀山劍林裏,一身的本領也派上了用場。但見他奮力與對方步兵廝殺,以一當十,直插西夏核心。
“宋將休得猖狂,吃我一槍!”
徐碩就地一個翻滾,躲過那西夏將領一槍,他翻身站起,定睛一看,但見馬背上一個略顯瘦削的身形,不光是人,就連戰馬也裹上一層鎧甲,夕陽籠罩,鐵甲寒光,自是一種風流。“這不就是西夏有名的鐵鷂子嗎?”徐碩一驚,李元昊一手創建的“鐵鷂子”在宋朝兵營裏頗具盛名,聞之膽寒。
“鐵鷂子”其實就是裝備精良的騎兵,他們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據說這“鐵鷂子”總共3000人,分十隊,每隊300人,軍紀嚴明,個個都是疆場好手。這個時候,居然出現“鐵鷂子”,徐碩有點疑惑,但是尚且來不及細細思量,那“鐵鷂子”上前又是一槍,徐碩就地連續翻滾以擋對方鋼槍。
徐碩思忖著,如果這樣對戰,自己必死無疑,周圍都是西夏步兵,而且這“鐵鷂子”都是集體行動,想必後麵還有大部隊前來,如果不能全身而退,必定有大麻煩。
“有本事就去搶一匹戰馬,沒本事就丟了小命。”
他想起劉平先前的話,搶一匹馬來,現下倒是有一匹精良戰馬,怎奈這戰馬與主人是鉤索鉸聯,根本不可能搶奪。他一邊躲閃一邊在頭腦中迅速反應,徐碩身形矯健,馬背上那“鐵鷂子”也有幾分惱怒,這個宋將有些不同尋常之處,隻躲閃,並不應敵,更有甚者,隻在滿地打滾,亦不站起,這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麽藥,令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徐碩一邊打滾,一邊往那“鐵鷂子”馬下靠近,所謂“鉤索鉸聯”,一點不假,徐碩細看那重甲之下的馬匹,果然與人都用鉸鏈聯結在一起,這可謂刀槍不入,但是鎧甲厚重,亦有破綻,這馬匹和人的身形都失之靈活。
如果要這匹馬,就要先將這些鉤索除去。
正思索著著,馬上的“鐵鷂子”又是一槍,徐碩索性一個打滾,滾入“鐵鷂子”馬下,雙手勾住馬上鉤索,身體一個打挺,緊緊貼住馬腹。有步兵屢屢以槍重襲,都被徐碩躲過。他的手緊緊勒住鉤索,也在不停摸索,徐碩很快就發現,這些鉤索都有一個連接點,馬與人的鎧甲相連,主要就是有這麽一個連接點,換言之,這個連接點也就是這些鉤索的一個開關。設計相當巧妙,在馬腹正中,不易發現,而且就是發現也不易解開。
徐碩騰出一隻手自腰間抽出青銅寶劍——此劍大有來曆,相傳是當年春秋時期,吳王壽夢少子季劄贈與徐國國君之劍。
其時,季劄封於延陵,號延陵季子。出使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很愛他的劍。季劄當時內心已許,準備迴來時再送給徐君。但是待歸時,徐君已死,季劄就把劍掛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違背自己許劍的心願。
此劍為徐君後人留存,相傳世代,名曰“留徐劍”。幾經輾轉,為徐碩家族所獲,徐碩父母托孤劉平之時,同時交付此劍。老將劉平視此劍為誠信之象征,二十幾年將徐碩視為己出,一再叮嚀徐碩,此“留徐劍”為乃父化身,人在劍在,人亡劍亡。
那青銅古劍絕非凡物,但見那徐碩將那“留徐劍”往鉤索處一搭,猛地鬆開雙手,那馬猶自奔騰,隻見劍與鉤索火星四迸,但聽得嘩啦一聲,徐碩知道,這鉤索已然打開。
“鐵鷂子”顯然非常惱怒,策馬迴槍,徐碩身形一轉,滾到其側方,以劍為支撐,一個打挺,身體倒立起來,腿一勾,那“鐵鷂子”竟然自馬上翻身而下,而徐碩則穩穩地坐於馬上。
“鐵鷂子”一聲怒吼,手握銀槍,正要起身,一柄寒劍已經欺到身前,徐碩劍尖直指“鐵鷂子”眉心,他手握劍柄,氣貫掌心……鎧甲之下,那雙眼睛緊緊盯著自己,眉心一顆紅痣尤為醒目,徐碩心下一動,猛然收迴劍鋒,雙腿一夾馬肚,飛奔融入宋軍陣群……
天色已暮,寒風四起,延水尤涼。
西夏人如蝗蟲一般,不知疲倦地進攻,進攻,再進攻……死了一批,再出現一批,如同延水漲潮一般,後浪蓋過前浪,踩著同伴的屍體不斷往前。西夏軍隊顯然在策略上亦有變化,在其主將野利遇乞的策略下,西夏軍隊開始從西南方向衝擊宋軍,使劉平尤為焦慮的是,宋軍隊形已然被衝散,由一股勢力變成好幾隊分散的人馬,本身就敵強我弱,加之隊形分散,宋軍頹勢盡顯。
唐時馮道有詩雲:
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須知海嶽歸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何處不通津。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
當神衛都頭盧政帶領200名士兵的強弩隊趕到時,劉平便對馮道這首詩感同身受。一時間,盧政200名強弩萬箭齊發,蝗蟲一般的西夏軍隊紛紛敗下陣來。前方觀戰的西夏大將野利遇乞一聲號令,西夏軍拖著同伴的屍體在亂箭紛雨中逐漸撤退。
劉平與盧政麵麵相覷,最後相視大笑。
“劉將軍,屬下來遲……”
“不,”劉平做了一個阻止的手勢,“劉某及眾將士的命都是盧將軍您救迴來的。”
“劉將軍,您看這天色將晚,此處又四麵環山,想那西夏番人習慣了山路陡峭,如果趁夜色對我軍居高衝擊,我們難以抵擋啊。”
“盧將軍的意思是?”
“我們還是暫且退卻,保存實力,不日再戰。您看看,我們以萬餘兵力,抵抗其10萬西夏兵,能抗擊至此,已屬不易。現在人困馬乏,若再勉強作戰,難免遭遇不測。”
“不日再戰,何來‘不日’?想那西夏兵也不可能善罷甘休,此刻退去想必很快就會修整而返,盧將軍現在莫說退卻,就是暫且喘息都需謹慎。”劉平皺著眉頭打斷盧政的諫言,轉頭對石元孫說,“石將軍,號令下去,不要鬆懈,不要輕敵,嚴陣以待,準備惡鬥。”
“得令!”
那邊軍中聽得石元孫的號令,一片嘩然,“嚴陣以待?那西夏軍難不成是鐵打的麽?”
“我就不信這風高夜黑的,西夏還能摸黑來戰不成?”
“劉將軍,你看少將軍還搶了那鐵鷂子一匹駿馬,這是該重賞的吧?”軍中有人起哄,大家都哈哈大笑。
徐碩一聽有人提到自己,麵上一紅,並不搭話。倒是劉平,一抹臉上的汙血,“都別廢話,聽我號令,嚴陣以待,今晚必有一場惡戰!邀功請賞的事,你們先把功勞記著,這一仗打完,我必定重賞!”
話音未落,但聽得山前四麵唿聲陣陣,西麵狹窄的山道間赫然衝出一隊騎兵,人數不多,與白天撕開陣營的重裝“鐵鷂子”不同,這一隊騎兵皆輕裝,人人配置騎槍、佩劍、戰斧、盾牌和弓箭,輕騎兵飛也似地殺到宋軍陣前,先前還在開玩笑的士兵一陣手忙腳亂,加上征戰疲憊,被西夏人這麽猛然一衝,幾欲敗下陣來。
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宋軍的陣列便被西夏軍對衝得向後退了30多步,前軍石元孫、郭遵、王信和萬俟政四個指揮將領加之2000名騎兵被包圍,一時間旗號混亂,指揮不明。徐碩內心就像跌進冰窖一般,對著西夏騎兵一陣砍伐,身上也中了數箭,一直鐵質箭羽深入肩頭,他鋼牙一咬,氣運指尖,一個用力竟將鐵箭自肩頭拔起,頓時肩頭鮮血噴湧。好在鐵箭並未染毒,徐碩稍微放下心來。
砍殺之間,徐碩餘光一凜,但見都監黃德和帶領旗下士兵群起撤退,往甘泉方向奔逃。徐碩氣血上湧,顧不得許多,留徐劍一戳馬股,那蒙古馬長嘶一聲,飛馳而去。
“黃都監,留步!黃都監!”
徐碩橫刀立馬於黃德和馬前,四目相對,“黃都監,您這是作何?”
“少將軍,還請體諒黃某,這2000將士為了我出生入死,我不能在萬難時刻讓他們送命。”
“黃都監此言差矣,將士保家衛國,出生入死天經地義,他們不是為了你,是為了我大宋,為了我大宋百姓。你這樣做,與逃兵有何差別?”
“休說大話,少將軍,您還年輕,一腔熱血我不攔你。我有家有口,他們還在東京等我團聚……”
“黃德和,你這無異於釜底抽薪……”徐碩話音未落,那黃德和劈頭照麵便是一刀,正中左臂,徐碩頓時疼痛難當,幾欲掉下馬來。
“少將軍,對不住了!”
言猶在耳,人形已在數裏以外。
徐碩咬牙切齒,“好你個黃德和,他日若落於我手,定當叫你碎屍萬段!”
宋軍見後軍奔逃,士氣沮喪,紛紛逃散,西夏人卻越戰越勇。一陣砍伐,整個宋軍隊伍一盤散沙。
劉平見此勢頭,一陣淒愴,“想不到我身經百戰,竟也要葬身於此了。”
“將軍莫說喪氣話,待我上前掩護,保我宋軍撤退。”開口的是郭遵,此時這位悍將已渾身是血,分不清是自己的還是敵人的,一雙環眼炯炯有神,幾乎噴出火來。
“郭將軍,我跟你一同殺敵。”徐碩氣血上湧,內心翻騰,聽聞郭遵之言,便生出必死之心,男兒此身當報效國家,正所謂,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八尺昂藏所謂何來,不過就是赴一場生死而已。
劉平沒有阻止,也無從阻止,他身後還有數千將士,他不能眼睜睜教他們送命。“碩兒……萬事小心。”
徐碩轉頭看了一眼義父,這應該是他在這世間,與義父的最後的對視了吧。他顧不上傷感,與郭遵一道殺入西夏陣營,郭遵左手鐵鞭右手一隻鐵槍,徐碩長劍在手,二人殺得西夏軍人仰馬翻,西夏無法抵擋,連連後退。
郭遵舞動鐵槍擊殺左衝右突,徐碩已然殺紅了眼,佛擋殺佛,魔擋殺魔。
“絆馬索!弓箭手!”
野利遇乞在陣營中指揮,望著這二人,內心一陣湧動,“想不到宋朝竟然有如此勇猛的男子。”
留徐劍削鐵如泥,即便是西夏鐵索也不在話下。二人對視,郭遵慘然一笑,“少將軍,今日得見,郭某三生有幸。”
“以後每年今日,你我都不醉不歸。”
徐碩揮劍,正好砍向郭遵背後一個西夏騎兵。鮮血噴了一臉,徐碩立即趕到麵上一陣熱浪。
“謝……”郭遵剛說出一個字,便被一隻冷箭封喉,應聲跌落馬下,殺瘋了的西夏士兵便如潮水一般湧來,可憐狼虎之將八尺身軀瞬間變成一灘模糊血肉。
徐碩心中悲憤,已然說不出話來,在敵軍中揮劍疾馳,身上中數箭,刀傷劍傷更是無數,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戰役,他知道,明天的太陽永遠不會升起來了。
宋夏交兵畢竟勝負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