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他們一個絕對公正,另一個暗中支持晏小侯,就更不可能遂了張皇後與仁王一派的意願,將晏小侯拖下水了。
這十幾天以來,中京一片風聲鶴唳,單隻是抓北陵的探子,就抓了十幾人,聯絡據點也搗破了三家。
當然,這十幾人中可能有一部分是無辜被連累的,但在如今的情勢之下,進了刑部大牢,便須得徹查個清清白白。
但在這一片緊張不安的氣氛之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永徽三十九年十月初二,仁王病體初愈,經由張皇後奏請,出宮前往中京城中的幹明觀,上香還願。
仁王的病,大概本就是推脫逃避大琉璃塔坍塌之後如沸物議的一種藉口。後來晏小侯聲勢漸起,無論是張皇後,還是仁王本人,都不敢再讓他繼續在病榻上躺著了——身體虛弱、臥病不起,這可是更大的劣勢。
於是仁王恰到好處地「病癒」了。並且,立刻找了個光明正大亮相,向朝野上下證明自己健康無虞的理由。
在仁王「臥病」期間,張皇後曾經遣人前往皇家敕封的道觀之一——幹明觀,上香祈願仁王早日康復。
而幹明觀既是在中京城內,而且距離舜安宮也不算很遠,比永固寺距離舜安宮要近很多,這麽短一段距離,也不用擔心路上會出什麽岔子;於是仁王病癒後發願要親自前往幹明觀還願,一來全了他與張皇後母慈子孝的好名聲,二來也可以順帶再祈福一下國泰民安之類,撫慰自從永固寺大琉璃塔坍塌以來惶惶不定的民心,永徽帝自是要應承的。
此番永徽帝對仁王的奏請秘而不宣,應承之後,於十月初二當天,才宣布此事,並同時在仁王平日出行應有的護衛基礎上,再命拱衛舜安宮的「明堂衛」抽調高手隨行護衛。
第335章 【第五個世界千裏光】80
聖旨一出, 明堂衛的七大高手已在仁王隨行隊列之中。眾臣這才醒悟,皇帝這是早就暗中命明堂衛準備好了今日之行,隻是怕走漏風聲、給有心人以可乘之機,這才留待今日才宣布此事。
原本計劃得萬無一失, 然而——
幹明觀雖是皇家道觀, 但地處京城中心, 庭院不免有些狹小。
仁王雖帶了二三十人隨行護衛,但也不可能全部進入幹明觀。並且待得他抵達幹明觀時,觀前小街上人喊馬嘶,一時有些熱鬧。
觀主玄明道人迎出門外。仁王下了馬車,與玄明道人廝見。
玄明靜觀仁王, 見他一張圓臉上雖依然帶著幾分稚氣,但短短一個多月內經歷了落水、重病、代祭、大琉璃塔坍塌、再病、為民間非議等等數件大事之後,倒是顯得多了一些成熟穩重之意,便即笑著迎上前道:「福生無量天尊。殿下一向可好?」
仁王倒是顯得舉止十分得體, 立即迴說道:「道長慈悲。小王近來方愈,想是母後在此的祈福起了奇效, 正是要來還願的。」
玄明道人滿臉堆笑, 正欲再與仁王客套兩句,但卻乍然聽得遠處被「禁都衛」隔開的人群裏, 陡然有一個粗豪聲音響起:
「庸才!正該打殺了事!」
隨著那一聲暴喝——甚至聲音還未結束——一道黑影猛地向仁王麵門飛來!
仁王猝不及防, 臉上剛剛來得及凝出滿麵驚色、還未退後躲避時,他身後已有一名明堂衛的高手, 聞聲飛身而出,拔劍去格擋那道黑影。
隻聽「當」的一聲, 那黑影擊中了明堂衛高手的長劍,掉落在地。
那高手上前一看, 原是一塊石頭,大小剛好可以讓成年男子握於掌心而不被發覺。但那石頭也有一定的重量,再加上對方擲出時用盡全力,若是真的落在嬌貴的仁王頭上,必定當場會被砸個頭破血流。
仁王嚇得「啊!」地大叫一聲,下意識縮起身子,就要往距離自己最近的玄明道人身後躲藏。
玄明道人一張老臉現下快要皺成抹布,但反應也不慢,立刻張開雙臂擋在仁王身前。
唿啦啦一聲,仁王身後隨扈的護衛、中官們已然一擁而上,將他圍在中心,保護起來。
一名中官尖聲尖氣叫道:「什麽人?!速速拿下!」
其實不消他吩咐,遠處負責警戒的禁都衛早就出了一身冷汗,立時將那人結結實實地按在地上。
圍觀人群一鬧而散,其間還混雜著恐懼哭號的,腳步雜遝,即使在場的其他禁都衛竭力彈壓,依然場麵混亂嘈雜,人群奔跑逃離時相互擠撞間,撞倒了好些人,地上落了一地被踩掉的鞋、被擠掉的隨身之物,淩亂不堪。
短暫的混亂之後,護送仁王的隨扈人員反應也很快。
一群護衛與中官迅速護送著仁王上了馬車,禁都衛的衛士們在另一側衝出了一條道路,護著馬車迅速返迴禁中。
上香還願一事,自是中斷了。
仁王返迴舜安宮,驚魂未定。但他也知道這一迴自己不能再以受驚臥病為名,避過之後的追查過程,便索性將衣衫頭冠弄得更淩亂些,問得此時永徽帝已退朝,正在禦書房批奏摺,於是徑直去了禦書房外,叩首哭跪,懇求父皇為他做主。
永徽帝乍聞此時,亦是又驚又怒。
他立時傳召刑部尚書鄭嘯、左侍郎盛應弦、右侍郎郭博成、大理寺卿趙時豐、大理寺少卿薑雲鏡等人,極言申斥,命他們盡速調查,限期破案。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這十幾天以來,中京一片風聲鶴唳,單隻是抓北陵的探子,就抓了十幾人,聯絡據點也搗破了三家。
當然,這十幾人中可能有一部分是無辜被連累的,但在如今的情勢之下,進了刑部大牢,便須得徹查個清清白白。
但在這一片緊張不安的氣氛之中,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永徽三十九年十月初二,仁王病體初愈,經由張皇後奏請,出宮前往中京城中的幹明觀,上香還願。
仁王的病,大概本就是推脫逃避大琉璃塔坍塌之後如沸物議的一種藉口。後來晏小侯聲勢漸起,無論是張皇後,還是仁王本人,都不敢再讓他繼續在病榻上躺著了——身體虛弱、臥病不起,這可是更大的劣勢。
於是仁王恰到好處地「病癒」了。並且,立刻找了個光明正大亮相,向朝野上下證明自己健康無虞的理由。
在仁王「臥病」期間,張皇後曾經遣人前往皇家敕封的道觀之一——幹明觀,上香祈願仁王早日康復。
而幹明觀既是在中京城內,而且距離舜安宮也不算很遠,比永固寺距離舜安宮要近很多,這麽短一段距離,也不用擔心路上會出什麽岔子;於是仁王病癒後發願要親自前往幹明觀還願,一來全了他與張皇後母慈子孝的好名聲,二來也可以順帶再祈福一下國泰民安之類,撫慰自從永固寺大琉璃塔坍塌以來惶惶不定的民心,永徽帝自是要應承的。
此番永徽帝對仁王的奏請秘而不宣,應承之後,於十月初二當天,才宣布此事,並同時在仁王平日出行應有的護衛基礎上,再命拱衛舜安宮的「明堂衛」抽調高手隨行護衛。
第335章 【第五個世界千裏光】80
聖旨一出, 明堂衛的七大高手已在仁王隨行隊列之中。眾臣這才醒悟,皇帝這是早就暗中命明堂衛準備好了今日之行,隻是怕走漏風聲、給有心人以可乘之機,這才留待今日才宣布此事。
原本計劃得萬無一失, 然而——
幹明觀雖是皇家道觀, 但地處京城中心, 庭院不免有些狹小。
仁王雖帶了二三十人隨行護衛,但也不可能全部進入幹明觀。並且待得他抵達幹明觀時,觀前小街上人喊馬嘶,一時有些熱鬧。
觀主玄明道人迎出門外。仁王下了馬車,與玄明道人廝見。
玄明靜觀仁王, 見他一張圓臉上雖依然帶著幾分稚氣,但短短一個多月內經歷了落水、重病、代祭、大琉璃塔坍塌、再病、為民間非議等等數件大事之後,倒是顯得多了一些成熟穩重之意,便即笑著迎上前道:「福生無量天尊。殿下一向可好?」
仁王倒是顯得舉止十分得體, 立即迴說道:「道長慈悲。小王近來方愈,想是母後在此的祈福起了奇效, 正是要來還願的。」
玄明道人滿臉堆笑, 正欲再與仁王客套兩句,但卻乍然聽得遠處被「禁都衛」隔開的人群裏, 陡然有一個粗豪聲音響起:
「庸才!正該打殺了事!」
隨著那一聲暴喝——甚至聲音還未結束——一道黑影猛地向仁王麵門飛來!
仁王猝不及防, 臉上剛剛來得及凝出滿麵驚色、還未退後躲避時,他身後已有一名明堂衛的高手, 聞聲飛身而出,拔劍去格擋那道黑影。
隻聽「當」的一聲, 那黑影擊中了明堂衛高手的長劍,掉落在地。
那高手上前一看, 原是一塊石頭,大小剛好可以讓成年男子握於掌心而不被發覺。但那石頭也有一定的重量,再加上對方擲出時用盡全力,若是真的落在嬌貴的仁王頭上,必定當場會被砸個頭破血流。
仁王嚇得「啊!」地大叫一聲,下意識縮起身子,就要往距離自己最近的玄明道人身後躲藏。
玄明道人一張老臉現下快要皺成抹布,但反應也不慢,立刻張開雙臂擋在仁王身前。
唿啦啦一聲,仁王身後隨扈的護衛、中官們已然一擁而上,將他圍在中心,保護起來。
一名中官尖聲尖氣叫道:「什麽人?!速速拿下!」
其實不消他吩咐,遠處負責警戒的禁都衛早就出了一身冷汗,立時將那人結結實實地按在地上。
圍觀人群一鬧而散,其間還混雜著恐懼哭號的,腳步雜遝,即使在場的其他禁都衛竭力彈壓,依然場麵混亂嘈雜,人群奔跑逃離時相互擠撞間,撞倒了好些人,地上落了一地被踩掉的鞋、被擠掉的隨身之物,淩亂不堪。
短暫的混亂之後,護送仁王的隨扈人員反應也很快。
一群護衛與中官迅速護送著仁王上了馬車,禁都衛的衛士們在另一側衝出了一條道路,護著馬車迅速返迴禁中。
上香還願一事,自是中斷了。
仁王返迴舜安宮,驚魂未定。但他也知道這一迴自己不能再以受驚臥病為名,避過之後的追查過程,便索性將衣衫頭冠弄得更淩亂些,問得此時永徽帝已退朝,正在禦書房批奏摺,於是徑直去了禦書房外,叩首哭跪,懇求父皇為他做主。
永徽帝乍聞此時,亦是又驚又怒。
他立時傳召刑部尚書鄭嘯、左侍郎盛應弦、右侍郎郭博成、大理寺卿趙時豐、大理寺少卿薑雲鏡等人,極言申斥,命他們盡速調查,限期破案。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