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蜀記》中的記載。」他端正了一下神情,向她介紹道。
那位年輕姑娘顰著眉,似是有些不解。
「侄女不懂……隻憑這些文字,就能看得出什麽……呃,強身健體之術嗎?」她問道。
盛侍郎也有點訕訕的,因為他剛好撿了這麽一段完全跟道家秘術不相關的部分來讀,此時被紀小娘子的問話噎得有點說不出話來。
他想了想,道:「『蜀之八仙』中,多與道家相關,第四位張道陵,更是道家始祖,龍虎山張天師;傳聞享壽一百廿三歲,於龍虎山築爐煉丹,修煉道成……」
紀小娘子瞭然,「哦」了一聲,道:「因此伯父認為,此卷中或許記載有他們的長壽秘法?」
盛侍郎道:「正是。」
他索性大方起來,將那圖卷平攤於案頭,食指指尖虛虛指著那一段小字其中的一點,道:「這裏記載的『七範長生,在青城山』,這個範長生,就是道家的『長生大帝』,據聞享壽達一百三十多歲……為首的容成公,更是壽元達二百餘歲……善補導之術,守身養精氣,發白復黑……」
紀小娘子幹巴巴地應道:「……哦,原來如此。」
她的答話毫無靈魂,但盛侍郎自覺已經向她證明了這軸古卷是多麽重要,又多麽有可能拿它來打動龍體欠安的永徽帝。
他向著她頷首,復又低下了頭去,精心地將那軸古卷一點點慢慢捲起來,收迴那隻匣子中。
「賢侄女對六郎一番心意,老夫已盡知曉。」他難得和顏悅色地對紀小娘子溫言說道。
「惟願這古卷之內容,真能令皇上聖心大悅,早日放歸六郎。」
庭前晨風忽起,院中大樹一陣搖曳。那枝葉的影兒,透過軒窗,投進書房,映在紀小娘子的臉上。
朝晨的清光映得年輕小娘子的臉容上膚光貌潔,唯有枝葉落下的細長影子,在她額角與臉頰上跳動,顯得搖曳不定。
「但願如此。」她輕輕地說道。
第171章 【第三個世界西洲曲】69
「長安繪卷」交給盛侍郎之後, 又過了幾天。
盛侍郎依然早出晚歸,但卻對「長安繪卷」之事閉口不提。
也對,他若是四處宣揚得了一軸古卷、還從中得到了什麽道家秘法,可以上呈給皇上延年益壽之類的, 恐怕皇上不追究他, 那些禦史和政敵也會咬住他不放。
盛大郎盛應弘還在外地出公差, 謝琇也不能天天跑去鄭尚書府上催問。更何況,即使催逼得再緊,鄭尚書亦有心釋放盛應弦,實際上也沒有用。
陸飲冰還在逃,那枚「問道於天」私印依舊下落不明。這邊結不了案, 盛應弦要自證清白,總是差一點。
老實說,陸飲冰盜印的時段裏,盛應弦正在侍郎府中, 多半也已經入睡。但既然此案尚無其它線索,仍然把盛應弦當作陸飲冰犯案前在中京最後一位登門拜訪的相關人士而下了大獄, 就說明除非破案或者陸飲冰本人到案並如實交代, 否則的話,盛應弦想要提早歸家, 就隻能寄希望於皇恩浩蕩, 下旨特赦。
謝琇那天在神禦閣中,雖然也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 可惜相關記錄太短小,隻說「問道於天」私印, 本是前朝末帝的愛物,「上甚愛之, 命刻『江山錦繡』圖於印章四壁,復繪此圖於長卷之上,懸於銘德堂中」。
謝琇竭力迴憶了一下,可惜腦海裏並沒有什麽「江山錦繡圖」的具體模樣。而且,她分明記得盛應弦對她轉述「問道於天」私印的特徵時,隻說這枚私印有一麵陰刻「山川錦繡」圖樣——
這就產生了兩項有所出入之處。
第一,圖樣的名稱不同。第二,究竟是四麵都刻上了圖案,還是僅有一麵?
謝琇百思不得其解。
但現下她也沒處去問,除非她有機會探監,才可以私下再向盛應弦求證一遍那枚私印的外形特徵。
她呆在侍郎府中,如今竟是四顧茫然——不知道該做什麽,才能幫助盛應弦洗清他身上的嫌疑,讓他早日歸來。
這種生剝刺蝟無處下手的感覺,她好像已經很久沒有感受過了。
仔細想想,倒不是說之前經歷的那幾個小世界,這種感覺就一定沒有出現過。但是當時,她知道自己力有不逮,也接受自己力有不逮的現實;明白自己還沒有成長起來,也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這一無奈的現實。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在她對自己充滿信心的時候,以為自己已經變得足夠成熟、足夠出色、足夠應付這個任務世界裏出現的一切變故與突發事件的時候,卻陡然陷入了這樣一個泥潭。
並且,她感到最為無力的是,目前的主動權並不在她手裏,也不在她信任的人手裏。
她既不知道盛侍郎是否真的能從那幅「長安繪卷」裏找出什麽延年益壽之術進上,也不知道永徽帝是否能就此滿意。
或許盛應弦未能盡快破案,也令永徽帝感到不悅吧。因此當盛應弦牽涉進「與盜印賊在案發前會麵」的嫌疑中時,永徽帝也想藉此給這位平步青雲、年少得誌的年輕人一點教訓?
……可是,盛應弦又有什麽錯呢?
他不該善盡身為師兄的義務,設宴感謝師妹的救命恩人嗎?他不該忠實於自己正直的內心、不該維護律法一視同仁的準則,在自己也成為案情相關人員的時候乖乖束手就縛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那位年輕姑娘顰著眉,似是有些不解。
「侄女不懂……隻憑這些文字,就能看得出什麽……呃,強身健體之術嗎?」她問道。
盛侍郎也有點訕訕的,因為他剛好撿了這麽一段完全跟道家秘術不相關的部分來讀,此時被紀小娘子的問話噎得有點說不出話來。
他想了想,道:「『蜀之八仙』中,多與道家相關,第四位張道陵,更是道家始祖,龍虎山張天師;傳聞享壽一百廿三歲,於龍虎山築爐煉丹,修煉道成……」
紀小娘子瞭然,「哦」了一聲,道:「因此伯父認為,此卷中或許記載有他們的長壽秘法?」
盛侍郎道:「正是。」
他索性大方起來,將那圖卷平攤於案頭,食指指尖虛虛指著那一段小字其中的一點,道:「這裏記載的『七範長生,在青城山』,這個範長生,就是道家的『長生大帝』,據聞享壽達一百三十多歲……為首的容成公,更是壽元達二百餘歲……善補導之術,守身養精氣,發白復黑……」
紀小娘子幹巴巴地應道:「……哦,原來如此。」
她的答話毫無靈魂,但盛侍郎自覺已經向她證明了這軸古卷是多麽重要,又多麽有可能拿它來打動龍體欠安的永徽帝。
他向著她頷首,復又低下了頭去,精心地將那軸古卷一點點慢慢捲起來,收迴那隻匣子中。
「賢侄女對六郎一番心意,老夫已盡知曉。」他難得和顏悅色地對紀小娘子溫言說道。
「惟願這古卷之內容,真能令皇上聖心大悅,早日放歸六郎。」
庭前晨風忽起,院中大樹一陣搖曳。那枝葉的影兒,透過軒窗,投進書房,映在紀小娘子的臉上。
朝晨的清光映得年輕小娘子的臉容上膚光貌潔,唯有枝葉落下的細長影子,在她額角與臉頰上跳動,顯得搖曳不定。
「但願如此。」她輕輕地說道。
第171章 【第三個世界西洲曲】69
「長安繪卷」交給盛侍郎之後, 又過了幾天。
盛侍郎依然早出晚歸,但卻對「長安繪卷」之事閉口不提。
也對,他若是四處宣揚得了一軸古卷、還從中得到了什麽道家秘法,可以上呈給皇上延年益壽之類的, 恐怕皇上不追究他, 那些禦史和政敵也會咬住他不放。
盛大郎盛應弘還在外地出公差, 謝琇也不能天天跑去鄭尚書府上催問。更何況,即使催逼得再緊,鄭尚書亦有心釋放盛應弦,實際上也沒有用。
陸飲冰還在逃,那枚「問道於天」私印依舊下落不明。這邊結不了案, 盛應弦要自證清白,總是差一點。
老實說,陸飲冰盜印的時段裏,盛應弦正在侍郎府中, 多半也已經入睡。但既然此案尚無其它線索,仍然把盛應弦當作陸飲冰犯案前在中京最後一位登門拜訪的相關人士而下了大獄, 就說明除非破案或者陸飲冰本人到案並如實交代, 否則的話,盛應弦想要提早歸家, 就隻能寄希望於皇恩浩蕩, 下旨特赦。
謝琇那天在神禦閣中,雖然也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 可惜相關記錄太短小,隻說「問道於天」私印, 本是前朝末帝的愛物,「上甚愛之, 命刻『江山錦繡』圖於印章四壁,復繪此圖於長卷之上,懸於銘德堂中」。
謝琇竭力迴憶了一下,可惜腦海裏並沒有什麽「江山錦繡圖」的具體模樣。而且,她分明記得盛應弦對她轉述「問道於天」私印的特徵時,隻說這枚私印有一麵陰刻「山川錦繡」圖樣——
這就產生了兩項有所出入之處。
第一,圖樣的名稱不同。第二,究竟是四麵都刻上了圖案,還是僅有一麵?
謝琇百思不得其解。
但現下她也沒處去問,除非她有機會探監,才可以私下再向盛應弦求證一遍那枚私印的外形特徵。
她呆在侍郎府中,如今竟是四顧茫然——不知道該做什麽,才能幫助盛應弦洗清他身上的嫌疑,讓他早日歸來。
這種生剝刺蝟無處下手的感覺,她好像已經很久沒有感受過了。
仔細想想,倒不是說之前經歷的那幾個小世界,這種感覺就一定沒有出現過。但是當時,她知道自己力有不逮,也接受自己力有不逮的現實;明白自己還沒有成長起來,也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這一無奈的現實。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在她對自己充滿信心的時候,以為自己已經變得足夠成熟、足夠出色、足夠應付這個任務世界裏出現的一切變故與突發事件的時候,卻陡然陷入了這樣一個泥潭。
並且,她感到最為無力的是,目前的主動權並不在她手裏,也不在她信任的人手裏。
她既不知道盛侍郎是否真的能從那幅「長安繪卷」裏找出什麽延年益壽之術進上,也不知道永徽帝是否能就此滿意。
或許盛應弦未能盡快破案,也令永徽帝感到不悅吧。因此當盛應弦牽涉進「與盜印賊在案發前會麵」的嫌疑中時,永徽帝也想藉此給這位平步青雲、年少得誌的年輕人一點教訓?
……可是,盛應弦又有什麽錯呢?
他不該善盡身為師兄的義務,設宴感謝師妹的救命恩人嗎?他不該忠實於自己正直的內心、不該維護律法一視同仁的準則,在自己也成為案情相關人員的時候乖乖束手就縛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