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問黎拿過陶青魚手中的木柴:「我來。」
陶青魚也沒跟他搶,放了手轉身出去另拿。
縣裏的柴火靠買,陶青魚屯了一車。
他放下手裏的一捆,瞧見阿修也過來幫忙了,他幹脆進屋給柴夫拿銀子。
冬日裏柴賣得上價,一擔能買二十文。
一個冬季,隻柴火也能用去百文。
付了錢,柴夫出去拉著驢車走了。
阿修拍拍身上的灰塵,片刻又去了隔壁。陶青魚正要留人吃飯,轉眼就不見了人影。
雨夾雪變成了小雪,落在方問黎頭髮上,又悄悄隱去。
陶青魚站在屋簷看他走近。
「你就不留一下阿修吃飯。」
方問黎眼皮一掀:「不留。」
陶青魚笑道:「小氣。」
方問黎站在台階下,雙手圈住陶青魚的腰將人提抱起來。他仰頭看著人,忽然咬了一口眼前的瑩潤下巴。
「嘶——」陶青魚揪他耳朵,「屬狗的。」
方問黎唇貼了貼那淺淺的齒痕,抱著人進了屋。
「下次夫郎做了飯,別叫他。」
陶青魚跟他理論:「你這像樣嗎?」
「嗯。」
「你還嗯!」
四目相對,兩人皆是一笑。
方問黎將人放下,又拉著陶青魚的手捂著。
陶青魚問:「明日去外婆家,要不要出去買點東西?」
方問黎:「不急,明日帶一盒梅花糕,要現出爐的。」
「再買兩身厚實的衣服吧。」
「好。」
冬日黑得快,說話間,屋裏就看不清人了。
陶青魚去將蠟燭點上,兩人關在屋裏吃飯。
陶青魚廚藝不精,這雞湯還是去鋪子裏請教了他小爹爹。他嚐了味兒,不能說不好喝,但也就一般。
也虧得方問黎不挑。
雞湯大半進了他肚子,陶青魚都怕他給自己撐著。
飯後還讓他在屋裏多走走,消消食。
雪大了,落在磚瓦上沙沙作響,聽得人想鑽被窩。
屋裏鬧了半夜,子時才歇下。次日一早,便也是方問黎做好了飯菜,伺候人起床。
收拾齊整,陶青魚還給自己灌了幾杯濃茶下肚。
打了個飽嗝,陶青魚捂著肚子微微皺眉。
方問黎站在他身前,將他毛領圍好的。看哥兒唇紅齒白,又掐著人的腰細細密密落下親吻。
陶青魚已經學乖了。
越掙紮他越激動,還不如讓他親個夠。
最後鬆開時,他喘著氣兒張嘴在人唇瓣上咬了一口。抱怨但也親昵:「臨了出門親,非得踩著點兒走。」
方問黎啄了他一口,安撫似的。
將帽子給他戴上才拉著人出去。
方家村不止有方問黎的外婆,陶青魚的外祖家也在。所以這次去要拜訪兩家。
他們目的明確,找準幾家鋪子買了東西,立馬就去方家村。
方家村的位置比寶瓶村要好些,離縣裏近。坐馬車過去,也就兩刻鍾的時間。
馬車剛走進村裏,有人認出阿修,立馬去給方外婆家報信。
等陶青魚兩人下馬車時,就發現方家門口圍了不少人。
陶青魚雖疑惑,但也習慣被人注視。
兩人相攜進了屋,圍觀的人也就散了。這會兒阿修才將帶來的東西搬下來,給老太太歸置好。
陶青魚問:「外婆,他們剛剛看什麽呢?」
方外婆一笑,慢慢道:「也不知道誰傳的,說我家外孫才成親沒多久又重新娶了位夫郎。這不見他迴來,都來瞧瞧。」
陶青魚眨巴眼。
挺誇張,但也合理。
他之前一個人在村裏呆久了,還有人說他和離了不是。
在外婆家坐了會兒,方問黎沒說多少話。
隻看她乏了,方問黎才帶著陶青魚離開。隨後又走了陶青魚外祖家一趟,送了東西,他倆就迴了。
看方問黎興致不高,陶青魚道:「擔心外婆?」
冬日裏,老人日子最是不好過。
「嗯。」
「要不接他去縣裏住著?」
「她不樂意待在縣裏。」
他那娘鮮少往家裏傳音信,他二嫁個商人,常跟出去跑商。
隻迴來了,也不知是想起來要盡一盡孝道才將外婆接去。一來一迴讓人折騰,也沒見外婆多高興。
他那爹娘以前在縣裏鬧得不好看,所以她也厭煩這裏。
陶青魚聽他這話,便沒有再說什麽。
*
方問黎迴來後,陶青魚懶了幾日。
待到天放晴,他忽然收拾衣服,陶青魚還以為他書院又有什麽事。
卻見他也拿了自己的衣服,問去哪兒,才說去山莊。
雖冷,但總窩在家裏也無聊。
既然要去,陶青魚幹脆也幫著一起收拾東西。
梅澗山莊因梅花而聞名,是個清幽之地。
離了縣裏,馬車沿著官道走。
再拐彎往楓山後頭,半山腰上便是梅花叢叢,或紅或白。
山路兩側還有臘梅飄香。
山莊種了百種梅,山上有溪澗垂落,修了亭子藏匿在梅花間。也是縣裏那些喜歡美景的文人騷客廣知的地方。
馬車沿著山路往上。
好在前麵幾日雪不大,沒積起來就化了。
陶青魚也沒跟他搶,放了手轉身出去另拿。
縣裏的柴火靠買,陶青魚屯了一車。
他放下手裏的一捆,瞧見阿修也過來幫忙了,他幹脆進屋給柴夫拿銀子。
冬日裏柴賣得上價,一擔能買二十文。
一個冬季,隻柴火也能用去百文。
付了錢,柴夫出去拉著驢車走了。
阿修拍拍身上的灰塵,片刻又去了隔壁。陶青魚正要留人吃飯,轉眼就不見了人影。
雨夾雪變成了小雪,落在方問黎頭髮上,又悄悄隱去。
陶青魚站在屋簷看他走近。
「你就不留一下阿修吃飯。」
方問黎眼皮一掀:「不留。」
陶青魚笑道:「小氣。」
方問黎站在台階下,雙手圈住陶青魚的腰將人提抱起來。他仰頭看著人,忽然咬了一口眼前的瑩潤下巴。
「嘶——」陶青魚揪他耳朵,「屬狗的。」
方問黎唇貼了貼那淺淺的齒痕,抱著人進了屋。
「下次夫郎做了飯,別叫他。」
陶青魚跟他理論:「你這像樣嗎?」
「嗯。」
「你還嗯!」
四目相對,兩人皆是一笑。
方問黎將人放下,又拉著陶青魚的手捂著。
陶青魚問:「明日去外婆家,要不要出去買點東西?」
方問黎:「不急,明日帶一盒梅花糕,要現出爐的。」
「再買兩身厚實的衣服吧。」
「好。」
冬日黑得快,說話間,屋裏就看不清人了。
陶青魚去將蠟燭點上,兩人關在屋裏吃飯。
陶青魚廚藝不精,這雞湯還是去鋪子裏請教了他小爹爹。他嚐了味兒,不能說不好喝,但也就一般。
也虧得方問黎不挑。
雞湯大半進了他肚子,陶青魚都怕他給自己撐著。
飯後還讓他在屋裏多走走,消消食。
雪大了,落在磚瓦上沙沙作響,聽得人想鑽被窩。
屋裏鬧了半夜,子時才歇下。次日一早,便也是方問黎做好了飯菜,伺候人起床。
收拾齊整,陶青魚還給自己灌了幾杯濃茶下肚。
打了個飽嗝,陶青魚捂著肚子微微皺眉。
方問黎站在他身前,將他毛領圍好的。看哥兒唇紅齒白,又掐著人的腰細細密密落下親吻。
陶青魚已經學乖了。
越掙紮他越激動,還不如讓他親個夠。
最後鬆開時,他喘著氣兒張嘴在人唇瓣上咬了一口。抱怨但也親昵:「臨了出門親,非得踩著點兒走。」
方問黎啄了他一口,安撫似的。
將帽子給他戴上才拉著人出去。
方家村不止有方問黎的外婆,陶青魚的外祖家也在。所以這次去要拜訪兩家。
他們目的明確,找準幾家鋪子買了東西,立馬就去方家村。
方家村的位置比寶瓶村要好些,離縣裏近。坐馬車過去,也就兩刻鍾的時間。
馬車剛走進村裏,有人認出阿修,立馬去給方外婆家報信。
等陶青魚兩人下馬車時,就發現方家門口圍了不少人。
陶青魚雖疑惑,但也習慣被人注視。
兩人相攜進了屋,圍觀的人也就散了。這會兒阿修才將帶來的東西搬下來,給老太太歸置好。
陶青魚問:「外婆,他們剛剛看什麽呢?」
方外婆一笑,慢慢道:「也不知道誰傳的,說我家外孫才成親沒多久又重新娶了位夫郎。這不見他迴來,都來瞧瞧。」
陶青魚眨巴眼。
挺誇張,但也合理。
他之前一個人在村裏呆久了,還有人說他和離了不是。
在外婆家坐了會兒,方問黎沒說多少話。
隻看她乏了,方問黎才帶著陶青魚離開。隨後又走了陶青魚外祖家一趟,送了東西,他倆就迴了。
看方問黎興致不高,陶青魚道:「擔心外婆?」
冬日裏,老人日子最是不好過。
「嗯。」
「要不接他去縣裏住著?」
「她不樂意待在縣裏。」
他那娘鮮少往家裏傳音信,他二嫁個商人,常跟出去跑商。
隻迴來了,也不知是想起來要盡一盡孝道才將外婆接去。一來一迴讓人折騰,也沒見外婆多高興。
他那爹娘以前在縣裏鬧得不好看,所以她也厭煩這裏。
陶青魚聽他這話,便沒有再說什麽。
*
方問黎迴來後,陶青魚懶了幾日。
待到天放晴,他忽然收拾衣服,陶青魚還以為他書院又有什麽事。
卻見他也拿了自己的衣服,問去哪兒,才說去山莊。
雖冷,但總窩在家裏也無聊。
既然要去,陶青魚幹脆也幫著一起收拾東西。
梅澗山莊因梅花而聞名,是個清幽之地。
離了縣裏,馬車沿著官道走。
再拐彎往楓山後頭,半山腰上便是梅花叢叢,或紅或白。
山路兩側還有臘梅飄香。
山莊種了百種梅,山上有溪澗垂落,修了亭子藏匿在梅花間。也是縣裏那些喜歡美景的文人騷客廣知的地方。
馬車沿著山路往上。
好在前麵幾日雪不大,沒積起來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