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穿為爽文女主的綠茶妹妹 作者:誰家糰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科舉舞弊案在前,太後昏迷在後,魏文帝對華貴妃和康王兩母子頗有微詞。
第61章
太後昏迷一日總算醒了過來。
「皇帝。」太後顫巍巍地伸手, 魏文帝一把握住老母親的手,總算鬆了口氣,「母後, 您老可算醒了。」
太後人是醒了,但精神狀態極為衰頹, 像是深受某種刺激般,眼窩凹陷,整個人猶似陷在某種驚懼夢魘當中,太後死死地抓著魏文帝的手,見皇帝好端端地站在自己麵前, 並沒被噩夢中的那幫子惡鬼撕扯成血肉,眼中的恐懼後怕之意方才稍微消散了些。
待禦醫們為太後施針稍穩心神後,方才恢復平靜。
太後定定地望著魏文帝, 蒼老的聲音顫抖的厲害:「哀家夢見他們了,他們都化為厲鬼,向皇帝您索命。」
魏文帝皺眉,塵封的記憶像是徹底劃開一道口子,那些掩埋已久的人一個個鮮活地出現在他腦海裏,但隻一瞬,他便恢復如常。
平靜的麵孔之下是一顆冷酷無情包藏權欲的心,哪怕先太子當的如何如何好, 如何如何得民心受世人擁戴,然而,先太子止步於儲君之位,登上皇位治理江山的是他, 現在誰還記得當年的懷仁先太子,天下人記住的是他魏文帝。
懷仁先太子儲君做的好, 不代表他有能力當好這個皇帝。何況,自古成王敗寇便是如此,能當個讓百姓朝臣稱道的儲君,卻沒本事保住自己,還是怪他計不如人。
魏文帝擅長給自己洗腦,從不認為當年殺兄奪位是什麽大逆不道的人倫慘事。
「皇帝,哀家心緒難寧……」太後還想說什麽,忽的看見旁邊的吳皇後,話鋒一轉,「皇後,辛苦你同皇帝守了哀家這麽久,你也累了,先迴去吧。」
吳皇後恭順應了聲,轉身退出殿內。
魏文帝知道太後要提及陳年舊事,瞥了一眼大監,大監心領神會,將闔宮的太監宮女一併帶了出去,並掩上殿門。
大監守在寢殿外,對宮人道:「太後宮裏的事,不許傳出去一個字。」
宮人們齊聲應諾。
殿內寂靜無聲。
魏文帝沉默半晌,開口道:「母後,當年事已成定局。朕不認為先太子登上皇位,就會放過我,帝王身側豈容他人安睡?先太子隻是擅長偽裝蒙蔽先帝,蒙蔽世人,沽名釣譽罷了。」
「哀家知道勝者王敗者寇的道理,隻是當年清算的手段太過了……」老弱婦孺皆無一人逃過,因這場奪權之變牽扯的無辜者更是多不勝數,太後篤信佛理的這些年,越來越相信因果報應,「如今康王和太子的爭端莫不如當年的魏王和先太子?」
康王和太子的爭鬥,不就是當年的輪迴嗎?
這都是她的親孫兒,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是太後願意看見的。太子贏了,早晚得清算康王,康王贏了,太子又豈有活路。
魏文帝臉色沉了沉。
「百業經是先皇後最喜歡研讀的經書,哀家親手抄寫的……藏了……藏了……她一定是在提醒哀家,提醒哀家……」
太後望著帷幔頂端繁複的雲紋,恍若迴到當年她與先皇後把手言歡的日子,先皇後是個真正心善的人,教導的先太子亦是謙和正直。可太過善良的人,在吃人的皇宮裏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先皇後至死都不知道,她的死是她一手促成。
*
魏文帝心情沉重地離開慈寧宮,迴到禦書房翻看那則《百業經》,顧九卿抄寫的那捲,為避免太後傷情傷神,他便拿走了。
魏文帝看了幾眼,便煩躁地丟於一邊。
太後雖禮佛多年,佛經種類繁多,卻從不讀百業經。這涉及到太後和已故先皇後之間的隱秘,鮮少有人知。
魏文帝懷疑尚有先太子黨派的餘孽存世,意圖興風作浪。
魏文帝沉著臉問:「顧九卿呢?」
大監上前迴話:「迴稟陛下,顧九卿已被收押進天牢。」
魏文帝沉思道:「傳朕口諭,讓大理寺提審顧九卿。」
大理寺由六皇子司馬睿主管,康王和太子的鬥爭中,一直持中立之態。魏文帝讓大理寺去審,便是為了避免康王和太子插手。
就在司馬睿為顧九卿入獄之事與方諸商討,如何才能不讓魏文帝生疑地將顧九卿的案子交到大理寺手中,就收到宮裏傳來的口諭,讓大理寺主審此案。
這簡直是喜從天降,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樣一來,既可借公務之便見到顧九卿,彌補自己的相思之苦,又可幫助顧九卿洗刷冤屈。
司馬睿對顧九卿有一種迷之自信,天下女子唯有顧九卿最好,他從不認為顧九卿會傷害別人,更不會認為顧九卿會幫著康王參與奪權爭鬥。
所以,顧九卿是冤枉的,定是那太子妃不做人。
方諸見司馬睿似乎高興的忘乎所以,怕他去天牢問案時被人瞧出端倪,故而提醒道:「六殿下,在外人眼裏,顧大姑娘可是康王的未婚妻,如果被人瞧出你對她的情意,估計旁人就要認為你為情徇私。」
司馬睿沉浸在可以光明正大見顧九卿的喜悅中,差點都忘了顧九卿還等著他呈冤。
「先生說的對,我得多想一些問題『審問』九卿,這樣便能多同她說說話。」司馬睿一掃方才聽說顧九卿入獄的陰霾,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飛奔至天牢,「如果有機會獨處就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第61章
太後昏迷一日總算醒了過來。
「皇帝。」太後顫巍巍地伸手, 魏文帝一把握住老母親的手,總算鬆了口氣,「母後, 您老可算醒了。」
太後人是醒了,但精神狀態極為衰頹, 像是深受某種刺激般,眼窩凹陷,整個人猶似陷在某種驚懼夢魘當中,太後死死地抓著魏文帝的手,見皇帝好端端地站在自己麵前, 並沒被噩夢中的那幫子惡鬼撕扯成血肉,眼中的恐懼後怕之意方才稍微消散了些。
待禦醫們為太後施針稍穩心神後,方才恢復平靜。
太後定定地望著魏文帝, 蒼老的聲音顫抖的厲害:「哀家夢見他們了,他們都化為厲鬼,向皇帝您索命。」
魏文帝皺眉,塵封的記憶像是徹底劃開一道口子,那些掩埋已久的人一個個鮮活地出現在他腦海裏,但隻一瞬,他便恢復如常。
平靜的麵孔之下是一顆冷酷無情包藏權欲的心,哪怕先太子當的如何如何好, 如何如何得民心受世人擁戴,然而,先太子止步於儲君之位,登上皇位治理江山的是他, 現在誰還記得當年的懷仁先太子,天下人記住的是他魏文帝。
懷仁先太子儲君做的好, 不代表他有能力當好這個皇帝。何況,自古成王敗寇便是如此,能當個讓百姓朝臣稱道的儲君,卻沒本事保住自己,還是怪他計不如人。
魏文帝擅長給自己洗腦,從不認為當年殺兄奪位是什麽大逆不道的人倫慘事。
「皇帝,哀家心緒難寧……」太後還想說什麽,忽的看見旁邊的吳皇後,話鋒一轉,「皇後,辛苦你同皇帝守了哀家這麽久,你也累了,先迴去吧。」
吳皇後恭順應了聲,轉身退出殿內。
魏文帝知道太後要提及陳年舊事,瞥了一眼大監,大監心領神會,將闔宮的太監宮女一併帶了出去,並掩上殿門。
大監守在寢殿外,對宮人道:「太後宮裏的事,不許傳出去一個字。」
宮人們齊聲應諾。
殿內寂靜無聲。
魏文帝沉默半晌,開口道:「母後,當年事已成定局。朕不認為先太子登上皇位,就會放過我,帝王身側豈容他人安睡?先太子隻是擅長偽裝蒙蔽先帝,蒙蔽世人,沽名釣譽罷了。」
「哀家知道勝者王敗者寇的道理,隻是當年清算的手段太過了……」老弱婦孺皆無一人逃過,因這場奪權之變牽扯的無辜者更是多不勝數,太後篤信佛理的這些年,越來越相信因果報應,「如今康王和太子的爭端莫不如當年的魏王和先太子?」
康王和太子的爭鬥,不就是當年的輪迴嗎?
這都是她的親孫兒,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是太後願意看見的。太子贏了,早晚得清算康王,康王贏了,太子又豈有活路。
魏文帝臉色沉了沉。
「百業經是先皇後最喜歡研讀的經書,哀家親手抄寫的……藏了……藏了……她一定是在提醒哀家,提醒哀家……」
太後望著帷幔頂端繁複的雲紋,恍若迴到當年她與先皇後把手言歡的日子,先皇後是個真正心善的人,教導的先太子亦是謙和正直。可太過善良的人,在吃人的皇宮裏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先皇後至死都不知道,她的死是她一手促成。
*
魏文帝心情沉重地離開慈寧宮,迴到禦書房翻看那則《百業經》,顧九卿抄寫的那捲,為避免太後傷情傷神,他便拿走了。
魏文帝看了幾眼,便煩躁地丟於一邊。
太後雖禮佛多年,佛經種類繁多,卻從不讀百業經。這涉及到太後和已故先皇後之間的隱秘,鮮少有人知。
魏文帝懷疑尚有先太子黨派的餘孽存世,意圖興風作浪。
魏文帝沉著臉問:「顧九卿呢?」
大監上前迴話:「迴稟陛下,顧九卿已被收押進天牢。」
魏文帝沉思道:「傳朕口諭,讓大理寺提審顧九卿。」
大理寺由六皇子司馬睿主管,康王和太子的鬥爭中,一直持中立之態。魏文帝讓大理寺去審,便是為了避免康王和太子插手。
就在司馬睿為顧九卿入獄之事與方諸商討,如何才能不讓魏文帝生疑地將顧九卿的案子交到大理寺手中,就收到宮裏傳來的口諭,讓大理寺主審此案。
這簡直是喜從天降,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樣一來,既可借公務之便見到顧九卿,彌補自己的相思之苦,又可幫助顧九卿洗刷冤屈。
司馬睿對顧九卿有一種迷之自信,天下女子唯有顧九卿最好,他從不認為顧九卿會傷害別人,更不會認為顧九卿會幫著康王參與奪權爭鬥。
所以,顧九卿是冤枉的,定是那太子妃不做人。
方諸見司馬睿似乎高興的忘乎所以,怕他去天牢問案時被人瞧出端倪,故而提醒道:「六殿下,在外人眼裏,顧大姑娘可是康王的未婚妻,如果被人瞧出你對她的情意,估計旁人就要認為你為情徇私。」
司馬睿沉浸在可以光明正大見顧九卿的喜悅中,差點都忘了顧九卿還等著他呈冤。
「先生說的對,我得多想一些問題『審問』九卿,這樣便能多同她說說話。」司馬睿一掃方才聽說顧九卿入獄的陰霾,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飛奔至天牢,「如果有機會獨處就好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