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清白在人間!之後這句話就成了她活著的唯一理由。
發配的路上沒有人照拂,隻有無盡的屈辱和鞭打,她和母親相互依偎,忍辱前行,那一路路途遙遠又艱苦,走時隊伍裏有百來人,有六十來歲的老婦,也有五六歲的稚童,走到一半路程,隻剩下一半的人數。那時每一日早起,就是先看看睡在身邊的人是不是還在唿吸。那時她便想著也許下一個的便是自己,但比那更糟糕的情況是,母親率先倒下了,在她懷裏咽下最後一口氣時瘦得皮包骨,卻還是笑著在安慰她。
「活下去!」是母親對她說得最後一句話,她想要大喊,她想要大哭,可發現那時她已經沒有了淚水。
半年的光景,家破人亡,她隻身一人,被枷鎖捆束縛住手,被鐵鏈銬上腳,就連仰頭看向天,都成了奢侈。吃不飽,穿不暖,腳下的鞋子爛了,每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疼痛,她時常想死也許是一種解脫,但每每絕望之時,不忘的始終是父親那句要留清白在人間,還有母親那句,活下去。
她被派到邊境的軍營裏做飯,在那全是男兒的地方裏,她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處境可想而知。她每日以鍋灰掩麵,戰戰兢兢的生存,可有一天,也難道厄運,一個軍官在夜裏把她堵在了火房裏。
她連喊帶叫,連吼帶躲的拚命往外麵跑,跑不過就摔東西,動靜鬧得非常大,倒是引來了別的士兵,但他們像看熱鬧一般,居然在旁觀吹口哨喝彩。那一刻,她的心如死灰!想著莫不如就這麽算了吧,一死百了!然而她沒想到的是,為難時機,她遇見了她的貴人,至少當時以為是!
威風凜凜的大將軍穿著鎧甲,一聲嗬斥嚇退了所有人,那個軍官被處以軍法,一百軍棍,竟活活打死了他,那是她第一次知道權力意味著什麽。有了這次的教訓,軍中不再有人欺負她,她也對將軍心存感激,時不時的做些小食給將軍送去。那將軍不貪食,也不好色,麵如冷色,時常緊皺一雙眉,後來她才知道他是皇上親封的將軍,名喚餘知榮。
她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跪在他腳下,訴說著自家的冤屈,誰知那將軍是冷笑著,說了一句她聽不懂的話,他笑她太天真!是啊,太天真,人家一個軍功赫赫的大將軍憑什麽趟這趟渾水。她理解,也沒有強求什麽,隻是還是一如既往的送小食給他當成夜晚勞累之時充飢用。
一切態度的轉變是因為一件東西,餘知榮發現了她通音律。那時不知為何在餘知榮的大帳中有一把上好的古琴,她也隻是看了多兩眼,餘知榮驚詫的問她會彈琴麽,她點點頭。聽她熟練的彈琴,從此之後,餘知榮的眼神都變了。他說隻要她做一件事,他就會幫她一家洗刷冤屈。那時的她,別說一件事,就是要她的命都願意做交換。
從此之後,夏怡死了,多了一個叫陸裳的女子。
陸裳有了住處,在另一個繁華的市井之間,她有了安身之所,可以說衣食無憂,每日要做的事便是撫琴練琴,餘知榮始終未透露要她做的事是什麽,她也隻能等待。餘知榮從來不會來找她,要傳達什麽消息,多數情況也都是靠著身邊的副將,那個似乎是磕巴的謝忠。
這樣一晃,過去了一年半,她終於等來了餘知榮交代的事———服侍一個男人。這樣的處境下,她也不奢望能夠保證自己的清白,她撫著琴,在那男人從後抱住她時,沒有掙紮!
生活真的很苦,苦到熟讀四書五經、守著三綱五常禮教思想教化下把貞潔看的比生命重要的大家閨秀屈服了,苦到彈琴下棋這般陶冶情操的風雅消遣變成了勾引男人的手段,苦到了她明明知道餘知榮殺掉夏怡,為自己重新捏造身份,一些列精密的計劃,恰到好處的讓她和那男子相遇另有目的,但她為父親、為家的清白,甘願的成了一枚聽話的棋子。
那男人年紀比她長了近二十歲,不怒自威,很少說話,但很喜歡聽她彈琴,她不知道餘知榮為什麽費這麽大的勁讓她討得那男人的歡心,她對男人的身份也不感興趣,她隻盼望著餘知榮答應她的事能快點做到,可沒等到那一天,情況就變了。男人是她生命中過客,某一天就沒有再過來了。後來她無數次的催促餘知榮實現當初的諾言,可等來的便是她的小腹慢慢隆起,直到那一刻,她才明白餘知榮的目的為何————她懷上那男人的孩子。
謝忠把她護送往另一座城市,無聲無息的,她看著肚子越來越大...
彼時的她料想到大概率,餘知榮不會真的幫她的家族洗刷冤屈,她想過幹脆逃走自己想辦法算了,可摸著隆起的肚子,她又不忍心再經歷一遍從前的苦難了,她無依無靠,無法安身立命,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何況她的孩子。
在憂慮擔憂中,她努力的喝著那些她不喜卻有營養的雞湯,日日彈著令她痛恨的古琴,效仿起記憶中母親的溫柔同肚子裏的孩子溫聲細語,那是她在世上唯一的親人了,她不再獨身一人了。
在那樣的複雜的情緒中,她迎來了她的孩子,她也又一次見到了餘知榮,餘知榮看著那個健康的男孩子竟然破天荒的笑了,好像那是他的孩子一般。見此時機,陸裳便提出證明父親清白這件事,她沒有強求餘知榮要做什麽,隻求他指一條路給她,將來她入京磕頭找巡撫也好,攔轎告禦狀也好,這些都由她自己承擔。
發配的路上沒有人照拂,隻有無盡的屈辱和鞭打,她和母親相互依偎,忍辱前行,那一路路途遙遠又艱苦,走時隊伍裏有百來人,有六十來歲的老婦,也有五六歲的稚童,走到一半路程,隻剩下一半的人數。那時每一日早起,就是先看看睡在身邊的人是不是還在唿吸。那時她便想著也許下一個的便是自己,但比那更糟糕的情況是,母親率先倒下了,在她懷裏咽下最後一口氣時瘦得皮包骨,卻還是笑著在安慰她。
「活下去!」是母親對她說得最後一句話,她想要大喊,她想要大哭,可發現那時她已經沒有了淚水。
半年的光景,家破人亡,她隻身一人,被枷鎖捆束縛住手,被鐵鏈銬上腳,就連仰頭看向天,都成了奢侈。吃不飽,穿不暖,腳下的鞋子爛了,每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疼痛,她時常想死也許是一種解脫,但每每絕望之時,不忘的始終是父親那句要留清白在人間,還有母親那句,活下去。
她被派到邊境的軍營裏做飯,在那全是男兒的地方裏,她一個十四歲的少女,處境可想而知。她每日以鍋灰掩麵,戰戰兢兢的生存,可有一天,也難道厄運,一個軍官在夜裏把她堵在了火房裏。
她連喊帶叫,連吼帶躲的拚命往外麵跑,跑不過就摔東西,動靜鬧得非常大,倒是引來了別的士兵,但他們像看熱鬧一般,居然在旁觀吹口哨喝彩。那一刻,她的心如死灰!想著莫不如就這麽算了吧,一死百了!然而她沒想到的是,為難時機,她遇見了她的貴人,至少當時以為是!
威風凜凜的大將軍穿著鎧甲,一聲嗬斥嚇退了所有人,那個軍官被處以軍法,一百軍棍,竟活活打死了他,那是她第一次知道權力意味著什麽。有了這次的教訓,軍中不再有人欺負她,她也對將軍心存感激,時不時的做些小食給將軍送去。那將軍不貪食,也不好色,麵如冷色,時常緊皺一雙眉,後來她才知道他是皇上親封的將軍,名喚餘知榮。
她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跪在他腳下,訴說著自家的冤屈,誰知那將軍是冷笑著,說了一句她聽不懂的話,他笑她太天真!是啊,太天真,人家一個軍功赫赫的大將軍憑什麽趟這趟渾水。她理解,也沒有強求什麽,隻是還是一如既往的送小食給他當成夜晚勞累之時充飢用。
一切態度的轉變是因為一件東西,餘知榮發現了她通音律。那時不知為何在餘知榮的大帳中有一把上好的古琴,她也隻是看了多兩眼,餘知榮驚詫的問她會彈琴麽,她點點頭。聽她熟練的彈琴,從此之後,餘知榮的眼神都變了。他說隻要她做一件事,他就會幫她一家洗刷冤屈。那時的她,別說一件事,就是要她的命都願意做交換。
從此之後,夏怡死了,多了一個叫陸裳的女子。
陸裳有了住處,在另一個繁華的市井之間,她有了安身之所,可以說衣食無憂,每日要做的事便是撫琴練琴,餘知榮始終未透露要她做的事是什麽,她也隻能等待。餘知榮從來不會來找她,要傳達什麽消息,多數情況也都是靠著身邊的副將,那個似乎是磕巴的謝忠。
這樣一晃,過去了一年半,她終於等來了餘知榮交代的事———服侍一個男人。這樣的處境下,她也不奢望能夠保證自己的清白,她撫著琴,在那男人從後抱住她時,沒有掙紮!
生活真的很苦,苦到熟讀四書五經、守著三綱五常禮教思想教化下把貞潔看的比生命重要的大家閨秀屈服了,苦到彈琴下棋這般陶冶情操的風雅消遣變成了勾引男人的手段,苦到了她明明知道餘知榮殺掉夏怡,為自己重新捏造身份,一些列精密的計劃,恰到好處的讓她和那男子相遇另有目的,但她為父親、為家的清白,甘願的成了一枚聽話的棋子。
那男人年紀比她長了近二十歲,不怒自威,很少說話,但很喜歡聽她彈琴,她不知道餘知榮為什麽費這麽大的勁讓她討得那男人的歡心,她對男人的身份也不感興趣,她隻盼望著餘知榮答應她的事能快點做到,可沒等到那一天,情況就變了。男人是她生命中過客,某一天就沒有再過來了。後來她無數次的催促餘知榮實現當初的諾言,可等來的便是她的小腹慢慢隆起,直到那一刻,她才明白餘知榮的目的為何————她懷上那男人的孩子。
謝忠把她護送往另一座城市,無聲無息的,她看著肚子越來越大...
彼時的她料想到大概率,餘知榮不會真的幫她的家族洗刷冤屈,她想過幹脆逃走自己想辦法算了,可摸著隆起的肚子,她又不忍心再經歷一遍從前的苦難了,她無依無靠,無法安身立命,連自己都養活不了,何況她的孩子。
在憂慮擔憂中,她努力的喝著那些她不喜卻有營養的雞湯,日日彈著令她痛恨的古琴,效仿起記憶中母親的溫柔同肚子裏的孩子溫聲細語,那是她在世上唯一的親人了,她不再獨身一人了。
在那樣的複雜的情緒中,她迎來了她的孩子,她也又一次見到了餘知榮,餘知榮看著那個健康的男孩子竟然破天荒的笑了,好像那是他的孩子一般。見此時機,陸裳便提出證明父親清白這件事,她沒有強求餘知榮要做什麽,隻求他指一條路給她,將來她入京磕頭找巡撫也好,攔轎告禦狀也好,這些都由她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