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一千塊也請不到我。」金馳說完,不由得自怨自艾起來。
說這麽驕傲的話,做如此卑微的事,上趕著來給她和別的男人約會當廚師和服務員。
金馳幽怨的看了一眼郝嘉,郝嘉不解其意,給他轉了一千二。
金馳不收,說:「我開玩笑的。」
郝嘉說:「我知道錢不能表達感謝,你幫了我好多次了……」
金馳聽不下去,把話截斷,乞求般的望著郝嘉:「別說這麽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的話好嗎?」
郝嘉噤聲,愣住了,隨後有恃無恐的說道:「好吧,那不給錢了,反正巨難吃,你發揮失常了。」
金馳臉色一沉,心中暗罵,你和別的男人單獨吃飯,我能不發揮失常嗎?
郝嘉自知失言,哄道:「怎麽啦?」金馳沒說話,不自覺的噘嘴掩飾失落的內心。
第20章 精神內耗
又到了離家的時間,頭一天晚上郝嘉收拾好行李,奶奶知道孫女要走,說道:「等你有時間去養老院找來奶奶。」
郝嘉笑道:「知道了奶奶,爸讓您過完元宵節再去呢。」
「元宵節吃元宵,我記得,你也要吃。」
她等不到元宵節就要走,不想被家裏知道失業的事,還要裝出忙著迴去上班的樣子。
郝運來路過奶奶的臥室門口,看到郝嘉收拾好的行李,也裝作不經意的悠悠說道:「咱國家這高鐵,每小時平均時速高達三百多公裏,什麽概念?」
郝嘉知道他想說什麽,迴家的路不長,讓她常迴來,她既想滿足父親的願望,又經不起他的暗中催促和掛念,她說:「什麽概念,爸,您知道嗎?我從我家折騰到火車站的時間,和在火車上的時間一樣長。」
「那你就早點出門。」郝運來說完,唱著歌走了。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的,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唿喚
歸來吧 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郝運來的歌聲從高昂到悠遠,郝嘉聽出一絲落寞的味道。
離開故鄉,剝離人情關係,撕下身份標籤,郝嘉又可以隻做自己了。
以往新的一年,郝嘉總是會象徵性的列幾個美好願望,努力目標,不過都在忙忙碌碌的瑣碎生活裏逐漸淡忘,成為打臉自嘲的 g。
所以今年索性沒有。
沒有期待,沒有目標,也是生活的一種,郝嘉想。
郝嘉一直從事的書店零售是實體行業,這些年不景氣,書店主打的是體驗感,賣的是高昂的文創產品,至於書籍,在網上買要比實體書店便宜的多,書店打折還要購買儲值卡,這跟理髮店推薦顧客辦卡後打折是一樣的,令人反感。
郝嘉也在考慮自己是不是能從這次找工作的機會中讓自己轉型,事與願違的是,即使在招聘旺季,都沒有收到幾份麵試通知。
郝嘉大學所學專業是英語,中學時期她的英語成績突出,這也一度讓她自信,高考後,她正與郝運來處於關係緊張的時候,關於大學城市,專業誌願的填報,她沒有與郝運來商量,她隻想盡快離開家。
她的誌願填報,不是對未來職業的夢想期許,更多的隻是她的分數與所報院校的匹配,和僅是在當時,對英語的信心。
郝嘉想,英語是一門語言,能讓她開啟對世界的認知。
在參加沈茹老師葬禮時,拿迴來的畫冊,讓郝嘉迴憶起她當年對繪畫的熱愛,也想過學習美術,當時成績一般的同學,高中後臨時抱佛腳學習美術,她也想過,但高二分班之後,郝嘉的成績突飛猛進,令老師都意想不到,大可不必走美術特長這條路,這也讓她放棄了這個選擇。
進入大學之後,英語成績不錯的同學同時被拉到一個起跑線上,郝嘉並沒有優勢,她的口語不標準,沒有自信張口。
苦練了很久,終於能混到平均水平。
但這也讓她逐漸失去了高中時候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直到大學畢業後,郝嘉發現英語專業的就業優勢不理想,她的同學有的考研,有的出國,她沒有選擇考研的原因,還是因為想要盡早獨立,雖然她在大學時期已經靠勤工儉學不再朝郝運來身手要錢。
沒有再深造,步入社會工作後的職業,看上去非常寬泛,需要英語專業的崗位雖多,但到底做哪個行業,郝嘉誤打誤撞的先是做了兩年商場運營,後來來到文創書店,這一幹五年時間,轉眼已經到了三十歲。
當邁入三十歲時,郝嘉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清晰,在日復一日的繁忙工作中被推著走,如果不是這次失業,她恐怕還在逃避職業危機。
能做什麽,想做什麽,成為郝嘉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她在書店工作時,覺得自己擅長與人交流,而工作之外,她又覺得自己有一定的社交障礙,這讓她陷入精神內耗。
這種無形的內耗消耗著她的能量,而產生的負能又逐步吞噬著她的自信。
在書店工作時,店裏經常承辦各種主題的講座,郝嘉對心理方麵的講座感興趣,有時會去聽,自己也買了書學,這應該是內心主動尋求的自救。
下午正在房間看書時,房東大爺突然給郝嘉打電話, 突如其來毫無緣由的厲聲催促:「你什麽時候把物業費交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說這麽驕傲的話,做如此卑微的事,上趕著來給她和別的男人約會當廚師和服務員。
金馳幽怨的看了一眼郝嘉,郝嘉不解其意,給他轉了一千二。
金馳不收,說:「我開玩笑的。」
郝嘉說:「我知道錢不能表達感謝,你幫了我好多次了……」
金馳聽不下去,把話截斷,乞求般的望著郝嘉:「別說這麽讓人雞皮疙瘩掉一地的話好嗎?」
郝嘉噤聲,愣住了,隨後有恃無恐的說道:「好吧,那不給錢了,反正巨難吃,你發揮失常了。」
金馳臉色一沉,心中暗罵,你和別的男人單獨吃飯,我能不發揮失常嗎?
郝嘉自知失言,哄道:「怎麽啦?」金馳沒說話,不自覺的噘嘴掩飾失落的內心。
第20章 精神內耗
又到了離家的時間,頭一天晚上郝嘉收拾好行李,奶奶知道孫女要走,說道:「等你有時間去養老院找來奶奶。」
郝嘉笑道:「知道了奶奶,爸讓您過完元宵節再去呢。」
「元宵節吃元宵,我記得,你也要吃。」
她等不到元宵節就要走,不想被家裏知道失業的事,還要裝出忙著迴去上班的樣子。
郝運來路過奶奶的臥室門口,看到郝嘉收拾好的行李,也裝作不經意的悠悠說道:「咱國家這高鐵,每小時平均時速高達三百多公裏,什麽概念?」
郝嘉知道他想說什麽,迴家的路不長,讓她常迴來,她既想滿足父親的願望,又經不起他的暗中催促和掛念,她說:「什麽概念,爸,您知道嗎?我從我家折騰到火車站的時間,和在火車上的時間一樣長。」
「那你就早點出門。」郝運來說完,唱著歌走了。
天邊飄過,故鄉的雲。
它不停的,向我召喚。
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
有個聲音在對我唿喚
歸來吧 歸來喲
浪跡天涯的遊子……
郝運來的歌聲從高昂到悠遠,郝嘉聽出一絲落寞的味道。
離開故鄉,剝離人情關係,撕下身份標籤,郝嘉又可以隻做自己了。
以往新的一年,郝嘉總是會象徵性的列幾個美好願望,努力目標,不過都在忙忙碌碌的瑣碎生活裏逐漸淡忘,成為打臉自嘲的 g。
所以今年索性沒有。
沒有期待,沒有目標,也是生活的一種,郝嘉想。
郝嘉一直從事的書店零售是實體行業,這些年不景氣,書店主打的是體驗感,賣的是高昂的文創產品,至於書籍,在網上買要比實體書店便宜的多,書店打折還要購買儲值卡,這跟理髮店推薦顧客辦卡後打折是一樣的,令人反感。
郝嘉也在考慮自己是不是能從這次找工作的機會中讓自己轉型,事與願違的是,即使在招聘旺季,都沒有收到幾份麵試通知。
郝嘉大學所學專業是英語,中學時期她的英語成績突出,這也一度讓她自信,高考後,她正與郝運來處於關係緊張的時候,關於大學城市,專業誌願的填報,她沒有與郝運來商量,她隻想盡快離開家。
她的誌願填報,不是對未來職業的夢想期許,更多的隻是她的分數與所報院校的匹配,和僅是在當時,對英語的信心。
郝嘉想,英語是一門語言,能讓她開啟對世界的認知。
在參加沈茹老師葬禮時,拿迴來的畫冊,讓郝嘉迴憶起她當年對繪畫的熱愛,也想過學習美術,當時成績一般的同學,高中後臨時抱佛腳學習美術,她也想過,但高二分班之後,郝嘉的成績突飛猛進,令老師都意想不到,大可不必走美術特長這條路,這也讓她放棄了這個選擇。
進入大學之後,英語成績不錯的同學同時被拉到一個起跑線上,郝嘉並沒有優勢,她的口語不標準,沒有自信張口。
苦練了很久,終於能混到平均水平。
但這也讓她逐漸失去了高中時候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直到大學畢業後,郝嘉發現英語專業的就業優勢不理想,她的同學有的考研,有的出國,她沒有選擇考研的原因,還是因為想要盡早獨立,雖然她在大學時期已經靠勤工儉學不再朝郝運來身手要錢。
沒有再深造,步入社會工作後的職業,看上去非常寬泛,需要英語專業的崗位雖多,但到底做哪個行業,郝嘉誤打誤撞的先是做了兩年商場運營,後來來到文創書店,這一幹五年時間,轉眼已經到了三十歲。
當邁入三十歲時,郝嘉意識到自己的職業規劃不清晰,在日復一日的繁忙工作中被推著走,如果不是這次失業,她恐怕還在逃避職業危機。
能做什麽,想做什麽,成為郝嘉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她在書店工作時,覺得自己擅長與人交流,而工作之外,她又覺得自己有一定的社交障礙,這讓她陷入精神內耗。
這種無形的內耗消耗著她的能量,而產生的負能又逐步吞噬著她的自信。
在書店工作時,店裏經常承辦各種主題的講座,郝嘉對心理方麵的講座感興趣,有時會去聽,自己也買了書學,這應該是內心主動尋求的自救。
下午正在房間看書時,房東大爺突然給郝嘉打電話, 突如其來毫無緣由的厲聲催促:「你什麽時候把物業費交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