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頁
不讓女兒上桌?行,那就都別吃 作者:語喬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估摸著有五六兩重吧?」
人群熱烈討論,激動異常。
馮大快速又挖了幾鋤頭,出來好幾個拳頭大小的塊狀物,他欣喜的彎腰撿起,捧到水清麵前,水清拿過一個後,隨後方才遞給老村長範七爺等人觀看。
老村長範七爺等人拿在手上仔細觀看,良久長長鬆了一口氣,同樣激動道:「真的是何首烏!」
「咱們成功種出何首烏了。」
「想不到何首烏也能像水稻小麥一樣種出來。」
水清心裏默默的想,何止能種出來吶,畝產還特別高呢!
據書籍上說,何首烏畝產量新鮮的能達到兩千公斤,也就是四千斤!
山水村自然不能和華國科學化規模化種植相比,但品種相同畝產量有個一半應該不難,那就是兩千斤;而畝產量是按照何首烏生長兩三年的時間算的,年限不夠自然達不到,長了一年,畝產量七八百斤應該差不多。
第468章 藥材收穫
生長一年的畝產量按照七八百斤、一斤二百一十文算。
水清快速算出畝產量的收益是一百四十多兩!
這已經不是高出水稻小麥多少了,而是直接天上地下!
並且這還隻是長了一年的產量,後麵隨著年限拉長,畝產量的收益還能增加...
老村長掂了掂手掌上的黑坨坨,「估摸有半斤重,老大老二老三,你們一塊下地,將這一畝全部挖出來看看畝產量能達到多少!」
老村長隻對自家三個兒子吩咐,但村子上漢子聽到後,齊齊下了地。
藥材不用搶收,大傢夥沒有以往秋收時的緊急,帶著鋤頭準備看完水清家的畝收再挖自家的對比一下。
聽到老村長的話後,跳下田埂開挖!
上百個漢子同時幹活,一個人隻負責幾個平方,沒一會一畝地挖好,何首烏一個不剩的裝到竹筐裏。
胡文華上前將竹筐一個一個掂了掂,估算道:「大概有一千七百斤。」
場麵先是寂靜,隨後跟水進了熱油鍋裏,炸開了!
「一千七百斤,怪怪我算不過來了,那是多少銀子?」
「丁叔說年限長的四百多文,年限短的兩百多文,按年限短的算也有兩百多文一斤,我、我也算不過來!」
「沒有估算錯?一畝能有這麽多?這快和土豆產量一樣了啊。」
「咋可能錯?文華的手跟秤一樣,不是十足的準,也不可能差多少!再說了你看這幾大筐子啊,上千斤肯定是有的,這上千了得賣多少銀子?」
.....
張嬸子不住的咽口水,驚得說不出來話。
她看向身旁的兒子閨女,張了張嘴:「多少?」
金牛小草同時搖頭:「我、我怕算錯了。」
他們跟著學舍學過算術,已經算出,但數額太過巨大,他們怕算錯了,根本不敢說出來。
老村長範七爺也算出來了,拄著拐杖的手抖的更狠了。
他們幾家是跟著水清一起種的,他們漚肥沒水清家多,肥力不夠,畝產量比不上水清家,但差距應該不會太大;
就算差的大,一千斤也會有,那就是二百多兩銀子!
一畝地能有二百多兩的收益,放在以往打死也不敢想啊。
年歲大的當場好幾個被扶著迴去躺著了,讓年輕人負責收藥材。
所有人又轉移到許婆婆的地裏。
這是今年才種的,還是一百多個漢子齊齊開挖,沒一會全部裝進竹筐抬了過來。
這次明顯比拳頭小多了,最大的也才開窩的雞蛋般大小,大多比鳥蛋大一些。
又是胡文華上前掂重量,報出一個數:「一共六百五十斤。」
有了前麵的對比,在場的人立即七嘴八舌總結經驗:「這一年的明顯小多了,看來還能長,從一年長到兩年,就是從鳥蛋、開窩雞蛋大小長到拳頭大小。」
「那兩年到三年的是不是還能長更大?咱們要是再讓其繼續在地裏長,是不是還能長大?」
「對啊,丁叔不是說了嗎?年限長的價格翻了一番呢!」
「但也有風險啊,你們想要是夏季再要是發洪水了咋辦?或者一直下雨泡爛了咋辦?那不是目前的也沒了?」
聽到這兒,所有人陷入沉思。
又有人提出來:「況且咱們現在隻知道兩年的,三年、四年、五年的也不知道啥樣,一直不收,假如後麵不長了或者在地裏爛了壞了呢?」
這個水清倒是知道,人工種植的三年一般效益最大化,五年往後基本不長了,所以單單論重量的話最多五年,控製風險的話三年採收最好。
她開口道:「很簡單,我的地今年隻收一半,剩下的到明年就是三年了,明年剩下的畝數再挖一半,和今年對比一下就能知道畝產量高了多少;
剩下的每到下一年再挖一半,這樣對比下去應該就知道了,與此同時每年採收過後的繼續種植,循環往復,既能知曉每個年數的畝產量,也能控製風險,每年都有收益。」
張嬸子聽完,第一個舉手,大聲附和:「這個主意好!水清我跟著你也這樣做!」
這次種藥材,她家又是跟著水清第一批種!並且全部土地全部用來種藥材了。
哪怕隻收一半畝數,十多畝何首烏她不知道具體能掙多少銀子,但必然不少!這麽多銀子,她根本不愁幾個兒子的房子婚事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人群熱烈討論,激動異常。
馮大快速又挖了幾鋤頭,出來好幾個拳頭大小的塊狀物,他欣喜的彎腰撿起,捧到水清麵前,水清拿過一個後,隨後方才遞給老村長範七爺等人觀看。
老村長範七爺等人拿在手上仔細觀看,良久長長鬆了一口氣,同樣激動道:「真的是何首烏!」
「咱們成功種出何首烏了。」
「想不到何首烏也能像水稻小麥一樣種出來。」
水清心裏默默的想,何止能種出來吶,畝產還特別高呢!
據書籍上說,何首烏畝產量新鮮的能達到兩千公斤,也就是四千斤!
山水村自然不能和華國科學化規模化種植相比,但品種相同畝產量有個一半應該不難,那就是兩千斤;而畝產量是按照何首烏生長兩三年的時間算的,年限不夠自然達不到,長了一年,畝產量七八百斤應該差不多。
第468章 藥材收穫
生長一年的畝產量按照七八百斤、一斤二百一十文算。
水清快速算出畝產量的收益是一百四十多兩!
這已經不是高出水稻小麥多少了,而是直接天上地下!
並且這還隻是長了一年的產量,後麵隨著年限拉長,畝產量的收益還能增加...
老村長掂了掂手掌上的黑坨坨,「估摸有半斤重,老大老二老三,你們一塊下地,將這一畝全部挖出來看看畝產量能達到多少!」
老村長隻對自家三個兒子吩咐,但村子上漢子聽到後,齊齊下了地。
藥材不用搶收,大傢夥沒有以往秋收時的緊急,帶著鋤頭準備看完水清家的畝收再挖自家的對比一下。
聽到老村長的話後,跳下田埂開挖!
上百個漢子同時幹活,一個人隻負責幾個平方,沒一會一畝地挖好,何首烏一個不剩的裝到竹筐裏。
胡文華上前將竹筐一個一個掂了掂,估算道:「大概有一千七百斤。」
場麵先是寂靜,隨後跟水進了熱油鍋裏,炸開了!
「一千七百斤,怪怪我算不過來了,那是多少銀子?」
「丁叔說年限長的四百多文,年限短的兩百多文,按年限短的算也有兩百多文一斤,我、我也算不過來!」
「沒有估算錯?一畝能有這麽多?這快和土豆產量一樣了啊。」
「咋可能錯?文華的手跟秤一樣,不是十足的準,也不可能差多少!再說了你看這幾大筐子啊,上千斤肯定是有的,這上千了得賣多少銀子?」
.....
張嬸子不住的咽口水,驚得說不出來話。
她看向身旁的兒子閨女,張了張嘴:「多少?」
金牛小草同時搖頭:「我、我怕算錯了。」
他們跟著學舍學過算術,已經算出,但數額太過巨大,他們怕算錯了,根本不敢說出來。
老村長範七爺也算出來了,拄著拐杖的手抖的更狠了。
他們幾家是跟著水清一起種的,他們漚肥沒水清家多,肥力不夠,畝產量比不上水清家,但差距應該不會太大;
就算差的大,一千斤也會有,那就是二百多兩銀子!
一畝地能有二百多兩的收益,放在以往打死也不敢想啊。
年歲大的當場好幾個被扶著迴去躺著了,讓年輕人負責收藥材。
所有人又轉移到許婆婆的地裏。
這是今年才種的,還是一百多個漢子齊齊開挖,沒一會全部裝進竹筐抬了過來。
這次明顯比拳頭小多了,最大的也才開窩的雞蛋般大小,大多比鳥蛋大一些。
又是胡文華上前掂重量,報出一個數:「一共六百五十斤。」
有了前麵的對比,在場的人立即七嘴八舌總結經驗:「這一年的明顯小多了,看來還能長,從一年長到兩年,就是從鳥蛋、開窩雞蛋大小長到拳頭大小。」
「那兩年到三年的是不是還能長更大?咱們要是再讓其繼續在地裏長,是不是還能長大?」
「對啊,丁叔不是說了嗎?年限長的價格翻了一番呢!」
「但也有風險啊,你們想要是夏季再要是發洪水了咋辦?或者一直下雨泡爛了咋辦?那不是目前的也沒了?」
聽到這兒,所有人陷入沉思。
又有人提出來:「況且咱們現在隻知道兩年的,三年、四年、五年的也不知道啥樣,一直不收,假如後麵不長了或者在地裏爛了壞了呢?」
這個水清倒是知道,人工種植的三年一般效益最大化,五年往後基本不長了,所以單單論重量的話最多五年,控製風險的話三年採收最好。
她開口道:「很簡單,我的地今年隻收一半,剩下的到明年就是三年了,明年剩下的畝數再挖一半,和今年對比一下就能知道畝產量高了多少;
剩下的每到下一年再挖一半,這樣對比下去應該就知道了,與此同時每年採收過後的繼續種植,循環往復,既能知曉每個年數的畝產量,也能控製風險,每年都有收益。」
張嬸子聽完,第一個舉手,大聲附和:「這個主意好!水清我跟著你也這樣做!」
這次種藥材,她家又是跟著水清第一批種!並且全部土地全部用來種藥材了。
哪怕隻收一半畝數,十多畝何首烏她不知道具體能掙多少銀子,但必然不少!這麽多銀子,她根本不愁幾個兒子的房子婚事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