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夫人也笑,慈祥地道:「好孩子,快吃罷。」


    姚蓁夾起餃子,在他們的注視下,各自咬了兩口,分別吃出一塊碎銀子、一枚銅錢來。


    硬物將她的牙硌得有些酸,她訝然地捂著臉頰,滿麵錯愕,驪夫人和驪蘭玦見此,倒是開懷地笑起來。


    驪夫人笑道:「窈窈吃到了兩口好福氣呢,來年必定福氣滿滿!」


    驪蘭玦低聲同她解釋。


    姚蓁以往從不知有這樣的習俗,如今知曉,感覺到親人明目張膽的偏愛,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晚宴後,三人圍著銅爐守歲。


    焰火之下,一屋之中,歡聲笑語,成夜不休。


    於姚蓁而言,這是她度過的最清冷的一個除夕夜,亦是最溫馨的一個除夕夜。


    誠然,望京中的煙火要比臨安的絢麗許多。姚蓁卻牢牢地記住了這一場煙火。


    -


    新春佳節,轉瞬即逝。


    元日之後,學堂復學時,姚蓁的學堂又來了許多新麵孔。


    臨安城皆知通判府中有位貌若天仙的女先生,教書教的極好,聲名遠揚。


    男子讀書,多有學堂與族塾。女子讀書倒是稀罕事,有些清貴人家的女子,欲求學亦是有路無門。聽聞城中有女先生後,除卻驪蘭玦招攬來得學生外,漸漸的,自發來了許多求知若渴的學生。


    學生愈發的多,通判府中的那間屋舍的空間,不夠用。姚蓁知會了驪蘭玦一聲,另設學舍,擴張了學堂的規格。


    姚蓁的授學之道,與這些女子尋常聽聞的並不相同。


    她不授《女誡》《女訓》,不教女子們如何為婦,而是教授《韜晦術》《論語》等一些晦澀、卻知世明禮的著作,啟蒙女子亦可從政,立一番功績。


    她教的內容,於當地女子而言,有著極大的衝擊力,猶如重觀世間一般。


    這種教學方式,傳到坊間時,起先遭人詬病,紛紛揚揚議論了一陣子。但學堂中的學子們倒是極其受教。


    長此久往,於她們的開慧之上,頗有成效。


    姚蓁看到她們的轉變,自然是喜聞樂見。


    隻是,偶有一次,她授課之時,被學子提問治世之道。她不假思索地脫出而出一番言論,旋即猛然發覺自己說出的,同往年宋濯所傳授的如出一轍。


    姚蓁怔忪片刻,安慰自己,自己畢竟曾為宋濯的學生,理念相同,無可避免。


    然而迴望往昔,她驚覺宋濯的言行滲透在她的思想裏,無微不至地影響著她,如同在她的腦中烙下極其深刻的印記。


    姚蓁忽地有些心亂。


    -


    新春之後,沒過多久,便是正月十五上元節。


    這一日,民間習俗,女子可大大方方地出行,不必遮麵,穿梭於街坊之間,尋有情之人,共賞滿城花燈。


    姚蓁為學子們休了一日假。


    夜幕降臨時,驪夫人將她同驪蘭玦推出府門,笑道:「過節哪有在家中的道理,你們二人出去逛逛。」


    姚蓁觸及她的眼神,明白她是在撮合他們,有些侷促。反觀驪蘭玦,倒是一臉淡然,接過家僕遞過來的花燈,引著她往城中去。


    城中很是熱鬧,西子湖上漂著許多各式的花燈,人群熙熙攘攘。


    兩人同熱鬧的人群擦肩而過。


    他們都不是多話的人,沉默地沿河堤走著。


    行至斷橋上,人流越發地密集。


    驪蘭玦護著姚蓁,穿梭在人群中,簇擁的人群推了他們一把,令驪蘭玦虛虛擁了姚蓁一下。


    姚蓁渾然不覺,有些懵,隻知他似乎被撞到,便關切地偏過頭問他:「表兄,你無事罷?」


    驪蘭玦搖搖頭。


    卻沒有繼續往前走。


    他單手撐著橋欄,將姚蓁虛虛地護在懷中,目光溫潤,一直望著她。


    姚蓁不解:「表兄?」


    驪蘭玦鬆開手,像是才迴過神一般,帶著歉意地笑了笑:「方才有些出神。」


    姚蓁敏銳地察覺,他似乎有些話沒有說出。


    他沒有說,她便沒有問。


    二人沿著西子湖,慢悠悠地繞了一圈。


    節日喜慶的氣氛太過濃鬱,迴程時,姚蓁漸漸被這種氣氛感染,頻頻注目在沿途的小商鋪上。待走到一個做工精良的花燈鋪子前,她看得有些出神,不禁停駐腳步。


    驪蘭玦察覺到,便買了兩盞花燈,來到波光粼粼的河畔,同她一起放花燈。


    第二日清晨,姚蓁晨起之後,方知嶺南戰事告急。


    她匆忙洗漱過後出府,緊趕緊慢地出了府,望見了一身銀色輕鎧,立於馬上的驪蘭玦。


    驪蘭玦勒著馬,沒有多說什麽,溫和地看她一陣,隻溫聲囑託:「照顧好自己。」


    -


    閑適的日子,總是過得極快的。


    姚蓁的學堂,所收的學費不多,至多受一些紙墨筆硯的散錢;若是遇到家境貧寒的女學子,便會免去學費。


    念著於夫人的麽女已到了啟蒙的年歲,姚蓁托驪夫人同於夫人說道說道,將於家小女接到學堂。旁的學子習課業時,姚蓁得了空,便教她識一些字。


    這小女娃頗為聰慧,亦喜愛讀書,姚蓁教她並不費力,她也極喜歡親近姚蓁。


    許是因為麽女在她這邊求學的緣故,於夫人常常會呈上拜帖,來驪府做客,每次一來,還會將姚蓁召到身側。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羨鸞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川了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川了了並收藏羨鸞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