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以為,他們是肖似的人。
如今看來,並不是。
她在同宋濯糾葛不清時,曾口口聲聲說著她對自己有意,如今卻將界限劃分的涇渭分明,甚至不記得也不曾過問,自己亦姓宋這件事。
骨子裏流淌著的,盡是上位者冰冷的血。
她同宋濯,才是肖似的人。
姚蓁與他目光相對,如同蜻蜓滑過水麵,悄然轉移視線。
半晌,秦頌伏地道謝,隨侍從離去了。
姚蓁沒有注意到,他離去時,垂落的鬢髮下,唇邊一抹慘然的笑容。
她聽聞了方才那一番話,思索明日若是知州再次施粥,自己應當出麵,前去幫忙一番。
*
朔方城雖為大垚西境最為繁華的城池,人煙卻不算多,僅城郊地區人口稍密一些。
秦頌說的兇悍流民,姚蓁施粥時,從未見過。
她入目所見,鄉音淳樸,黃髮垂髫,老弱婦孺,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滿目淒涼。
朔方境內尚且還算安穩,災民數量並不多,但周遭戰火紛飛,災民不計其數,皆向形式較為穩定的朔方湧來,攢動在城門外,等待著救助。
姚蓁盛著粥,心底說不上什麽滋味,隻好垂下眼眸,不去看眼前情形。
兩軍交戰,最受苦的往往是這些底層的百姓。
她眼睜睜的看著,卻毫無辦法。
所幸這些日子,天漸漸暖和起來,雖然災民們衣不蔽體,但不至於凍傷。
今日災民的數量,似乎比往日少了許多,申時,粥尚有剩餘,上前領粥的人卻寥寥無幾了。
姚蓁拂拭額角汗珠,看見一旁,斥候恭敬向知州稟報事宜,知州聽著聽著,麵上漸漸流露出喜色。
他疾步朝姚蓁走來,低聲道:「殿下,探子來報,宋相公已將通縣收迴!」
姚蓁喜不自勝,克製地抿抿唇:「太好了。——他可曾說過,何日歸來?」
陳知州道:「宋相公乘勝追擊,正與叛軍交戰,想必還需一陣時日才可歸來。殿下稍安勿躁,快寫迴去歇息罷。」
姚蓁頷首,輕聲應,好。
她在城門口滯留一陣,又盛了半個時辰的粥,待再無流民上前,才折身返迴府邸。
她到府邸時,未見姚蔑身影,走了幾步,迎麵卻遇見知州的小女兒,喜盈盈地喚她:「公主姐姐!」
姚蓁在皇帝諸多子女中,排名第三,身後諸多姊妹兄弟,做慣了大姐姐。
知州小女陳盈,比她小了兩歲,近來常常尋她。她生的十分好看,眉眼間同姚蓁的一個妹妹有些肖似,姚蓁每每看見她,皆心生親近之感。
同活潑可愛的小女郎相處起來,她的憂愁亦減淡了幾分。
姚蓁抿唇淺笑,同她交談。
陳盈說,娘親燉了家養的雞,讓她端來一些,同公主共食。
她提到娘親,姚蓁立即想到,她來到朔方城的第二晚,知州夫人親自上門,送來了一些素淨的衣裳,安撫著她,讓她在頭七之日,給陛下與皇後燒一些紙錢。
姚蓁這才知曉,她父皇與母後薨逝的確切日子——三月初九。
想到這裏,她眼中有些酸澀,神情有些失魂落魄。
陳盈似乎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轉而說了旁的,引著她入屋舍中,二人同姚蔑一起用餐。
原本依照禮節,她不應同太子與公主同案。
可亂世中,誰也沒顧及這些。
餐後,姚蓁憶起,近幾日有些繁忙,忘記給宋濯寫信。
恰好今日斥候並未出城,她便提筆寫了一封信。
「近日諸事無恙……」她提筆,逐字寫道。
「春雪漸消,草木萋萋。前夜驟雨,擾人清夢。燃燈續晝,望簷下雨簾,忽憶去年春時,芳菲融泥,君著渥丹襟,授豈曰無衣。如今王事多難,王於興師,修其矛戟(1)……」
她洋洋灑灑,寫了許多,可心房中洶湧的情緒,卻如同融化的滔滔春水,摧枯拉朽,尚未止住。
眼眶微微有些澀然,滯了滯,她繼續寫道:「言念君子,溫其如玉(2),鐵馬輕騎,利刃寒光,薄伐叛軍。既不見君,吾心憂忡,聞君歸期,心憂方止。」
寫完這些,她看著眼前鋪陳的信紙,抿抿唇,將一旁搭著的外裳披在身上,手指拂過衣袖上流淌過的微涼月光,又提筆續上兩句:
「東風楊柳綠,翠袖月猶寒。願君長解慮,一笑作春溫。」
寫完這句,她匆匆將信紙疊好,放入信箋之中,差人送去斥候處,而後雙手捧著麵龐,怔了一陣,心口忽然急跳。
她欲喚迴前去送信的侍從,可他早已不見蹤影。
姚蓁抿抿唇,折身迴到屋舍之中,伏在桌案之上,盯著自己蔓延在衣袖上的長髮,半晌,劇烈的心跳聲才緩緩平復。
-
次日清晨,知州派人傳來消息,言明今日不必前去施粥。
姚蓁起先並未在意,隻當是流民數量減少,便留在家中,處理公務之餘,同姚蔑溫習策論。
接下來,一連七日,知州那邊皆傳來消息,不必施粥。
三餐皆被安排妥當,又有陳盈每晚前來陪伴,姚蓁這幾日,不曾踏出府門一步。
這一日傍晚,陳盈派女婢捎來口信,說今日繁忙,不與二人同用晚飯了。
姚蓁放下捧著的書冊,輕輕頷首,命那婢女將飯盒擱在桌按上,不甚在意她的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如今看來,並不是。
她在同宋濯糾葛不清時,曾口口聲聲說著她對自己有意,如今卻將界限劃分的涇渭分明,甚至不記得也不曾過問,自己亦姓宋這件事。
骨子裏流淌著的,盡是上位者冰冷的血。
她同宋濯,才是肖似的人。
姚蓁與他目光相對,如同蜻蜓滑過水麵,悄然轉移視線。
半晌,秦頌伏地道謝,隨侍從離去了。
姚蓁沒有注意到,他離去時,垂落的鬢髮下,唇邊一抹慘然的笑容。
她聽聞了方才那一番話,思索明日若是知州再次施粥,自己應當出麵,前去幫忙一番。
*
朔方城雖為大垚西境最為繁華的城池,人煙卻不算多,僅城郊地區人口稍密一些。
秦頌說的兇悍流民,姚蓁施粥時,從未見過。
她入目所見,鄉音淳樸,黃髮垂髫,老弱婦孺,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滿目淒涼。
朔方境內尚且還算安穩,災民數量並不多,但周遭戰火紛飛,災民不計其數,皆向形式較為穩定的朔方湧來,攢動在城門外,等待著救助。
姚蓁盛著粥,心底說不上什麽滋味,隻好垂下眼眸,不去看眼前情形。
兩軍交戰,最受苦的往往是這些底層的百姓。
她眼睜睜的看著,卻毫無辦法。
所幸這些日子,天漸漸暖和起來,雖然災民們衣不蔽體,但不至於凍傷。
今日災民的數量,似乎比往日少了許多,申時,粥尚有剩餘,上前領粥的人卻寥寥無幾了。
姚蓁拂拭額角汗珠,看見一旁,斥候恭敬向知州稟報事宜,知州聽著聽著,麵上漸漸流露出喜色。
他疾步朝姚蓁走來,低聲道:「殿下,探子來報,宋相公已將通縣收迴!」
姚蓁喜不自勝,克製地抿抿唇:「太好了。——他可曾說過,何日歸來?」
陳知州道:「宋相公乘勝追擊,正與叛軍交戰,想必還需一陣時日才可歸來。殿下稍安勿躁,快寫迴去歇息罷。」
姚蓁頷首,輕聲應,好。
她在城門口滯留一陣,又盛了半個時辰的粥,待再無流民上前,才折身返迴府邸。
她到府邸時,未見姚蔑身影,走了幾步,迎麵卻遇見知州的小女兒,喜盈盈地喚她:「公主姐姐!」
姚蓁在皇帝諸多子女中,排名第三,身後諸多姊妹兄弟,做慣了大姐姐。
知州小女陳盈,比她小了兩歲,近來常常尋她。她生的十分好看,眉眼間同姚蓁的一個妹妹有些肖似,姚蓁每每看見她,皆心生親近之感。
同活潑可愛的小女郎相處起來,她的憂愁亦減淡了幾分。
姚蓁抿唇淺笑,同她交談。
陳盈說,娘親燉了家養的雞,讓她端來一些,同公主共食。
她提到娘親,姚蓁立即想到,她來到朔方城的第二晚,知州夫人親自上門,送來了一些素淨的衣裳,安撫著她,讓她在頭七之日,給陛下與皇後燒一些紙錢。
姚蓁這才知曉,她父皇與母後薨逝的確切日子——三月初九。
想到這裏,她眼中有些酸澀,神情有些失魂落魄。
陳盈似乎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轉而說了旁的,引著她入屋舍中,二人同姚蔑一起用餐。
原本依照禮節,她不應同太子與公主同案。
可亂世中,誰也沒顧及這些。
餐後,姚蓁憶起,近幾日有些繁忙,忘記給宋濯寫信。
恰好今日斥候並未出城,她便提筆寫了一封信。
「近日諸事無恙……」她提筆,逐字寫道。
「春雪漸消,草木萋萋。前夜驟雨,擾人清夢。燃燈續晝,望簷下雨簾,忽憶去年春時,芳菲融泥,君著渥丹襟,授豈曰無衣。如今王事多難,王於興師,修其矛戟(1)……」
她洋洋灑灑,寫了許多,可心房中洶湧的情緒,卻如同融化的滔滔春水,摧枯拉朽,尚未止住。
眼眶微微有些澀然,滯了滯,她繼續寫道:「言念君子,溫其如玉(2),鐵馬輕騎,利刃寒光,薄伐叛軍。既不見君,吾心憂忡,聞君歸期,心憂方止。」
寫完這些,她看著眼前鋪陳的信紙,抿抿唇,將一旁搭著的外裳披在身上,手指拂過衣袖上流淌過的微涼月光,又提筆續上兩句:
「東風楊柳綠,翠袖月猶寒。願君長解慮,一笑作春溫。」
寫完這句,她匆匆將信紙疊好,放入信箋之中,差人送去斥候處,而後雙手捧著麵龐,怔了一陣,心口忽然急跳。
她欲喚迴前去送信的侍從,可他早已不見蹤影。
姚蓁抿抿唇,折身迴到屋舍之中,伏在桌案之上,盯著自己蔓延在衣袖上的長髮,半晌,劇烈的心跳聲才緩緩平復。
-
次日清晨,知州派人傳來消息,言明今日不必前去施粥。
姚蓁起先並未在意,隻當是流民數量減少,便留在家中,處理公務之餘,同姚蔑溫習策論。
接下來,一連七日,知州那邊皆傳來消息,不必施粥。
三餐皆被安排妥當,又有陳盈每晚前來陪伴,姚蓁這幾日,不曾踏出府門一步。
這一日傍晚,陳盈派女婢捎來口信,說今日繁忙,不與二人同用晚飯了。
姚蓁放下捧著的書冊,輕輕頷首,命那婢女將飯盒擱在桌按上,不甚在意她的話。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