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聽不懂話的東西
爹爹開門,我幫你把外室接迴來了 作者:葵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施主是想問,究竟沈家哪位姑娘才是那命格貴胄之人?”了塵大師不疾不徐地問道。
沈老夫人聽後不住地點頭。
隻見了塵大師神態自若地端起麵前精致的茶杯,優雅地輕呷了一小口,然後不緊不慢、語重心長地緩緩開口說道:“世人皆言庶子乃亂家之根源,然而依貧僧之見,真正致使家族陷入混亂無序狀態的,實則是長輩們有失偏頗的心呐!既然你堅稱這二人皆是你沈家的千金小姐,那麽平等相待方為上策。畢竟無論將來哪一個能夠平步青雲,最終受益的都將是整個沈家啊。”
話雖如此,但要知道沈初凝與沈靜婉雖然同屬沈家之女,可沈老夫人內心深處卻有著一番別樣的盤算。
於她而言,自然是更期望那所謂的鳳命能夠降臨到沈靜婉的身上。
不僅因為沈靜婉是沈家的女兒,更因為其生母香雪乃是沈老夫人的嫡親侄女。
倘若沈靜婉當真有朝一日登上後位,隻需在枕邊稍稍吹吹風,或許便能助力自己娘家成功翻案洗清冤屈呢。
此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便是沈初凝顯然與老二兩口子關係更為親密。
反觀沈靜婉這邊,其生母已離世,如今記在老三媳婦名下,但老三兩口子都是不上進的,如此一來,沈靜婉所能仰仗和依賴的,便唯有沈老夫人一人罷了。
沈老夫人臉上擠出一絲略顯尷尬的笑容說道:“這其中的道理啊,老身心裏自然是明白的。但問題在於,那兩個孩子畢竟身份有所差異。無論我如何去對待,總歸會讓其中一個心生不滿。更何況,現如今這倆孩子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俗話說,有龍才有鳳,可這龍僅有一條,老身又怎能將兩個孩子同時許配給一個人呢?我們這樣的門戶人家,如果真這麽做了,傳出去豈不是要被旁人當作笑話。”
說完這番話後,沈老夫人便眼巴巴地望著坐在對麵的了塵大師,眼神裏充滿了期待與不安。
隻見了塵大師微微眯起雙眼,深深地凝視了她一眼之後,便伸出手指沾著茶水,開始在那張古樸的木桌之上推演起來。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了塵大師的眉頭也越皺越深。
而一直在旁邊緊張注視著這一切的沈老夫人,一顆心更是不由自主地懸到了嗓子眼兒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就這樣過去了許久,終於,了塵大師停下了手上的動作,伸手拿起放在一旁的白色棉布,仔仔細細地將桌麵上殘留的水漬擦拭得幹淨。
見此情形,沈老夫人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急切之情,忙不迭開口問道:“大師,不知情況究竟如何啊?”
然而,了塵大師隻是輕輕地歎息一聲,語氣沉重地迴答道:“依這卦象所示,那位擁有鳳命之相的女子似乎正在逐漸遠離你……”
聽到這話,沈老夫人頓時大驚失色,雙手一抖,原本緊握在手心裏的茶杯竟然“哐當”一聲掉落在地上,瞬間摔成了無數碎片。
而了塵大師則默默地低頭看向那些散落在地麵上的水杯殘片,不易察覺地輕輕搖了頭。
“大師,您說的離著老身遠了,究竟是離著有多遠?是到山東了,還是就在京郊,需不需要接迴家裏來。”沈老夫人滿臉焦急之色,迫不及待地開口詢問道。
隻見了塵大師麵色依舊平靜如水,雙手合十,緩緩說道:“阿彌陀佛,老衲所言的‘遠’字,並不僅僅局限於距離之遠近,亦有可能是與施主你心靈相隔甚遠呐。”
沈老夫人還欲再具體問問,卻都被了塵大師一句“天機不可泄露”給打發了。
沈老夫人越想越心驚,額頭上瞬間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來。
她心中懊悔萬分,隻恨自己當初未能悉心照料沈靜婉,以至於其被送至家廟。
倘若沈靜婉一直留在自己身旁教養,又怎會與沈家產生隔閡、離了心去呢?
再看看沈初凝,其身旁圍繞著眾多寵愛她的人,就算自己偶爾對沈靜婉稍稍偏袒一些,想必阿凝也斷不會心生怨念,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離心之說了。
想到此處,沈老夫人想要將沈靜婉從家廟接迴的念頭愈發強烈起來。
迴京路上,坐在馬車裏的沈老夫人轉頭看向一旁的秦綺梅,輕聲問道:“老三媳婦啊,如今這三房之中,可就隻剩下你和老三兩個主子了吧?”
秦綺梅怯生生地迴答道:“兒媳原本正打算跟母親您提及此事呢,起初之所以同意將阿凝過繼到二房那邊,是考慮到還有婉兒在身邊。然而如今婉兒……所以兒媳心裏琢磨著,是否可以和二哥、二嫂商議一下,把阿凝給要迴來。”
聽到這話,沈老夫人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心中暗暗咒罵這個三兒媳婦實在愚笨至極,居然連自己話中的深意都領悟不到。
隻見她板著臉,語氣低沉而嚴肅地說道:“沈家的族譜哪能由得你隨意更改!這種事情可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秦綺梅一聽,嚇得趕忙低下頭來,誠惶誠恐地承認錯誤:“都是兒媳一時口誤,說錯話啦,請母親莫要責罰。”
沈老夫人眼見旁敲側擊對這個蠢鈍如豬的兒媳婦毫無作用,無奈之下隻好直截了當地點明要害:“婉兒自從去了家廟為我們沈家誠心祈福至今,算起來也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吧。”
“祈……祈福……”秦綺梅一時間頭腦發昏,完全摸不著頭腦,結結巴巴地迴應道,“可是,婉兒當初不是因為犯下過錯才被公爹責罰送去家廟的嗎……”
她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沈老夫人毫不客氣地厲聲喝斷:“真是個沒用的東西!”
被沈老夫人如此痛斥之後,秦綺梅愈發惶恐不安,再也不敢輕易開口多說一個字,隻是戰戰兢兢地輕聲詢問:“兒媳到底應該怎麽做,懇請母親大人明示。”
沈老夫人聽後不住地點頭。
隻見了塵大師神態自若地端起麵前精致的茶杯,優雅地輕呷了一小口,然後不緊不慢、語重心長地緩緩開口說道:“世人皆言庶子乃亂家之根源,然而依貧僧之見,真正致使家族陷入混亂無序狀態的,實則是長輩們有失偏頗的心呐!既然你堅稱這二人皆是你沈家的千金小姐,那麽平等相待方為上策。畢竟無論將來哪一個能夠平步青雲,最終受益的都將是整個沈家啊。”
話雖如此,但要知道沈初凝與沈靜婉雖然同屬沈家之女,可沈老夫人內心深處卻有著一番別樣的盤算。
於她而言,自然是更期望那所謂的鳳命能夠降臨到沈靜婉的身上。
不僅因為沈靜婉是沈家的女兒,更因為其生母香雪乃是沈老夫人的嫡親侄女。
倘若沈靜婉當真有朝一日登上後位,隻需在枕邊稍稍吹吹風,或許便能助力自己娘家成功翻案洗清冤屈呢。
此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便是沈初凝顯然與老二兩口子關係更為親密。
反觀沈靜婉這邊,其生母已離世,如今記在老三媳婦名下,但老三兩口子都是不上進的,如此一來,沈靜婉所能仰仗和依賴的,便唯有沈老夫人一人罷了。
沈老夫人臉上擠出一絲略顯尷尬的笑容說道:“這其中的道理啊,老身心裏自然是明白的。但問題在於,那兩個孩子畢竟身份有所差異。無論我如何去對待,總歸會讓其中一個心生不滿。更何況,現如今這倆孩子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俗話說,有龍才有鳳,可這龍僅有一條,老身又怎能將兩個孩子同時許配給一個人呢?我們這樣的門戶人家,如果真這麽做了,傳出去豈不是要被旁人當作笑話。”
說完這番話後,沈老夫人便眼巴巴地望著坐在對麵的了塵大師,眼神裏充滿了期待與不安。
隻見了塵大師微微眯起雙眼,深深地凝視了她一眼之後,便伸出手指沾著茶水,開始在那張古樸的木桌之上推演起來。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了塵大師的眉頭也越皺越深。
而一直在旁邊緊張注視著這一切的沈老夫人,一顆心更是不由自主地懸到了嗓子眼兒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
就這樣過去了許久,終於,了塵大師停下了手上的動作,伸手拿起放在一旁的白色棉布,仔仔細細地將桌麵上殘留的水漬擦拭得幹淨。
見此情形,沈老夫人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急切之情,忙不迭開口問道:“大師,不知情況究竟如何啊?”
然而,了塵大師隻是輕輕地歎息一聲,語氣沉重地迴答道:“依這卦象所示,那位擁有鳳命之相的女子似乎正在逐漸遠離你……”
聽到這話,沈老夫人頓時大驚失色,雙手一抖,原本緊握在手心裏的茶杯竟然“哐當”一聲掉落在地上,瞬間摔成了無數碎片。
而了塵大師則默默地低頭看向那些散落在地麵上的水杯殘片,不易察覺地輕輕搖了頭。
“大師,您說的離著老身遠了,究竟是離著有多遠?是到山東了,還是就在京郊,需不需要接迴家裏來。”沈老夫人滿臉焦急之色,迫不及待地開口詢問道。
隻見了塵大師麵色依舊平靜如水,雙手合十,緩緩說道:“阿彌陀佛,老衲所言的‘遠’字,並不僅僅局限於距離之遠近,亦有可能是與施主你心靈相隔甚遠呐。”
沈老夫人還欲再具體問問,卻都被了塵大師一句“天機不可泄露”給打發了。
沈老夫人越想越心驚,額頭上瞬間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來。
她心中懊悔萬分,隻恨自己當初未能悉心照料沈靜婉,以至於其被送至家廟。
倘若沈靜婉一直留在自己身旁教養,又怎會與沈家產生隔閡、離了心去呢?
再看看沈初凝,其身旁圍繞著眾多寵愛她的人,就算自己偶爾對沈靜婉稍稍偏袒一些,想必阿凝也斷不會心生怨念,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謂的離心之說了。
想到此處,沈老夫人想要將沈靜婉從家廟接迴的念頭愈發強烈起來。
迴京路上,坐在馬車裏的沈老夫人轉頭看向一旁的秦綺梅,輕聲問道:“老三媳婦啊,如今這三房之中,可就隻剩下你和老三兩個主子了吧?”
秦綺梅怯生生地迴答道:“兒媳原本正打算跟母親您提及此事呢,起初之所以同意將阿凝過繼到二房那邊,是考慮到還有婉兒在身邊。然而如今婉兒……所以兒媳心裏琢磨著,是否可以和二哥、二嫂商議一下,把阿凝給要迴來。”
聽到這話,沈老夫人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心中暗暗咒罵這個三兒媳婦實在愚笨至極,居然連自己話中的深意都領悟不到。
隻見她板著臉,語氣低沉而嚴肅地說道:“沈家的族譜哪能由得你隨意更改!這種事情可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
秦綺梅一聽,嚇得趕忙低下頭來,誠惶誠恐地承認錯誤:“都是兒媳一時口誤,說錯話啦,請母親莫要責罰。”
沈老夫人眼見旁敲側擊對這個蠢鈍如豬的兒媳婦毫無作用,無奈之下隻好直截了當地點明要害:“婉兒自從去了家廟為我們沈家誠心祈福至今,算起來也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吧。”
“祈……祈福……”秦綺梅一時間頭腦發昏,完全摸不著頭腦,結結巴巴地迴應道,“可是,婉兒當初不是因為犯下過錯才被公爹責罰送去家廟的嗎……”
她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沈老夫人毫不客氣地厲聲喝斷:“真是個沒用的東西!”
被沈老夫人如此痛斥之後,秦綺梅愈發惶恐不安,再也不敢輕易開口多說一個字,隻是戰戰兢兢地輕聲詢問:“兒媳到底應該怎麽做,懇請母親大人明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