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玨隨口嗯了一聲,那隨侍便感嘆道:「吶,不愧是探花郎,遠遠瞧著芝蘭玉樹的模樣,就跟個神仙下凡似的。」


    嗬了一聲,沈玨抬頭看向風雪上空烏沉沉的天色:「可惜,再清貴皎皎的人物,隻有跌到了泥裏,才知道自己不過是一粒不起眼的塵埃。」


    隨從默然,不知怎的也感傷起來,做模作樣的嘆了口氣,好似在惋惜什麽。


    白玉安這邊直到最後也未得見聖上,太監來勸了幾撥,直到翰林院的楊學士過來,這才將人給勸迴去了。


    白玉安這站了大半夜,迴去就病了,第二日卻依舊帶病上值,底下的官員竊竊私語,皆道是這白編修一根筋的不懂變通,白白長了副好皮囊。


    小皇帝剛登基不過一年,宮裏頭掌權的除了韋太後就是沈首輔。


    給太後修建溫泉別宮這事,上頭沈首輔都沒反對,白玉安一個小小的編修竟跑去麵聖,這不是打了太後臉麽?


    又還有前段時間拒絕佳寧郡主之事,那可是太後的親侄女,多少人想巴結上的關係,人竟給拒了,也不知是真傻還是聰明過了頭。


    如今這白玉安被攔在殿門外也不稀奇,讓他進去才叫稀奇了。


    接著朝中平靜也不過兩三日,緊接著便出了大事。


    內閣下旨竟以叛國罪抓了以王太傅為首的幾個老臣,特命了沈玨為主審,又讓都察院聯合大理寺協同辦理此案。


    連王太傅這樣的老臣都遭了殃,一時間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但小皇帝不過才九歲,如今執掌朝廷的便是內閣首輔沈玨,心裏都清楚是怎麽迴事。


    王太傅身為內閣次輔,政見與沈首輔處處相駁,甚至於曾在朝堂上爭鋒相對過,這番被清算,也不是沒有可能。


    說起來這事更是莫名有些荒唐,起因便是一個小太監去給皇帝告狀,說這王太傅目無君上,有叛國之心,恐與邊國勾結。


    這番查下去,原竟是王太傅在見過聖上後,就對身邊人說道:「皇上如此不理朝政,將來怎能治理國家,北方蠻人虎視眈眈,我看要讓他們打進了京城,他才能清醒!」


    這話恰好又被路過的太監聽見,轉頭就去說到了皇帝耳邊。


    聖上貪玩不愛上朝是下頭官員都知道的,聖上的那些惡劣習性,也大多是幼年時在韋太後身邊養成的。


    本來皇子兩歲便該離開母親跟著老師學習,可當時的韋皇後愛子心切,時常替著告假,先皇也隻此一個兒子也都順著。


    即便跟著先生讀書,韋皇後也是陪在旁邊,硬生生給拖到了七歲才完全放手。


    偏偏先帝又去的早,在小皇帝八歲時就走了,頑劣太子一下子成了萬人之上的皇帝,習性自然也不會有什麽改變。


    聽說平日裏常在行宮裏和太監們嬉鬧,韋太後也縱著不管教,要不是有沈首輔壓著,朝廷不知成了什麽樣子了。


    王太傅身為先帝老臣,又是嚴肅出了名的,也不知當時是何場景,竟能讓王太傅氣得罵這話,雖是有些不敬,但也不至於勾結叛國。


    此舉或許更是沈玨為了清退王太傅一黨的老臣罷了。


    王太傅被鬥下去,內閣中就沈玨一人獨大,再無人與他抗衡了。


    下了朝,禮部郎中高寒看準時間,走到了沈玨身邊,鞠了一躬才道:「沈首輔,我老師是冤枉的,還望沈首輔明查。」


    高寒是昌平伯爵府次子,與白玉安同是王太傅的門生,做事歷來謹慎,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在這個地方攔沈玨了。


    沈玨負手,本不欲去理會,可他看著這高寒一臉掛心的樣子,想到與伯爵府還有些交情。


    這高寒官場上混跡了些年,應該也懂些人情世故,權力爭鬥,怎如此愚蠢,竟到他這處求情了。


    他想著腳步就一頓,冷眼看著高寒道:「王太傅之事,我自會公正,你切勿再問。」


    高寒聽著沈玨冷淡的迴答,還是硬著頭皮請求道:「老師的年紀已大,那些刑獄怕受不住…」


    「還請沈首輔手下留情……」


    他當然知道這件事不簡單,麵前的沈玨或許就是那幕後的推手,可一想到老師接下來的牢獄之災,他還是鼓起勇氣來進言。


    沈玨的眉目間已微微有了些不耐煩,眼神壓迫下來,讓高寒的脊柱不由又彎了彎:「王太傅是老臣,聖上心中自然有數,你這會在這兒攔我,是覺得我不會秉公執法?」


    高寒身體一頓,冷汗涔涔冒下來,連忙對著沈玨拱手:「下官絕無這樣的意思,還請沈首輔明鑑!」


    沈玨就冷冷一聲:「你是王太傅門生,還是多考慮下自己吧。「


    沈玨冷言留這一句,拂袖而去。


    高寒愣在原地,暗想這把火難道也要燒到自己身上不成。


    他一時有些戚戚頹敗,忽的他又一震,喃喃道:「清溪是也老師得意門生,之前又得罪過太後……」


    清溪是白玉安的字,高寒雖大了白玉安幾歲,但兩人許同是王太傅門生,話便投機許多,便常一起相聚。


    白玉安對於高寒來說,既是知己,也是自己一直照顧的兄弟。


    之後不過過了兩天,高寒的話就一語成讖,白玉安作為王太傅最得意的門生,也被牽連了進去,當天就將人押去了監察院審了。


    想起白玉安當初剛中探花時,京城內外春風得意,想要巴結拉攏的王公貴胄不知凡幾,誰能想得到當初意氣風發的探花郎,不過一朝一夕之間,就淪為了如今的階下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折探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瓊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瓊玉並收藏折探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