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一手養崽,一手生死簿 作者:久紫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邊隨安站在洗手台前,褲子倒是係好的,隻是兩手保持著要洗手的姿勢,水龍頭卻並沒有打開。
譚清明觀察著邊隨安的狀態,上前擰開了水龍頭。
十幾分鍾過後,邊隨安垂下腦袋,像是受到外界的刺激,他把手放進水裏,細細搓了一會,拿了出來。
洗手間裏燈火通明,邊隨安沒有離開,而是直直盯著鏡子的人。
鏡子裏的邊隨安麵無表情,臉頰瘦的凹陷下去,竹竿似的身形上掛著寬大的外套,外套是譚清明的。
譚清明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是不是該給邊隨安買些適合他的衣服,因為原來的那些全都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丟掉了還是賣掉了。
邊隨安就這麽直勾勾的盯著鏡子,黝黑的眼珠像是凝結而成的黑洞,要將一切吸入進去。
陪他站了一會,譚清明想將人帶出這裏,他剛剛碰到邊隨安肩膀,邊隨安竟緩緩迴過頭來。
說實話,邊隨安的動作實在詭異,如果是個普通人站在這裏,可能早就被嚇的魂飛魄散了。
邊隨安不再看鏡子了,他直直盯著譚清明的眼睛,像要從這個身體穿透過去,觸摸譚清明的靈魂。
太久沒有說話,邊隨安像是忘了要怎麽出聲。
他張開嘴唇,極度沙啞的嗓音像是被砂紙磨過,一寸寸嘣出氣音,連字節都是組裝而成的,艱難聯結在一起。
「子.....初......」
他說的艱難、說的痛苦、說的含糊不清,可譚清明還是聽清楚了。
聽清楚的一瞬間,譚清明如遭雷擊。
第一百零三章 你的名字
子初.......
如果沒有聽錯,邊隨安說出的是「子初」。
子初是譚清明前世的字,他名為清明,字子初,本以為在這個時代,在今生今世,不會有人再叫出這個名字,可此時此刻,他卻真真切切的聽到了。
本以為前世種種譬如昨日死,隻有他自己能記得了。
譚清明攥緊拳頭。
他前世是一名文官,出生於世家大族,祖上三代為官,朝中大員都與他家淵源頗深。在五歲之前,父母恩愛兄妹和睦,光伺候梳洗的嬤嬤就有三個,童年稱得上無憂無慮。但是在他五歲之後,因為接連大旱無雨,天災不斷,農民起義屢禁不止,糧倉接連告急,朝中局勢也因此動盪不休。父兄那派勢力在鬥爭中失敗,家族全被抄家,親人盡皆離散,往後二十年他都過的顛沛流離,在偏遠的縣城隱姓埋名,不願再參與朝堂爭鬥。他雖然隻做了個小小縣令,但他自認為勤政愛民,做事穩妥很有威望,從不徇私枉法,常開庫賑濟災民,周邊的災民都知道他的名望,在亂世時向他那裏湧去。
邊隨安是來自草原的將領,前世和邊隨安交好時,邊隨安曾講述過他出生那天晚上電閃雷鳴,一夜之間狂風大作,在盛夏之日漫天大雪,一夜之間凍死了上千的牛羊,這在草原是頗為不祥的徵兆,邊隨安的父母不敢養他,出生不久就將他丟在了河邊,想要讓他自己默默死掉迴長生天去,但當時的可汗得知了這件事,覺得這個小孩可堪大用,就派人將他抱了迴來養在帳下,收為義子教他騎射,慢慢將他培養成了一員大將。可汗內部之間權力鬥爭眾多,在最初的可汗迴長生天後,之後的幾名可汗隻拿邊隨安當成棋子,對外宣稱他是個青麵獠牙的殺星,用來震懾周邊不聽話的勢力們。
邊隨安之前有嗜殺之名,但之前攻占的領土並不是他主動要求殺人,而是他們草原不像中原那樣,有龐大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糧食、蓄養動物,所以也沒法收編俘虜,歷任可汗都命令邊隨安將俘虜就地格殺,邊隨安雖然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沒有殺老弱婦孺,但也犯下了許多殺孽,特別是可汗們將他的事跡添油加醋散播出去,他的嗜殺之名也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邊隨安與譚清明在少年時就見過幾次,邊隨安少年時隻是練習騎射,還沒有領兵打仗,他少年心性聽說中原樂子多,就偷偷來中原玩,但因為他長相是異族模樣,被中原人民忌憚,被陰了綁起來押送到了府衙,當時的譚清明還不是縣令,隻是縣裏的一個小小文官,他不同意隻因邊隨安長相怪異就要將人殺掉,這樣太過不分黑白,就據理力爭將邊隨安給放了,邊隨安就記住譚清明了,時常偷偷過來找他玩,兩人一來二去就暗生情愫,曾經共同在林間騎馬、在山間唱歌,一塊養鷹熬鷹,在熬鷹過程中困迷糊了,雙雙從山坡上翻下去.....迴憶零零散散,有許多已經記不清了。
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都沒有感受到多少家庭的溫暖。身邊環境動盪,親近的人各有算計,所以身旁這個「非我族類」的人,無形之中會令少年的他們卸下防備,獲得難得放鬆愜意的時光。
可惜和平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後來中原政權傾頹,亂世紛爭不斷,在綿陽之戰和陸家洲之戰大敗之後,中原徹底失去了庇蔭,譚清明當時在川蜀和沿海地區活動,他自知無法與草原部落抗衡,於是派人與邊隨安和談,邊隨安當時已經領導了幾場戰役,結果在譚清明這裏碰了釘子,他久攻不下,不願再消耗人力物力,就答應了和談,並遵守盟約沒有殺過譚清明庇護的城中之人。
當時死守的城池都要用很屈辱的儀式來放下武器投降,還要在草原大軍所在的領土上遊街示眾,邊隨安力排眾議阻止了這些,沒有要求譚清明所在的城池用這種方式投降,他知道譚清明的性格如何,不但沒有殺他們,還裝作看管不力,在夜裏將譚清明放走了。
譚清明觀察著邊隨安的狀態,上前擰開了水龍頭。
十幾分鍾過後,邊隨安垂下腦袋,像是受到外界的刺激,他把手放進水裏,細細搓了一會,拿了出來。
洗手間裏燈火通明,邊隨安沒有離開,而是直直盯著鏡子的人。
鏡子裏的邊隨安麵無表情,臉頰瘦的凹陷下去,竹竿似的身形上掛著寬大的外套,外套是譚清明的。
譚清明後知後覺的反應過來,是不是該給邊隨安買些適合他的衣服,因為原來的那些全都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丟掉了還是賣掉了。
邊隨安就這麽直勾勾的盯著鏡子,黝黑的眼珠像是凝結而成的黑洞,要將一切吸入進去。
陪他站了一會,譚清明想將人帶出這裏,他剛剛碰到邊隨安肩膀,邊隨安竟緩緩迴過頭來。
說實話,邊隨安的動作實在詭異,如果是個普通人站在這裏,可能早就被嚇的魂飛魄散了。
邊隨安不再看鏡子了,他直直盯著譚清明的眼睛,像要從這個身體穿透過去,觸摸譚清明的靈魂。
太久沒有說話,邊隨安像是忘了要怎麽出聲。
他張開嘴唇,極度沙啞的嗓音像是被砂紙磨過,一寸寸嘣出氣音,連字節都是組裝而成的,艱難聯結在一起。
「子.....初......」
他說的艱難、說的痛苦、說的含糊不清,可譚清明還是聽清楚了。
聽清楚的一瞬間,譚清明如遭雷擊。
第一百零三章 你的名字
子初.......
如果沒有聽錯,邊隨安說出的是「子初」。
子初是譚清明前世的字,他名為清明,字子初,本以為在這個時代,在今生今世,不會有人再叫出這個名字,可此時此刻,他卻真真切切的聽到了。
本以為前世種種譬如昨日死,隻有他自己能記得了。
譚清明攥緊拳頭。
他前世是一名文官,出生於世家大族,祖上三代為官,朝中大員都與他家淵源頗深。在五歲之前,父母恩愛兄妹和睦,光伺候梳洗的嬤嬤就有三個,童年稱得上無憂無慮。但是在他五歲之後,因為接連大旱無雨,天災不斷,農民起義屢禁不止,糧倉接連告急,朝中局勢也因此動盪不休。父兄那派勢力在鬥爭中失敗,家族全被抄家,親人盡皆離散,往後二十年他都過的顛沛流離,在偏遠的縣城隱姓埋名,不願再參與朝堂爭鬥。他雖然隻做了個小小縣令,但他自認為勤政愛民,做事穩妥很有威望,從不徇私枉法,常開庫賑濟災民,周邊的災民都知道他的名望,在亂世時向他那裏湧去。
邊隨安是來自草原的將領,前世和邊隨安交好時,邊隨安曾講述過他出生那天晚上電閃雷鳴,一夜之間狂風大作,在盛夏之日漫天大雪,一夜之間凍死了上千的牛羊,這在草原是頗為不祥的徵兆,邊隨安的父母不敢養他,出生不久就將他丟在了河邊,想要讓他自己默默死掉迴長生天去,但當時的可汗得知了這件事,覺得這個小孩可堪大用,就派人將他抱了迴來養在帳下,收為義子教他騎射,慢慢將他培養成了一員大將。可汗內部之間權力鬥爭眾多,在最初的可汗迴長生天後,之後的幾名可汗隻拿邊隨安當成棋子,對外宣稱他是個青麵獠牙的殺星,用來震懾周邊不聽話的勢力們。
邊隨安之前有嗜殺之名,但之前攻占的領土並不是他主動要求殺人,而是他們草原不像中原那樣,有龐大土地可以用來種植糧食、蓄養動物,所以也沒法收編俘虜,歷任可汗都命令邊隨安將俘虜就地格殺,邊隨安雖然在自己能力允許的範圍內沒有殺老弱婦孺,但也犯下了許多殺孽,特別是可汗們將他的事跡添油加醋散播出去,他的嗜殺之名也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邊隨安與譚清明在少年時就見過幾次,邊隨安少年時隻是練習騎射,還沒有領兵打仗,他少年心性聽說中原樂子多,就偷偷來中原玩,但因為他長相是異族模樣,被中原人民忌憚,被陰了綁起來押送到了府衙,當時的譚清明還不是縣令,隻是縣裏的一個小小文官,他不同意隻因邊隨安長相怪異就要將人殺掉,這樣太過不分黑白,就據理力爭將邊隨安給放了,邊隨安就記住譚清明了,時常偷偷過來找他玩,兩人一來二去就暗生情愫,曾經共同在林間騎馬、在山間唱歌,一塊養鷹熬鷹,在熬鷹過程中困迷糊了,雙雙從山坡上翻下去.....迴憶零零散散,有許多已經記不清了。
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都沒有感受到多少家庭的溫暖。身邊環境動盪,親近的人各有算計,所以身旁這個「非我族類」的人,無形之中會令少年的他們卸下防備,獲得難得放鬆愜意的時光。
可惜和平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後來中原政權傾頹,亂世紛爭不斷,在綿陽之戰和陸家洲之戰大敗之後,中原徹底失去了庇蔭,譚清明當時在川蜀和沿海地區活動,他自知無法與草原部落抗衡,於是派人與邊隨安和談,邊隨安當時已經領導了幾場戰役,結果在譚清明這裏碰了釘子,他久攻不下,不願再消耗人力物力,就答應了和談,並遵守盟約沒有殺過譚清明庇護的城中之人。
當時死守的城池都要用很屈辱的儀式來放下武器投降,還要在草原大軍所在的領土上遊街示眾,邊隨安力排眾議阻止了這些,沒有要求譚清明所在的城池用這種方式投降,他知道譚清明的性格如何,不但沒有殺他們,還裝作看管不力,在夜裏將譚清明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