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代糧與肥料
逍遙四合院,我有一座農場 作者:妖言惑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就好,我是我從後勤農場那裏要來的種子,你是不知道,這是在山溝裏發現的新品種,長成後比以前的南瓜要大上好多呢。對了,我這迴來,還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土豆還有蘑菇菌種。
這土豆也是新品種,比現在的土豆要大上不少,你們找一些資深的教授問問,看看怎麽留種,我帶得不少,你們可以拿出一部分來留種,明年種上。還有蘑菇,我們單位已經試種過了,要是伺候好了的話,幾個月就可以出收獲。
我在京城聽見一些小道消息,說是明年可能還會受災,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早做打算。多備些糧食,有備無患。沒出事兒最好,可萬一出事兒了,咱們手中有糧,也就有了底。”
孟凡模棱兩可地說道,他可不敢信誓旦旦地說明年一定有災,不僅是明年,後年還有,直到大後年才開始逐漸恢複正常。他可不敢跟有的小說裏的主角一樣,迴到了抗戰時期,對手下說,
“在我這裏幹八年,就放你們走。”
-_-||
“雖然很是不想承認,但是我們幾個也都私下有過交流,對明年的看法也都不看好,暗地裏也都做了一些準備。你就放心吧,這些孩子,他們的父母為了國家犧牲了,他們的血脈我們一定幫著傳承下去。”
院長麵色有些沉重地說道。
“實在是撐不住了就聯係我,我現在還是有些能力的,不說別的,給你們找一些糧食過來應應急還是沒問題的。不要擔心我,相比他們,我還是很幸運的,在京城有父母的戰友幫著,比他們強多了。
你們也不要死撐著,你剛才也說了,要幫著那些前輩把血脈傳承下去。大人少吃一點兒還可以,可是孩子不行啊,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時候,總是吃那些代糧可不行。”
孟凡想了想,認真地看向院長。
說到這裏,說一個小知識點吧。代糧可不是隻有大眾所熟悉的草根樹皮而已。
早在49年就有指示:
“要動員群眾省吃儉用,生產備荒,預先將一切可食的代食品如樹葉、野菜等大量儲存,以備來年渡荒之用。”
可見,遇到災年,群眾早已有采集代食品的習慣,政府部門也是將之作為動員群眾生產自救的一項重要措施。
除此之外,還有53年的:
“號召災區人民普遍利用隙地多種早熟的和多產的作物如瓜、菜、薯類等並收集野菜等代食品,以備秋收前青黃不接時食用。”
60年上麵也曾經下達過指示:
“目前秋去冬來,大部分地區農作物已經收獲完畢,稈葉即將幹枯,樹葉已經開始或即將枯黃下落,各地必須更大規模地發動群眾,抓時機,搶時間,迅速地將那些可以製成代食品的樹葉、草葉和野生植物盡可能采集起來,把那些可以製成代食品的秸稈和植物盡可能地保存下來,不要燒掉,並且有計劃有步驟地製成各種代食品。”
當然,這些都是孟凡前世了解的信息,至於為什麽了解,那隻能說是獵奇罷了,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是為了水字數呢。
還有就是,樹皮不是直接吃的,得經過一係列的加工才行。就拿北方常見的榆樹來舉例,既然榆樹皮可以吃,那麽榆皮該怎麽處理呢?
剝下樹皮後,首先要把最外麵的那一層粗皮剝下來,這層皮太硬了,不適合吃,即使想吃,也嚼不動啊。
剝去外麵較硬的樹皮後,取出剩下的裏麵的“軟皮”,然後曬幹後切成小塊,碾碎之後,再放入石磨中磨成麵粉。
榆皮磨成麵粉之後,也不是立即就能吃的,因為榆皮中含有大量的纖維和粗纖維,這些粗纖維很難消化,需要用篩子把大的顆粒雜質篩掉,這樣才能得到細膩的榆皮麵。
最後,再把榆樹麵和白麵或棒子麵摻和到一起,至於直接吃榆樹皮麵,那是不行的。
當然,據說在特別困難得地方,直接吃榆樹皮麵的也有,甚至打榆樹皮麵的時候兒,為了產量多一些,將外麵的硬樹皮一起碾碎的也有。當然,這些隻是聽說而已。
其實,榆皮這種“救饑糧”,不是隻存在於這個時期,而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食用了,《漢書·天文誌》中就有記載:“至河平元年三月,旱災傷麥,民食榆皮。”
除了榆樹皮,像是玉米芯、玉米根,都可以做成代糧的。
像是前麵說過的棒子麵兒。後來又查了一些資料,說是在困難時期,玉米芯和整個玉米一起打成的叫棒子麵兒,所以吃起來喇嗓子。到了後來,日子沒有那麽艱苦了,就不再將玉米芯一起加工了。至於叫棒子麵還是叫玉米麵,那就是地區特色了。
“你的好意我們心領了,實在是到了那種地步,我們也不會死撐著的,一切為了孩子們。”
院長有些感動地說道。
孟凡點點頭,接著說道:
“我相信咱們肯定能夠渡過難關的。對了,我還打聽到一個簡易漚肥的法子。
就是選擇富含有機質的廢棄物,如動植物殘體、生活垃圾等。就像是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爛菜根菜葉、樹葉、雜草之類的,都是常見的漚肥材料。
然後選擇通風良好、陽光充足應遠離水源的地方挖一個長方形或圓形的坑,挖好後在底部鋪設一層合適的土壤,以便於吸收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液體養分。然後,將漚肥材料分層堆放,加入適量的水,以保持濕潤。最後用稻草、塘泥封頂。
經過大概一百天的漚製,漚肥就成功了。漚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養分,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將漚肥與土壤混合,能夠有效增加產量。”
“哦,堆肥啊,這個我們知道,已經在外麵弄了好幾個了。我們這些人,祖宗八輩都是土裏麵刨食的,這點兒東西還是知道的。不過還是謝謝你。”
院長聽了孟凡的話,點頭說道。
這土豆也是新品種,比現在的土豆要大上不少,你們找一些資深的教授問問,看看怎麽留種,我帶得不少,你們可以拿出一部分來留種,明年種上。還有蘑菇,我們單位已經試種過了,要是伺候好了的話,幾個月就可以出收獲。
我在京城聽見一些小道消息,說是明年可能還會受災,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早做打算。多備些糧食,有備無患。沒出事兒最好,可萬一出事兒了,咱們手中有糧,也就有了底。”
孟凡模棱兩可地說道,他可不敢信誓旦旦地說明年一定有災,不僅是明年,後年還有,直到大後年才開始逐漸恢複正常。他可不敢跟有的小說裏的主角一樣,迴到了抗戰時期,對手下說,
“在我這裏幹八年,就放你們走。”
-_-||
“雖然很是不想承認,但是我們幾個也都私下有過交流,對明年的看法也都不看好,暗地裏也都做了一些準備。你就放心吧,這些孩子,他們的父母為了國家犧牲了,他們的血脈我們一定幫著傳承下去。”
院長麵色有些沉重地說道。
“實在是撐不住了就聯係我,我現在還是有些能力的,不說別的,給你們找一些糧食過來應應急還是沒問題的。不要擔心我,相比他們,我還是很幸運的,在京城有父母的戰友幫著,比他們強多了。
你們也不要死撐著,你剛才也說了,要幫著那些前輩把血脈傳承下去。大人少吃一點兒還可以,可是孩子不行啊,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時候,總是吃那些代糧可不行。”
孟凡想了想,認真地看向院長。
說到這裏,說一個小知識點吧。代糧可不是隻有大眾所熟悉的草根樹皮而已。
早在49年就有指示:
“要動員群眾省吃儉用,生產備荒,預先將一切可食的代食品如樹葉、野菜等大量儲存,以備來年渡荒之用。”
可見,遇到災年,群眾早已有采集代食品的習慣,政府部門也是將之作為動員群眾生產自救的一項重要措施。
除此之外,還有53年的:
“號召災區人民普遍利用隙地多種早熟的和多產的作物如瓜、菜、薯類等並收集野菜等代食品,以備秋收前青黃不接時食用。”
60年上麵也曾經下達過指示:
“目前秋去冬來,大部分地區農作物已經收獲完畢,稈葉即將幹枯,樹葉已經開始或即將枯黃下落,各地必須更大規模地發動群眾,抓時機,搶時間,迅速地將那些可以製成代食品的樹葉、草葉和野生植物盡可能采集起來,把那些可以製成代食品的秸稈和植物盡可能地保存下來,不要燒掉,並且有計劃有步驟地製成各種代食品。”
當然,這些都是孟凡前世了解的信息,至於為什麽了解,那隻能說是獵奇罷了,我才不會告訴你們是為了水字數呢。
還有就是,樹皮不是直接吃的,得經過一係列的加工才行。就拿北方常見的榆樹來舉例,既然榆樹皮可以吃,那麽榆皮該怎麽處理呢?
剝下樹皮後,首先要把最外麵的那一層粗皮剝下來,這層皮太硬了,不適合吃,即使想吃,也嚼不動啊。
剝去外麵較硬的樹皮後,取出剩下的裏麵的“軟皮”,然後曬幹後切成小塊,碾碎之後,再放入石磨中磨成麵粉。
榆皮磨成麵粉之後,也不是立即就能吃的,因為榆皮中含有大量的纖維和粗纖維,這些粗纖維很難消化,需要用篩子把大的顆粒雜質篩掉,這樣才能得到細膩的榆皮麵。
最後,再把榆樹麵和白麵或棒子麵摻和到一起,至於直接吃榆樹皮麵,那是不行的。
當然,據說在特別困難得地方,直接吃榆樹皮麵的也有,甚至打榆樹皮麵的時候兒,為了產量多一些,將外麵的硬樹皮一起碾碎的也有。當然,這些隻是聽說而已。
其實,榆皮這種“救饑糧”,不是隻存在於這個時期,而是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食用了,《漢書·天文誌》中就有記載:“至河平元年三月,旱災傷麥,民食榆皮。”
除了榆樹皮,像是玉米芯、玉米根,都可以做成代糧的。
像是前麵說過的棒子麵兒。後來又查了一些資料,說是在困難時期,玉米芯和整個玉米一起打成的叫棒子麵兒,所以吃起來喇嗓子。到了後來,日子沒有那麽艱苦了,就不再將玉米芯一起加工了。至於叫棒子麵還是叫玉米麵,那就是地區特色了。
“你的好意我們心領了,實在是到了那種地步,我們也不會死撐著的,一切為了孩子們。”
院長有些感動地說道。
孟凡點點頭,接著說道:
“我相信咱們肯定能夠渡過難關的。對了,我還打聽到一個簡易漚肥的法子。
就是選擇富含有機質的廢棄物,如動植物殘體、生活垃圾等。就像是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爛菜根菜葉、樹葉、雜草之類的,都是常見的漚肥材料。
然後選擇通風良好、陽光充足應遠離水源的地方挖一個長方形或圓形的坑,挖好後在底部鋪設一層合適的土壤,以便於吸收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液體養分。然後,將漚肥材料分層堆放,加入適量的水,以保持濕潤。最後用稻草、塘泥封頂。
經過大概一百天的漚製,漚肥就成功了。漚肥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養分,能夠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生長。將漚肥與土壤混合,能夠有效增加產量。”
“哦,堆肥啊,這個我們知道,已經在外麵弄了好幾個了。我們這些人,祖宗八輩都是土裏麵刨食的,這點兒東西還是知道的。不過還是謝謝你。”
院長聽了孟凡的話,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