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頁
我不是天生冠軍[競技] 作者:亡靈大菜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這話一出,還是帶著會員的炫彩光效閃過去的,直播間裏的吃瓜群眾們當時就迷茫了。
這話什麽意思?
很快,有人看了一眼此時賽場上的情況——男子資格賽a組正在進行第一個高度階段的試跳,就在剛剛,包括江源和孫宇航在內,都已經順利的一次性過杆。
而賽場上選手們經歷的第一次試跳高度是2.17米。
絕大多數單純看比賽的吃瓜群眾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麽迴事,倒是有田徑迷們思考了一下,笑了起來——
【朋友,你不會去試跳了吧???】
那個炫彩光效字體的群眾默默在公屏上留下了一個句號,然後引來了全屏田徑迷們的』哈哈哈』。
不過單純的吃瓜群眾們實際上還是不太清楚這其中的意義,於是還有人在問為什麽在笑的。
直播間裏的田徑迷們倒是也不遮掩,而是直接表示:【不了解情況的朋友可以找找身邊2.17米這個高度的參照物,或者實在不行,就別2.17米了,身邊有1米8出頭的朋友嗎?你們站起來目測一下,自己有沒有能力跳過1.8米的高度先?】
【哦,對了,為了方便身邊沒有1.8米朋友的,各位可以迴頭找找自家的房門——通常來說,房門的高度不低於兩米不高於兩米四,也就是說,2.17米的話,高度基本可以參考你家房門浮動。】
吃瓜群眾們:……哈?
上一秒,所有人還在集體懵逼,下一秒,這些吃瓜群眾們忽然之間垂死病中驚坐起。
是的啊!!
2.17米,那是個什麽高度啊?
他們這些吃瓜人平時雖然兢兢業業的在吃瓜,關於這些數據也聽了不少,可就像是很難在實際現實生活中感知到0.01秒是個什麽速度一樣,平常人對於2米以上的高度也是沒有太多概念的。
他們隻會覺得世錦賽的男子跳高達標的標準線都是2.30米了,那2.17米的高度挺起來好像就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了。
可這會兒一旦將2.17米的高度具象化之後,特別是有的吃瓜群眾直接原地一蹦三尺高,轉身就站到了自己房間的房門前之後……
不少人在默默仰頭看了一眼房門的高度之後,都當場倒吸了一口冷氣——
【媽呀,2.17米,我剛剛量了一下我家的房門,2.05米,這就是說賽場上那些選手剛剛跳起來的高度已經超過我房門12公分了?!】
【……我家房門是2米20,跟2米17差不多高吧,我現在仰頭看著它,就很僵硬——實不相瞞,剛剛我自己試著起跳了一下,我就算跳起來,腦袋也到不了我房門的高度……更別說讓我直接跳過它了。】
【跳起來腦袋頂都到不了房門高度的+1,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今晚的康橋水裏泡滿了沉默的我。】
可以說,許許多多的吃瓜群眾們原本是根本搞不懂跳高的難度的,他們所能夠聽到的就是那一係列的數據。
而數據這個東西吧,挺起來好像是很厲害,可是對許多人來說又是沒有實感的。
於是不少人直到這會兒學會用家裏的門板又或者書櫃之類的東西做出對選手跳高高度的準確類比之後,才真正對世錦賽的水平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理解。
【沉默了,這個高度,怪不得呢……我之前還覺得有些問奇怪,怎麽國內有挺多跳高的比賽,選手跳個2.20之類的就能夠奪冠了,合著能夠跳過2米20米的選手,都已經可以人肉直接跳過這種堪比房門的高度了……
這個高度給我,別說是助跑之後人肉起跳跳過去了,就是給我一個腳手架讓我爬過去我都夠嗆。】
嘰咕視頻的直播解說間裏,不少人在看到這個說法之後,都心有戚戚焉的點了點頭——可不是嘛?就自家房門的那個高度,他們使出吃奶的勁兒恐怕都很難爬的上去,就更別提跳躍了。
而這種堪稱可怕級別的跳躍,對於世錦賽資格賽階段的這些選手們來說,卻還隻是』最低難度』的起始高度試跳。
在這一瞬間,這些直播間裏的吃瓜群眾們突然之間對運動員的』爆發力』和』彈跳能力』的天賦有了一種實感,同時也為幾分鍾前覺得』2.17米這個高度的試跳沒有什麽大不了,一次性過杆都很正常』的自己感到了無比的羞愧。
總之,這樣的天賦和能力,真是太可怕了。
***
同一時間,多哈哈裏發體育場的後場休息室裏,蘇嶼和詹佑銘正在一塊兒看著賽場上的男子跳高的資格賽。
當前,2.17米高度的試跳已經全部試跳結束。
必須說,在這個高度上的試跳對於世錦賽上的這些參賽選手來說,確實算不上有太高的難度。
16名選手中,有14人都是成功的一次性過杆拿下的這個高度,餘下的選手中,有一人是二次試跳成功過杆,另外一名選手則是三次試跳成功過杆。
但最終,至少在2.17米這個高度上,是沒有選手遭到淘汰的。
很快,在2.17米的高度全員過杆之後,現場的主裁判發話,將場上的橫杆高度從2.17米調整到了2.22米,在由橫杆裁判調整並測量準確之後,新的一輪試跳才又開始了。
後場休息室裏,蘇嶼這會兒趴在按摩床上,廖醫生正幫他按摩放鬆呢,他一邊看著電視機裏的比賽,一邊還跟詹佑銘閑聊著。
「佑銘哥,你今天的比賽時間是今晚10點40,你為什麽不在酒店裏多休息休息?」
這話一出,還是帶著會員的炫彩光效閃過去的,直播間裏的吃瓜群眾們當時就迷茫了。
這話什麽意思?
很快,有人看了一眼此時賽場上的情況——男子資格賽a組正在進行第一個高度階段的試跳,就在剛剛,包括江源和孫宇航在內,都已經順利的一次性過杆。
而賽場上選手們經歷的第一次試跳高度是2.17米。
絕大多數單純看比賽的吃瓜群眾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是怎麽迴事,倒是有田徑迷們思考了一下,笑了起來——
【朋友,你不會去試跳了吧???】
那個炫彩光效字體的群眾默默在公屏上留下了一個句號,然後引來了全屏田徑迷們的』哈哈哈』。
不過單純的吃瓜群眾們實際上還是不太清楚這其中的意義,於是還有人在問為什麽在笑的。
直播間裏的田徑迷們倒是也不遮掩,而是直接表示:【不了解情況的朋友可以找找身邊2.17米這個高度的參照物,或者實在不行,就別2.17米了,身邊有1米8出頭的朋友嗎?你們站起來目測一下,自己有沒有能力跳過1.8米的高度先?】
【哦,對了,為了方便身邊沒有1.8米朋友的,各位可以迴頭找找自家的房門——通常來說,房門的高度不低於兩米不高於兩米四,也就是說,2.17米的話,高度基本可以參考你家房門浮動。】
吃瓜群眾們:……哈?
上一秒,所有人還在集體懵逼,下一秒,這些吃瓜群眾們忽然之間垂死病中驚坐起。
是的啊!!
2.17米,那是個什麽高度啊?
他們這些吃瓜人平時雖然兢兢業業的在吃瓜,關於這些數據也聽了不少,可就像是很難在實際現實生活中感知到0.01秒是個什麽速度一樣,平常人對於2米以上的高度也是沒有太多概念的。
他們隻會覺得世錦賽的男子跳高達標的標準線都是2.30米了,那2.17米的高度挺起來好像就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了。
可這會兒一旦將2.17米的高度具象化之後,特別是有的吃瓜群眾直接原地一蹦三尺高,轉身就站到了自己房間的房門前之後……
不少人在默默仰頭看了一眼房門的高度之後,都當場倒吸了一口冷氣——
【媽呀,2.17米,我剛剛量了一下我家的房門,2.05米,這就是說賽場上那些選手剛剛跳起來的高度已經超過我房門12公分了?!】
【……我家房門是2米20,跟2米17差不多高吧,我現在仰頭看著它,就很僵硬——實不相瞞,剛剛我自己試著起跳了一下,我就算跳起來,腦袋也到不了我房門的高度……更別說讓我直接跳過它了。】
【跳起來腦袋頂都到不了房門高度的+1,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今晚的康橋水裏泡滿了沉默的我。】
可以說,許許多多的吃瓜群眾們原本是根本搞不懂跳高的難度的,他們所能夠聽到的就是那一係列的數據。
而數據這個東西吧,挺起來好像是很厲害,可是對許多人來說又是沒有實感的。
於是不少人直到這會兒學會用家裏的門板又或者書櫃之類的東西做出對選手跳高高度的準確類比之後,才真正對世錦賽的水平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理解。
【沉默了,這個高度,怪不得呢……我之前還覺得有些問奇怪,怎麽國內有挺多跳高的比賽,選手跳個2.20之類的就能夠奪冠了,合著能夠跳過2米20米的選手,都已經可以人肉直接跳過這種堪比房門的高度了……
這個高度給我,別說是助跑之後人肉起跳跳過去了,就是給我一個腳手架讓我爬過去我都夠嗆。】
嘰咕視頻的直播解說間裏,不少人在看到這個說法之後,都心有戚戚焉的點了點頭——可不是嘛?就自家房門的那個高度,他們使出吃奶的勁兒恐怕都很難爬的上去,就更別提跳躍了。
而這種堪稱可怕級別的跳躍,對於世錦賽資格賽階段的這些選手們來說,卻還隻是』最低難度』的起始高度試跳。
在這一瞬間,這些直播間裏的吃瓜群眾們突然之間對運動員的』爆發力』和』彈跳能力』的天賦有了一種實感,同時也為幾分鍾前覺得』2.17米這個高度的試跳沒有什麽大不了,一次性過杆都很正常』的自己感到了無比的羞愧。
總之,這樣的天賦和能力,真是太可怕了。
***
同一時間,多哈哈裏發體育場的後場休息室裏,蘇嶼和詹佑銘正在一塊兒看著賽場上的男子跳高的資格賽。
當前,2.17米高度的試跳已經全部試跳結束。
必須說,在這個高度上的試跳對於世錦賽上的這些參賽選手來說,確實算不上有太高的難度。
16名選手中,有14人都是成功的一次性過杆拿下的這個高度,餘下的選手中,有一人是二次試跳成功過杆,另外一名選手則是三次試跳成功過杆。
但最終,至少在2.17米這個高度上,是沒有選手遭到淘汰的。
很快,在2.17米的高度全員過杆之後,現場的主裁判發話,將場上的橫杆高度從2.17米調整到了2.22米,在由橫杆裁判調整並測量準確之後,新的一輪試跳才又開始了。
後場休息室裏,蘇嶼這會兒趴在按摩床上,廖醫生正幫他按摩放鬆呢,他一邊看著電視機裏的比賽,一邊還跟詹佑銘閑聊著。
「佑銘哥,你今天的比賽時間是今晚10點40,你為什麽不在酒店裏多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