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下令任何人不準出城,讓憲兵隊到處搜查所有的可疑之處,勢必搜查出一點蛛絲馬跡。
這次朱景春他們的幾個畫像全然都在其中,誰讓他是人家代替溥儀計劃的一份子,有資料在日本那裏,現在簽約出事,首當其衝的就是他。
不過幸好朱景春及時坐火車跑了,而且用的是假身份,他們想查都查不到記錄。
這段時間新京真的是個多事之秋,上段時間剛全城搜捕兩個人,這次連查誰都不知道就將對外的一切途徑封鎖。
火災之後,新京被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氛圍所籠罩。
日軍加強了戒備,街道上行人稀少,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不安與恐懼。
然而,在這看似沉寂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另一股暗流——那是民眾心中被點燃的怒火與不甘。
司空摘星等人的行動,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喚醒了更多人內心深處的反抗意識。
“翔哥,現在怎麽辦?想走都走不了了。”
“我們按兵不動,日本人沒有目標,根本堅持不了多久,而且日本那些高層還急著對外解釋那協議的內容呢?根本沒空調查這件事。”
“你覺得會不會有人告密!”
“我們的兄弟應該不會,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拿了珠寶,殺了人,告密不是會自掘墳墓。”
“我不是怕我們去的兄弟,是怕沒去的兄弟或仇人,萬一有人偷偷跟蹤我們,眼紅我們的珠寶,想要賞金,會告密也說不一定。”
“至於從其他方麵找到我們,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
“哪些方麵?我們注意一下。”
“例如人員的調動,從哪來這麽多人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代替鬼子的士兵,雖然他們的大目標會是那些大幫派,但層層壓下來,就會發覺我們這些人曾在那段時間消失。”
“還有人員的辨認,我們人多,萬一有某個人見過我們其中的一位兄弟,那也麻煩,不過那需要解封之後才會出現。
除此之外我們這麽多人出入交通的記錄等都是有跡可循的。”
“最後就是根據服裝的來曆,例如我們是從哪來的日本軍裝,有哪些日本士兵曾經失蹤,在哪失蹤,現場在哪?”
“聽你這麽說,我們有這麽多可能暴露,的確得走。”
“沒錯!”
“那接下來該怎麽辦?”
“沒什麽辦法,隻能等。”
其實不是沒什麽辦法,就算不能坐火車,每次從城門出去一兩個,不用交通工具走還是可以的。
但是那些兄弟都是普通人,這世道亂,遇到的危險更多,他必須要負責,他要一個不漏地帶走所有信任他的兄弟。
如果隻是他們三人,以他們的輕功,不過是幾天的時間就出了東北。
找到司空摘星,段小飛說明情況後,稱司空摘星和林白可以先行離開,高牆擋不住他們,
“我們又沒關係,憑我們的本事就算暴露了也一樣能逃得掉,既然你有此打算,我倆就留下來幫你照顧一二吧!”
“我也沒意見。”
“我們的身份會不會都有問題,因為日本人肯定會祥查朱景春的作為,而我們的良民證是靠朱景春辦的,終有一日,日本人會查上門的。”
“放心,我假扮伸直腳也的時候,重新辦了個良民證,我叫司晨,你叫段祥,他叫林餘。”
司空摘星說完把新的良民證給了倆人。
司空摘星等人沒什麽事,但溥儀就麻煩了。
他和他的寶妃雖然也盡力隱藏,也想做個普通百姓混過去。
但是他倆又沒體驗過普通人的生活,顯得和周圍之人格格不入,再加上朱景春的畫像,一下子就被舉報抓迴去了。
還算溥儀有點義氣,沒有供出大家來,他在宴會偏廳可聽過段小飛的自我介紹。
溥儀隻是說被伸直腳也關押在地牢,這有些士兵是可以作證的。
而當日本人詢問起當天的事時,也隻是說看到有人衝進來,把看守的士兵殺了之後,把所有的牢房都打開了,他倆就趁混亂跑了出來,什麽都不知道。
而溥儀對日本人還有價值,還需要用溥儀解釋那個協議的事,還需要借助溥儀統治滿洲國,所以沒對他怎麽樣。
除了司空摘星、溥儀等人逗留在這座城市,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畢振邦,他是革命黨,他得向組織複命,就這麽被隔留在這裏。
不過幸好不管從哪方麵查,他明麵上既不和朱景春有交集,也不和段祥有關係,與溥儀更沒聯係。
唯一需注意的是革命黨的身份,隻要不暴露這個就沒關係。
畢振邦想趁著這段時間把段翔和司星發展成自己的同誌,這兩個人一個有能力和膽量、另一個有智慧有絕技傍身,對革命地下黨在東北的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他找不到司星的下落,可是有段翔的,因為他當天行動有另外的接應同誌在外麵,為了掌握所有的勢力情況,所以安排了人跟蹤,知道了段翔的身份和下落。
可是現在日本人搜查頻繁,不是出門的好時機,唯有等待解鎖後再說。
日本人就這麽搜查了幾天,完全沒有頭緒,查槍支的來源,是革命黨隻提供了幾支給朱景春的幾個好友,所以沒動什麽筋骨,也無源可查。
至於段小飛他們那幫人的,也都是繳獲日本人自己的槍支。
實在沒結果,日本人進一步放鬆了,因為他們還要重新開記者會,澄清事件,一直布控是不可能的。
火車站開放了以後,段小飛讓一個兄弟去打聽。
“翔哥,我到處都打聽過了,沒錯,交通要道是解封了。
可是各個路口也沒有一點放鬆,一個個核查,連你是誰、住在哪、想去哪、去幹啥、帶著什麽、有沒有證明之類的都需要提供在身提供。
甚至不是必要的事都不會放出去,所以起碼得一個月甚至更久才會恢複到以前那樣。”
“那就麻煩了!”
出城還是那麽難,但是城內已經漸漸恢複生氣,為了安撫民心,日本已經準備城內解封的第二天開始發布記者會。
這次朱景春他們的幾個畫像全然都在其中,誰讓他是人家代替溥儀計劃的一份子,有資料在日本那裏,現在簽約出事,首當其衝的就是他。
不過幸好朱景春及時坐火車跑了,而且用的是假身份,他們想查都查不到記錄。
這段時間新京真的是個多事之秋,上段時間剛全城搜捕兩個人,這次連查誰都不知道就將對外的一切途徑封鎖。
火災之後,新京被一種前所未有的緊張氛圍所籠罩。
日軍加強了戒備,街道上行人稀少,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不安與恐懼。
然而,在這看似沉寂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另一股暗流——那是民眾心中被點燃的怒火與不甘。
司空摘星等人的行動,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喚醒了更多人內心深處的反抗意識。
“翔哥,現在怎麽辦?想走都走不了了。”
“我們按兵不動,日本人沒有目標,根本堅持不了多久,而且日本那些高層還急著對外解釋那協議的內容呢?根本沒空調查這件事。”
“你覺得會不會有人告密!”
“我們的兄弟應該不會,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拿了珠寶,殺了人,告密不是會自掘墳墓。”
“我不是怕我們去的兄弟,是怕沒去的兄弟或仇人,萬一有人偷偷跟蹤我們,眼紅我們的珠寶,想要賞金,會告密也說不一定。”
“至於從其他方麵找到我們,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
“哪些方麵?我們注意一下。”
“例如人員的調動,從哪來這麽多人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代替鬼子的士兵,雖然他們的大目標會是那些大幫派,但層層壓下來,就會發覺我們這些人曾在那段時間消失。”
“還有人員的辨認,我們人多,萬一有某個人見過我們其中的一位兄弟,那也麻煩,不過那需要解封之後才會出現。
除此之外我們這麽多人出入交通的記錄等都是有跡可循的。”
“最後就是根據服裝的來曆,例如我們是從哪來的日本軍裝,有哪些日本士兵曾經失蹤,在哪失蹤,現場在哪?”
“聽你這麽說,我們有這麽多可能暴露,的確得走。”
“沒錯!”
“那接下來該怎麽辦?”
“沒什麽辦法,隻能等。”
其實不是沒什麽辦法,就算不能坐火車,每次從城門出去一兩個,不用交通工具走還是可以的。
但是那些兄弟都是普通人,這世道亂,遇到的危險更多,他必須要負責,他要一個不漏地帶走所有信任他的兄弟。
如果隻是他們三人,以他們的輕功,不過是幾天的時間就出了東北。
找到司空摘星,段小飛說明情況後,稱司空摘星和林白可以先行離開,高牆擋不住他們,
“我們又沒關係,憑我們的本事就算暴露了也一樣能逃得掉,既然你有此打算,我倆就留下來幫你照顧一二吧!”
“我也沒意見。”
“我們的身份會不會都有問題,因為日本人肯定會祥查朱景春的作為,而我們的良民證是靠朱景春辦的,終有一日,日本人會查上門的。”
“放心,我假扮伸直腳也的時候,重新辦了個良民證,我叫司晨,你叫段祥,他叫林餘。”
司空摘星說完把新的良民證給了倆人。
司空摘星等人沒什麽事,但溥儀就麻煩了。
他和他的寶妃雖然也盡力隱藏,也想做個普通百姓混過去。
但是他倆又沒體驗過普通人的生活,顯得和周圍之人格格不入,再加上朱景春的畫像,一下子就被舉報抓迴去了。
還算溥儀有點義氣,沒有供出大家來,他在宴會偏廳可聽過段小飛的自我介紹。
溥儀隻是說被伸直腳也關押在地牢,這有些士兵是可以作證的。
而當日本人詢問起當天的事時,也隻是說看到有人衝進來,把看守的士兵殺了之後,把所有的牢房都打開了,他倆就趁混亂跑了出來,什麽都不知道。
而溥儀對日本人還有價值,還需要用溥儀解釋那個協議的事,還需要借助溥儀統治滿洲國,所以沒對他怎麽樣。
除了司空摘星、溥儀等人逗留在這座城市,還有一個人,那就是畢振邦,他是革命黨,他得向組織複命,就這麽被隔留在這裏。
不過幸好不管從哪方麵查,他明麵上既不和朱景春有交集,也不和段祥有關係,與溥儀更沒聯係。
唯一需注意的是革命黨的身份,隻要不暴露這個就沒關係。
畢振邦想趁著這段時間把段翔和司星發展成自己的同誌,這兩個人一個有能力和膽量、另一個有智慧有絕技傍身,對革命地下黨在東北的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他找不到司星的下落,可是有段翔的,因為他當天行動有另外的接應同誌在外麵,為了掌握所有的勢力情況,所以安排了人跟蹤,知道了段翔的身份和下落。
可是現在日本人搜查頻繁,不是出門的好時機,唯有等待解鎖後再說。
日本人就這麽搜查了幾天,完全沒有頭緒,查槍支的來源,是革命黨隻提供了幾支給朱景春的幾個好友,所以沒動什麽筋骨,也無源可查。
至於段小飛他們那幫人的,也都是繳獲日本人自己的槍支。
實在沒結果,日本人進一步放鬆了,因為他們還要重新開記者會,澄清事件,一直布控是不可能的。
火車站開放了以後,段小飛讓一個兄弟去打聽。
“翔哥,我到處都打聽過了,沒錯,交通要道是解封了。
可是各個路口也沒有一點放鬆,一個個核查,連你是誰、住在哪、想去哪、去幹啥、帶著什麽、有沒有證明之類的都需要提供在身提供。
甚至不是必要的事都不會放出去,所以起碼得一個月甚至更久才會恢複到以前那樣。”
“那就麻煩了!”
出城還是那麽難,但是城內已經漸漸恢複生氣,為了安撫民心,日本已經準備城內解封的第二天開始發布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