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潔嫻和潔雅喊媽媽繼續下棋。馮瑩正猶豫時,趙彬對馮瑩說:「去下吧,我來帶老五。」
馮瑩一聽,高興得碗都顧不上洗,就來到臥室外間,跟潔嫻和潔雅繼續下棋。
趙彬抱著老五,坐在外間窗下椅子上看報紙。過了會,他聽到馮瑩在嘀咕:「到處堵得這麽死,我往哪裏走哦。」
趙彬放下報紙,抱著老五走到馮瑩身旁,看了看棋盤說:「下跳棋,最好自己搭橋。」
說時把馮瑩的一顆黃棋子,往右滾了一步。就是這顆棋子一動,馮瑩後麵的棋子,像走大路樣的順暢起來。
潔嫻和潔雅見了,不滿地對爸爸大聲嚷道:「不許幫忙,幫忙下贏的,不算!」
馮瑩抬頭望了眼趙彬,唇上泛起一絲微笑。
轉眼一個禮拜過去,又到了周日,可這天,趙彬卻要去農校開會,不能帶孩子們出去玩。不過,他想了想,決定還是把潔嫻帶走。他覺得潔嫻喜歡惹事,把她帶走,有如釜底抽薪,老二和老三就鬧不起來,馮瑩便可少操些心。再說,潔嫻有這麽大了,走十幾裏路,沒問題。另外,他開會時,讓她在外麵玩,也比較放心。
潔嫻走時,是在弟妹們羨慕的眼光中,昂著頭出門的,她不知爸爸到農校幹什麽,以為爸爸喜歡她,隻帶她一個人去農校玩。
潔嫻跟著爸爸來到郊區珍珠壩,沿師範學校旁邊一條機耕路,往前走去。走了幾裏路後,潔嫻問趙彬:「爸爸,農校還有好遠?」
趙彬說:「走了一半的路。怎麽,你走不起了?」
「走得起,走得起。」潔嫻語調輕快地說。
父女倆往前又走約半個小時,便看到農校的大門了。他們距大門還有十幾步遠時,潔嫻看到門口有三個人,朝他們走來,這些人一走攏,就跟爸爸握手,接著帶爸爸和她往教學樓走去。來到教學樓,讓潔嫻一點也沒想到的是,爸爸一上二樓,就隻顧朝會議室走去,而丟下她不管了。潔嫻這時才明白爸爸是來開會,不是來玩的,心情瞬間一落千尺。
正這時,一個工作人員從會議室端了一盤梨子,放在樓梯口的階梯上,又在階梯上鋪了一張報紙,他要潔嫻坐那裏玩。
那人走後,潔嫻從盤子裏拿了一個梨子,靠在扶梯上吃,吃了幾口,感覺這裏的梨子好好吃,不像專署裏發的那些梨子,皮厚不說,肉還粗糙。潔嫻一口氣吃了兩個梨子,就再也吃不下去了。這時,她撩起衣襟擦了擦嘴,向樓下走去,走到一樓,正要出大門時,外麵突然傳來一陣「汪汪汪」的狗吠聲。潔嫻嚇得趕忙朝樓上跑去。實際上,這是院牆外農民家的狗叫。潔嫻不知情,以為院子裏有狗,就不敢出去了,隻好在階梯上坐下來。坐了會,她聽到會議室傳來爸爸的說話聲,就站起來,走到會議室門口,把眼睛對著兩扇大門的縫隙,往裏麵瞧。她看見會議室有一張長桌子,爸爸坐中間的,他打著手勢在說什麽,坐桌子兩邊的人,都拿著筆,把爸爸說的話,往麵前的本子上記。潔嫻看了會,離開會議室門口,在走廊裏逛來逛去,逛了一陣,坐迴原地方。潔嫻坐了會,覺得好無聊,就把屁股底下那張報紙抽出來,折船、折鳥、折飛機……她就這樣度日如年地等著爸爸。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她終於聽到會議室的門「呯」一聲打開了,她趕忙站起來,望向會議室。這時,她看到爸爸和一群人從會議室走出來。
迴家的路上,趙彬見潔嫻悶悶不樂,無精打彩,知她不開心,也不說什麽。走了一段路,趙彬指著路邊的水田,問潔嫻:「你看看那些田裏有些什麽。」
潔嫻朝水田裏望了一眼,懶懶地說:「稻秸稈。」
「什麽樣的稻秸稈?」
「矮矮的。」
「還看到什麽?」
「有幾隻長脖子長腿的白鳥,在水田裏走來走去。」
「就這些嗎?」
「田埂上有個男娃,騎在牛背上的。」
「還有呢?」
潔嫻朝稍遠處看了看:「還有一個老婆婆在田坎邊割草……爸爸,我的腳打泡了,好疼哦。」
「走不得了嗎?」趙彬問。
潔嫻說:「走還是走得,就是一走,腳就疼。」
趙彬向路邊望了望,見水渠邊有道土坎,就對潔嫻說:「我們到那裏歇會。」
父女倆坐在土坎上歇氣時,趙彬想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女兒培養寫作興趣,就對潔嫻說起他學生時代的一段往事:「我十七歲時,開始給報刊投稿;起初寫的稿子,經常被退迴來,但我不氣餒,堅持多看多寫;後來,慢慢的有些稿子被報刊雜誌刊登了。有天,我接到一個報社的電話,要我去參加一個茶話會。那天,我走進這家報社會議室,看見已經來了十幾個人,這些人,我一個都不認識,我就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過了會,主編來了,他開始一個個點名,我一聽這些人的名字,大吃一驚,這些人都是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大作家。主編點到我:『趙彬來了沒有。』
我忙站起來答道:『來了。』
主編盯望著我,哈哈地笑起來:『趙彬,我看你的文章,以為是個成年人,還在讀書吧。』
我說:『是的。』
主編又對大家說:『趙彬,是我們這裏年紀最小的,大家應叫他小弟弟。』
從這以後,我寫稿的信心更大了。我參加革命時,部隊領導問我有什麽特長。我說,我會寫文章,有些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後來,他們翻全國的報刊,還真看到我有篇稿子刊登在上海一家報紙上。實際上,這篇文章什麽時候發表的,我自己還不知道。這以後,部隊領導就經常要我寫一些通訊報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馮瑩一聽,高興得碗都顧不上洗,就來到臥室外間,跟潔嫻和潔雅繼續下棋。
趙彬抱著老五,坐在外間窗下椅子上看報紙。過了會,他聽到馮瑩在嘀咕:「到處堵得這麽死,我往哪裏走哦。」
趙彬放下報紙,抱著老五走到馮瑩身旁,看了看棋盤說:「下跳棋,最好自己搭橋。」
說時把馮瑩的一顆黃棋子,往右滾了一步。就是這顆棋子一動,馮瑩後麵的棋子,像走大路樣的順暢起來。
潔嫻和潔雅見了,不滿地對爸爸大聲嚷道:「不許幫忙,幫忙下贏的,不算!」
馮瑩抬頭望了眼趙彬,唇上泛起一絲微笑。
轉眼一個禮拜過去,又到了周日,可這天,趙彬卻要去農校開會,不能帶孩子們出去玩。不過,他想了想,決定還是把潔嫻帶走。他覺得潔嫻喜歡惹事,把她帶走,有如釜底抽薪,老二和老三就鬧不起來,馮瑩便可少操些心。再說,潔嫻有這麽大了,走十幾裏路,沒問題。另外,他開會時,讓她在外麵玩,也比較放心。
潔嫻走時,是在弟妹們羨慕的眼光中,昂著頭出門的,她不知爸爸到農校幹什麽,以為爸爸喜歡她,隻帶她一個人去農校玩。
潔嫻跟著爸爸來到郊區珍珠壩,沿師範學校旁邊一條機耕路,往前走去。走了幾裏路後,潔嫻問趙彬:「爸爸,農校還有好遠?」
趙彬說:「走了一半的路。怎麽,你走不起了?」
「走得起,走得起。」潔嫻語調輕快地說。
父女倆往前又走約半個小時,便看到農校的大門了。他們距大門還有十幾步遠時,潔嫻看到門口有三個人,朝他們走來,這些人一走攏,就跟爸爸握手,接著帶爸爸和她往教學樓走去。來到教學樓,讓潔嫻一點也沒想到的是,爸爸一上二樓,就隻顧朝會議室走去,而丟下她不管了。潔嫻這時才明白爸爸是來開會,不是來玩的,心情瞬間一落千尺。
正這時,一個工作人員從會議室端了一盤梨子,放在樓梯口的階梯上,又在階梯上鋪了一張報紙,他要潔嫻坐那裏玩。
那人走後,潔嫻從盤子裏拿了一個梨子,靠在扶梯上吃,吃了幾口,感覺這裏的梨子好好吃,不像專署裏發的那些梨子,皮厚不說,肉還粗糙。潔嫻一口氣吃了兩個梨子,就再也吃不下去了。這時,她撩起衣襟擦了擦嘴,向樓下走去,走到一樓,正要出大門時,外麵突然傳來一陣「汪汪汪」的狗吠聲。潔嫻嚇得趕忙朝樓上跑去。實際上,這是院牆外農民家的狗叫。潔嫻不知情,以為院子裏有狗,就不敢出去了,隻好在階梯上坐下來。坐了會,她聽到會議室傳來爸爸的說話聲,就站起來,走到會議室門口,把眼睛對著兩扇大門的縫隙,往裏麵瞧。她看見會議室有一張長桌子,爸爸坐中間的,他打著手勢在說什麽,坐桌子兩邊的人,都拿著筆,把爸爸說的話,往麵前的本子上記。潔嫻看了會,離開會議室門口,在走廊裏逛來逛去,逛了一陣,坐迴原地方。潔嫻坐了會,覺得好無聊,就把屁股底下那張報紙抽出來,折船、折鳥、折飛機……她就這樣度日如年地等著爸爸。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她終於聽到會議室的門「呯」一聲打開了,她趕忙站起來,望向會議室。這時,她看到爸爸和一群人從會議室走出來。
迴家的路上,趙彬見潔嫻悶悶不樂,無精打彩,知她不開心,也不說什麽。走了一段路,趙彬指著路邊的水田,問潔嫻:「你看看那些田裏有些什麽。」
潔嫻朝水田裏望了一眼,懶懶地說:「稻秸稈。」
「什麽樣的稻秸稈?」
「矮矮的。」
「還看到什麽?」
「有幾隻長脖子長腿的白鳥,在水田裏走來走去。」
「就這些嗎?」
「田埂上有個男娃,騎在牛背上的。」
「還有呢?」
潔嫻朝稍遠處看了看:「還有一個老婆婆在田坎邊割草……爸爸,我的腳打泡了,好疼哦。」
「走不得了嗎?」趙彬問。
潔嫻說:「走還是走得,就是一走,腳就疼。」
趙彬向路邊望了望,見水渠邊有道土坎,就對潔嫻說:「我們到那裏歇會。」
父女倆坐在土坎上歇氣時,趙彬想利用這個機會,幫助女兒培養寫作興趣,就對潔嫻說起他學生時代的一段往事:「我十七歲時,開始給報刊投稿;起初寫的稿子,經常被退迴來,但我不氣餒,堅持多看多寫;後來,慢慢的有些稿子被報刊雜誌刊登了。有天,我接到一個報社的電話,要我去參加一個茶話會。那天,我走進這家報社會議室,看見已經來了十幾個人,這些人,我一個都不認識,我就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過了會,主編來了,他開始一個個點名,我一聽這些人的名字,大吃一驚,這些人都是經常在報紙上發表文章的大作家。主編點到我:『趙彬來了沒有。』
我忙站起來答道:『來了。』
主編盯望著我,哈哈地笑起來:『趙彬,我看你的文章,以為是個成年人,還在讀書吧。』
我說:『是的。』
主編又對大家說:『趙彬,是我們這裏年紀最小的,大家應叫他小弟弟。』
從這以後,我寫稿的信心更大了。我參加革命時,部隊領導問我有什麽特長。我說,我會寫文章,有些文章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過。後來,他們翻全國的報刊,還真看到我有篇稿子刊登在上海一家報紙上。實際上,這篇文章什麽時候發表的,我自己還不知道。這以後,部隊領導就經常要我寫一些通訊報導。」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