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彬和小李走進伍家大院,村長和兩個鄉幹部,看見他們來了,就圍上來向趙彬反映情況,說村民們都不肯走。
趙彬對他們說:「村民們掙點錢財不容易,他們把房屋、財產、家畜視作命根子。他們覺得隻有守著這些東西,才安心。但此刻不走,危險大呀!」
村長焦急地說:「那怎麽辦?」
趙彬站那裏想了想,說,「這樣,你們看行不行,我們留下來,幫群眾看家。」趙彬見三人不說話,就又說,「我說看家,不是老守在這裏不動,而是每天幫村民們餵兩次牲畜。」
他們聽趙彬這樣說,就都說這個辦法行。於是趙彬一行五人,便分頭行動,到伍家大院各家各戶宣傳,說他們留下來守點,保護他們的財產,幫他們餵牲口。村民們得到幹部的承諾後,陸續去了祠廟。
天快黑時,小李來找趙彬說:「院子那邊有個大媽,她是一個人,我勸她趕快走,她不理我;我說幫她守東西,她也不聽;反正我左勸右說都不行。」
趙彬說:「肯定有原因。走,過去看看。」
小李帶趙彬向伍家大院左側一條小路走去,沒走多遠,就看到一棟單家獨戶的土牆屋。走近,見門敞著的,他們便徑直走了進去。那個大媽正坐在堂屋一個小板凳上,就著旁邊桌子上的煤油燈光,弓著背,在「嚓嚓嚓」地剁豬草。大媽見小李和趙彬來了,望他們一眼,什麽話不說,低下頭,又專心地做自己的事。趙彬上前蹲下來,對大媽說:「這裏很危險,您為什麽不願走呢?」
大媽聽趙彬是外地口音,說話又和氣,估計是個領導,就停了剁草,抬頭說:「我兒子在部隊當兵,他寫信說要迴來探親,就是這兩天到家;我走了,他迴來,家裏沒得一個人,我怕他寒心。」
趙彬聽是這個原因,不由得抿嘴一笑:「您兒子迴來,見所有人都轉到安全地帶,就您一人守在家裏,他倒底是高興,還是恐慌?」趙彬接著說,「我也是做兒子的,假如我的母親像您一樣,為了等我,死守在有危險的家裏,我迴來了,不但不會對母親充滿敬意,相反,我會非常生她的氣。」
大媽聽了趙彬這番真摯誠懇的話後,片刻,她放下刀,走進臥室,一陣窸窸窣窣後,她挽了個包袱走出來。趙彬忙吹滅煤油燈,從門邊牆上取了鬥笠,給大媽戴上,然後三人向河對岸急急走去。
天黑得快,還不到六點鍾,到處已是一片漆黑。晚飯後,趙彬不放心伍家大院,就拿上手電筒,帶了幾個人,再次來到伍家大院挨家逐戶地察看。當確定所有村民都撤離後,趙彬他們才返迴村會委辦公室。趙彬接著把工作小組成員召集起來,開了個短會。會上,他把工作小組成員再次分為三個小組,第一組兩人,負責安排轉移過來的群眾的生活;第二組四人,輪流把守石橋,不許任何人過河迴家取東西,或幹其他什麽事;第三組五人,留守伍家大院,幫群眾餵養牲畜,說到這裏,趙彬強調負責餵養牲畜的人,一定要注意安全,事情一做完趕快返迴河對岸。分工完畢,大家馬上各就各位,進入工作狀態。
第二天,天空仍下著瓢潑大雨。負責留守伍家大院的幹部,挨家逐戶的幫村民們餵養雞、鴨、豬、牛,他們還去半山腰,給那戶老人家的黃牛,也餵了草和水。可是盡管幹部們做得這樣好,住在廟裏的村民們,還是放心不下家裏,他們幾次來橋邊,鬧著要迴去,都被守橋的人給攔住。到了傍晚,又來了幾個村民,他們企圖硬衝過去,有個中年漢子還揮起拳頭,要打守橋的幹部。正這時,趙彬趕來了,他一把握住中年漢子揚起的手:「把手放下來,你為什麽要打人?!」
那中年漢子放下手,說:「走的時候,像催命的,麽子東西都沒帶,住在這裏,一點都不方便!」
跟著有人說:「未必我們這裏,就真的這麽倒楣呀,滑了一次坡,還要滑次坡,我就不相信!」
一個老年婦女也湊上前,說:「其實今天麽子都沒發生。」
趙彬站在橋上,目光堅定的向村民們大聲說道:「我們是根據一些跡象,判斷可能會再次發生山體滑坡。為了安全起見,把你們提前轉移出來,是保護你們的生命。如果沒有發生山體滑坡,這是大好事,也是我們所有人都願意看到的。這樣,大家頂多也隻來迴走了兩趟路,不會有什麽損失。但是,如果一旦險情發生,後果不堪設想!大家聽我的勸,都迴廟裏去吧!迴去吧!」
這十幾個村民,在趙彬的勸說下,陸續離去。
第二天淩晨六點,通夜未眠的趙彬戴著鬥笠,走出村會委辦公室,朝橋上走去,走到離橋還有半裏路時,河對麵忽然發出「轟隆」一聲巨響,趙彬心裏一震,忙朝響聲望去,隻見伍家大院後麵的山上,成堆的岩石傾瀉而下,短短幾秒鍾內,伍家大院的房屋和周邊的菜地,瞬間不見了。趙彬驚出一身冷汗。
第18章 隔壁打架驚馮瑩,呂娘知情不言語
雨住的那天晚上,馮瑩坐在桌子旁的燈下,低著頭,一麵納鞋,一麵想心事。這時,她在想:趙彬是下特大暴雨那天,直接從辦公室走的,什麽東西都沒帶,天天下這麽大的雨,萬一身上打濕了,換的衣服都沒得。趙彬雖沒得麽子大病,卻身體孱弱,平時稍受點涼就要感冒,也不知他現在怎麽搞起的……馮瑩正想著,突然隔壁傳來「啌咚」一聲巨響。馮瑩驚了下。他們在搞麽子嘛,把屋裏搞得這麽響,是軍軍把椅子推倒了?這個房子麽子都好,就是隔音不大行……「咣當」隔壁又傳來響聲,接著一陣「嗚嗚」的哭泣聲也隱隱地透過牆壁傳過來。馮瑩又愣了下,不過她馬上明白是怎麽迴事了。她把鞋底放在桌上,起身走到茶幾邊,對抱著潔嫻坐在藤椅上的呂娘,俯耳輕聲說:「鄭局長和夏姐,好像在打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趙彬對他們說:「村民們掙點錢財不容易,他們把房屋、財產、家畜視作命根子。他們覺得隻有守著這些東西,才安心。但此刻不走,危險大呀!」
村長焦急地說:「那怎麽辦?」
趙彬站那裏想了想,說,「這樣,你們看行不行,我們留下來,幫群眾看家。」趙彬見三人不說話,就又說,「我說看家,不是老守在這裏不動,而是每天幫村民們餵兩次牲畜。」
他們聽趙彬這樣說,就都說這個辦法行。於是趙彬一行五人,便分頭行動,到伍家大院各家各戶宣傳,說他們留下來守點,保護他們的財產,幫他們餵牲口。村民們得到幹部的承諾後,陸續去了祠廟。
天快黑時,小李來找趙彬說:「院子那邊有個大媽,她是一個人,我勸她趕快走,她不理我;我說幫她守東西,她也不聽;反正我左勸右說都不行。」
趙彬說:「肯定有原因。走,過去看看。」
小李帶趙彬向伍家大院左側一條小路走去,沒走多遠,就看到一棟單家獨戶的土牆屋。走近,見門敞著的,他們便徑直走了進去。那個大媽正坐在堂屋一個小板凳上,就著旁邊桌子上的煤油燈光,弓著背,在「嚓嚓嚓」地剁豬草。大媽見小李和趙彬來了,望他們一眼,什麽話不說,低下頭,又專心地做自己的事。趙彬上前蹲下來,對大媽說:「這裏很危險,您為什麽不願走呢?」
大媽聽趙彬是外地口音,說話又和氣,估計是個領導,就停了剁草,抬頭說:「我兒子在部隊當兵,他寫信說要迴來探親,就是這兩天到家;我走了,他迴來,家裏沒得一個人,我怕他寒心。」
趙彬聽是這個原因,不由得抿嘴一笑:「您兒子迴來,見所有人都轉到安全地帶,就您一人守在家裏,他倒底是高興,還是恐慌?」趙彬接著說,「我也是做兒子的,假如我的母親像您一樣,為了等我,死守在有危險的家裏,我迴來了,不但不會對母親充滿敬意,相反,我會非常生她的氣。」
大媽聽了趙彬這番真摯誠懇的話後,片刻,她放下刀,走進臥室,一陣窸窸窣窣後,她挽了個包袱走出來。趙彬忙吹滅煤油燈,從門邊牆上取了鬥笠,給大媽戴上,然後三人向河對岸急急走去。
天黑得快,還不到六點鍾,到處已是一片漆黑。晚飯後,趙彬不放心伍家大院,就拿上手電筒,帶了幾個人,再次來到伍家大院挨家逐戶地察看。當確定所有村民都撤離後,趙彬他們才返迴村會委辦公室。趙彬接著把工作小組成員召集起來,開了個短會。會上,他把工作小組成員再次分為三個小組,第一組兩人,負責安排轉移過來的群眾的生活;第二組四人,輪流把守石橋,不許任何人過河迴家取東西,或幹其他什麽事;第三組五人,留守伍家大院,幫群眾餵養牲畜,說到這裏,趙彬強調負責餵養牲畜的人,一定要注意安全,事情一做完趕快返迴河對岸。分工完畢,大家馬上各就各位,進入工作狀態。
第二天,天空仍下著瓢潑大雨。負責留守伍家大院的幹部,挨家逐戶的幫村民們餵養雞、鴨、豬、牛,他們還去半山腰,給那戶老人家的黃牛,也餵了草和水。可是盡管幹部們做得這樣好,住在廟裏的村民們,還是放心不下家裏,他們幾次來橋邊,鬧著要迴去,都被守橋的人給攔住。到了傍晚,又來了幾個村民,他們企圖硬衝過去,有個中年漢子還揮起拳頭,要打守橋的幹部。正這時,趙彬趕來了,他一把握住中年漢子揚起的手:「把手放下來,你為什麽要打人?!」
那中年漢子放下手,說:「走的時候,像催命的,麽子東西都沒帶,住在這裏,一點都不方便!」
跟著有人說:「未必我們這裏,就真的這麽倒楣呀,滑了一次坡,還要滑次坡,我就不相信!」
一個老年婦女也湊上前,說:「其實今天麽子都沒發生。」
趙彬站在橋上,目光堅定的向村民們大聲說道:「我們是根據一些跡象,判斷可能會再次發生山體滑坡。為了安全起見,把你們提前轉移出來,是保護你們的生命。如果沒有發生山體滑坡,這是大好事,也是我們所有人都願意看到的。這樣,大家頂多也隻來迴走了兩趟路,不會有什麽損失。但是,如果一旦險情發生,後果不堪設想!大家聽我的勸,都迴廟裏去吧!迴去吧!」
這十幾個村民,在趙彬的勸說下,陸續離去。
第二天淩晨六點,通夜未眠的趙彬戴著鬥笠,走出村會委辦公室,朝橋上走去,走到離橋還有半裏路時,河對麵忽然發出「轟隆」一聲巨響,趙彬心裏一震,忙朝響聲望去,隻見伍家大院後麵的山上,成堆的岩石傾瀉而下,短短幾秒鍾內,伍家大院的房屋和周邊的菜地,瞬間不見了。趙彬驚出一身冷汗。
第18章 隔壁打架驚馮瑩,呂娘知情不言語
雨住的那天晚上,馮瑩坐在桌子旁的燈下,低著頭,一麵納鞋,一麵想心事。這時,她在想:趙彬是下特大暴雨那天,直接從辦公室走的,什麽東西都沒帶,天天下這麽大的雨,萬一身上打濕了,換的衣服都沒得。趙彬雖沒得麽子大病,卻身體孱弱,平時稍受點涼就要感冒,也不知他現在怎麽搞起的……馮瑩正想著,突然隔壁傳來「啌咚」一聲巨響。馮瑩驚了下。他們在搞麽子嘛,把屋裏搞得這麽響,是軍軍把椅子推倒了?這個房子麽子都好,就是隔音不大行……「咣當」隔壁又傳來響聲,接著一陣「嗚嗚」的哭泣聲也隱隱地透過牆壁傳過來。馮瑩又愣了下,不過她馬上明白是怎麽迴事了。她把鞋底放在桌上,起身走到茶幾邊,對抱著潔嫻坐在藤椅上的呂娘,俯耳輕聲說:「鄭局長和夏姐,好像在打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