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進青州
朱武見張孝純不語,便替他分析起來:“太原失守,全軍覆沒,導致金軍進入中原腹地,朝廷定會將此黑鍋扣在你和王稟將軍頭上,無論是主戰派不是議和派,都會把你張大人推出去頂罪。張大人無論迴歸廟堂還是歸隱,都不會有好的名聲和結果,就算不會喪命,也必定會身敗名裂,這就是現實。”
張孝純知道朱武說得有道理,自己與王稟正處在這種不妙的處境,他搖了搖頭,歎氣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朱武經過些天的接觸,知道張孝純並非愚忠之人,一直心有不甘,哪會是甘心背黑鍋之人,這是在別人麵前死要麵子罷了。
於是,朱武嗬嗬一笑道:“張大人,與其到汴京受人魚肉,不如外出遠遊,避開煩憂,休息一些時日,待傷好了,再謀後路也不遲。”
張孝純聽了這話,心中一動,略一思討便道:“朱先生說得有理,待過了汴京,行至大名府,我便登岸,迴鄉下種田養病去。”
朱武心中腹誹,這些文人真是虛偽,你養傷就養傷吧,說什麽“種田養病”,你不知道種田是一件很辛苦之事嗎?朱武也不好點明,趁機道:“張大人,如今河北烽煙四起,到處都是戰亂兵禍,你到鄉下避難並非上策,不如遠赴流求,與王稟將軍為伴,在流求養傷,過了一段時日,坐觀風雲際會,看形勢發展如何,再作決定,豈不快哉。”
張孝純沉吟良久,終究還是說道:“去流求養傷一段時日,也不失為一個好去處,隻是不知趙總督的意思如何?”
朱武忙道:“趙朗總督當然是非常歡迎張大人蒞臨流求,不瞞大人,其實也是他委托我來探探張大人口風,若知道張大人同意去流求,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張孝純一聽,向朱武拱手道:“那就叨擾趙總督和朱先生了。”
船隊又行了兩天,到了河南府。趙朗吩咐船隊休整兩天,從這裏到開封府隻需要三天,趙朗決定在此停駐補給。燕青、史進等人登岸采購物資,士兵們也可以分批上岸遊玩。此地已離戰區較遠,百姓生活受到的影響不大,流求幾百個特種兵和船隊的船員到此處不易,正好放鬆遊玩一番。
趙朗與朱武下了船,在碼頭周邊尋了一家酒店,邊喝酒邊觀賞著四周景色,碼頭上人來人往,商旅和謀生的百姓匆匆忙忙,這黃河邊上的碼頭還是挺繁忙的。
王稟還很是虛弱,不能下地行走,王荀在船上細心照料,沒有與趙朗等人下船,張孝純提心被人認出,也留在了船上。
看著河麵上過往的船隻和碼頭上行色匆匆的路人,趙朗心中感慨,這條孕育中華文明的大河,終究還是未能抵擋住女真人的步伐。再過兩個多月,金兵就會再次渡過黃河,攻入開封府,河北之地不久就會出現一個叫齊,一個叫楚的金軍傀儡之國。不久之後,長江以北將會陷入一片混亂。
自己應不應該提早出手呢?唉,還是先讓這個文弱的大宋受點陣痛吧……
趙朗放下酒杯,對朱武道:“朱軍師,過了開封府,進入青州之時,我便與燕青登岸,去許貫忠的第一師那邊看看,然後北上,到燕雲,看看林衝的第二師,考查一下他們的準備工作。我嶽父及張孝純就要拜托你送迴流求了。迴到了流求,讓周侗安頓好他們,不要限製他們的行動,讓他們多走走,多看看,了解流求的百姓生活。”
朱武聽趙朗要北上,不由得有點擔心,說道:“門主,燕雲一帶已被金軍侵占,你孤身前往,恐會有不可預料之兇險,要不我帶一隊特種兵隨你同行,也好有個照應。”
趙朗搖搖頭道:“我已通知公孫勝和張橫北上青州,三軍總督府需要有人主持各項事務,公孫勝不在昌國的這一段時間,你要擔負起這一責任。咱們的人馬分得太散,沒有居中調運補給,怕會出現問題。這些事情交給別人我不放心。”
見趙朗對自己這般的信任,朱武心裏感動,他不像張順、李俊等人,是趙朗的患難之交或是弟子,他也不是第一批加入格物門之人,但一直以來都受趙朗重用,數次提拔,到了流求,又把東海艦隊的大權交給他,可謂是被趙朗引為心腹。這一次在趙朗、公孫勝外出之時,又把三軍都督府的日常事務托付於他,怎地不叫他感動。
朱武知道以趙朗對手下眾人的優待,格物門眾人沒有一個人有異心,況且,以趙朗有飛天入地,放雷遁水之能,也沒有人敢背叛他。但不敢背叛與盡心盡力做事卻是兩碼事,不背叛卻得過且過的人還是有的,別的不說,當初在江心島加入格物門的幾十人中,朱武就知道有幾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地行事,讓朱武深感不恥。今天趙朗朱武說的這一番話,更是讓朱武生出士為知己者死之心。
趙朗又叮囑道:“你先親自護著我嶽父和張知府去流求,安頓好他們,再迴昌國。待他們傷好後,讓周侗派人帶他們在遊覽流求各地,著重了解百姓生活,與可以讓他們參觀咱們的作坊。如有機會,也可讓他們觀摩咱們流求府的處事流程,增加他們的歸屬感。當然,這事不宜操之過急,隻能除除圖之。”
朱武一一記在心裏,待趙朗吩咐後,才躬身拱手應命。
船隊繼續順流而下,經過開封府境內,並沒有停留。十幾裏外就是京師,眾人也沒有心思在這一帶遊玩,金軍雖然暫時退兵,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隨著大宋拒絕割讓太原等三鎮,金軍卷土重來是必然之事。
在主戰派的組織下,黃河沿岸已有防禦工事,趙朗等人在船上就可看到,一座座高台、塔樓在沿岸聳立,一個個兵營沿黃河岸邊駐紮,星羅密布。主戰派吸取了上一次金軍突襲的教訓,提前把一部分兵力駐紮在京師城郊,特別是在黃河沿岸,隻等金軍渡河,便半渡擊之。
趙朗、朱武、燕青等人看著那些禁軍營寨,不由得一陣搖頭,那些指揮作戰的文官們腦子都裝滿了漿糊,且不說那些營寨的模樣和分布,就說在冬天寒風一吹,不消幾天,黃河河麵便會結冰,到時金軍人和馬腳上裹上防滑的草墊,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渡過黃河,哪會有宋軍半渡擊之的機會?
又過了幾天,船隊過了大名府、濟州地界,進入了青州。
趙朗對王荀、史進細細叮囑一番,就帶著燕青、鄒瑞和三名特種兵登上了岸邊碼頭,向著許貫忠的駐地行去。
青州是黃河古河道所經之州縣,位置特殊,既有黃河水道,又臨渤海,符合流求軍隊以水為基本的特點。流求軍隊除了一些簡單的熱武器外,其實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水域的控製。誰叫格物門的高層都有在水裏潛伏幾個時辰特殊技能呢。
許貫忠選擇的駐紮之處,在靠近海邊的村落。
許貫忠前出五十裏相迎。他得知師父趙朗要來青州,高興得晚上睡不著。在流求任知府時,整天處理文官所管轄的事務,讓別人都差不多忘了他許貫忠是大宋武狀元了。
站在路旁,許貫忠思緒萬千。以許貫忠之聰明,他知道天下大亂,流求軍隊必定是平定這大亂的主力。想要在格物門眾高層中脫穎而出,那就要立下巨大的戰功,趙朗都說了,一切以戰功論封賞。再者,不盡情地發揮自己武學之長,怎對得起師父讓自己享受天上法器沐浴之恩,又如何對得起自己這一身之所學!
當趙朗任命他為流求第一師師長時,他心裏著實激動了好一陣子,覺得師父還是最看重他,把“第一師”的番號交給自己,現在又是第一次考查就來青州,證明了趙朗對第一師最為重視,這怎不叫他高興、激動!
來了青州這大半年,許貫忠真正的感受到,隻有這個亂世之中,才是一展自己抱負的好時機。
朱武見張孝純不語,便替他分析起來:“太原失守,全軍覆沒,導致金軍進入中原腹地,朝廷定會將此黑鍋扣在你和王稟將軍頭上,無論是主戰派不是議和派,都會把你張大人推出去頂罪。張大人無論迴歸廟堂還是歸隱,都不會有好的名聲和結果,就算不會喪命,也必定會身敗名裂,這就是現實。”
張孝純知道朱武說得有道理,自己與王稟正處在這種不妙的處境,他搖了搖頭,歎氣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朱武經過些天的接觸,知道張孝純並非愚忠之人,一直心有不甘,哪會是甘心背黑鍋之人,這是在別人麵前死要麵子罷了。
於是,朱武嗬嗬一笑道:“張大人,與其到汴京受人魚肉,不如外出遠遊,避開煩憂,休息一些時日,待傷好了,再謀後路也不遲。”
張孝純聽了這話,心中一動,略一思討便道:“朱先生說得有理,待過了汴京,行至大名府,我便登岸,迴鄉下種田養病去。”
朱武心中腹誹,這些文人真是虛偽,你養傷就養傷吧,說什麽“種田養病”,你不知道種田是一件很辛苦之事嗎?朱武也不好點明,趁機道:“張大人,如今河北烽煙四起,到處都是戰亂兵禍,你到鄉下避難並非上策,不如遠赴流求,與王稟將軍為伴,在流求養傷,過了一段時日,坐觀風雲際會,看形勢發展如何,再作決定,豈不快哉。”
張孝純沉吟良久,終究還是說道:“去流求養傷一段時日,也不失為一個好去處,隻是不知趙總督的意思如何?”
朱武忙道:“趙朗總督當然是非常歡迎張大人蒞臨流求,不瞞大人,其實也是他委托我來探探張大人口風,若知道張大人同意去流求,他高興還來不及呢。”
張孝純一聽,向朱武拱手道:“那就叨擾趙總督和朱先生了。”
船隊又行了兩天,到了河南府。趙朗吩咐船隊休整兩天,從這裏到開封府隻需要三天,趙朗決定在此停駐補給。燕青、史進等人登岸采購物資,士兵們也可以分批上岸遊玩。此地已離戰區較遠,百姓生活受到的影響不大,流求幾百個特種兵和船隊的船員到此處不易,正好放鬆遊玩一番。
趙朗與朱武下了船,在碼頭周邊尋了一家酒店,邊喝酒邊觀賞著四周景色,碼頭上人來人往,商旅和謀生的百姓匆匆忙忙,這黃河邊上的碼頭還是挺繁忙的。
王稟還很是虛弱,不能下地行走,王荀在船上細心照料,沒有與趙朗等人下船,張孝純提心被人認出,也留在了船上。
看著河麵上過往的船隻和碼頭上行色匆匆的路人,趙朗心中感慨,這條孕育中華文明的大河,終究還是未能抵擋住女真人的步伐。再過兩個多月,金兵就會再次渡過黃河,攻入開封府,河北之地不久就會出現一個叫齊,一個叫楚的金軍傀儡之國。不久之後,長江以北將會陷入一片混亂。
自己應不應該提早出手呢?唉,還是先讓這個文弱的大宋受點陣痛吧……
趙朗放下酒杯,對朱武道:“朱軍師,過了開封府,進入青州之時,我便與燕青登岸,去許貫忠的第一師那邊看看,然後北上,到燕雲,看看林衝的第二師,考查一下他們的準備工作。我嶽父及張孝純就要拜托你送迴流求了。迴到了流求,讓周侗安頓好他們,不要限製他們的行動,讓他們多走走,多看看,了解流求的百姓生活。”
朱武聽趙朗要北上,不由得有點擔心,說道:“門主,燕雲一帶已被金軍侵占,你孤身前往,恐會有不可預料之兇險,要不我帶一隊特種兵隨你同行,也好有個照應。”
趙朗搖搖頭道:“我已通知公孫勝和張橫北上青州,三軍總督府需要有人主持各項事務,公孫勝不在昌國的這一段時間,你要擔負起這一責任。咱們的人馬分得太散,沒有居中調運補給,怕會出現問題。這些事情交給別人我不放心。”
見趙朗對自己這般的信任,朱武心裏感動,他不像張順、李俊等人,是趙朗的患難之交或是弟子,他也不是第一批加入格物門之人,但一直以來都受趙朗重用,數次提拔,到了流求,又把東海艦隊的大權交給他,可謂是被趙朗引為心腹。這一次在趙朗、公孫勝外出之時,又把三軍都督府的日常事務托付於他,怎地不叫他感動。
朱武知道以趙朗對手下眾人的優待,格物門眾人沒有一個人有異心,況且,以趙朗有飛天入地,放雷遁水之能,也沒有人敢背叛他。但不敢背叛與盡心盡力做事卻是兩碼事,不背叛卻得過且過的人還是有的,別的不說,當初在江心島加入格物門的幾十人中,朱武就知道有幾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地行事,讓朱武深感不恥。今天趙朗朱武說的這一番話,更是讓朱武生出士為知己者死之心。
趙朗又叮囑道:“你先親自護著我嶽父和張知府去流求,安頓好他們,再迴昌國。待他們傷好後,讓周侗派人帶他們在遊覽流求各地,著重了解百姓生活,與可以讓他們參觀咱們的作坊。如有機會,也可讓他們觀摩咱們流求府的處事流程,增加他們的歸屬感。當然,這事不宜操之過急,隻能除除圖之。”
朱武一一記在心裏,待趙朗吩咐後,才躬身拱手應命。
船隊繼續順流而下,經過開封府境內,並沒有停留。十幾裏外就是京師,眾人也沒有心思在這一帶遊玩,金軍雖然暫時退兵,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隨著大宋拒絕割讓太原等三鎮,金軍卷土重來是必然之事。
在主戰派的組織下,黃河沿岸已有防禦工事,趙朗等人在船上就可看到,一座座高台、塔樓在沿岸聳立,一個個兵營沿黃河岸邊駐紮,星羅密布。主戰派吸取了上一次金軍突襲的教訓,提前把一部分兵力駐紮在京師城郊,特別是在黃河沿岸,隻等金軍渡河,便半渡擊之。
趙朗、朱武、燕青等人看著那些禁軍營寨,不由得一陣搖頭,那些指揮作戰的文官們腦子都裝滿了漿糊,且不說那些營寨的模樣和分布,就說在冬天寒風一吹,不消幾天,黃河河麵便會結冰,到時金軍人和馬腳上裹上防滑的草墊,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渡過黃河,哪會有宋軍半渡擊之的機會?
又過了幾天,船隊過了大名府、濟州地界,進入了青州。
趙朗對王荀、史進細細叮囑一番,就帶著燕青、鄒瑞和三名特種兵登上了岸邊碼頭,向著許貫忠的駐地行去。
青州是黃河古河道所經之州縣,位置特殊,既有黃河水道,又臨渤海,符合流求軍隊以水為基本的特點。流求軍隊除了一些簡單的熱武器外,其實最大的特點就是對水域的控製。誰叫格物門的高層都有在水裏潛伏幾個時辰特殊技能呢。
許貫忠選擇的駐紮之處,在靠近海邊的村落。
許貫忠前出五十裏相迎。他得知師父趙朗要來青州,高興得晚上睡不著。在流求任知府時,整天處理文官所管轄的事務,讓別人都差不多忘了他許貫忠是大宋武狀元了。
站在路旁,許貫忠思緒萬千。以許貫忠之聰明,他知道天下大亂,流求軍隊必定是平定這大亂的主力。想要在格物門眾高層中脫穎而出,那就要立下巨大的戰功,趙朗都說了,一切以戰功論封賞。再者,不盡情地發揮自己武學之長,怎對得起師父讓自己享受天上法器沐浴之恩,又如何對得起自己這一身之所學!
當趙朗任命他為流求第一師師長時,他心裏著實激動了好一陣子,覺得師父還是最看重他,把“第一師”的番號交給自己,現在又是第一次考查就來青州,證明了趙朗對第一師最為重視,這怎不叫他高興、激動!
來了青州這大半年,許貫忠真正的感受到,隻有這個亂世之中,才是一展自己抱負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