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第五次力量進階
再說迴到流求的趙朗,把通信盒子交給了許貫忠、公孫勝,由兩人製定一個靈活、科學,覆蓋麵最大化的通信體係。通過各個盒子裏晶球的複雜交換、錯開,這個通信體係讓趙朗可以與十二個一級機構直接聯係,而許貫忠、公孫勝、張順、李俊等流求要員、將領也可以與十二個部下機構聯係。當然,一百多個晶球多轉幾道彎,也總會間接地進行聯係。
自行車的生產已累計達到一萬七千多輛,流求的道路上、空地裏,校場內都可看見學自行車的士兵和流球府的吏員,許貫忠和公孫勝已通過流球府和三軍都督府頒布命令,所有的流球吏員和士兵,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必學會騎自行車。
以公孫勝和許貫忠的設想,這自行車是對付女真人的秘密武器,許貫忠甚至下令自行車不許向外販賣,以達到盡量技術保密的目的。其實這自行車不止是要有橡膠內外輪胎,還要有齒輪的製造技術,即使是任由他人仿製,也製造不出來。
得益於金雞納樹樹皮,流求移民的瘧疾得到了有效的治療,土地開發的進度快了很多,4個縣城已完成了建設,連求南縣也開發出大量的土地。
1124年潤三月的大宋京師、河東、陝西、蘭州地震,災民遍野,直接讓流求增長了五萬多移民,周侗、郭東樓、張漁等組織兩支艦隊共62艘大船前往接應,用了三個月,才運迴了五萬人。
直到1124年年底,流求人口已達37萬,軍隊方麵,第二旅已成軍,第三旅正在籌建。第二旅由林衝任旅長,第三旅由盧俊義任旅長。盧俊義的騎兵部隊已擴展到兩千人,流求的四大艦隊更是日益壯大,蓋倫船與飛剪船已裝備到各艦隊,此時的流求艦隊活躍於渤海、東海、南海,沒有哪個勢力敢與之抗衡。流求艦隊所經之處,海盜紛紛逃遁,潯陽商行和流求艦隊的旗幟在海上暢通無阻。
1124年年底,趙朗發出門主令,召迴了嶽飛、高寵、楊再興三人。
二十二歲的嶽飛在真定府邊邊鍛煉了四年,從大頭兵做起,積功逐步升為什長、押正,現在的職位已是承局(相當於二級士官),手下有50名士兵,幾年來與遼軍探子明裏暗裏戰了不下十次,也算是有實戰經驗。此次被師父周侗與門主趙朗親發書信召迴,心裏還是有點不解。
楊再興、高寵也差不多,這些年在西軍與西夏遊騎戰了不下二十次,楊再興與高寵均已是承局的節級士官。兩人雖然與西夏人鬥得過癮,但門主趙朗相召,二人不敢不迴。
嶽飛、高寵、楊再興迴到流求一個月後,趙朗把他們丟進了魯貴、史進的特種兵營,接受為期兩個月的特種兵訓練。按照計劃,等三人在流求訓練完成後,將遠赴遼蘇州,和金軍進行試探戰,以實戰完成後階段的訓練。
迴到流求的趙朗除了從宏觀策略上主持流求發展方向外,剩下的時間就是練習“力場歸一”。
掌握了公式不代表能快速運用,怎樣才能熟練地運用,既運用自如又不是每計算兩次就頭暈呢?這就大有講究了。
力場歸一是一種全新的力量,是一種即使是趙朗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紀也未曾出現的最先進物理理論,掌握它、駕馭它、運用它沒有先例可循,趙朗隻能采取自己的笨辦法:勤練不輟。
第一個月,趙朗練習身體重力、周邊風力與自身雙手動力三個力場歸一,花費的精神力相對要小。趙朗接連進行了四次力場歸一嚐試才有眩暈感,他不斷地總結,不停地計算,把當初練習小李飛刀的勁頭重新拾起,每天一有空就製造力場,引導力場,歸一力場。
“轟”,一道強勁的氣團在海邊的礁石上炸開,四周空氣為之一震,剛剛撲上來的海浪被這個氣團炸得濺開十幾米。趙朗收手靜立,經過二十多天的不停練習,終於對“地表力場歸一公式”略有心得,初窺力場歸一的特征的門徑。
此時的趙朗整個人精神清明,一種全新的知識如同一把鑰匙,在他的腦子裏打開了一扇門,通過這扇門,他掌握了一種全新的力量。
趙朗眼神一凝,雙掌向外一推,又是一聲轟響,一個力場歸一的空氣團打出四十多米,氣團炸開,震得五米直徑範圍碎石紛飛、沙土四濺,那效果就如一枚手雷爆炸。
冬日裏的流求海岸海浪滔天,風刮得唿唿作響,趙朗正站在海邊的礁石上一次一次地練習力場歸一,他隻運用了風力與重力兩個力場,便製造出空氣團這樣的效果。
放下雙手,他靜下心,仔細思索迴憶剛才那次力場歸一的成功與不足之處。經過訓練,他現在的精神力計算這樣一個相對簡單的力場,可以連續計算八次才有點點頭暈之感。
這次力場歸一的成功之處是用兩個力場,消耗的精神力相對較少,用較少的精神力就可製造出當初在貢嘎山上打出那個氣團的效果,當初在貢嘎山7000多米上,他是用了四個力場進行歸一才有這樣較強的歸一力場產生。
這樣的效果已表明自己在力場歸一公式的運用方麵得到了質的提升,也就是說這二十多天的專心練習,自己力的運用又得到了升級,這已是自己力道運用的第五次升級。
蓋特隆星人的力場歸一公式不單隻可以改進科學技術,還可以讓趙朗武力增強不少,確是居家旅行必務良方啊!
不足之處就是那空氣團的作用有點雞肋呀,若是自己費盡精神力以超光速計劃,好不容易弄出來的力場歸一,隻有手雷一樣炸出5米方圓的效果,而且還不知能不能傷人,這麽費力,還不如直接帶著手雷。
可再認真一想,又覺得好像不是那麽迴事,手雷是身外之物,而且爆炸還有延時性,人家武林高手或是士兵們不會站在那裏等著你炸他。但力場歸一後的新力場是自己能力增長,以無物質弄出來的,危急之時一個力場 推過去,那可是有轉折性的作用。在大渡河上抵禦吐蕃人的箭雨便是如此,效果杠杠的。
這氣團威力不大,可以改進呀。嗯,氣團相對較大,相當於一個“麵”,若是改成一個“點”呢,那效果又會如何?
說幹就幹,趙朗右手猛地劃了個圓圈,風力力場加上手力力場二者歸一,手心一抓,隨手揮出,“嗤”,四十米外一塊岸石上出現了一個小洞。
“哈哈”,無形之箭!又有點像《天龍八部》裏的六脈神劍。趙朗雙手接連劃圈,一個個空氣彈激射出去。練到極致,趙朗心中忽然一動,為何一個力場生成一個空氣彈,既然是氣團生成的,可以一個氣團生成十個八個空氣彈呀。
左手一個雲手,兩個力場歸一,手指一捏,手一揮,兩個空氣彈射出。頭一陣眩暈,原來是在這海邊練習了許久,已用盡了精神力。
這精神力的增長不是一時半會之事,得慢慢練。趙朗靜下心,認真的總結與思索,直至徹底消化了這一次的所得,才往迴走。
很快就是宣和七年,有些事情需要著手去做了。
再說迴到流求的趙朗,把通信盒子交給了許貫忠、公孫勝,由兩人製定一個靈活、科學,覆蓋麵最大化的通信體係。通過各個盒子裏晶球的複雜交換、錯開,這個通信體係讓趙朗可以與十二個一級機構直接聯係,而許貫忠、公孫勝、張順、李俊等流求要員、將領也可以與十二個部下機構聯係。當然,一百多個晶球多轉幾道彎,也總會間接地進行聯係。
自行車的生產已累計達到一萬七千多輛,流求的道路上、空地裏,校場內都可看見學自行車的士兵和流球府的吏員,許貫忠和公孫勝已通過流球府和三軍都督府頒布命令,所有的流球吏員和士兵,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必學會騎自行車。
以公孫勝和許貫忠的設想,這自行車是對付女真人的秘密武器,許貫忠甚至下令自行車不許向外販賣,以達到盡量技術保密的目的。其實這自行車不止是要有橡膠內外輪胎,還要有齒輪的製造技術,即使是任由他人仿製,也製造不出來。
得益於金雞納樹樹皮,流求移民的瘧疾得到了有效的治療,土地開發的進度快了很多,4個縣城已完成了建設,連求南縣也開發出大量的土地。
1124年潤三月的大宋京師、河東、陝西、蘭州地震,災民遍野,直接讓流求增長了五萬多移民,周侗、郭東樓、張漁等組織兩支艦隊共62艘大船前往接應,用了三個月,才運迴了五萬人。
直到1124年年底,流求人口已達37萬,軍隊方麵,第二旅已成軍,第三旅正在籌建。第二旅由林衝任旅長,第三旅由盧俊義任旅長。盧俊義的騎兵部隊已擴展到兩千人,流求的四大艦隊更是日益壯大,蓋倫船與飛剪船已裝備到各艦隊,此時的流求艦隊活躍於渤海、東海、南海,沒有哪個勢力敢與之抗衡。流求艦隊所經之處,海盜紛紛逃遁,潯陽商行和流求艦隊的旗幟在海上暢通無阻。
1124年年底,趙朗發出門主令,召迴了嶽飛、高寵、楊再興三人。
二十二歲的嶽飛在真定府邊邊鍛煉了四年,從大頭兵做起,積功逐步升為什長、押正,現在的職位已是承局(相當於二級士官),手下有50名士兵,幾年來與遼軍探子明裏暗裏戰了不下十次,也算是有實戰經驗。此次被師父周侗與門主趙朗親發書信召迴,心裏還是有點不解。
楊再興、高寵也差不多,這些年在西軍與西夏遊騎戰了不下二十次,楊再興與高寵均已是承局的節級士官。兩人雖然與西夏人鬥得過癮,但門主趙朗相召,二人不敢不迴。
嶽飛、高寵、楊再興迴到流求一個月後,趙朗把他們丟進了魯貴、史進的特種兵營,接受為期兩個月的特種兵訓練。按照計劃,等三人在流求訓練完成後,將遠赴遼蘇州,和金軍進行試探戰,以實戰完成後階段的訓練。
迴到流求的趙朗除了從宏觀策略上主持流求發展方向外,剩下的時間就是練習“力場歸一”。
掌握了公式不代表能快速運用,怎樣才能熟練地運用,既運用自如又不是每計算兩次就頭暈呢?這就大有講究了。
力場歸一是一種全新的力量,是一種即使是趙朗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紀也未曾出現的最先進物理理論,掌握它、駕馭它、運用它沒有先例可循,趙朗隻能采取自己的笨辦法:勤練不輟。
第一個月,趙朗練習身體重力、周邊風力與自身雙手動力三個力場歸一,花費的精神力相對要小。趙朗接連進行了四次力場歸一嚐試才有眩暈感,他不斷地總結,不停地計算,把當初練習小李飛刀的勁頭重新拾起,每天一有空就製造力場,引導力場,歸一力場。
“轟”,一道強勁的氣團在海邊的礁石上炸開,四周空氣為之一震,剛剛撲上來的海浪被這個氣團炸得濺開十幾米。趙朗收手靜立,經過二十多天的不停練習,終於對“地表力場歸一公式”略有心得,初窺力場歸一的特征的門徑。
此時的趙朗整個人精神清明,一種全新的知識如同一把鑰匙,在他的腦子裏打開了一扇門,通過這扇門,他掌握了一種全新的力量。
趙朗眼神一凝,雙掌向外一推,又是一聲轟響,一個力場歸一的空氣團打出四十多米,氣團炸開,震得五米直徑範圍碎石紛飛、沙土四濺,那效果就如一枚手雷爆炸。
冬日裏的流求海岸海浪滔天,風刮得唿唿作響,趙朗正站在海邊的礁石上一次一次地練習力場歸一,他隻運用了風力與重力兩個力場,便製造出空氣團這樣的效果。
放下雙手,他靜下心,仔細思索迴憶剛才那次力場歸一的成功與不足之處。經過訓練,他現在的精神力計算這樣一個相對簡單的力場,可以連續計算八次才有點點頭暈之感。
這次力場歸一的成功之處是用兩個力場,消耗的精神力相對較少,用較少的精神力就可製造出當初在貢嘎山上打出那個氣團的效果,當初在貢嘎山7000多米上,他是用了四個力場進行歸一才有這樣較強的歸一力場產生。
這樣的效果已表明自己在力場歸一公式的運用方麵得到了質的提升,也就是說這二十多天的專心練習,自己力的運用又得到了升級,這已是自己力道運用的第五次升級。
蓋特隆星人的力場歸一公式不單隻可以改進科學技術,還可以讓趙朗武力增強不少,確是居家旅行必務良方啊!
不足之處就是那空氣團的作用有點雞肋呀,若是自己費盡精神力以超光速計劃,好不容易弄出來的力場歸一,隻有手雷一樣炸出5米方圓的效果,而且還不知能不能傷人,這麽費力,還不如直接帶著手雷。
可再認真一想,又覺得好像不是那麽迴事,手雷是身外之物,而且爆炸還有延時性,人家武林高手或是士兵們不會站在那裏等著你炸他。但力場歸一後的新力場是自己能力增長,以無物質弄出來的,危急之時一個力場 推過去,那可是有轉折性的作用。在大渡河上抵禦吐蕃人的箭雨便是如此,效果杠杠的。
這氣團威力不大,可以改進呀。嗯,氣團相對較大,相當於一個“麵”,若是改成一個“點”呢,那效果又會如何?
說幹就幹,趙朗右手猛地劃了個圓圈,風力力場加上手力力場二者歸一,手心一抓,隨手揮出,“嗤”,四十米外一塊岸石上出現了一個小洞。
“哈哈”,無形之箭!又有點像《天龍八部》裏的六脈神劍。趙朗雙手接連劃圈,一個個空氣彈激射出去。練到極致,趙朗心中忽然一動,為何一個力場生成一個空氣彈,既然是氣團生成的,可以一個氣團生成十個八個空氣彈呀。
左手一個雲手,兩個力場歸一,手指一捏,手一揮,兩個空氣彈射出。頭一陣眩暈,原來是在這海邊練習了許久,已用盡了精神力。
這精神力的增長不是一時半會之事,得慢慢練。趙朗靜下心,認真的總結與思索,直至徹底消化了這一次的所得,才往迴走。
很快就是宣和七年,有些事情需要著手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