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陳元英
趙朗把許貫忠叫來,把平底沙船的營造圖紙交給了他,按對李俊的那一套說詞也對許貫忠說了一遍,由他負責監督廂軍那一邊的二十艘平底沙船的建造。許貫忠看著那些圖紙,讚歎師尊學究天人之學識,心裏對又掌握了一門絕學興奮不已。
休息了兩天,趙朗又空閑了起來,盤算著既然決定製造滑膛炮,那就趁現在方臘還沒作亂,先把這玩意兒搗鼓出來,裝在船上,待那方臘來犯時,揍得他哭爹喊娘。
造炮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涉及到材料學與理論力學,對於趙朗這個900多年後的物理學霸來說,說難不難,說易卻不易。理論他有,但在這宋代,卻沒人才,沒技術,沒鋼材,要啥沒啥,所有事情都要從頭來,萬事也是開頭難呐,好象不知從何下手,一時頭緒淩亂。
思忖了良久,趙朗決定先從材料入手。曆史上第一門大炮是青銅炮,原因是青銅可塑性高,承壓力也高,但趙朗棄用青銅作為材料,原因很簡單,一方麵是北宋缺銅,人們都喜歡把銅錢藏地窯裏去了,造成市麵上的銅錢流通緊張,用銅材製炮成本太大;二者是銅炮由於其材料的特性,炮膛要很厚才能不炸膛,那就比鋼炮重很多,不利於運輸和安裝。
他認真地迴憶無縫鋼管的鋼材質中的碳元素與矽元素含量。火炮的炮管材料他沒有研究過,因而他的頭腦信息中沒有這一方麵的資料,但他有無縫鋼管的鋼材資料呀,以黑火藥爆炸力來說,用後世的無縫鋼管標準來作為鑄造滑膛炮的鋼材應是綽綽有餘。
控製碳含量與矽含量,就可以提高鋼材的強度、塑性與韌性,使其能承受住炮膛所受的巨大壓力。根據資料,無縫鋼材的含碳量應不超過0.22%,以0.15%到0.22%為最佳,含矽量則在0.15%到0.3%之間,用吹氧法加矽晶體攪拌,多試驗幾次,應可煉出合格的鋼材,最大的難題是沒有測量工具,隻能靠經驗。鐵器作坊的管事陳元英是個善於鑽研之人,希望他能盡快煉出合格的鋼材。
至於鑄炮法,作為在米國留學與工作的物理高材生,趙朗當然知道托馬斯.j.羅德曼的“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在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由美聯邦陸軍少校托馬斯.j.羅德曼發明,故又稱羅德曼法。其方法本身非常簡單,實際上是把鑄造炮管時,用來作炮管內模的鐵模具換成空心的,中間加上冷卻水管道,然後往裏麵注冷卻水就行了。當然這冷卻水管道必須要作成可循環樣式來保證內膜溫度穩定,譬如采用u型管模式從裏麵開始注水,這樣持續循環冷卻,適當的控製水循環速度。羅德曼用了10年時間實驗論證出科學合理的技術參數,使這種“內模水冷技術”可以大幅降低火炮尤其是大口徑火炮鑄造時的廢品率,並一舉將炮管壽命提升五倍之多。這項技術及參數,趙朗都曾瀏覽過,因此他腦中的資料庫裏就有了這個羅德曼的“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
趙朗來到了江心島的鐵器作坊,陳元英見師父到來,連忙上前施禮,趙朗拿起造好的射魚槍,高興地說:“元英啊,為師這幾個弟子之中,單以工藝材料這一項來說,你的手藝天賦最高,這彈簧的材料,就算是我,也不一定能在兩個月內試驗出來。”
這是真心話,他對陳元英這位弟子非常滿意,無論是手雷的生鐵外殼、紡紗機以及織布機的彈簧片、軸承,至後來的鐵絲網,再到這個高彈性的彈簧,沒有一定的天賦和刻苦鑽研的性子,是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的。趙朗在學院裏教授的隻是初步的數學、物理、化學知識,材料學、高等化學等課程還沒寫出教材呢。趙朗暗下決心,這下來有空餘時間,一定要把力學與化學等高中教材寫出來,逐步教授予學院裏的學子,擴大科學格物的影響,培養真正有用的人才。
何鐵匠與另外幾名學院出來的學子一同來拜見趙朗,此時的鐵器作坊已有十幾人,由陳元英作管事,何鐵匠為副,三名學院學子也管著幾名手下。
按照技術定位,鐵器作坊的月薪比其他廠子都要高,工作量也不算很大,以供應潯陽商行內部使用為主。各廠子的機械鐵部件、建房用的鋼材、開荒用的農具、商行運輸馬車的鐵部件、甚至飛魚幫和揭陽嶺的船隻上的撞角,都從鐵器作坊製造。這使得鐵器作坊的人員很是自豪,工作幹勁很大。
趙朗跟眾人打了招唿,與陳元英一同走進了他的專用研究室。趙朗道:“今天我過來,主要是有一項技術要傳授於你。”
陳元英一聽,大喜,跪地磕頭:“多謝師父!”
趙朗扶起了他,說道:“這一套技術叫‘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分兩部分,一是研製所需材料,二是鑄造一種叫火炮的方法。此物非同小可,材料的配比隻能是你一個人掌握,其鑄造方法隻能是少數參與之人掌握,你要切記,切記!”
陳元英恭敬道:“弟子謹記師尊吩咐。”
趙朗把無縫鋼管的鋼材碳比例與矽元素比例告訴了陳元英,把“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的注解冊子交給他,並再一次叮囑保密事項。不由得趙朗不謹慎,這東西若是被外人掌握,真的就是放大魔鬼進了凡間。
陳元英是個孤兒,隻有一個妹妹,社會關係簡單,沒有過多的羈絆,當初在人牙所救了他,他就會用多上工來報恩,可見是個懂報恩之人。這一年的時間裏,趙朗知道這位弟子是一個少說多做之人,能保守秘密,因而把這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傳授與他。
鐵器作坊內儲存了二十多萬斤的生鐵,聽起來很多,其實也就是十來噸而已,但足夠鋼材試驗與火炮鑄造之用。趙朗的計劃是先製造9磅的滑膛炮(也有人稱為酒瓶炮)和後世著名的“佛朗機”小口徑炮。9磅的滑膛炮約900斤,口徑11.4厘米,發射8斤的圓石實心彈,射程500米到1000米,每船裝6門,一側3門;“佛朗機”小口徑炮每門重約300斤,發射霰彈,射程300米,母銃長1米,配3個子銃,每船裝4門,一側2門。遠用9磅滑膛炮轟,近則滑膛炮與“佛朗機”小口徑炮一齊轟,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應該是足夠了。
對著圖紙,向陳元英詳細講解了鋼材料和“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的每一個細節,直到陳元英完全明白為止。趙朗放下炭筆,一抬頭,看到江邊的水車和水力機床,心中一動,動力!既然已經有了橡膠樹種子,何不趁橡膠產出之機把蒸汽機也弄出來?若用蒸汽機驅動船隻,這飛魚幫的船隻就可橫行江河與大海了。
後世第一台蒸汽機是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帕潘發明製造的。蒸汽機需要一個使水沸騰產生高壓蒸汽的鍋爐,這個鍋爐可以使用木頭、煤甚至可燃垃圾作為燃料。通過燃燒把水沸騰為蒸汽,經管道蒸汽被送到汽缸。閥門控製蒸汽到達汽缸的時間,經主汽閥和節流閥進入滑閥室,受滑閥控製交替地進入汽缸的左側或右側,推動活塞運動。
原理十分簡單,但結構卻很是複雜。蒸汽機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連杆機構、滑閥配汽結構、調速結構和飛輪等部分組成。
趙朗依照記憶,把蒸汽機的各個部件一一畫了出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辦起事情來就是快,不一會,就把各個部件的結構圖畫了出來。這玩意兒需要密封材料,也就是橡膠,所以也不急於製造出來,現有畫出來,隻是順手為之,讓陳元英有空之餘以作研究。
趙朗畫出的這個蒸汽機已是小型化的型號,經過了無數的物理科學家的改進,具有實用性的蒸汽機,真真的是站在了巨大人的肩膀上。至於燃料,開化縣發現的那個煤礦正好派上用場。
趙朗對陳元英道:“這東西叫蒸汽機,是把蒸汽轉化為動力的機械,蒸汽做功的原理我在課堂上已經跟你們講解過了,這機械就是把原理實用化。”
陳元英眼睛一亮,這又是一神器啊,在學院修學之時,這原理他是學習過的,現在見到實物設計圖,心裏一陣熾熱,對比那個叫“炮”卻不知為何物的東西,這蒸汽機他更為上心。
趙朗見此,便道:“先把鋼材料與火炮鑄出來,然後再研製蒸汽機,這做事要分先後。”
“是,師父。”陳元英連忙應道,並把圖紙小心地收起來,放進了櫃子裏鎖好。
趙朗把許貫忠叫來,把平底沙船的營造圖紙交給了他,按對李俊的那一套說詞也對許貫忠說了一遍,由他負責監督廂軍那一邊的二十艘平底沙船的建造。許貫忠看著那些圖紙,讚歎師尊學究天人之學識,心裏對又掌握了一門絕學興奮不已。
休息了兩天,趙朗又空閑了起來,盤算著既然決定製造滑膛炮,那就趁現在方臘還沒作亂,先把這玩意兒搗鼓出來,裝在船上,待那方臘來犯時,揍得他哭爹喊娘。
造炮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涉及到材料學與理論力學,對於趙朗這個900多年後的物理學霸來說,說難不難,說易卻不易。理論他有,但在這宋代,卻沒人才,沒技術,沒鋼材,要啥沒啥,所有事情都要從頭來,萬事也是開頭難呐,好象不知從何下手,一時頭緒淩亂。
思忖了良久,趙朗決定先從材料入手。曆史上第一門大炮是青銅炮,原因是青銅可塑性高,承壓力也高,但趙朗棄用青銅作為材料,原因很簡單,一方麵是北宋缺銅,人們都喜歡把銅錢藏地窯裏去了,造成市麵上的銅錢流通緊張,用銅材製炮成本太大;二者是銅炮由於其材料的特性,炮膛要很厚才能不炸膛,那就比鋼炮重很多,不利於運輸和安裝。
他認真地迴憶無縫鋼管的鋼材質中的碳元素與矽元素含量。火炮的炮管材料他沒有研究過,因而他的頭腦信息中沒有這一方麵的資料,但他有無縫鋼管的鋼材資料呀,以黑火藥爆炸力來說,用後世的無縫鋼管標準來作為鑄造滑膛炮的鋼材應是綽綽有餘。
控製碳含量與矽含量,就可以提高鋼材的強度、塑性與韌性,使其能承受住炮膛所受的巨大壓力。根據資料,無縫鋼材的含碳量應不超過0.22%,以0.15%到0.22%為最佳,含矽量則在0.15%到0.3%之間,用吹氧法加矽晶體攪拌,多試驗幾次,應可煉出合格的鋼材,最大的難題是沒有測量工具,隻能靠經驗。鐵器作坊的管事陳元英是個善於鑽研之人,希望他能盡快煉出合格的鋼材。
至於鑄炮法,作為在米國留學與工作的物理高材生,趙朗當然知道托馬斯.j.羅德曼的“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在1860年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由美聯邦陸軍少校托馬斯.j.羅德曼發明,故又稱羅德曼法。其方法本身非常簡單,實際上是把鑄造炮管時,用來作炮管內模的鐵模具換成空心的,中間加上冷卻水管道,然後往裏麵注冷卻水就行了。當然這冷卻水管道必須要作成可循環樣式來保證內膜溫度穩定,譬如采用u型管模式從裏麵開始注水,這樣持續循環冷卻,適當的控製水循環速度。羅德曼用了10年時間實驗論證出科學合理的技術參數,使這種“內模水冷技術”可以大幅降低火炮尤其是大口徑火炮鑄造時的廢品率,並一舉將炮管壽命提升五倍之多。這項技術及參數,趙朗都曾瀏覽過,因此他腦中的資料庫裏就有了這個羅德曼的“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
趙朗來到了江心島的鐵器作坊,陳元英見師父到來,連忙上前施禮,趙朗拿起造好的射魚槍,高興地說:“元英啊,為師這幾個弟子之中,單以工藝材料這一項來說,你的手藝天賦最高,這彈簧的材料,就算是我,也不一定能在兩個月內試驗出來。”
這是真心話,他對陳元英這位弟子非常滿意,無論是手雷的生鐵外殼、紡紗機以及織布機的彈簧片、軸承,至後來的鐵絲網,再到這個高彈性的彈簧,沒有一定的天賦和刻苦鑽研的性子,是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的。趙朗在學院裏教授的隻是初步的數學、物理、化學知識,材料學、高等化學等課程還沒寫出教材呢。趙朗暗下決心,這下來有空餘時間,一定要把力學與化學等高中教材寫出來,逐步教授予學院裏的學子,擴大科學格物的影響,培養真正有用的人才。
何鐵匠與另外幾名學院出來的學子一同來拜見趙朗,此時的鐵器作坊已有十幾人,由陳元英作管事,何鐵匠為副,三名學院學子也管著幾名手下。
按照技術定位,鐵器作坊的月薪比其他廠子都要高,工作量也不算很大,以供應潯陽商行內部使用為主。各廠子的機械鐵部件、建房用的鋼材、開荒用的農具、商行運輸馬車的鐵部件、甚至飛魚幫和揭陽嶺的船隻上的撞角,都從鐵器作坊製造。這使得鐵器作坊的人員很是自豪,工作幹勁很大。
趙朗跟眾人打了招唿,與陳元英一同走進了他的專用研究室。趙朗道:“今天我過來,主要是有一項技術要傳授於你。”
陳元英一聽,大喜,跪地磕頭:“多謝師父!”
趙朗扶起了他,說道:“這一套技術叫‘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分兩部分,一是研製所需材料,二是鑄造一種叫火炮的方法。此物非同小可,材料的配比隻能是你一個人掌握,其鑄造方法隻能是少數參與之人掌握,你要切記,切記!”
陳元英恭敬道:“弟子謹記師尊吩咐。”
趙朗把無縫鋼管的鋼材碳比例與矽元素比例告訴了陳元英,把“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的注解冊子交給他,並再一次叮囑保密事項。不由得趙朗不謹慎,這東西若是被外人掌握,真的就是放大魔鬼進了凡間。
陳元英是個孤兒,隻有一個妹妹,社會關係簡單,沒有過多的羈絆,當初在人牙所救了他,他就會用多上工來報恩,可見是個懂報恩之人。這一年的時間裏,趙朗知道這位弟子是一個少說多做之人,能保守秘密,因而把這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術傳授與他。
鐵器作坊內儲存了二十多萬斤的生鐵,聽起來很多,其實也就是十來噸而已,但足夠鋼材試驗與火炮鑄造之用。趙朗的計劃是先製造9磅的滑膛炮(也有人稱為酒瓶炮)和後世著名的“佛朗機”小口徑炮。9磅的滑膛炮約900斤,口徑11.4厘米,發射8斤的圓石實心彈,射程500米到1000米,每船裝6門,一側3門;“佛朗機”小口徑炮每門重約300斤,發射霰彈,射程300米,母銃長1米,配3個子銃,每船裝4門,一側2門。遠用9磅滑膛炮轟,近則滑膛炮與“佛朗機”小口徑炮一齊轟,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應該是足夠了。
對著圖紙,向陳元英詳細講解了鋼材料和“內模灌水冷卻鑄造法”的每一個細節,直到陳元英完全明白為止。趙朗放下炭筆,一抬頭,看到江邊的水車和水力機床,心中一動,動力!既然已經有了橡膠樹種子,何不趁橡膠產出之機把蒸汽機也弄出來?若用蒸汽機驅動船隻,這飛魚幫的船隻就可橫行江河與大海了。
後世第一台蒸汽機是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帕潘發明製造的。蒸汽機需要一個使水沸騰產生高壓蒸汽的鍋爐,這個鍋爐可以使用木頭、煤甚至可燃垃圾作為燃料。通過燃燒把水沸騰為蒸汽,經管道蒸汽被送到汽缸。閥門控製蒸汽到達汽缸的時間,經主汽閥和節流閥進入滑閥室,受滑閥控製交替地進入汽缸的左側或右側,推動活塞運動。
原理十分簡單,但結構卻很是複雜。蒸汽機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連杆機構、滑閥配汽結構、調速結構和飛輪等部分組成。
趙朗依照記憶,把蒸汽機的各個部件一一畫了出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辦起事情來就是快,不一會,就把各個部件的結構圖畫了出來。這玩意兒需要密封材料,也就是橡膠,所以也不急於製造出來,現有畫出來,隻是順手為之,讓陳元英有空之餘以作研究。
趙朗畫出的這個蒸汽機已是小型化的型號,經過了無數的物理科學家的改進,具有實用性的蒸汽機,真真的是站在了巨大人的肩膀上。至於燃料,開化縣發現的那個煤礦正好派上用場。
趙朗對陳元英道:“這東西叫蒸汽機,是把蒸汽轉化為動力的機械,蒸汽做功的原理我在課堂上已經跟你們講解過了,這機械就是把原理實用化。”
陳元英眼睛一亮,這又是一神器啊,在學院修學之時,這原理他是學習過的,現在見到實物設計圖,心裏一陣熾熱,對比那個叫“炮”卻不知為何物的東西,這蒸汽機他更為上心。
趙朗見此,便道:“先把鋼材料與火炮鑄出來,然後再研製蒸汽機,這做事要分先後。”
“是,師父。”陳元英連忙應道,並把圖紙小心地收起來,放進了櫃子裏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