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對,飛升應是萬裏祥雲,雖降下天雷,但景象不至於這般恐怖,倒像是天道的懲罰。
洛秋水已經把鎖魂燈放進識海了。鎖魂燈為靈嘉大帝所製,被鎖住的魂魄能逃離世界任何法則的窺視和追尋。
如此,隻要她躲過天道降下的雷劫,便可偷天換日,讓瀕死的真仙重新復生。破軍劍的玄鐵劍身上已經引了道道藍光驚雷,每承受一次雷劈,洛秋水的經脈腑髒都要被破壞斷裂一次。一次比一次深,一次比一次痛。
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破軍為她擋了兩次雷劫,天雷消散之時,破軍劍身已碎裂出現斷痕。
吐了一地鮮血,全身看不出人樣,她往腹中塞進維持靈魂清醒地丹藥。天道查不出原因,果然放棄。然而隻是作為懲戒的天雷,也幾乎讓她喪命。
帶著鎖魂燈弒神劍,踩著破軍迴了逍遙閣。她昭告天下:頌容真仙意外仙逝,傳規努山守護一職於其唯一遺子——萬物宗乘慈真人親傳徒弟和安。
消息很快傳至四麵八方。當然,安禾此時還不知道母親為她準備的大禮。
朝雲峰上,她正敲開元雲真人洞府大門,被真人弟子領著進去。
--------------------
第78章 天地之道
=========================
安禾來找言六前幾日, 言六曾與他的師父,萬物宗目前傳言修為最高的元雲真人問道。
言六修的是感悟天地之道,及自然法則之道, 這一門, 類似現世哲學概念。修真界中修天地之道的人寥寥數幾,出了名聲的更是鳳毛麟角, 言六幸運的是, 他和師父一脈相承, 同門師兄徐海寧修的聖賢之道也隻是與天地之道沾邊, 他完全就是占了大便宜。
那日,師父問言六:你雖明白透過事物表現去窺見內裏,卻不懂分辨真假。你以為自己善於求知, 思想先進,卻反被如此評價所囚。一個人若是連對自己的眼光和評判都是固定不變的,那他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不夠公正客觀。倘若你自覺天賦驚人, 你與愚者相差幾何?倘若你對世界無所不知, 恰恰對世界一無所知。
言六盤腿坐於蒲團之上,挺直了脊背聽元雲講道。元雲點出他問題根結所在, 他卻為理解和辯證糾結得茶飯不思。幾日內, 他觀雲觀水, 思考自己與天地, 修真界與現世,筆下世界與現實修真界,如此靜心又打坐於山林間放空幾日。忽覺一陣秋風從袖口吹過,落葉四起, 朝雲峰的大樹一棵棵掉完枯葉, 隻剩幹枝懸於光禿禿的樹幹上。
竟轉眼要邁入初冬, 人的感知卻未曾發覺。一瞬間窺到「道門」了,思想清空,如騰雲駕霧般暢快。他懂了,終於懂了!
作家離不開思想的土壤,他為自己筆下的人物寫過小傳,甚至為了揣摩每一個人物思想發瘋一般將自己鎖在房間,幻想他是角色,會怎樣說,怎樣做。如此,便是他最習慣的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隔著書本與幻想的距離時,這種方法無可厚非。可是真正進入書中世界,便是「真」與「假」的轉換了。他把以前的幻想和探討,對每一個角色的揣摩當做「真」,又把真實修真界當做假。如此一來,豈不是真假難辨?此乃其一。再者,因為作者和穿越者身份,對修真界是持觀望態度的,偶爾還持俯視神態,這便是被評價所囚。此乃其二。一直以為自己是高於修真界思想的,又一直斤斤計較自己頂在頭上的「爽文作家」稱號,換個方向想,這些都是過去式的暫時印象,是別人將之賦予於自身嗎?不,是自己認同了標籤,又給自我貼上陳舊的無法突破的標籤。懷著我隻能寫爽文,不能創作正劇思想,對自己甚如此,對其他事物焉然?此乃其三。最後,他以為自己是上帝,對每一個事物的設定與角色的命運把握十足,進入自己的世界中除了死板的設定,對所有東西完全陌生,正如同自以為了解自己筆下男主,真正相處卻永遠望不清那人心底想什麽。如此一葉障目,真真一無所知了。此乃其四。
想通之後,於地上起身,隻覺腿腳酸麻,渾身僵硬。
安禾便是在朝雲峰弟子的帶領下,於此時山林之中找到言六的。
——
一張紙遞到言六手中,上麵記敘著一個叫做《稱皇》的故事,講述一個叫做現世的異界,一位叫言六的寫作者創作了《稱皇》小說,最終為讀者不滿的小記。
短短數語,揭示著此間秘密,更揭示了眼前兩個人的秘密。言六還未從對修真世界的感悟裏出來,翻開那頁宣紙看到內容的時候,還以為自己做夢。不過說他寫的小說罷了,值得專門找他一程來談論此事嗎?
眼前的山峰古老,遠處山崖邊還飛過幾個禦器弟子的身影,如同璧上畫卷,在現世裏絕對不可能見到的場景。然後,握紙的手就猛然鬆開了,一陣風把宣紙捲起,如白蝶翩翩起舞,掉落在崖底的西靈海裏。言六不敢相信今日之前還是修真界剛認識的,性子極好的和安兄弟,轉眼就變成了同為現世而來的穿越者,更不可置信,對方對自己的身份一清二楚。
那從剛認識到接觸,自己一舉一動就在對方眼皮底下嗎?馬甲暴露卻一無所知,甚至還因為自己是作者身份而感到洋洋自得?
言六不覺想起元雲的話:倘若你對世界無所不知,恰恰對世界一無所知。
心突突直跳,想到和安談笑風生和自己稱兄弟,再想到對方在陰陽鏡中那嚇人的武功,尤其是和安的身份:乘慈真人之道侶,逍遙閣閣主純虛真人之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洛秋水已經把鎖魂燈放進識海了。鎖魂燈為靈嘉大帝所製,被鎖住的魂魄能逃離世界任何法則的窺視和追尋。
如此,隻要她躲過天道降下的雷劫,便可偷天換日,讓瀕死的真仙重新復生。破軍劍的玄鐵劍身上已經引了道道藍光驚雷,每承受一次雷劈,洛秋水的經脈腑髒都要被破壞斷裂一次。一次比一次深,一次比一次痛。
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候,破軍為她擋了兩次雷劫,天雷消散之時,破軍劍身已碎裂出現斷痕。
吐了一地鮮血,全身看不出人樣,她往腹中塞進維持靈魂清醒地丹藥。天道查不出原因,果然放棄。然而隻是作為懲戒的天雷,也幾乎讓她喪命。
帶著鎖魂燈弒神劍,踩著破軍迴了逍遙閣。她昭告天下:頌容真仙意外仙逝,傳規努山守護一職於其唯一遺子——萬物宗乘慈真人親傳徒弟和安。
消息很快傳至四麵八方。當然,安禾此時還不知道母親為她準備的大禮。
朝雲峰上,她正敲開元雲真人洞府大門,被真人弟子領著進去。
--------------------
第78章 天地之道
=========================
安禾來找言六前幾日, 言六曾與他的師父,萬物宗目前傳言修為最高的元雲真人問道。
言六修的是感悟天地之道,及自然法則之道, 這一門, 類似現世哲學概念。修真界中修天地之道的人寥寥數幾,出了名聲的更是鳳毛麟角, 言六幸運的是, 他和師父一脈相承, 同門師兄徐海寧修的聖賢之道也隻是與天地之道沾邊, 他完全就是占了大便宜。
那日,師父問言六:你雖明白透過事物表現去窺見內裏,卻不懂分辨真假。你以為自己善於求知, 思想先進,卻反被如此評價所囚。一個人若是連對自己的眼光和評判都是固定不變的,那他對任何事物的評價都不夠公正客觀。倘若你自覺天賦驚人, 你與愚者相差幾何?倘若你對世界無所不知, 恰恰對世界一無所知。
言六盤腿坐於蒲團之上,挺直了脊背聽元雲講道。元雲點出他問題根結所在, 他卻為理解和辯證糾結得茶飯不思。幾日內, 他觀雲觀水, 思考自己與天地, 修真界與現世,筆下世界與現實修真界,如此靜心又打坐於山林間放空幾日。忽覺一陣秋風從袖口吹過,落葉四起, 朝雲峰的大樹一棵棵掉完枯葉, 隻剩幹枝懸於光禿禿的樹幹上。
竟轉眼要邁入初冬, 人的感知卻未曾發覺。一瞬間窺到「道門」了,思想清空,如騰雲駕霧般暢快。他懂了,終於懂了!
作家離不開思想的土壤,他為自己筆下的人物寫過小傳,甚至為了揣摩每一個人物思想發瘋一般將自己鎖在房間,幻想他是角色,會怎樣說,怎樣做。如此,便是他最習慣的思維:透過現象看本質,隔著書本與幻想的距離時,這種方法無可厚非。可是真正進入書中世界,便是「真」與「假」的轉換了。他把以前的幻想和探討,對每一個角色的揣摩當做「真」,又把真實修真界當做假。如此一來,豈不是真假難辨?此乃其一。再者,因為作者和穿越者身份,對修真界是持觀望態度的,偶爾還持俯視神態,這便是被評價所囚。此乃其二。一直以為自己是高於修真界思想的,又一直斤斤計較自己頂在頭上的「爽文作家」稱號,換個方向想,這些都是過去式的暫時印象,是別人將之賦予於自身嗎?不,是自己認同了標籤,又給自我貼上陳舊的無法突破的標籤。懷著我隻能寫爽文,不能創作正劇思想,對自己甚如此,對其他事物焉然?此乃其三。最後,他以為自己是上帝,對每一個事物的設定與角色的命運把握十足,進入自己的世界中除了死板的設定,對所有東西完全陌生,正如同自以為了解自己筆下男主,真正相處卻永遠望不清那人心底想什麽。如此一葉障目,真真一無所知了。此乃其四。
想通之後,於地上起身,隻覺腿腳酸麻,渾身僵硬。
安禾便是在朝雲峰弟子的帶領下,於此時山林之中找到言六的。
——
一張紙遞到言六手中,上麵記敘著一個叫做《稱皇》的故事,講述一個叫做現世的異界,一位叫言六的寫作者創作了《稱皇》小說,最終為讀者不滿的小記。
短短數語,揭示著此間秘密,更揭示了眼前兩個人的秘密。言六還未從對修真世界的感悟裏出來,翻開那頁宣紙看到內容的時候,還以為自己做夢。不過說他寫的小說罷了,值得專門找他一程來談論此事嗎?
眼前的山峰古老,遠處山崖邊還飛過幾個禦器弟子的身影,如同璧上畫卷,在現世裏絕對不可能見到的場景。然後,握紙的手就猛然鬆開了,一陣風把宣紙捲起,如白蝶翩翩起舞,掉落在崖底的西靈海裏。言六不敢相信今日之前還是修真界剛認識的,性子極好的和安兄弟,轉眼就變成了同為現世而來的穿越者,更不可置信,對方對自己的身份一清二楚。
那從剛認識到接觸,自己一舉一動就在對方眼皮底下嗎?馬甲暴露卻一無所知,甚至還因為自己是作者身份而感到洋洋自得?
言六不覺想起元雲的話:倘若你對世界無所不知,恰恰對世界一無所知。
心突突直跳,想到和安談笑風生和自己稱兄弟,再想到對方在陰陽鏡中那嚇人的武功,尤其是和安的身份:乘慈真人之道侶,逍遙閣閣主純虛真人之子......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