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師父和諸位師兄弟也該到了。」
賢首國師今日在寺中與諸僧討論《五教章》要義,特準我於殿內簾後傾聽。
《五教章》之義,無非判教與佛性最為重要。判教大意,與我從前所讀智者大師的《法華玄義》關聯甚密,甚至《五教章》中之判教,都可說成是對《法華玄義》的修改。
區別在於,《法華經》與《華嚴經》,哪個才是至高至純的圓熟教理。
可是慧苑的聲聲反駁鑽入耳中,我才驚覺原來有這樣的曲折溝壑。
「頓教,與漸教、不定教、秘密教,同為化儀之教。前隋智者大師於《法華玄義》之中,對南北朝十家錯判一一疏通批駁,才將能詮之教與所詮法性分離開來,條理脈絡方見清晰。如今師父所判五教,將化儀之頓教與化法之小教、始教、終教、圓教列為一談,豈非混淆了能詮與所詮?判教體係,豈非又重迴南三北七的混沌之貌?」
殿內一片譁然,交頭接耳之聲不絕。
除去賢首國師的身份地位,單單是其義學功底、論辯才能,放眼整個大周也無人能及。被這樣當眾反駁,想來也是史無前例的。
隔著簾幕,國師的身影怡然不動,我看不清他的表情。
「夫子之牆數仞,慧苑師兄不得其門而入也就罷了,豈能如此辱門敗戶,口出狂言?」
不知是誰已按捺不住,率先對著慧苑發難。此言一出,殿中響應者眾多,一時沸反盈天,幾句刺耳的「狂悖」、「惡徒」交雜其間。
一聲脆利的敲擊,賢首國師微抬右手,殿內瞬時安靜下來,無數僧眾轉頭看向他。
「慧苑所言,你們若有異議,大可引經據典,加以駁斥,隻單單口出惡語做什麽?」賢首國師的聲音沉穩有力,「若現在無言可辯,此後也多的是時間,何必急於一時,口不擇言?」
賢首國師有心迴護,百餘僧眾也不再多言,一切看似平靜無瀾。可我在陛下身側日久,總歸也能品讀出來,黨群之禍已隱約可見。
一場法堂之論,直到午後才結束。我與阿暖等在客堂,卻見一個小沙彌來傳,國師邀我至方丈院用齋。
滿園青鬆,樹影森森。一方竹蓆落於樹蔭之下,青蘢欲滴,綠意生涼。
我頷首合十,端身正坐於席間,賢首國師和慧苑輕笑點頭。
寺中用齋止語,我們各自舉箸而食,直至放下碗筷,小沙彌端來烹調好的茶湯,方才開口。
「十三娘可用得慣?」慧苑在旁問道。
「師父體恤,齋飯可口,茶湯亦醒神。隻是不知為何,寺中的茶湯不放胡椒茱萸等物,僅有青鹽了?」我好奇道。
「你五兄從前吃茶便是如此,想來你隨他,便叫人隻放戎鹽了。」
我心中一喜,笑著道:「多謝。」
靜默片刻,國師放下手中茶盞,緩緩問我:「韋娘子對今日慧苑之言如何看待?」
心中的驚徹一閃而過,我突然反應過來,自嘲一笑。國師畢竟不是生殺予奪的陛下,我倒像是驚弓之鳥了。
「團兒以為,慧苑法師所言不無道理。可國師義學高妙,所言所想,也許並非《五教章》的文句所能顯明。」我坦率地迴道。
慧苑低眉垂目,雙眼視線聚於茶盞之中,沉思之態凝然平靜。
「你帶來的註疏,我已大略掃過,看來種性、佛性之說你極有興趣。隻是近日寺中諸事繁雜,恐怕要等到日後方能細讀,到時再邀你前來。」
我急忙低頭致意,口稱「不敢」。
心中頗多顧慮,到底還是擔憂占了上風,脫口而出道:「我有一肺腑之言,懇請能夠說與國師和法師。」
「韋娘子請講。」國師神情坦然,慧苑卻似驚醒一般,抬頭急急看向我,滿目隱憂。
「今日殿中之爭,我雖不是寺中人,不了解關係深淺。可人心難測,黨同伐異之事,想來佛寺與朝堂無二。慧苑師父若再有異議,可否僅對國師私言,不要再授人以柄?」
慧苑的目光鬆弛下來,語氣卻異常堅決,「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四惡語,乃根本大戒。對錯之分,心中之理,若是不敢宣之於眾,豈非兩舌之人?倘若如此,我又與他們何異?」
「謝過韋娘子,這些事我會提點他」,國師在旁微笑地看向我,突然轉了話題,「陛下近來可好?」
我晃過神來,隻匆忙答道:「陛下一切都好。」
「皇嗣殿下的臂傷如何了?」
「已然無礙了。」我有些驚愕,國師對宮中之事竟這般上心。
迴到宮內,已近黃昏,我趕到陛下的嘉豫殿,將賢首國師手書的《華嚴經》遞交給陛下,卻在殿門之外迎頭撞上了激烈的一幕。
鳳閣侍郎李昭德,正抬腳猛踢,穩穩地落在一個身著布衣的人身上。
嘉豫殿外,李昭德此舉令人瞠目結舌。
「李相公!」我急忙高喊,喝止住他。
他微微側頭,眼裏露出不悅之色,輕蔑地哼出一聲,轉身便離開了,魁梧的身形在日落之下更顯壓迫。
我等在側殿,今日文慧當值,也快到她迴來的時候了。
「怎麽迴事?李相公打的是誰?」她的身影剛至側殿,我便等不及上前問道。
「王慶之,還記得麽?」
王慶之……洛陽百姓王慶之……我想起來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賢首國師今日在寺中與諸僧討論《五教章》要義,特準我於殿內簾後傾聽。
《五教章》之義,無非判教與佛性最為重要。判教大意,與我從前所讀智者大師的《法華玄義》關聯甚密,甚至《五教章》中之判教,都可說成是對《法華玄義》的修改。
區別在於,《法華經》與《華嚴經》,哪個才是至高至純的圓熟教理。
可是慧苑的聲聲反駁鑽入耳中,我才驚覺原來有這樣的曲折溝壑。
「頓教,與漸教、不定教、秘密教,同為化儀之教。前隋智者大師於《法華玄義》之中,對南北朝十家錯判一一疏通批駁,才將能詮之教與所詮法性分離開來,條理脈絡方見清晰。如今師父所判五教,將化儀之頓教與化法之小教、始教、終教、圓教列為一談,豈非混淆了能詮與所詮?判教體係,豈非又重迴南三北七的混沌之貌?」
殿內一片譁然,交頭接耳之聲不絕。
除去賢首國師的身份地位,單單是其義學功底、論辯才能,放眼整個大周也無人能及。被這樣當眾反駁,想來也是史無前例的。
隔著簾幕,國師的身影怡然不動,我看不清他的表情。
「夫子之牆數仞,慧苑師兄不得其門而入也就罷了,豈能如此辱門敗戶,口出狂言?」
不知是誰已按捺不住,率先對著慧苑發難。此言一出,殿中響應者眾多,一時沸反盈天,幾句刺耳的「狂悖」、「惡徒」交雜其間。
一聲脆利的敲擊,賢首國師微抬右手,殿內瞬時安靜下來,無數僧眾轉頭看向他。
「慧苑所言,你們若有異議,大可引經據典,加以駁斥,隻單單口出惡語做什麽?」賢首國師的聲音沉穩有力,「若現在無言可辯,此後也多的是時間,何必急於一時,口不擇言?」
賢首國師有心迴護,百餘僧眾也不再多言,一切看似平靜無瀾。可我在陛下身側日久,總歸也能品讀出來,黨群之禍已隱約可見。
一場法堂之論,直到午後才結束。我與阿暖等在客堂,卻見一個小沙彌來傳,國師邀我至方丈院用齋。
滿園青鬆,樹影森森。一方竹蓆落於樹蔭之下,青蘢欲滴,綠意生涼。
我頷首合十,端身正坐於席間,賢首國師和慧苑輕笑點頭。
寺中用齋止語,我們各自舉箸而食,直至放下碗筷,小沙彌端來烹調好的茶湯,方才開口。
「十三娘可用得慣?」慧苑在旁問道。
「師父體恤,齋飯可口,茶湯亦醒神。隻是不知為何,寺中的茶湯不放胡椒茱萸等物,僅有青鹽了?」我好奇道。
「你五兄從前吃茶便是如此,想來你隨他,便叫人隻放戎鹽了。」
我心中一喜,笑著道:「多謝。」
靜默片刻,國師放下手中茶盞,緩緩問我:「韋娘子對今日慧苑之言如何看待?」
心中的驚徹一閃而過,我突然反應過來,自嘲一笑。國師畢竟不是生殺予奪的陛下,我倒像是驚弓之鳥了。
「團兒以為,慧苑法師所言不無道理。可國師義學高妙,所言所想,也許並非《五教章》的文句所能顯明。」我坦率地迴道。
慧苑低眉垂目,雙眼視線聚於茶盞之中,沉思之態凝然平靜。
「你帶來的註疏,我已大略掃過,看來種性、佛性之說你極有興趣。隻是近日寺中諸事繁雜,恐怕要等到日後方能細讀,到時再邀你前來。」
我急忙低頭致意,口稱「不敢」。
心中頗多顧慮,到底還是擔憂占了上風,脫口而出道:「我有一肺腑之言,懇請能夠說與國師和法師。」
「韋娘子請講。」國師神情坦然,慧苑卻似驚醒一般,抬頭急急看向我,滿目隱憂。
「今日殿中之爭,我雖不是寺中人,不了解關係深淺。可人心難測,黨同伐異之事,想來佛寺與朝堂無二。慧苑師父若再有異議,可否僅對國師私言,不要再授人以柄?」
慧苑的目光鬆弛下來,語氣卻異常堅決,「妄言、綺語、兩舌、惡口,為四惡語,乃根本大戒。對錯之分,心中之理,若是不敢宣之於眾,豈非兩舌之人?倘若如此,我又與他們何異?」
「謝過韋娘子,這些事我會提點他」,國師在旁微笑地看向我,突然轉了話題,「陛下近來可好?」
我晃過神來,隻匆忙答道:「陛下一切都好。」
「皇嗣殿下的臂傷如何了?」
「已然無礙了。」我有些驚愕,國師對宮中之事竟這般上心。
迴到宮內,已近黃昏,我趕到陛下的嘉豫殿,將賢首國師手書的《華嚴經》遞交給陛下,卻在殿門之外迎頭撞上了激烈的一幕。
鳳閣侍郎李昭德,正抬腳猛踢,穩穩地落在一個身著布衣的人身上。
嘉豫殿外,李昭德此舉令人瞠目結舌。
「李相公!」我急忙高喊,喝止住他。
他微微側頭,眼裏露出不悅之色,輕蔑地哼出一聲,轉身便離開了,魁梧的身形在日落之下更顯壓迫。
我等在側殿,今日文慧當值,也快到她迴來的時候了。
「怎麽迴事?李相公打的是誰?」她的身影剛至側殿,我便等不及上前問道。
「王慶之,還記得麽?」
王慶之……洛陽百姓王慶之……我想起來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