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德偽飾過唇邊笑意,口氣沉穩地迴道:「我大周初立,萬象更新。周侍郎自詡有功之臣,專橫跋扈些也合情理,倒不至於罪不可赦。隻是若仗著陛下的愛才之心為非作歹,那斷不能等閑視之。」
「那便一同交與來俊臣吧」,陛下微微一笑,轉而問道,「李公今日何以麵有愁容?」
李昭德聽罷,抬頭看向陛下,須臾間又低下頭來,微微搖著,看上去萬分為難的模樣。
「我倚仗李公,就是看重直言不諱,不似其他朝臣支支吾吾的,往來措辭裏滿是猜度,叫我累得慌。」
陛下話音剛落,李昭德便立刻起身,「陛下以為,父子兄弟,與叔侄舅甥,誰親誰近呢?」
「自然是父子兄弟血濃於水,與叔侄舅甥親疏有別。」
李昭德鎮定地看向陛下,屈身侃侃而言:「臣近日通讀《南史》,見其中蕭紀與蕭繹、劉義隆與劉義康諸人,雖身在皇室,卻父子反目、兄弟鬩牆。古往今來,此種背棄人倫、慘絕人寰之事,多因親子胞弟本為王爵,加之權柄過重,才生異心。陛下疼惜親侄之心日月可鑑,可大周初建,朝堂本就更易生變。魏王武承嗣乃親王之爵,又食實封千戶,而今位極人臣,一旦根基穩固,臣擔心……」
話至此處,李昭德麵露難色,轉瞬間忙跪於陛下身前,口吻似極懇切,「臣與魏王並無私仇,一切思慮隻為陛下和大周,望陛下體諒。」
我不由得驚異,李昭德的手段著實了得。這種窺探人心、直擊命門的本事,也不知是他自己天賦稟異,還是門客才智卓越。
這樣的人,肯為李家說話,真是萬幸。
我偷偷看向陛下,觀察著她的反應。不出所料,陛下聽罷一言不發,麵色神情平靜異常,隻嘴唇抿得緊緊的,那是她沉悶生氣時的反應。
她自然不是生李昭德的氣,而是生武承嗣的氣,或是生她自己的氣。
「李公肺腑之言,我都明了,必會細細斟酌的。」半晌過後,陛下才緩緩說道。
半個月後,武承嗣罷相,由文昌閣左僕射降為特進。雖仍是正二品大員,但為散官虛銜,並無實權。
來俊臣審理周興謀反一案,以周興獨創之甕刑加諸於他。周興自知此刑之慘狀,即刻招認謀反屬實。
周興一死,侍禦史來俊臣即升為禦史中丞。酷吏之中,他官職最高,一時風頭無二。
我同婉兒又一次走在永巷沉寂壓抑的甬道,當她說起這些的時候,神色平常,表情淡漠。
「此事對陛下有利無害,又能暫且庇佑李家諸人,你不高興麽?」我驚詫於她的反應,不由得問道。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焉知日後,來俊臣就比周興好打理?」
「火燒眉毛,且顧眼前。至少來俊臣還未將手伸到李姓宗室之中,我們想護著的人,也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她心不在焉地點點頭,腳步輕悠。漫長的永巷裏,好像沒有一絲聲響。
這五年來,我到掖庭講經,幾乎一月一兩次。有時抽不開身,便將所講內容寫於絹帛之上,叫阿暖代為講說。
算起來,距上一次我到這裏,已過去三個多月了。
踏進院門後,幾個熟識的官婢熱絡地同我招唿,我在一片喧鬧中卻並沒有看到英娘和裴露晞的身影。
萬般焦急間,手臂被身旁的人輕輕拽掖,我順著婉兒的視線望去。
天姿國色的張良娣,摟著八歲的裴露晞站在遠處。瘦弱的小露晞依偎在她的身邊,整個人怯生生的,抬頭看向我時,身子似在掙紮,卻還是重新躲迴了張良娣的懷裏。
我推開麵前的幾個官婢,急忙飛奔到她們身邊,半蹲下來問道:「小露晞,你阿娘呢?」
露晞微微抬眼,整個人微微發抖,好一會兒,她才顫顫地說:「我沒有阿娘了。」
心中震悚,我急切地看向張良娣。
張良娣緩緩開口,「她阿娘染疾而逝,已有兩個月了。」
「怎麽這樣突然?是什麽病?」
「掖庭這樣的地方,無論染上什麽小病,都是有可能死的。韋娘子在禦前侍奉,自然不知道這些。」
「可是……」我忍不住低語,眼睛裏全是英娘眉清目秀的樣子。
「英娘死前,除了將露晞託付於我,還交代了我一件事,韋娘子恐怕很想知道。」
「什麽?」我擱下心中不忍,忙問道。
「裴露晞的父親,是裴炎長子裴懿。」
「你說什麽?」我不敢置信。
「她感激你多年扶助她們母女,但她不敢去賭,你那麽急切地尋找裴炎的家眷,到底是真如你所說,因裴懿與你阿兄相交,還是你們韋家恨他入骨,要趕盡殺絕。從前她說自己夫家是東眷裴,那是騙你的。」
張良娣的聲音透著安靜,卻很有力量。
竟然如此!果真如此!
難怪這幾年間,婉兒遣人在長安掖庭宮尋找多時,卻始終杳無音信。
英娘她不敢冒險,也不敢確信,韋玄貞的女兒,會真心幫扶裴炎的家眷。
是啊,她怎麽敢用母女二人的性命,去驗證我的真心。
我撂下千頭萬緒,蹲下身子細細看向露晞,隻覺心中波瀾洶湧,再也壓製不住。
「她是裴懿的女兒,婉兒,她真的是裴懿的女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那便一同交與來俊臣吧」,陛下微微一笑,轉而問道,「李公今日何以麵有愁容?」
李昭德聽罷,抬頭看向陛下,須臾間又低下頭來,微微搖著,看上去萬分為難的模樣。
「我倚仗李公,就是看重直言不諱,不似其他朝臣支支吾吾的,往來措辭裏滿是猜度,叫我累得慌。」
陛下話音剛落,李昭德便立刻起身,「陛下以為,父子兄弟,與叔侄舅甥,誰親誰近呢?」
「自然是父子兄弟血濃於水,與叔侄舅甥親疏有別。」
李昭德鎮定地看向陛下,屈身侃侃而言:「臣近日通讀《南史》,見其中蕭紀與蕭繹、劉義隆與劉義康諸人,雖身在皇室,卻父子反目、兄弟鬩牆。古往今來,此種背棄人倫、慘絕人寰之事,多因親子胞弟本為王爵,加之權柄過重,才生異心。陛下疼惜親侄之心日月可鑑,可大周初建,朝堂本就更易生變。魏王武承嗣乃親王之爵,又食實封千戶,而今位極人臣,一旦根基穩固,臣擔心……」
話至此處,李昭德麵露難色,轉瞬間忙跪於陛下身前,口吻似極懇切,「臣與魏王並無私仇,一切思慮隻為陛下和大周,望陛下體諒。」
我不由得驚異,李昭德的手段著實了得。這種窺探人心、直擊命門的本事,也不知是他自己天賦稟異,還是門客才智卓越。
這樣的人,肯為李家說話,真是萬幸。
我偷偷看向陛下,觀察著她的反應。不出所料,陛下聽罷一言不發,麵色神情平靜異常,隻嘴唇抿得緊緊的,那是她沉悶生氣時的反應。
她自然不是生李昭德的氣,而是生武承嗣的氣,或是生她自己的氣。
「李公肺腑之言,我都明了,必會細細斟酌的。」半晌過後,陛下才緩緩說道。
半個月後,武承嗣罷相,由文昌閣左僕射降為特進。雖仍是正二品大員,但為散官虛銜,並無實權。
來俊臣審理周興謀反一案,以周興獨創之甕刑加諸於他。周興自知此刑之慘狀,即刻招認謀反屬實。
周興一死,侍禦史來俊臣即升為禦史中丞。酷吏之中,他官職最高,一時風頭無二。
我同婉兒又一次走在永巷沉寂壓抑的甬道,當她說起這些的時候,神色平常,表情淡漠。
「此事對陛下有利無害,又能暫且庇佑李家諸人,你不高興麽?」我驚詫於她的反應,不由得問道。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焉知日後,來俊臣就比周興好打理?」
「火燒眉毛,且顧眼前。至少來俊臣還未將手伸到李姓宗室之中,我們想護著的人,也能過幾天安生日子。」
她心不在焉地點點頭,腳步輕悠。漫長的永巷裏,好像沒有一絲聲響。
這五年來,我到掖庭講經,幾乎一月一兩次。有時抽不開身,便將所講內容寫於絹帛之上,叫阿暖代為講說。
算起來,距上一次我到這裏,已過去三個多月了。
踏進院門後,幾個熟識的官婢熱絡地同我招唿,我在一片喧鬧中卻並沒有看到英娘和裴露晞的身影。
萬般焦急間,手臂被身旁的人輕輕拽掖,我順著婉兒的視線望去。
天姿國色的張良娣,摟著八歲的裴露晞站在遠處。瘦弱的小露晞依偎在她的身邊,整個人怯生生的,抬頭看向我時,身子似在掙紮,卻還是重新躲迴了張良娣的懷裏。
我推開麵前的幾個官婢,急忙飛奔到她們身邊,半蹲下來問道:「小露晞,你阿娘呢?」
露晞微微抬眼,整個人微微發抖,好一會兒,她才顫顫地說:「我沒有阿娘了。」
心中震悚,我急切地看向張良娣。
張良娣緩緩開口,「她阿娘染疾而逝,已有兩個月了。」
「怎麽這樣突然?是什麽病?」
「掖庭這樣的地方,無論染上什麽小病,都是有可能死的。韋娘子在禦前侍奉,自然不知道這些。」
「可是……」我忍不住低語,眼睛裏全是英娘眉清目秀的樣子。
「英娘死前,除了將露晞託付於我,還交代了我一件事,韋娘子恐怕很想知道。」
「什麽?」我擱下心中不忍,忙問道。
「裴露晞的父親,是裴炎長子裴懿。」
「你說什麽?」我不敢置信。
「她感激你多年扶助她們母女,但她不敢去賭,你那麽急切地尋找裴炎的家眷,到底是真如你所說,因裴懿與你阿兄相交,還是你們韋家恨他入骨,要趕盡殺絕。從前她說自己夫家是東眷裴,那是騙你的。」
張良娣的聲音透著安靜,卻很有力量。
竟然如此!果真如此!
難怪這幾年間,婉兒遣人在長安掖庭宮尋找多時,卻始終杳無音信。
英娘她不敢冒險,也不敢確信,韋玄貞的女兒,會真心幫扶裴炎的家眷。
是啊,她怎麽敢用母女二人的性命,去驗證我的真心。
我撂下千頭萬緒,蹲下身子細細看向露晞,隻覺心中波瀾洶湧,再也壓製不住。
「她是裴懿的女兒,婉兒,她真的是裴懿的女兒!」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