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巴掌,打的是我阿姊的夫君。他無力護她周全,眼睜睜看著她生子而死!」
啪!
「這一巴掌,打的是當今的聖人。他生生奪走了我阿姊的姻緣,害得她一生苦悶,再無歡愉!」
「夠了!」我縮在他的懷中,刺耳的聲響一遍又一遍地傳來,我隻覺像打在自己身上一般。
我明白了,我都明白了。
因為從敏生育前偶感不適,叫來了常在太後身側隨侍的醫佐,卻又剛剛趕上太後那日頭痛。從敏生產終歸無事,生下三郎的當日卻有了慶山地動。那時若不是賢首國師一番言語,隻怕從敏、三郎,還有安福殿全宮都會受到懲戒。
王充容身體一向無虞,所以臨產之時,安福殿便沒有再喚太後那邊的奉禦醫佐了。
可這些事,又能怪誰呢?安福殿中的人,誰又不是顧及太多而不能救她?
說到底,若真要怪,難道不該怪那個萬人之上的太後麽?
我用盡力氣掙紮出他的懷抱,渾身發抖,怒氣沖沖地向芳媚喊:「這裏的人,哪一個不是有萬般無奈?若是一步行差踏錯,不光你阿姊,隻怕連同你的外甥一起都沒命了,你現在又鬧什麽?」
「我鬧?那我阿姊的命算什麽!她就該為你們的不得已而死是嗎?」
終於,她哭了出來,一聲又一聲的嗚咽,盤旋在她的喉間。她的身子一軟,整個人失去了力量,撐坐在冰涼的地磚上。
一陣懊悔和心疼,我忙上前攬住她的肩膀,輕輕拍著她的後背,「對不起芳媚,我不該那麽說你,我不是這個意思。」
她沒有理我,抽泣隨著她的唿吸逐漸強烈,她開始嚎啕大哭。
不知過了多久,夜色已深,我知道不能再留,便囑託他好生照顧芳媚。
「你放心,我不會再錯第二次了」,他沖我點點頭,露出一個勉力支撐的微笑,「還有,別在從敏麵前提起,她已經萬分內疚了。」
「我明白。」我看著他柔潤的眼睛,恍然想起先帝駕崩的前一夜。
第三十三章 鳳閣侍郎
垂拱三年正月,太後下令,聖人諸子,除皇太子李成器外,皆封親王。
已故去的侍妾柳氏之子李成義封恆王,從敏所生的三郎李隆基封楚王,崔昭儀所出的四子李隆範封衛王,逝去的王德妃之子李隆業封趙王。
四親王食邑萬戶,但皆不食實封,有虛銜而無實權。
封王之旨過去不過月餘,太後又有新詔,下旨拆除太初宮中幹元殿,改建明堂。
此詔一頒,朝中議論紛紛,反對者不在少數。幹元殿於太初宮,正如含元殿於大明宮,是大唐朝典之地、權威之所。
太後此舉的意義,已遠超當年立武氏七廟,改朝換代之音,裊裊可聞。
最高興的自然是武承嗣。
他同秋官侍郎周興一起興沖沖地踏入瑤光殿,看到我後像往常一樣般斜睨一眼。我屈膝行禮,雙眼直視著他,沖他客套地微微一笑。
武承嗣還想用曾經的經歷威懾我,可我已經不是三年前的韋團兒了。
他微愣片刻,被太後的輕咳驚醒,忙俯身行禮。
太後輕掃一眼,隻抬了抬眼皮,便問道:「劉禕之的事,查清楚了麽?」
「稟太後」,周興正要開口,武承嗣忙搶了話迴道,「劉禕之與鳳閣舍人賈大隱私議太後臨朝,妄言太後歸政,實在是居心叵測、擾亂朝綱,太後萬不可饒過他!」
「聖人賢明,歸政本就理所應當。我也曾數次下詔歸政,隻是聖人總以身體羸弱為由上表請辭,我才不得不辛勞至今。劉禕之所言句句在理,有何擾亂朝綱之心呢?」太後麵容放鬆,饒有興致地問武承嗣。
前幾日聽聞劉禕之所言,便知他恐怕要步裴炎後塵。但如今未有外患內亂,他若隻是私言太後歸政,也的確不能以此治罪。
也許,他尚有一線生機。
「太後可否容臣言說一二?」
周興的麵容最是慈善,可他不但做事雷厲風行,揚州之亂就被他牽連千人;而且手段陰毒狠戾,為逼供而發明了數十種聞所未聞的刑具,宮城內外已有佛麵獸心之稱了。
太後點頭,「召你來自然是要聽你說的,周侍郎請講吧。」
「劉侍郎所言歸政一事,臣並未親聞,不敢妄言。隻是,臣已查明,劉侍郎從歸州都督孫萬榮處收受賄賂金千兩,又與已故開府儀同三司許敬宗之妾虞氏私通。此二事皆有人證數位,臣已審理完畢,隻等太後裁決。」
周興一席話,正正擊碎了我心中所願。原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又豈用等到內外有亂之時?
「既已證據確鑿,那宣敕下獄就是了」,太後微微一笑,對周興點頭,「你辦事是得力。」
「承嗣」,太後又轉而對武承嗣說,「你也該跟著周侍郎學些。」
周興做事之快,的確令人瞠目。第二日,他便又到了瑤光殿。
太後今晨收到聖人上書,便始終陰沉著臉,也全然不見平日與我們相處時的愜意爽朗。
我內心極為憂慮,也滿是不解。他從來都是藏愚守拙、明哲保身的,怎麽會一封上表令太後整日不悅?
「又出了什麽事?」太後隻看了一眼周興,便不耐煩地問了一句。
「臣昨日宣敕,可劉侍郎堅持不從,並稱……」周興抬起頭,匆忙窺探太後神情,「並稱,不經鳳閣鸞台,何名為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啪!
「這一巴掌,打的是當今的聖人。他生生奪走了我阿姊的姻緣,害得她一生苦悶,再無歡愉!」
「夠了!」我縮在他的懷中,刺耳的聲響一遍又一遍地傳來,我隻覺像打在自己身上一般。
我明白了,我都明白了。
因為從敏生育前偶感不適,叫來了常在太後身側隨侍的醫佐,卻又剛剛趕上太後那日頭痛。從敏生產終歸無事,生下三郎的當日卻有了慶山地動。那時若不是賢首國師一番言語,隻怕從敏、三郎,還有安福殿全宮都會受到懲戒。
王充容身體一向無虞,所以臨產之時,安福殿便沒有再喚太後那邊的奉禦醫佐了。
可這些事,又能怪誰呢?安福殿中的人,誰又不是顧及太多而不能救她?
說到底,若真要怪,難道不該怪那個萬人之上的太後麽?
我用盡力氣掙紮出他的懷抱,渾身發抖,怒氣沖沖地向芳媚喊:「這裏的人,哪一個不是有萬般無奈?若是一步行差踏錯,不光你阿姊,隻怕連同你的外甥一起都沒命了,你現在又鬧什麽?」
「我鬧?那我阿姊的命算什麽!她就該為你們的不得已而死是嗎?」
終於,她哭了出來,一聲又一聲的嗚咽,盤旋在她的喉間。她的身子一軟,整個人失去了力量,撐坐在冰涼的地磚上。
一陣懊悔和心疼,我忙上前攬住她的肩膀,輕輕拍著她的後背,「對不起芳媚,我不該那麽說你,我不是這個意思。」
她沒有理我,抽泣隨著她的唿吸逐漸強烈,她開始嚎啕大哭。
不知過了多久,夜色已深,我知道不能再留,便囑託他好生照顧芳媚。
「你放心,我不會再錯第二次了」,他沖我點點頭,露出一個勉力支撐的微笑,「還有,別在從敏麵前提起,她已經萬分內疚了。」
「我明白。」我看著他柔潤的眼睛,恍然想起先帝駕崩的前一夜。
第三十三章 鳳閣侍郎
垂拱三年正月,太後下令,聖人諸子,除皇太子李成器外,皆封親王。
已故去的侍妾柳氏之子李成義封恆王,從敏所生的三郎李隆基封楚王,崔昭儀所出的四子李隆範封衛王,逝去的王德妃之子李隆業封趙王。
四親王食邑萬戶,但皆不食實封,有虛銜而無實權。
封王之旨過去不過月餘,太後又有新詔,下旨拆除太初宮中幹元殿,改建明堂。
此詔一頒,朝中議論紛紛,反對者不在少數。幹元殿於太初宮,正如含元殿於大明宮,是大唐朝典之地、權威之所。
太後此舉的意義,已遠超當年立武氏七廟,改朝換代之音,裊裊可聞。
最高興的自然是武承嗣。
他同秋官侍郎周興一起興沖沖地踏入瑤光殿,看到我後像往常一樣般斜睨一眼。我屈膝行禮,雙眼直視著他,沖他客套地微微一笑。
武承嗣還想用曾經的經歷威懾我,可我已經不是三年前的韋團兒了。
他微愣片刻,被太後的輕咳驚醒,忙俯身行禮。
太後輕掃一眼,隻抬了抬眼皮,便問道:「劉禕之的事,查清楚了麽?」
「稟太後」,周興正要開口,武承嗣忙搶了話迴道,「劉禕之與鳳閣舍人賈大隱私議太後臨朝,妄言太後歸政,實在是居心叵測、擾亂朝綱,太後萬不可饒過他!」
「聖人賢明,歸政本就理所應當。我也曾數次下詔歸政,隻是聖人總以身體羸弱為由上表請辭,我才不得不辛勞至今。劉禕之所言句句在理,有何擾亂朝綱之心呢?」太後麵容放鬆,饒有興致地問武承嗣。
前幾日聽聞劉禕之所言,便知他恐怕要步裴炎後塵。但如今未有外患內亂,他若隻是私言太後歸政,也的確不能以此治罪。
也許,他尚有一線生機。
「太後可否容臣言說一二?」
周興的麵容最是慈善,可他不但做事雷厲風行,揚州之亂就被他牽連千人;而且手段陰毒狠戾,為逼供而發明了數十種聞所未聞的刑具,宮城內外已有佛麵獸心之稱了。
太後點頭,「召你來自然是要聽你說的,周侍郎請講吧。」
「劉侍郎所言歸政一事,臣並未親聞,不敢妄言。隻是,臣已查明,劉侍郎從歸州都督孫萬榮處收受賄賂金千兩,又與已故開府儀同三司許敬宗之妾虞氏私通。此二事皆有人證數位,臣已審理完畢,隻等太後裁決。」
周興一席話,正正擊碎了我心中所願。原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又豈用等到內外有亂之時?
「既已證據確鑿,那宣敕下獄就是了」,太後微微一笑,對周興點頭,「你辦事是得力。」
「承嗣」,太後又轉而對武承嗣說,「你也該跟著周侍郎學些。」
周興做事之快,的確令人瞠目。第二日,他便又到了瑤光殿。
太後今晨收到聖人上書,便始終陰沉著臉,也全然不見平日與我們相處時的愜意爽朗。
我內心極為憂慮,也滿是不解。他從來都是藏愚守拙、明哲保身的,怎麽會一封上表令太後整日不悅?
「又出了什麽事?」太後隻看了一眼周興,便不耐煩地問了一句。
「臣昨日宣敕,可劉侍郎堅持不從,並稱……」周興抬起頭,匆忙窺探太後神情,「並稱,不經鳳閣鸞台,何名為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