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客觀的,但記錄曆史的人卻必然逃脫不了當時主觀性和時代政治家們的要求。所以看待曆史必然要放在當時的角度來看,分析當時的情況。楊廣堪稱千古明君,其文治武功文才,不在康熙,唐太宗之下,而其性格才情又堪稱是個英雄性情的皇帝。正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 唯大英雄方能本色。

    一。至於所說的勞民傷財,不斷的伐高麗,以及修大運河這些。哪個朝代沒有,康熙退位留給雍正已是一個爛攤子,康熙平準格爾丹,滅三藩,這些戰爭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對人民生產生活的破壞絕對不在楊廣之下,而楊廣如此還有為國為民族戰爭的意義所在,而康熙耗舉國之力,為其滿人愛新覺羅一氏的利益和權力而戰。

    二。說楊廣性情暴虐,殺人如麻。試問,天下幾個皇帝不是如此,從漢武帝,到朱元璋,哪個皇帝不是如此?為了自己的權力,宣武門之變,陳橋兵變,哪個皇帝的位置不是殺人得來的,有殺主子的,有殺兄弟父親的,楊廣做的其他皇帝也做了,比他還恨。李世民殺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而後將兄弟兩家其子侄一輩悉數殺光,特別是建成之妃,已有一子,不過幾歲,我們的明君唐太宗,垂涎美色把哥哥的老婆霸占了,而把這個妃子的兒子也殺了。 唐太宗不暴虐?

    三。說楊廣性情猜忌,心胸狹隘。 當皇帝的恐怕沒有一個不是如此吧?我們再說唐太宗,和他好了很多年的魏征去世之後,太宗很是傷心,事後發現魏征不僅私自結黨,而且故意把給皇帝的上書給褚遂良這些大臣看,來故意博得清名,太宗很是惱怒,本來答應的將公主許配給魏家當媳婦的也不答應了,追迴賜諡,並將魏征墓碑都砸了。

    可見伴君如伴虎,但是大家都這樣,為什麽偏拿楊廣說事兒呢?

    綜合就一個原因,李世民,朱元璋,漢武劉徹,他們去世後,都有自己的政權繼續存在,而楊廣的隋朝已經覆滅,牆倒眾人推,什麽屎盆子都往上扣。楊廣死後,義寧二年,李淵篡隋登基,諡號隋煬帝。

    試問,奪權者對原來的權力所有者的評價能做到客觀而不撇私麽?如果,李世民之後也被另一姓氏奪權。我們今天讀到得唐太宗李世民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個版本,而且諡號也不會是太宗了,他的宣武門之變和種種必然也是他人生品格的最大詬病了。

    可惜了,楊廣本是個了不起的好皇帝,居然被說成是千古暴君,真是嘩天下以大謬。隻有那些庸庸路人,會隨波逐流,聽那些糟糠之論,不明就裏的人雲亦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上我們試婚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禾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禾少並收藏皇上我們試婚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