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姚廣孝的妙計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誰讓自己剛剛先傷了別人的心呢?
當即朱棣一臉無奈的說道:“行,有什麽話你說,不過別太過分了,否則我也不會答應你的!”
朱高煦此時也是徹底豁出去了,盯著朱棣氣唿唿的說道:“我的要求也不高,改大寧前衛、濟州衛、天策衛為漢府三護衛,這樣方便管理。”
“你也知道,自從安南出了事情之後,這外麵也沒有那麽的太平了,我也需要人手來保證安全。”
“改了之後,我能夠直接調動這些人馬,一旦真有個什麽急事兒,我也可以第一時間衝出去鎮壓。”
朱棣聞言眉頭皺了一下,臉色也一下子陰沉了下去。
大家都不是傻子。
漢王說的很好聽,似乎一切都是為了皇帝,為了大明王朝。
可一旦答應改的話,漢王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他的麾下等於一下子多了很多的兵馬人手,而且都是能征善戰之輩。
可現在直接給了漢王,那漢王不但增強了實力,同樣還會讓他的聲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這一次的決定對於朱棣來說,也是很頭疼的。
“這事兒你先迴去,我琢磨琢磨再說!”
朱棣擺了擺手,有些無奈的說道。
朱高煦聞言抱拳冷冷的說道:“那我就迴去等皇帝的聖旨,反正你自己想清楚,我沒有這麽多人的話,真要是出了什麽事情到時候別怪我!”
說完朱高煦轉身就走。
微風襲來,一陣透心的涼意浮現在背後。
別看他說這話的時候氣唿唿的,牛的不行。
其實他骨子裏對父親,對皇帝的那種恐懼,讓他如履薄冰!
也隻有背對皇帝的時候,朱高煦才敢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如果朱棣真要一意孤行送他去雲南。
朱高煦還真沒招兒,總不能真的死在雲南吧?
萬幸朱棣還是念父子之情做出了讓步,要不然,這次的樂子可就大發了。
“陛下在思考什麽呢?”
姚廣孝此時走了過來,看著朱棣風輕雲淡的笑著問道。
自從朱棣給了他新的封賞之後,他進出就自由的多了,除非是雞鳴寺有什麽重要的事情,一般情況下他都是跟在朱棣左右。
正皺著眉頭思考的朱棣一聽到姚廣孝的聲音,頓時抬起頭,看著姚廣孝忙說道:“你來的正好,我這裏剛好有個難題你幫我分析一下!”
說著,朱棣就把事情的經過給姚廣孝分析了一遍。
聽完之後,姚廣孝端起了桌子上的茶壺,倒了一杯茶水,隻是他的茶水倒的非常滿,幾乎已經在邊緣了,隻要再多一滴水恐怕都要溢出。
“陛下,這做人如這喝茶一般,太少則沒意思,不盡興,可要是太慢呢,又隨時都有溢出的可能無法掌控,所以呢最好就是有一個尺度,一個非常合理的尺度。”
“我的雞鳴寺有幾個和尚都有很才華,也都非常適合當下一任的主持,可主持隻有一個,我也沒辦法啊,如果可以有那麽多的主持,我當然也願意讓他們所有人都當主持,畢竟這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麽損失。”
“可自古以來,天無二主,這雞鳴寺的主持也隻能有一個人來當,所以呢,擅長交涉的就讓他負責接待香客,他覺得自己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提拔很有幹勁。”
“擅長經文的我就專門派他去跟別人交流經文,他也覺得自己受到了重用,每個人都在發揮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這麽平衡下來了。”
“至於說最後誰能夠當上這雞鳴寺的主持,那我管不了,恐怕也是我百年之後的事情了,就讓他們自己決出勝負吧,當然陛下這個情況又不一樣一些,隻是陛下還在壯年,也犯不著去頭疼。”
“時間會幫我們選出最合適的大難,會讓我們知道誰才是最合適的那個人,等到一切明朗的時候,陛下再做出決定就好了,現在,早著呢,讓他們自己著急吧!”
原本愁容滿麵,有些擔憂的朱棣一聽,頓時眼睛一瞪,瞬間就找到了解脫的辦法,忍不住開懷大笑了起來。
姚廣孝的這個方法很好,至少在目前來看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隻要讓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平衡起來,每個人都能夠看到成為太子的希望,那麽他們自然就會更加的賣力幹活。
到時候他不但沒有了煩惱,反而還能夠得到這幾員大將。
何樂而不為呢?
最重要的是,這兄弟幾個為了在他麵前表現,那一定會瘋狂的努力,甚至都不需要他在背後鞭策了。
一旦他交代點什麽任務,這三個家夥絕對比誰都認真都努力。
此時朱棣心裏那叫一個開心啊!
之前他隻是一味的畫大餅,卻沒有想過平衡之術。
幾個兒子吃大餅都要吃吐了。
可現在有新花樣了。
這一招平衡之術隻要玩好了,接下來他不但能夠省下不少的煩心事,甚至能夠坐山觀虎鬥。
這種感覺光是想想都讓朱棣的嘴角抑製不住的開始上揚啊!
太爽了。
沒有之一。
甚至可以說是他這一輩子最開心的一次。
以後他再也不需要因為幾個兒子的事情而煩心了。
反而,幾個兒子還會自己鞭策自己,努力表現,希望能夠贏得他的好感。
“大師果然不愧是大師啊,這三言兩語竟然就說出了一個如此缺德的計謀,朕甚是佩服!”
朱棣看著姚廣孝也難得調侃了起來。
姚廣孝聞言,白淨無須的麵皮微微抽搐了一下,隻能用尷尬的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這可是朱棣要讓他破的局。
結果他用最好的手段幫朱棣破局了,現在竟然落下了一個缺德的名頭。
“好了,朕還是要多謝你的,你在這裏等著,我去下一道聖旨,馬上就來,今天我要好好的跟你下一盤。”
朱棣說完,便匆匆起身走到了自己的禦書房。
很快,小太監就來到了漢王府,畢恭畢敬的送上了聖旨。
隻是這態度卻讓朱高煦有些意外。
當即朱棣一臉無奈的說道:“行,有什麽話你說,不過別太過分了,否則我也不會答應你的!”
朱高煦此時也是徹底豁出去了,盯著朱棣氣唿唿的說道:“我的要求也不高,改大寧前衛、濟州衛、天策衛為漢府三護衛,這樣方便管理。”
“你也知道,自從安南出了事情之後,這外麵也沒有那麽的太平了,我也需要人手來保證安全。”
“改了之後,我能夠直接調動這些人馬,一旦真有個什麽急事兒,我也可以第一時間衝出去鎮壓。”
朱棣聞言眉頭皺了一下,臉色也一下子陰沉了下去。
大家都不是傻子。
漢王說的很好聽,似乎一切都是為了皇帝,為了大明王朝。
可一旦答應改的話,漢王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他的麾下等於一下子多了很多的兵馬人手,而且都是能征善戰之輩。
可現在直接給了漢王,那漢王不但增強了實力,同樣還會讓他的聲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所以這一次的決定對於朱棣來說,也是很頭疼的。
“這事兒你先迴去,我琢磨琢磨再說!”
朱棣擺了擺手,有些無奈的說道。
朱高煦聞言抱拳冷冷的說道:“那我就迴去等皇帝的聖旨,反正你自己想清楚,我沒有這麽多人的話,真要是出了什麽事情到時候別怪我!”
說完朱高煦轉身就走。
微風襲來,一陣透心的涼意浮現在背後。
別看他說這話的時候氣唿唿的,牛的不行。
其實他骨子裏對父親,對皇帝的那種恐懼,讓他如履薄冰!
也隻有背對皇帝的時候,朱高煦才敢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如果朱棣真要一意孤行送他去雲南。
朱高煦還真沒招兒,總不能真的死在雲南吧?
萬幸朱棣還是念父子之情做出了讓步,要不然,這次的樂子可就大發了。
“陛下在思考什麽呢?”
姚廣孝此時走了過來,看著朱棣風輕雲淡的笑著問道。
自從朱棣給了他新的封賞之後,他進出就自由的多了,除非是雞鳴寺有什麽重要的事情,一般情況下他都是跟在朱棣左右。
正皺著眉頭思考的朱棣一聽到姚廣孝的聲音,頓時抬起頭,看著姚廣孝忙說道:“你來的正好,我這裏剛好有個難題你幫我分析一下!”
說著,朱棣就把事情的經過給姚廣孝分析了一遍。
聽完之後,姚廣孝端起了桌子上的茶壺,倒了一杯茶水,隻是他的茶水倒的非常滿,幾乎已經在邊緣了,隻要再多一滴水恐怕都要溢出。
“陛下,這做人如這喝茶一般,太少則沒意思,不盡興,可要是太慢呢,又隨時都有溢出的可能無法掌控,所以呢最好就是有一個尺度,一個非常合理的尺度。”
“我的雞鳴寺有幾個和尚都有很才華,也都非常適合當下一任的主持,可主持隻有一個,我也沒辦法啊,如果可以有那麽多的主持,我當然也願意讓他們所有人都當主持,畢竟這對我來說也沒有什麽損失。”
“可自古以來,天無二主,這雞鳴寺的主持也隻能有一個人來當,所以呢,擅長交涉的就讓他負責接待香客,他覺得自己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提拔很有幹勁。”
“擅長經文的我就專門派他去跟別人交流經文,他也覺得自己受到了重用,每個人都在發揮自己的長處,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這麽平衡下來了。”
“至於說最後誰能夠當上這雞鳴寺的主持,那我管不了,恐怕也是我百年之後的事情了,就讓他們自己決出勝負吧,當然陛下這個情況又不一樣一些,隻是陛下還在壯年,也犯不著去頭疼。”
“時間會幫我們選出最合適的大難,會讓我們知道誰才是最合適的那個人,等到一切明朗的時候,陛下再做出決定就好了,現在,早著呢,讓他們自己著急吧!”
原本愁容滿麵,有些擔憂的朱棣一聽,頓時眼睛一瞪,瞬間就找到了解脫的辦法,忍不住開懷大笑了起來。
姚廣孝的這個方法很好,至少在目前來看是最好的沒有之一。
隻要讓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平衡起來,每個人都能夠看到成為太子的希望,那麽他們自然就會更加的賣力幹活。
到時候他不但沒有了煩惱,反而還能夠得到這幾員大將。
何樂而不為呢?
最重要的是,這兄弟幾個為了在他麵前表現,那一定會瘋狂的努力,甚至都不需要他在背後鞭策了。
一旦他交代點什麽任務,這三個家夥絕對比誰都認真都努力。
此時朱棣心裏那叫一個開心啊!
之前他隻是一味的畫大餅,卻沒有想過平衡之術。
幾個兒子吃大餅都要吃吐了。
可現在有新花樣了。
這一招平衡之術隻要玩好了,接下來他不但能夠省下不少的煩心事,甚至能夠坐山觀虎鬥。
這種感覺光是想想都讓朱棣的嘴角抑製不住的開始上揚啊!
太爽了。
沒有之一。
甚至可以說是他這一輩子最開心的一次。
以後他再也不需要因為幾個兒子的事情而煩心了。
反而,幾個兒子還會自己鞭策自己,努力表現,希望能夠贏得他的好感。
“大師果然不愧是大師啊,這三言兩語竟然就說出了一個如此缺德的計謀,朕甚是佩服!”
朱棣看著姚廣孝也難得調侃了起來。
姚廣孝聞言,白淨無須的麵皮微微抽搐了一下,隻能用尷尬的笑來掩飾自己的尷尬。
這可是朱棣要讓他破的局。
結果他用最好的手段幫朱棣破局了,現在竟然落下了一個缺德的名頭。
“好了,朕還是要多謝你的,你在這裏等著,我去下一道聖旨,馬上就來,今天我要好好的跟你下一盤。”
朱棣說完,便匆匆起身走到了自己的禦書房。
很快,小太監就來到了漢王府,畢恭畢敬的送上了聖旨。
隻是這態度卻讓朱高煦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