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登基稱帝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 作者:東方笑笑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麵對徐聞接二連三的要求擲筊。
朱棣冷哼一聲,傲然道:“本王天命所歸,有什麽好怕的?”
說著,再度把手中的聖杯朝著天空扔去。
眾人循跡看去,無數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落在地上的聖杯。
“我的天啊,又是聖杯,又是聖杯啊!”
“果然,燕王繼位,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靖難將領們全都沸騰了,個個激動的盯著地上的聖杯大笑了起來。
朝中大臣們,亦是受到感染,看向燕王的眼神明顯順眼了許多。
可徐聞的眉頭依舊緊緊的皺在一起,一副不順心的樣子。
朱棣見狀,一臉自信的盯著徐聞質問道:“接連三次聖杯,你可滿意?”
徐聞一聽,似乎迴過神兒了,下意識的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先帝的意思,微臣自當遵從!”
朱棣冷哼一聲,轉身離開。
深夜。
徐聞入宮。
朱棣一見來人,頓時麵色大喜,急忙起身迎了上去。
他摟著徐聞的肩膀,大笑道:“你小子,白天差點沒把本王嚇死!”
徐聞的演技太好了,以至於讓朱棣都覺得他在有意為難自己,不想自己當皇帝。
“都是基操而已。”徐聞淡然一笑。
想要朱棣名正言順的登基稱帝可不容易,畢竟是造反篡位的,朝中反對的人大有人在。
或許大臣們懾於朱棣淫威,表麵不敢反抗,但心裏還是十分抵觸的。
光靠殺是沒用的,必須安排劇情,讓這幫大臣心裏能接受。
所以徐聞玩了個心眼子,說是朱元璋的考驗。
至於為何每次都是聖杯,自然是耍了點小手段,在道具陽麵鑲入了鐵片,這樣扔下來基本都是陽麵,雙陽即聖杯。
“徐卿,你可是幫了本王的大忙啊,這事兒你辦的實在太漂亮了,外麵都傳本王是天命所歸了,哈哈!”
朱棣的心情十分激動,仿佛自己已經登基稱帝,君臨天下了。
“王爺,您本就是天命所歸!不需要別人去傳!”
徐聞麵色嚴肅,認真道:“不是臣用手段助您登基,而是太祖皇帝選了您!您本就是天命所歸!執掌大明的天子!”
聞言,朱棣一愣,隨即麵色沉穩,正色道:“朕明白了!”
此前,朱棣一直以反賊的身份自居,竊奪神器後的激動,沾沾自喜,可心裏總覺得不自信,活在別人的質疑聲中。
尤其是方孝孺的反抗,更讓朱棣自我懷疑,自己能不能當這皇帝?
徐聞這番話,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身份,重新撿起自信。
朕,就是天子!
這皇位,就是父皇傳給朕的,是齊泰黃子澄他們暗使手段,不讓朕見父皇最後一麵,讓朱允炆那小子篡奪了皇位!
這天下,本就是朕的!
“徐聞,你很好!”朱棣發自內心的感謝。
“臣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徐聞不敢居功自傲,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別看現在朱棣對他言聽計從,那是因為他的分寸做得很好。
如果他有什麽過分的舉動,朱棣翻臉恐怕比翻書都要輕鬆簡單。
“臣是陛下的人,自然是要為陛下著想!還請陛下見諒,臣之前沒有提前跟陛下事先上報計劃!”
徐聞抱拳慚愧的說道。
他一口一個陛下,讓朱棣心情大好,飄飄然。
他頓時來了興趣,笑著問道:“你小子為何不提前跟朕打一聲招唿呢?第二次的時候朕差點都準備拒絕了。”
徐聞笑著解釋道:“如果陛下心中有了答案,那麽神情自然會有端倪,這一次滿朝文武都在這裏,其中不少聰明人,所以做戲必須要做全套,隻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相信,才能夠把這件事兒的效果放大!”
“你小子啊,這腦子也不知道怎麽長的,著實讓朕佩服啊!對了,軍師剛剛離開,他的意思是讓朕後天登基,你覺得如何?”
朱棣笑著問道,眼神裏全都是濃濃的欣賞。
徐聞的忠心自不用懷疑,辦事兒又這麽省心,試問誰能不喜歡呢?
朱棣恨不得與他結拜異姓兄弟。
想到自己即將登基當皇帝,身份不一樣了,隻得壓下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徐聞沉吟道:“在這方麵,軍師比我要專業的多,他既然說後天是個好日子,那必然是好日子。”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那行,日子就這麽定下了,不過年號還有一些爭議,這樣明天你反正沒事兒,你去找軍師,你們兩個把年號什麽的都商量好,朕今晚好好想想應該怎麽冊封你們!”
徐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好,臣明天去找他,這是臣寫的一點東西,陛下若是有空的話可以看看!”
說著,他將自己準備好的奏章遞給了朱棣,這也是今天他過來的主要目的。
朱棣見狀有些詫異,不過倒是沒說什麽就接過了徐聞的奏折,笑著說道:“你放心,你寫的東西我一定會看的!”
“那行,臣就不打擾陛下了!”
徐聞說完轉身離開。
朱棣看著徐聞的背影,笑嗬嗬的打開打開奏章。
可僅僅隻是一眼,朱棣的神色就猛然一變。
接下來的兩天,徐聞與姚廣孝商議登基大典諸多事宜,全權總攬所有事情。
七月初一。
朱棣在奉天殿登基稱帝,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號,改當年為洪武三十五年。
相當於把朱允炆當皇帝這四年,全部給抹了!
不承認建文這個皇帝。
史官所有記載,均用洪武紀年,如建文二年,就是洪武三十三年。
不是朱棣小氣針對朱允炆,而是關乎正統合法性。
承認了建文,就相當於承認自己是造反。
不承認建文,說明是繼承了老皇帝遺旨。
朱棣登基稱帝後,定年號為“永樂”,次年啟用。
永樂的意思是,希望國家能夠“永遠歡樂”,象征著平安昌盛。
至此,大明王朝持續了四年的靖難之役,徹底的結束了!
不管是官員還是老百姓都忍不住鬆了一口氣,這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兒。
天下終於太平了!
朱棣冷哼一聲,傲然道:“本王天命所歸,有什麽好怕的?”
說著,再度把手中的聖杯朝著天空扔去。
眾人循跡看去,無數雙眼睛直勾勾的盯著落在地上的聖杯。
“我的天啊,又是聖杯,又是聖杯啊!”
“果然,燕王繼位,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靖難將領們全都沸騰了,個個激動的盯著地上的聖杯大笑了起來。
朝中大臣們,亦是受到感染,看向燕王的眼神明顯順眼了許多。
可徐聞的眉頭依舊緊緊的皺在一起,一副不順心的樣子。
朱棣見狀,一臉自信的盯著徐聞質問道:“接連三次聖杯,你可滿意?”
徐聞一聽,似乎迴過神兒了,下意識的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先帝的意思,微臣自當遵從!”
朱棣冷哼一聲,轉身離開。
深夜。
徐聞入宮。
朱棣一見來人,頓時麵色大喜,急忙起身迎了上去。
他摟著徐聞的肩膀,大笑道:“你小子,白天差點沒把本王嚇死!”
徐聞的演技太好了,以至於讓朱棣都覺得他在有意為難自己,不想自己當皇帝。
“都是基操而已。”徐聞淡然一笑。
想要朱棣名正言順的登基稱帝可不容易,畢竟是造反篡位的,朝中反對的人大有人在。
或許大臣們懾於朱棣淫威,表麵不敢反抗,但心裏還是十分抵觸的。
光靠殺是沒用的,必須安排劇情,讓這幫大臣心裏能接受。
所以徐聞玩了個心眼子,說是朱元璋的考驗。
至於為何每次都是聖杯,自然是耍了點小手段,在道具陽麵鑲入了鐵片,這樣扔下來基本都是陽麵,雙陽即聖杯。
“徐卿,你可是幫了本王的大忙啊,這事兒你辦的實在太漂亮了,外麵都傳本王是天命所歸了,哈哈!”
朱棣的心情十分激動,仿佛自己已經登基稱帝,君臨天下了。
“王爺,您本就是天命所歸!不需要別人去傳!”
徐聞麵色嚴肅,認真道:“不是臣用手段助您登基,而是太祖皇帝選了您!您本就是天命所歸!執掌大明的天子!”
聞言,朱棣一愣,隨即麵色沉穩,正色道:“朕明白了!”
此前,朱棣一直以反賊的身份自居,竊奪神器後的激動,沾沾自喜,可心裏總覺得不自信,活在別人的質疑聲中。
尤其是方孝孺的反抗,更讓朱棣自我懷疑,自己能不能當這皇帝?
徐聞這番話,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身份,重新撿起自信。
朕,就是天子!
這皇位,就是父皇傳給朕的,是齊泰黃子澄他們暗使手段,不讓朕見父皇最後一麵,讓朱允炆那小子篡奪了皇位!
這天下,本就是朕的!
“徐聞,你很好!”朱棣發自內心的感謝。
“臣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徐聞不敢居功自傲,伴君如伴虎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別看現在朱棣對他言聽計從,那是因為他的分寸做得很好。
如果他有什麽過分的舉動,朱棣翻臉恐怕比翻書都要輕鬆簡單。
“臣是陛下的人,自然是要為陛下著想!還請陛下見諒,臣之前沒有提前跟陛下事先上報計劃!”
徐聞抱拳慚愧的說道。
他一口一個陛下,讓朱棣心情大好,飄飄然。
他頓時來了興趣,笑著問道:“你小子為何不提前跟朕打一聲招唿呢?第二次的時候朕差點都準備拒絕了。”
徐聞笑著解釋道:“如果陛下心中有了答案,那麽神情自然會有端倪,這一次滿朝文武都在這裏,其中不少聰明人,所以做戲必須要做全套,隻有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相信,才能夠把這件事兒的效果放大!”
“你小子啊,這腦子也不知道怎麽長的,著實讓朕佩服啊!對了,軍師剛剛離開,他的意思是讓朕後天登基,你覺得如何?”
朱棣笑著問道,眼神裏全都是濃濃的欣賞。
徐聞的忠心自不用懷疑,辦事兒又這麽省心,試問誰能不喜歡呢?
朱棣恨不得與他結拜異姓兄弟。
想到自己即將登基當皇帝,身份不一樣了,隻得壓下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徐聞沉吟道:“在這方麵,軍師比我要專業的多,他既然說後天是個好日子,那必然是好日子。”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那行,日子就這麽定下了,不過年號還有一些爭議,這樣明天你反正沒事兒,你去找軍師,你們兩個把年號什麽的都商量好,朕今晚好好想想應該怎麽冊封你們!”
徐聞點了點頭,笑著說道:“好,臣明天去找他,這是臣寫的一點東西,陛下若是有空的話可以看看!”
說著,他將自己準備好的奏章遞給了朱棣,這也是今天他過來的主要目的。
朱棣見狀有些詫異,不過倒是沒說什麽就接過了徐聞的奏折,笑著說道:“你放心,你寫的東西我一定會看的!”
“那行,臣就不打擾陛下了!”
徐聞說完轉身離開。
朱棣看著徐聞的背影,笑嗬嗬的打開打開奏章。
可僅僅隻是一眼,朱棣的神色就猛然一變。
接下來的兩天,徐聞與姚廣孝商議登基大典諸多事宜,全權總攬所有事情。
七月初一。
朱棣在奉天殿登基稱帝,祭告天地,宣布革除建文年號,改當年為洪武三十五年。
相當於把朱允炆當皇帝這四年,全部給抹了!
不承認建文這個皇帝。
史官所有記載,均用洪武紀年,如建文二年,就是洪武三十三年。
不是朱棣小氣針對朱允炆,而是關乎正統合法性。
承認了建文,就相當於承認自己是造反。
不承認建文,說明是繼承了老皇帝遺旨。
朱棣登基稱帝後,定年號為“永樂”,次年啟用。
永樂的意思是,希望國家能夠“永遠歡樂”,象征著平安昌盛。
至此,大明王朝持續了四年的靖難之役,徹底的結束了!
不管是官員還是老百姓都忍不住鬆了一口氣,這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兒。
天下終於太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