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相公退婚的消息很快傳遍永寧鄉,引起熱議。


    不過這條日搜隻霸榜了三日,很快被另一條熱搜覆蓋,當事人仍是徐相公。


    徐相公要參加鄉試了!


    鄉試,三年一次,在八月舉行,故稱“秋闈”。


    大明的科舉考試製度共有六級: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一個讀書人,想要考取功名,首先要通過當地知縣主持的縣試,隨後還得通過當地知府主持的府試。


    兩次考試合格後,成為“童生”,才有資格參加院試。


    院試由各省學政主持,三年考兩次,通過院試者,方能成為“生員”,也就是秀才。


    秀才可以稱為“士”,脫離平民階層,享受一定特權。


    秀才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中了就是舉人,可為官步入仕途,地位將更上數層樓。


    得知徐聞即將赴省城濟南參加鄉試,吳老爺聽聞後,隻是笑笑。


    秀才的功名已然來之不易,更何況舉人?


    整個永寧鄉才兩個秀才。


    徐聞是其中一個。


    另一個是個年過七旬的老頭,名為範舉。


    這老頭自元朝開始便參加科舉,直到大明立國方中秀才,又考了三十年,始終沒有中舉。


    今年又去赴考,聽說已經讓家人準備好了後事,揚言死也要死在考場上!


    昨日與徐聞為伴,一老一少兩位秀才,共赴濟南!


    由於舉人地位崇高,擁有做官資格,故而朝廷對各省鄉試舉人的名額有限製。


    每屆鄉試,大明全國有兩萬多名秀才參加,錄取舉人總數約為一千人。


    山東省的名額,隻有八十個,直隸省的名額則高達一百四十個。


    並非地域歧視,而是根據各省人口決定的,陝西、雲南等地,名額更少。


    山東全省一千八百多個秀才,去競爭八十個舉人名額。


    相當於一百個同水平玩家,得殺進前四名,難度可想而知。


    因此吳老爺對徐聞不抱希望,不如去攀附一個現成的趙舉人。


    畢竟徐聞僅僅十七歲,十七歲的舉人,縱觀科舉一千年來,唯有寥寥數人。


    大明開國三十載,唯有狀元公張信最年輕,二十歲中舉,二十一歲高中狀元,如今在翰林院為官。


    張信被譽為文曲星下凡,二十歲中舉已然逆天,徐聞縱然是神童,如何能與狀元公相比?


    或許徐聞將來有可能中舉,那也是十餘年之後的事情了,吳家等不了!


    徐家莊。


    聽說徐聞前去參加鄉試,徐二叔喝了口茶,淡然道:“等三年後,他有機會中舉,再將田產還他不遲。”


    和吳老爺一樣,二叔徐賀也是讀書人,深知讀書難,科舉更難!


    整個永寧鄉,唯有財主唐達親自相送,並贈送驢車一輛,以資徐相公赴考。


    唐達沒讀過書,壓根不知中舉的概率。


    他隻知道有厲害的爹,兒子肯定也厲害,徐相公中舉不難,定要好生結交。


    而且,唐達為商多年,眼光毒辣,堅信自己不會看錯人。


    通往濟南的官道上,驢車悠悠晃動。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


    一名白發蒼蒼的老者搖頭晃腦,靠在驢車上念誦之乎者也。


    “範老,您歇會兒吧?”


    路途顛簸,徐聞生怕這位老秀才一口氣上不來。


    “哈哈!小友勿怕,老朽身體硬朗的很!”


    每次參加鄉試,老範就跟打了興奮劑似的,心情格外激動。


    範舉,一個範進式的儒生,喜愛讀書,在家賦閑半生。


    鄉鄰們表麵尊重他,實則在背後常常奚落嘲笑。


    言說範老頭除了會寫幾篇文章,一無是處,餓死老妻後,連兒女都遠離他。


    老範也清楚自己的處境,常常自怨自歎:“鄉試不舉,無可安生,怎生是好?”


    參加科舉成了他唯一的出路。


    赴考之路,是他最開心的時刻。


    路途老秀才輕車熟路,一路充當導航,嶽衝在前趕車,嶽盈盈負責做飯,不消幾日,四人很快抵達濟南城。


    巍峨高大的城牆,由巨大的青石砌成,曆經風雨侵蝕卻依舊堅不可摧。


    它們環抱著這座古城,仿佛是守護濟南的古老衛士。


    城門有四,東曰齊川,西名濼源,南為舜田,北稱曆山,徐聞四人自南門而入。


    守城衛兵檢查了路引,得知一行人是赴考的生員,並未多做檢查,很快客氣放行。


    城內街道縱橫交錯,石板路光滑平整,兩旁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交易繁忙。


    市井之中,人聲鼎沸,各種叫賣聲、討價還價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生動的市井交響樂。


    遠處千佛山巍峨聳立,山上古木參天,寺廟錯落,香火鼎盛,善男信女們便絡繹不絕地登山朝拜,祈求平安與幸福。


    太熱鬧了!


    徐聞還是第一次見識古代大城市的繁華。


    四人尋了一處包子鋪,簡單吃了一頓。


    “衝哥,你和盈盈去附近尋三間客房,我與範老趕去貢院提交赴考手續。”


    四人分工,各忙各的,約定在貢院前集合。


    濟南為縣、府、省三級衙署聚集地,擁有大型的文廟、貢院及各色書院、私塾、義學和學堂。


    這些文教場所,皆集中在大明湖南岸。


    大明湖畔,垂柳依依,波光粼粼,亭台樓閣,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正值鄉試期間,清幽寧靜的大明湖畔,難得熱鬧起來,到處都是身著襴衫的士子。


    他們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吟詩作畫,品茗論道。


    穿過貢院正門,但見門內兩座牌坊,上書“明經取士”、“為國求賢”。


    老範年老體衰走的太慢,徐聞攙著他,如同祖孫二人,引得士子們紛紛圍觀。


    有人讚道:“祖孫二人同科而考,不失為一段佳話!”


    “祝他們祖孫高中!”


    什麽眼神......徐聞翻了個白眼,不理會眾人,徑直前往貢院大門外的高牆。


    牆上貼著一排醒目的告示,上麵居中之處寫著“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鄉試告示”幾個大字。


    下麵則是科考注意項目,以及一列列名字,是此次擁有參加鄉試資格的生員名單。


    不是所有秀才都可以參加鄉試的。


    需要有應考資格。


    大明的科舉實行了保結製度,考生需要提交籍貫、年齡、三代及所習本經等信息,由鄉裏舉保至州、縣,再申送行省印卷。


    目的是防範冒籍,匿喪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應試。


    徐聞十一歲喪父喪母,三年內無法參加縣試和府試,直到十五歲才參加院試,否則他可能十二歲便中秀才了。


    保結製度如同政審,必須真實,保結不實將受到相應處罰。


    而且,在參加鄉試前,考生還需要先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稱為歲考。


    科考成績優良的考生才能被選送參加鄉試,不合格則來年再考,等三年後下一屆鄉試。


    “怎麽沒有我的名字?”


    徐聞找了半天,也沒有自己的名字。


    他又重新一個名字一個名字的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方笑笑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方笑笑生並收藏成為禦史後,我怒噴建文帝最新章節